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十三五规划

  
评论: 更新日期:2018年08月31日

健全应急评估长效机制。推进常态化、制度化的应急准备能力评估,强化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业的应急准备能力。建立应急现场危害识别、监测与评估机制,规范事故现场救援管理程序,明确安全防范措施。加强事故应急处置评估,总结和吸取应急处置经验教训,持续改进应急准备工作。

专栏3 应急管理能力和机制建设重点

市、县、园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跨部门应急联动工作机制;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丝绸之路沿线等地区应急救援资源共享及联合处置机制;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运行维护费用长效保障机制

 

健全事故应急预警响应机制。加强重大危险源、重要基础设施、重点企业和工业园区的安全监测、早期预警和应急管理。建立影响区域内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的应急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针对周边影响区域人群密集场所、重要防护目标的多渠道应急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加强重点高危行业、企业的预测性预警,对季节性、地域性特征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将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接入安全生产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加强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预测分析及预警响应。

专栏4 应急预警响应工作重点

基于物联网的预警系统;企业内部监测预警、态势研判及与政府、周边企业的信息通报、资源互助机制;事故企业周边大范围影响区域应急预警通知模式及手段

 

推动开展风险评估及情景构建。研究出台高危行业、重点领域(区域)的生产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实施生产安全风险评估及风险动态管理。将“情景-应对”模式纳入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开展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情景构建,建设应急演练情景库,指导应急准备工作。

创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模式。要把应急设施设备作为安全设施“三同时”的重要内容,确保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范围。完善工业园区应急管理,强化统一领导、优化资源配置、深化协调联动,建设区域应急服务新模式。建立中小企业应急管理责任告知承诺制度,探索专业救援队伍向中小企业和事故多发企业提供市场化应急管理服务的模式。

(四)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优化专业救援力量布局。开展国家及区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力量需求评估,合理规划和调整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针对现有救援力量难以覆盖的区域,积极推进重点地区专业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针对国家战略重点领域、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行业,建设相应的应急救援队伍。

专栏5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重点行业领域

危险化学品、油气管道、矿山、海上溢油、水上搜救打捞、建筑施工、矿山医疗救护、国家物资储备、交通运输、金属冶炼等

 

提升地方骨干队伍、基层队伍、企业队伍救援能力。巩固、整合现有救援队伍资源,规范地方骨干、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动高危行业企业加强专兼职救援队伍建设,提升企业第一时间应急响应能力。加强日常训练与考核,提高实战技能,鼓励一专多能、平战结合、服务社会,发挥救援队伍在预防性检查、安全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通过企业投入、政府补助、市场化运作等多种方式,提高队伍运行维护经费保障能力。加大对中小型公益性救援队伍支持力度。

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专业装备配备。推动国家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装备更新换代,补充配备一批技术先进、性能可靠、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的专业救援装备。补充完善地方骨干及企业救援队伍承担事故救援任务所需要的救援车辆以及侦测搜寻、抢险救援、通信指挥、个人防护等装备器材。

鼓励引导建立市场化和社会化救援模式。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挖掘整合现有社会资源,健全各类社会力量的协调调用机制。培育市场化、专业化的应急救援组织,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完善安全生产应急志愿者管理,培育专业志愿者组织。

(五)提高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水平。

推动应急预案全面优化。修订《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制定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指南,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标准,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编制标准体系,规范应急预案编制程序。修订国家安全生产专项应急预案,修订国家安全监管总局10项部门预案。优化调整应急预案体系顶层设计,全面推广应急预案优化的经验做法,推进政府部门及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在事故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开展预案修订优化工作,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推广应用重点岗位应急处置卡。

强化预案管理及预案衔接。进一步规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强化事故应急处置总结评估过程中对应急预案工作实施情况的倒查。优化应急响应分级标准,明确应急响应启动条件,规范政府及其部门、企业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预警及信息报告标准,加强政企预案衔接与联动,强化不同层级应急预案衔接及企业与属地政府应急预案的衔接。坚持应急预案实战化应用,强化应急预案的定期评估,推动应急预案有效实施。

推动应急演练常态化及实战化。组织实施以基层为重点的实战化应急演练活动,推动各地区、各单位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重点督促高危行业企业按要求开展应急预案演练,重点采用实操演练等方式加强现场处置方案演练,做到岗位、人员、过程全覆盖。

提升应急演练质量和实效。强化演练过程管理,规范应急演练方案制定、情景设计、评估总结等工作,建立贴近实际、贴近实战的应急演练长效机制。以事故多发、频发行业为重点,细化应急联动机制内容,开展区域性、综合性应急演练,提高应对跨区域重特大事故能力。

(六)强化应急管理培训宣教。

完善应急管理培训内容及方式。制(修)订各类人员安全生产应急培训大纲,规范和完善应急培训内容,编写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应急管理培训教材。采取集中轮训、网络远程教育、“订单式”培训、实训演练,以及案例、互动、体验、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开展应急管理培训。

建立分级分类培训体系。健全完善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的培训工作机制,有计划地开展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强化领导干部应急决策指挥能力及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培养专家型应急管理人才。深化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指战员培训,提高安全生产事故救援能力。推进企业管理人员应急意识和能力培训,加强一线从业人员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提高现场处置能力。

推进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和应急文化建设。强化应急管理法治宣传教育,为应急管理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宣传应急救援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加强应急处置警示教育。加强部门联动协作,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互动,巩固拓展以互联网为中心的宣教平台,加强网站建设和移动客户端开发,打造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和应急文化建设网络阵地。实施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文化建设,培植应急文化精品,开展应急知识普及。

