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育员工树立安全超前观念
所谓安全超前观点,就是要让员工提前树立安全防范意识,从而达到本质安全的目的。重点抓好员工的“三前”意识教育:一是“防在前”。要居安思危,做到防范于未然,加大安全监督管理的力度,把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在事故发生之前,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想在前”。教育员工在工作前首先要做到“五思而行”。即:“做本项工作有什么风险?不知道不去做;是否具备作此项工作的技能?不具备不去做;做本项工作环境是否安全?不安全不去做;做本项工作是否有合适的工具?不适合不去做;做本项工作是否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品?没有不去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大力提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意识,时时处处以“我”为中心,“我”字当头,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三是“做在前”。在生产过程中,对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和尚未整改的缺陷等等,要事先鉴别和判断可能导致发生伤害事故的各种因素,特别是重大事故的隐患,要及时采取果断的措施,消除和防止事故的发生。要认真分析各种事故的原因,从中找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防止和杜绝类似事故的重演。
六、教育员工树立风险最小化观念
风险最小化就是使风险降低到企业可以接受的程度,当风险发生时,不至于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风险预控管理要求矿属各单位及驻矿单位成立各自的风险管理小组,负责本单位生产活动、服务中的危险源辨识,分级分类、检查监测。对不同类型、级别的危险源,各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落实到相关的作业人员,制定切实可行预防和控制措施。业务部门、安监处进行跟踪监管,使其始终处于有效控制中。
七、教育员工树立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观念
安全管理既以安全为目的,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方面的活动,煤矿的安全管理就是煤矿为实现安全生产而组织使用的人、物、财产的协调分配过程,其目的是为预防事故、防止或减少事故损失。
科学化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是预先对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先控制”,预防为主,做好危险分析、风险评价,防患于未然。科学管理就是安全之源,知识可以增加安全系数,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懂安全必须懂技术,运用科学管理方式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