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安全文化建设是搞好安全生产的最有效途径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2月04日

 前言

  “安全运行,达标排放”是排水企业生产管理工作的方针。安全生产是前提,没有安全生产就无法保证稳定运行。由于排水企业的工艺特点,存在着机电伤害、危险化学品中毒和烧伤、有毒有害气体中毒和爆炸、管网作业时的高空坠落和车辆伤害等等,对排水企业安全工作提出了特殊要求。

   从03年运行到现在,这几年来,许多在排水企业从事安全工作的管理者在排水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和探索,极大地提高了排水企业生产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和安全管理水平。但是,安全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贯穿生产活动始终,来不得半点马虎和麻痹。根据新生事物发展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排水企业也逐渐进入了“安全疲劳期”。最近这两年,三峡公司内部也发生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安全意识逐渐谈簿所致,这些事故并非不可避免。酒后驾车、违章操作、冒险作业等等。怎样才能使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始终绷紧安全弦,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呢?实践证明:抓好安全文化建设,是一条最有效途径。

  一、安全文化  

  所谓文化,即人们的习俗、习惯、价值观。安全文化,就是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安全习俗和习惯、安全的理念,是人们价值观在安全方面的一种反映和体现。人们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思维、什么样的行为。文化影响思想、思想指导行为、行为产生后果。所以文化建设十分重要。近年来,有远见的企业家,都非常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搞安全工作,亦不例外,必须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会把“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才能克服“安全疲劳期”,使安全的意识深入人心,安全的行为成为习惯,安全的氛围处处呈现、安全的环境促进安全。

  1、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是搞好排水企业安全工作的基础。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安全管理的制度不健全,即无章可循;二是制度定得很全面,但难以落实或落实得不够,即有章不循。无论是建章立制,还是制度落实,说到底就是一种责任感,而责任感来源于观念。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解决观念问题,观念变了责任感也就会增强,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制度建设也就会得到很好的落实。

  2、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消除安全隐患,纠正习惯性违章,确保安全操作规程的落实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发现一些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一些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消除,人们似乎都在默许着这一切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事实存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有些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侥幸心理作祟,不良行为已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如果我们搞好了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的思维方式已铭刻在脑海,安全的意识已深入骨髓,人们就自然会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办事,人人都是安全员,人人都会从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保护企业财产的角度思考问题,隐患与违章必然会得到遏制。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