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3.1 加强安全物质文化建设,提供安全的硬件环境
人们在进行工业生产时,不停地同自然环境和机械设备打交道,一个企业是否安全,首先表现在生产现场,现场是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要搞好现场文明生产、工程质量标准化工作,保证作业环境整洁、安全,使职工干标准活、正规活、放心活。这就要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不断采用新产品、新装备、新技术,向技术创新要安全。总之,加强现场管理,搞好环境建设,确保机器设备安全运行,可以为文明生产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
3.2 加强培训宣传,营造“安全文化环境”
安全思想教育要面向全体员工,不断进行引导、教育、宣传,唤醒人们对安全的渴望,从根本上提高安全觉悟和安全文化水平,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企业各部门应紧紧围绕“安全就是品牌、安全就是保障、安全就是责任、安全就是效益”的主题,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宣传栏等舆论工具,建设安全文化长廊、安全文化社区、安全文化园地,积极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故事演讲赛、技术比武、劳动竞赛,邀请同行或专家进行安全知识讲座,实行安全事故经验分享等,多开展一些形式新颖、寓教于乐、职工参与面广的培训宣传活动,优化环境和浓厚氛围。
3.3 拓展活动形式,强化安全文化行为建设
枯燥的、单调的教育会导致麻木或者厌烦,而灵活多样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本身就会增强教育效果。因此,拓展活动形式是建设安全文化的重点。比如,开展安全竞赛、危急事故演练活动;对违规事件召开现场会;张贴安全标语、提合理化建议;举办安全论文研讨、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事故安全展览;建立光荣台、违章人员曝光台;评选最佳班组、先进个人。总之,要拓展活动形式,努力让员工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各个感官体验领会安全文化,真正达到“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的境界。
3.4 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安全文化制度建设
人行为的养成,既要靠教育,也要靠约束。约束就必须有标准,有制度,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机制,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首先要健全安全管理法规机制,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其次是要在管理上实施行之有效的措施,各个部门要认真贯彻和执行QHSE体系,建立一套层层检查、鉴定、整改的预防体系,企业成立安全检查鉴定委员会,对重点装置进行定期检查,并对隐患项目进行鉴定,完善安全目标考核机制,奖罚切合实际、注重实效,使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整改,提高安全文化的持久性。
3.5 深化理论研究,形成全新的安全文化理念
目前,我国企业安全文化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没有建立较完整的企业安全文化理论体系。因此,必须发动广大安全文化理论研究工作者,深入开展企业安全文化理论研究。这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新举措,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是要树立安全就是企业最大效益的观念,只有实现安全才能确保企业稳定的生产秩序;最后是要形成“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观念。
3.6突出“以人为本”,抓好安全文化建设的本质
安全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意识和方法,因而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提倡以人为本。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员工是最积极的因素,他们不仅是被管理的对象,同时也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要在管理中发挥员工的作用,需要实行人性化管理,尽力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坚持以人为本能够极大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人翁责任感,能够使安全工作从被动变成主动,从“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从而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员工的工作质量。
3.7 实现全员参与,共同致力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培训等各项工作,只有职工广泛参与,各级组织齐抓共管才能把企业文化建设抓实抓好,这就需要领导重视,企业各层次人员要学习和掌握企业安全文化理论,提高认识水平,并按照统一部署、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力求实效的方针,使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发挥应有作用,形成一致的认识。三者合为一体,相互制约和监督,全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发展。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其建设具有艰巨性和紧迫性,要把安全文化从理论上、实践上真正成为广大企业员工自觉接受的一种观念,成为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灵魂和内在动力,惟有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方能不断推进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