安全管理网

加强群众安全文化建设在钻井生产中的作用

  
评论: 更新日期:2014年07月19日

  “活”,体现在教育形式上。在日常的安全宣教工作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和形式,对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以及安全生产与事故预防的知识、规程进行有效的宣传教育,比如:开展群众性的安全文化研讨、领导干部话安全、“搞好安全为了谁”大讨论,安全“回头看”、安全工作例会等,还可以通过“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安全知识有奖问答等活动,将群众安全文化与职工文艺相结合,以实用的安全知识、文化艺术的品位吸引职工、感染职工,从而达到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作用。
  “爱”,体现在教育目的上。要让职工明白,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不仅是为保证安全生产,使企业财产免受损失,更重要的是对职工生命的爱护,是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安全教育工作必须有实实在在的安排,有针对性的内容,无论是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还是读报纸,听安全广播,看安全展览或谈心,都要突出实际效果,使职工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我们经常讲“严是爱、松是害”,为什么对一些职工出现“三违”进行严格制止时,职工还不满意呢?关键是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不到位,不能适应当前安全生产的需要。各级管理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职工真正体会到这种爱是真挚的、实在的,以关爱之情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
  四、强化培训,提高职工专业素质
  人的素质是决定钻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人的素质对安全生产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强化对职工的教育培训。
  要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牢固树立“安全培训是职工最大的福利”的思想,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的系统培训。针对当前各公司工作任务繁重、各井队人员相对紧张的实际,可以采取以会带训、生产现场培训等简单实用、灵活方便的学习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在技术培训上,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落实具体的培训计划。一般工种侧重于岗位技能的应知应会培训;安全管理人员及要害工种的培训,侧重于安全法律法规、操作技能和安全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事故的处理能力和对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对特种作业岗位员工、新职工、劳务工、转岗工严格按照“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进行安全培训,明确规定“培训学习达不到考核要求的不准上岗”,切实增强培训学习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对薄弱人员及时开展安全预防性教育,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培训和帮教,从而使职工能够干标准活、干放心活。基层队站要坚持利用安全会、技术培训、“四个一”等活动组织职工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操作规程等有关现场安全生产的知识,进一步促使职工提高素质,打牢安全生产的思想根基。
  五、更新观念,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现代企业职工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要形成群体成员认同和遵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经过各种形式的群众性安全文化的创建活动,使职工群众的安全思想观念逐步转变和更新。我们要从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素质入手,培养出独具特色的安全文化,营造“安全第一”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安全文化氛围,成为全体职工认同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安全文化氛围的作用下,企业职工个体差异互补,干部与工人相互促进,积极进行安全互助协作,自觉遵守规程,共同进步的群体内驱力不断壮大。在内驱力的作用下,下级乐意接受上级的安全指导,上级乐意接受下级的安全监督。通过一系列群众性的安全文化建设,职工心里想安全,嘴里话安全,行为守安全,生产现场写安全,班前会讲安全,有关部门人员查安全,职工家属忙忙碌碌为安全,安全文化氛围才能形成。
  安全是钻井生产中永恒的主题。而加强群众安全文化建设是钻井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安全文化要在钻井安全工作中真正发挥作用,企业必须把所倡导的安全文化理念深入到职工头脑里,落实到职工的行动上。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