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以“安全文化”促“和谐企业”建设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10月17日

im e ,

  2、要着力营造“人人都是安全责任人”的制度文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安全生产的保证体系,制度是根据生产的客观环境及规律,借鉴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制定的、用来约束、指导和规范员工在生产中的所有行为。首先,我们必须有制度,有明确的各级、各岗位、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制,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项工作的管理者、组织者、实施者,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员工。对所有人员应该履行的职责、应该承担的安全责任进行明确、规范和压缩。第二,制度不能只写在纸上,关键要让制度深入人心,严格执行制度。要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安全责任人”的思想,要解读“责任”,让所有人明白责任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有了责任意识,就有了主人翁的思想,对于安全就会有强烈的责任心,就会主动去提前思考、超前介入、主动去关心关于安全的一切。就会去形成安全管理上“逐级负责、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的网络,形成责权分明、运作有序、互相支持、互相保证的安全责任体系,从而实行压力传递,把安全责任落实到生产过程的每一个岗位和环节。三是要强化制度考核。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在制定规程制度的同时就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严格要求,从严考核。提高人员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强化“人人都是安全责任人”的制度文化。
  3、要着力营造“一级对一级负责,人人保安全”的行为文化。员工是安全生产的主体,是安全生产最根本、最关键、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企业良好的群体安全行为的形成,离不开企业良好的物质、生活、学习和人际环境,更离不开员工个人行为规范的养成。只有把企业的安全理念同员工个人的行为联系起来,促使人人敬业爱岗,才能唤起“一级对一级负责,人人保安全”的工作热情,形成群体保安全的能动性。从深层次看,“一级对一级负责”就是执行力的问题,就是压力传递的问题,“赢在执行”是世界500强企业共同的经验,在其位,谋其责,就像一个生产流水线,每一道工序都有人把关负责,绝不让不合格的产品流入下一道程序,同样,安全行为文化就要求安全生产人心所向,个个当好“守门员”,层层把关,共同营造“零违章、零事故”的和谐局面。安全是一种道德行为的体现。我们必须从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入手,深入开展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自我教育,提高员工安全道德意识,从根本上使员工立足岗位、确保安全、遵章守纪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一种美德。
  4、要着力营造“安全无处不在”的环境文化。安全理念要营造氛围,要做到让安全理念无处不在,要注重环境文化的渗透作用,形成舆论宣传强势。我们必须进行全时段的舆论宣传,随时随地让员工沉浸在安全文化的熏陶之中。在环境文化的营造上,一方面,要着力加强安全目标和典型的宣传。强化安全目标的宣传,要注意把企业安全目标与员工个人安全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使员工明确,实现了安全目标,企业才能有发展,自己才能得实惠,家庭才能有安宁。另一方面,还要利用多种形式强化反面案例教育,及时通报违章违纪现象,及时反映安全生产中的隐患,及时报道各种倾向性问题,使事故案例成为安全宣传教育的活教材。三是要注重宣传的互动性。让员工DIY参与安全环境文化的营造与制作,让员工在最醒目的位置能看到自身的成果,比如自己总结提炼的“安全格言”,自己创作的“安全漫画”等等,这种互动的效果,在让员工体会到成功的时候,更是一种精神激励,会产生无形的效果。我们开展的“爱心活动”、“平安工程”其实就是在营造“安全靠大家”的良好氛围。
  有位哲人曾用数字“1000”代表人的一生,“1”代表人的生命,“0”代表这个人所拥有的财富、事业和爱情。如果这个“1”倒下了,那么整个数字也就便成了“0”。其实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安全就是前面的“1”,如果失去了“1”,那么整个企业也就成了“0”,只要确保了“1”,才有可能去谈“和谐企业”的创造。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