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制和制度上扎根
安全文化具有组织程序性和文化属性两重性,组织程序性是基础,表现出安全文化既是态度问题又是体制、制度问题,构建安全文化首先要求建立有效的机制和完备的制度。
我煤矿认为安全工作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理念重要,机制更重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仅靠理念还不够,还需要有切实的运行机制将理念变为现实。为此,我矿实施以闭环为保障的安全制度文化力,在长期的安全生产管理中,探索实施了以6组闭环模块和29个控制环节为主要内容的安全责任闭环系统。(1)工作程序闭环。就是以时间周期为单位,以天、周、旬、月、季、年为过程,形成全年的安全管理工作闭环系统即:会议组织一贯彻执行一现场监督一补充完善一会议反馈。通过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旬、每一月、每一季、每一年的生产调度会、安全办公会及月度、季度、年度总结会等安全会议组织形式,安排部署当期安全管理工作,将每个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都纳入一个由始而终的工作程序闭环反馈系统。(2)目标责任闭环。就是以实现阶段目标为目的,逐步实现安全目标的闭环管理。即:目标激励一目标分解一考核反馈一落实责任一兑现奖惩。在每个年度、每个季度、每个月度的安全周期,矿明确安全目标,对各专业、各单位,层层分解目标,落实安全责任,严格考核兑现奖惩,然后进入下一个安全目标的循环运作。(3)质量管理闭环。就是从工程的设计施工,到质量验收实行全过程的闭环管理。即:工程设计一规程编制一组织施工落实一安全监督与考核一工程质量验收。该闭环模块对工程的每一环节都有明确的贵任人、目标要求与验收人,监督人员严格控制,并坚持从设计到施工,各个环节、各道工序严把质量标准“毫米关”,对不合格工程坚决推倒重来,由施工单位包赔一切损失。(4)隐患治理闭环。就是从隐患排查治理到隐患消除形成的治理闭环系统。即:隐患排查一分类整理一落实整改一复查验收一信息反馈。将全矿管理人员及安监人员每天检查发现的各类隐患,汇总到当天的评估日报表中,并注明隐患产生的班次上报到调度室,专业领导在每天的生产会上通报,所有隐患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消除。一年365天,只要组织生产,做到天天如此。 (5)“三违”帮教闭环。就是从“三违”人员的发生、帮教、接受教训到重新上岗形成严格的闭环系统。(6)安全事故管理闭环。就是针对事故的整个循环程序,组成的由始而终的闭环系统。即:事故汇报一事故分析一事故处理一事故通报一事故防范。凡是发生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向调度室汇报,矿组织专业部门调查分析,一事故一分析一处理,处理问题不过夜,对有关责任者,按责任大小联责处分,并通报全矿。对防范措施落实由安监处进行跟踪,组织全矿各单位讨论分析,接受教训,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延长安全周期。我煤矿的“闭环”,实质就是要求煤矿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真干、真抓、真严、真管,把简单的事情持之以恒、雷打不动、夜以继日的重复到位,用机制规范行为,用行为养成习惯,最终习惯形成文化,再用文化力量指导安全实践。
在推动本质安全型矿井创建中,进行了系统整合,优化升级,形成了精确管理体系,主要做到了八个精确化。标准精确化,建立涵盖全矿各系统、各专业、各岗位30多万字的《岗位作业标准》、《精确化安全质量管理考核标准》和《安全隐患预知预警手册》,做到时时、处处、人人、事事、物物有标准,有考核;行为精确化,实施准军事化管理,狠抓安全行为养成训练,使职工从一上岗就达到了行为精确;管理精确化,全面推行看板管理,闭合管理,定置管理和干部走动式管理,隐患排查精确化,细化量化矿、区队、班组,对薄弱时间、薄弱地点、薄弱环节、薄弱人物排查的规定要求,对所有排查的隐患实行编号管理,做到人员、时间、标准、要求、措施“五落实”;监督检查精确化,从现场施工、检查问题到整改处置、考核兑现、信息反馈、复查落实,所有环节都做到了逐项落实,提高了现场安全检查的质量和效果;考核奖惩精确化,完善了安全、质量、任务。将考核细化量化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事、每一人;建立安全信息中心,增强管理的实效性和准确性。
抓安全坚信“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就是规则,体现在“有法依,执法严;言必信,行必果,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健全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对规范矿井安全管理和人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矿建立了安全行为制度,主要包括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和安全规范制度如《关于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的意见》、《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管理规定》、《员工行为规范》等;安全状态制度,主要包括工作过程控制、工程前期预控、工作环境管理制度,如《安全质量问题整改落实责任制》、《主要灾害预防制度》、《要害场所管理制度》等;安全责任制度,主要包括责任细化、执行落实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领导干部带班安全检查的规定》等。
本着以安全思想教育为载体,以逐级落实安全责任为手段,以正、负激励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正规操作行为为基础,努力构建责任零空档、管理零缺陷、流程零漏洞、现场零隐患、作业零违章、安全零事故“六个零”目标的安全定位运行机制。
四、落实责任,强化安全文化执行力
建设安全文化的途径,在很大程度上与建立清晰明确的责任要求是一致的。管理者应鼓励奖励履行安全责任好的人员,对于履行职责不到位的,则应给予相应的惩处。这样就提高了安全文化的执行力,安全文化也就硬起来了。
