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发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初探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12月24日


       4、发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发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在企业的一切方面、一切活动、一切时空过程之中,形成一个强大的安全文化氛围,一个企业职工在这种氛围之中,其一切行为将自然地规范在这种安全价值取向和安全行为准则之中,别无选择。举一个例子,在一般的饭店里就餐,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无拘无束”:穿戴可以不讲究,烟灰可以随意弹,烟头可以拿脚踩,纸巾、垃圾可往桌下丢。但如果在高级饭店里就餐,我们会这样吗?我看不会,不说往地上丢东西,恐怕在进入饭店时,鞋后带着明显的“足迹”,我们都会觉得不好意思。这是因为,在这里,地上无一支烟头、无一张纸片、无一处垃圾,墙上窗明几净,厅内无一人蹲、坐,无一人大声喧哗。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安全文化场的力量,使每个进来的人都会自觉不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不能做出不和谐的事来。
       5 、发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步骤和途径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首先是企业主要领导者和管理骨干必须对发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只有对发电企业安全文化理论进行了解和认识,才能下决心在企业中推行和推进这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建设。这是无论哪个企业在推行安全文化建设时都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
5.1 分析确认
一是对本企业过去安全生产的状况有个客观的评价和梳理。二是对企业安全文化作尽可能详细的研究和规划,为安全文化建设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案。
5.2 发动建设
建设发电企业安全文化既要注意改变已经形成的企业安全文化与所确定的目标不相符合的工作方式和传统作风,更要在建设上下功夫。“建设”就是根据确立的安全文化核心进行实实在在的工作。
(1)倡导人性化管理。安全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意识和方法,因而安全文化的建设首先要提倡人性化管理。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员工是最积极的因素,他们不仅是被管理的对象,同时也是管理者。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看,不能忽略员工作为社会人所具有的思想、情感、需要,不能忽视员工在安全管理上的主观能动作用,因此要在安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为我、为人、为企”的“三为”思想,要在管理中发挥职工的作用,体现人性化管理。牢固树立服务观念,设身处地为现场着想,为生产一线职工着想,尽力解决实际问题。坚持人性化管理能够极大地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主人翁责任感,能够使安全工作从被动变成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安全水平。
(2)根据已确立的发电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全面提高职工素质。职工素质是企业素质的基础,中外优秀企业的一个共同经验就是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发电机组已经向高参数、大容量、高自动化发展,许多发电企业由于职工队伍的技术素质适应不了电力生产变化的要求而导致的事故不断发生,而提高职工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加强以岗位培训为主要形式的职工继续教育,通过脱产学习、短期培训、引导自学等方式,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途径加强对职工教育,提高职工素质。只有职工队伍素质提高了,蕴藏在职工当中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安全生产才有可靠的保证。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健全的规章制度保证其顺利进行,安全生产更需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保障。它主要包括电力生产的安全规程、运行规程、检修规程;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全面落实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奖励安全生产有功人员和惩罚安全生产有过人员。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证。
(4)确立企业领导自身的模范行为,发挥企业领导在培育安全文化中的“龙头”作用。企业领导既是安全文化的倡导者又是安全文化的实践者,由于企业领导处在企业的特殊地位,发挥着特殊作用,因而企业领导者率先垂范,对安全文化人培育和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领导者越是自觉实践企业安全文化,职工群众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越高,所形成的安全意识就越强。所以,企业领导要在各个方面身体力行,从严要求,用自己的表率作用和模范行为来感染影响企业职工,成为实践安全文化的带头人。
(5)用各种方法强化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每个职工的安全生产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因此,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督促、检查、考核、奖惩等各种形式强化每个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将安全生产贯穿于每个职工生产活动的始终,这样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实现。
(6) 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安全文化宣传活动,营造安全生产的文化氛围。其一,运用广播、录像等系统有步骤地播放安全生产知识。第二,制作各种安全生产标语、警示牌(如印有“晴带雨伞饱带粮 事故未出宜先防”等内容的告示牌),增强职工安全生产意识。第三,运用报纸、橱窗宣传安全生产。
(7)精心设计各种安全文化仪式和活动。安全文化的形成有赖于各种安全文化活动。因此,要运用各种学科知识来设计和组织好每一次文化仪式和活动。它包括:坚持厂每月一次、部门每月二次、班组每周一次的安全活动;定期组织安规学习和考试;定期开展群众性安全大检查;对设备定期进行试验和预防性检修,编制和实施反事故措施;组织事故调查分析,做到“三不放过”;深入开展反习惯性违章;组织安全知识竞赛;编制以安全生产为内容的相声、小品、三句半等文艺作品,对职工进行熏陶;设立安全活动室,展示生产事故,说明安全事项,运用各种图片和文字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开展以保安全为中心的小发明、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活动。
(8)树立本企业安全生产标兵。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安全生产标兵并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奖励,树立安全生产的正面典型,发挥其榜样作用。安全生产标兵是企业安全文化中的活的样板,是职工学习的楷模,对他们给予奖励,使职工理智上明确方向,感情上奋发豪爽,行为上有所模仿,这一切都有利用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
5.3 巩固发展
在实施了第二步的基础上,最重要的就是要使新出现的安全文化巩固发展。抓巩固发展,一是企业领导要以身作则,造成影响,并且总结前段安全文化建设状况,及时补充和修正前段工作,使之有一个明显的提高。二是坚持制度,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纳入法制轨道。三是不断丰富发展,经常给发电企业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6、发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树立危机意识,防患于未然
危机意识是企业文化,同时也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们的企业中,一般观念都认为出事故是不应该的,出了事故就是工作没有做到位,就要追究责任,就要严肃处理。但安全生产决不能建立在系统、设备不出故障,工作人员不犯错误的基础上,而应该建立在系统、设备肯定会发生故障,工作人员也肯定会犯错误的基础上。这也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实事求是的企业安全文化。基于此,我们就必须要制定各种事故预案,建立防止和减少人为错误的防错、纠错的技术、组织以及管理措施。也只有这样,一旦发生事故,我们才可能有效应对,并且把事故和人为失误的影响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这种理念成为企业员工的共识,就会把对社会影响重大的事故发生概率大大降低。
(2)不搞形式主义,注意基层自控、自查、自律为主的常效机制建设
有一种现象人们已经司空见惯,就是一旦出了大事故,从中央到地方,马上就会层层进行安全大检查。这种突击性、运动式的检查看起来如火如荼,声势浩大,实际上却收效甚微,某种程度上讲是形式主义的一种表现。这是一种源自封建社会的以上统下、以上管下、以上压下、上对下错的落后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现象,它只会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消耗和基层干部群众的消极应对,很难产生积极的实质性效果。
我们应该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这种以上对下的突击性、运动式的层层检查,转变为常态性的规范化、标准化,区别不同工作性质,不同季节特点的各个管理层级对自己负责的定期的自控、自查、自律,并结合一定的上级的不定期检查。各人自扫门前雪,每个人每个层面首先对自己本人和自己这个层面负责,其次才对别人和上一个层面负责。这样就无需突击性的布置工作,大家都明白自己在什么时段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和怎么做。这样,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的常态机制就逐步建立起来,企业职工集体认同的安全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就逐步形成,这就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企业安全文化。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