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了解安全文化是搞好其建设的前提

作者:唐永桥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12月23日

安全制度包括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法规、企业性法规、行业操作规程以及企业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出台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岗位职责、防范措施以及安全会议制度等等,是企业及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建设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完善和坚持这些制度,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

安全监察是预防安全事故的重要工作机制。员工在生产中急功近利、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时有发生,侥幸、冒险、蛮干、凭经验、感觉做事等陋习并未消除。因此发挥安全监察作用,用铁的心肠、铁的面孔、铁的手腕严查、严惩“三违”仍是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

安全行为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安全管理行为,包括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夯实安全基础;开展“安康杯”竞赛、安全培训、安全技能比武、安全合理化建议征集、“安全学习日”等系列活动;针对员工在安全生产中因无知、陋习、懒性和逆反抵触情绪出现违章而进行的热心帮教;建立评选优秀安监站、群安接待站、安监员、群安网员、协管员奖励机制等等,都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很好做法。通过这样长期的文化“渗透”,能有力提升员工安全素质。

安全宣教最能体现安全文化氛围,能起到一般行政命令所达不到的教育效果。如宣传橱窗、板报、横幅、标语、安全文化长廊、内部网络、电视、广播等宣传阵地以及举办安全承诺签名,安全咨询,安全演讲、安全祝福、安全征文、安全事故案例展览、谚语警句征集、安全知识电视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文艺演出等宣教活动,时时、处处说安全,道安全,让员工们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记在心里、潜移默化中把安全理念根植在脑海里,自觉规范了安全行为。 由此可见安全文化是多么宽泛而又深厚。它不是某个人创造的,而是企业在生产实践中自然形成的一套成文制度和约定俗成,是传统与当前安全理念的传承与融合。

只有真正了解安全文化的内涵,才能找到搞好其建设的方向和理念先导;才能真正在安全政治、制度、监察、行为、宣教等诸多方面结合自身特点,有的放矢谋划本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方案;才能保证安全文化建设活动不走过场,不搞短期行为,少花冤枉钱;才能避免个人“政绩”工程和“取悦、媚上”之嫌。真正在企业形成安全文化氛围,并影响、指导每位员工的安全行为,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发展发挥长效作用。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