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安全生产莫学蔡桓公“讳疾忌医”

作者:崔汉朝  
评论: 更新日期:2025年08月07日

古代有一则故事: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候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名医扁鹊见到蔡桓公的时候,就已经发现蔡桓公有病在身,建议蔡桓公及时就医。可是,病初发时,蔡桓公感觉无恙,拒绝就医。等到病情严重的时候,蔡桓公再寻求扁鹊看病,因为病情的发展迅猛,病入膏肓,无可就医,即使扁鹊使神医,也无法挽回蔡桓公的性命。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安全生产的管理,扁鹊就相当于现在的所有参与施工生产的安全管理人员,蔡桓公相当于项目经理或施工员。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安全管理人员扁鹊向项目经理蔡桓公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的时候,项目经理蔡桓公为了赶施工进度,对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安全隐患,往往不思整改,“小洞不补,大洞补不住”,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笔者作为一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深有体会,多年在多家企业项目上,从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在我的建议和项目经理的指令之间,总是有相互抵触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在楼层的装饰工程,安全管理人员的天职是做好对作业人员的违章行为的约束管理,也要对施工现场做好防范于未“燃”。装饰工程最大的特点是,现场有大量的可燃材料堆放,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无序置放的可燃垃圾塑料、板材、油漆桶等。按照施工程序上来讲,这些垃圾可燃物,需要及时清理出施工现场。尽管,现场放置了许多灭火器材,众所周知,灭火器材是灭初始火苗,一旦大面积的火势,灭火器是起不到灭火的作用的。在安全管理中,我常常要求项目经理安排现场配备足够的清扫垃圾人员,第一时间清扫垃圾。或许是因为用人需要花钱的原因,或者怕影响施工进度,也可能认为是小隐患,项目经理嘴上说,立即安排人员清扫垃圾,却迟迟不发“兵”,久而久之,这些越积越多的可燃垃圾,就像是随时引爆的一颗颗“定时炸弹”。当作业人员违规使用切割机或电焊作业时,火星飞溅到可燃物,瞬间就可以引起熊熊大火,即使开启灭火器灭火,也是来不及的。这就是蔡桓公病入膏肓而不能医治的最后结局。

蔡桓公病入膏肓后的结局,令人痛心疾首。从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安全隐患就如同疾病,发现得越早、处理得越及时,越容易控制和消除。安全管理人员就像“扁鹊”,凭借专业的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隐患并提出整改建议,这是对生命和责任的敬畏。而项目经理、施工员等作为项目的管理者,不应做“讳疾忌医”的蔡桓公,不能因为眼前的利益,“重进度轻安全”“忽视小隐患”的错误思想,忽视安全管理人员的建议,对隐患抱有侥幸心理。只有真抓安全,才能避免重蹈蔡桓公“悔之晚矣”的覆辙,守护每一位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