纵观煤矿事故的发生,绝大多数不是没有规章制度,而是存在着“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我矿认为,煤矿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综合工程,要真正发挥文化的力量,就是要把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指令不折不扣的落实到现场,除了安全意识的提升,还必须要培养干部职工养成严守纪律、令行禁止的好作风好习惯,形成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抓执行,确保上通下达政令畅通的文化氛围。只有动真才能动心,只要敢于动真,勇于认真,就没有管不了、抓不好的事情。就我煤矿而言,对不安全问题,敢于处罚;同时对安全工作突出的人进行奖励。通过这种对少数不安全人员的处罚,对少数安全突出人员的奖励,激励了大多数人的遵章作业、安全生产,倡树以强化执行为根本的安全执行力文化。总结我矿安全生产之所以能够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周期,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始终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做彻底,在抓执行上下功夫,精心培育卓越的团队执行力,将执行的观念深深根植于每个人的大脑中,创造了一种主动快速的行为习惯。
结合责任要素的内容,全员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进一步落实了各级领导干部的管理责任、各职能部门的业务保安责任和各工种的岗位责任。坚持把安全作为考核基层班子和各级干部业绩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建立干部和党员安全档案,作为提拔任用干部和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依据,将党员“三违”人数作为支部评先树优的重要考核标准。凡发生安全事故均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从教育培训、安全管理、技术保障、现场操作、监督检查等环节入手,深入调查分析,严肃处理。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矿领导机关科室包挂区队制度》等11项安全责任制度,明确了各级领导责任。
在安全管理上,从规范员工自保、互保、联保、包保和行为规范入手,注重岗位安全行为的监督管理,运用岗标落实和操作要领相结合等办法,在安全考核上,细化出从书记、矿长到井区管理干部、基层管理人员逐级负责、分层管理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各级干部推行走动到岗位、管理到现场、落实到人头的干部走动管理方法,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网络化动态管理考核,促进了各级管理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明显改善。
在落实安全责任上则推行“三带四有”活动,以“三带四有”为支撑点和作用点,通过发挥党员和积极分子以及老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传帮带”作用,使全矿员工都能做到干标准活,干安全活,干放心活。所谓“三带’是指:觉员带入党积极分子,师傅带徒弟,老大哥带小兄弟;所谓“四有”即:让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在政治上有前途,业务上有建树,杜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以“三带”为前提依托,以“四有”为支撑拓展,在开展活动的进程中,使两方面做到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五、以培训塑本质安全人
安全文化要求企业内每个人有对安全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并有正确执行安全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对自身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获取安全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就是培训。各企业无不把职工培训当作培育安全文化突破口和重要载体。
在职工培训工作中,我矿坚持外化于形,提高素质。结合行为要素的有关内容,进行了全员准军事化安全轮训,提高安全工作的执行力,保证各项安全工作落实到位,职工持证上岗率、应知应会率达到了100%。在此基础上,把《员工行为规范》、《岗位行为规范》、《入井员工行为规范》、学习安全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作为培育安全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与岗位安全管理结合,制定出不同岗位和工种的安全行为养成的具体要素,并且运用职工最易接受、最有效的方法,对全矿干部职工加强安全技能培训,逐步形成全过程动态培训和考核新机制。在培训中,着重抓安全管理人员、特殊工种、新上岗职工、转岗人员的安全培训,尤其强化对新工人的事故应急培训、岗位操作培训,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能力、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促进职工遵章守纪的行为养成。
大力培育超越自我、奋勇争先的学习文化。把 创建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学习型组织,提升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整体素质,当作推进企业文化的基础所在。为用精细管理提升企业的管理档次,运筹帷幄,夯实基础,同时为促进全矿员工从理论层面进一步深刻认识理解企业文化,创建学习组织、认真开展争当学习型员工活动。通过系统化、针对化、有效化的两级中心组学习,使各项决策建立在民主化、科学化的基础之上。通过依托固定学习阵地、业余学校、自学函授、校企联合办学等形式,引导员工自觉践行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全新理念,为员工干有所学、学有所用、岗位成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为矿井持续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总之先进的企业安全文化有着持续影响力、广泛渗透力和经久扩张力,引发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广大职工安全理念的转变,引导全体职工形成正确的安全行为习惯,以解决影响安全生产中的环节和问题,进而达到先进科学的安全管理水平,在塑造本质安全人的基础上,实现本质安全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