(七)健全应急信息平台体系。

完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健全联动互通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实现应急标准规范统一完整、应急业务应用实用管用、应急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应急信息化装备科学完备的目标。

推进安全生产应急云服务。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安监专网、卫星网和互联网资源,构建应急“一张网”。利用总局“安监云”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全国安全生产应急云服务框架,为国家、省、市、县各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提供应急基础服务。

加强应急大数据分析及应用。建立应急资源数据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各类社会化数据,加强救援装备、物资、专家和队伍等应急基础数据的日常动态管理。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决策模型,加强大数据关联分析及结果运用,为风险监测预警、应急指挥决策、事故调查处理等提供数据支撑。

专栏6应急救援信息化建设重点方向

应急“一张网”建设;安全生产应急云服务;安全生产应急卫星通信系统;应急救援队伍调度指挥系统;安全生产应急大数据应用

 

(八)提升应急支撑保障能力。

加强应急救援领域科技研发。强化应急救援技术装备重点企业及科研院所主体作用,推动在国家重点科技研发项目中设立应急救援专项,结合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关键技术及装备难题目录,组织开展应急管理理论、处置技术方法研究及基础性、关键性技术攻关,研发系列化、成套化的大型储罐灭火、透地通信、井下快速排水、井下快速灭火、智能信息采集等核心技术装备。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试验与研发检测基地等科研平台建设。

加大成果转化推广及应急产业支持力度。通过标准引领、项目支撑、成果示范、发布目录等形式,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体系。积极推广先进适用应急救援技术装备,适时将更多装备纳入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推进安全生产应急产业发展,打造国家级安全生产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提升安全生产应急技术装备研发、应急产品生产制造和应急服务能力。

专栏7 安全生产应急产业示范重点方向

巨灾现场智能感知系统;应急救援无人航空器;轻中型高机动应急救援成套化装备;应急救援机器人;应急物资储备与产业融合;应急服务业

 

加强专业人才保障。推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学科建设,支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共建院校及有条件的高校开设相关专业、优化师资队伍、完善教材体系,推动各方联合培养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才。完善各级各类安全生产应急专家库,建立专家技术咨询制度,为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提供智力保障。

专栏8应急人才发展重点

高等院校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专业建设;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应急管理基础教材、专业教材、应急救援案例教材、学科系列教材等组成的教材体系

 

加强应急物资保障。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物资储备试点工作,逐步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物资储备制度,构建政府储备与市场储备相结合、实物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相配套的储备模式,健全应急物资的维护、补充、更新、调运机制,建立规范统一的应急物资动态信息管理系统。

四、重点建设工程

(一)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工程。

1.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建设项目。结合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企业和油气管道建设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油气管道应急救援基地及相应的实训演练基地,依据各基地及其周边覆盖区域内的应急需求,配备专业应急救援装备,提高快速应急处置能力及重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2.国家级矿山医疗救护队伍建设项目。综合考虑矿业布局、矿山救援队伍分布和现有矿山医疗资源分布情况,依托大型矿区医院、地方卫生医疗机构及相关单位,建设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以及一批国家矿山医疗救护队,配置符合矿山事故院前急救需要的先进医疗救护设备,建设远程医疗平台和科研支撑基地,提升全国矿山医疗救护水平和井下院前医疗急救能力。

3.其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布局优化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国家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行业及空间布局,新建一批国家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重点加强监测预警、处置救援等大型、特殊装备配备及机动能力建设。推进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平顶山基地建设。为现有国家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增配救援车辆、轻型耐酸水泵以及侦测搜寻、井下灭火、钻孔救援、个体防护等装备。依托各省大中型企业或有关单位,建设一批高危行业应急救援骨干、基层队伍,加强专业装备配备。

(二)“互联网+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设工程。

1.安全生产应急平台联动互通建设项目。开展安全生产应急云服务建设,完善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数据库,建立动态更新管理机制,实现全国安全生产应急“一张网”和“一张图”。建设重点区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联动指挥决策平台,实现现场应急联动和跨区域多方异地协同应急。为各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配备应急管理移动执法装备,加强应急管理APP软件开发应用,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效能。建立应急数据标准规范及统一的应急资源目录系统,推进全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2.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通信指挥能力建设项目。为各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配备小型移动应急指挥平台,为应急救援指挥人员配备手持移动应急通信指挥装备,实现事故现场的信息采集、研判分析、协同会商、通信调度等功能。建设应急救援无人机系统,实现事故现场高危环境大范围、高精度、低风险侦测。建设国家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管理调度平台,实现对国家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的统一指挥调度。扩容升级总局应急卫星通信系统,实现对卫星通讯信道的统一调度管理。改造总局应急指挥场所,满足同时开展两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协调指挥的需要。

3.生产安全事故预警响应能力建设项目。建设重大危险源、重要基础设施、重点企业和工业园区、重点区域安全监测物联网系统,实现致灾因子快速发现和早期预警。建设包括手机短信、专用终端、室外扩音、网络平台、广播电视等多种渠道的综合性事故影响区域应急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具备大面积广域发布和精细化靶向发布能力。

(三)应急管理支撑保障能力提升建设工程。

1.安全生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项目。依托国家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和各地区现有安全生产应急物资储备场所,补充和储备一批救援过程中需求量大、易损耗或调集难度大的救援装备、配套设备、备品备件及相关物资。与生产制造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社会责任感强的重点、关键应急救援装备和配套设备生产企业签订协议,开展救援装备物资生产能力储备试点。加强应急物资调运能力建设,通过航空、铁路、公路等方式,实现事故救援中应急物资快速调运。

2.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实训演练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综合实训演练基地,为全国应急救援指战员、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开展矿山、危险化学品等事故灾害救援实训演练提供基础支撑。建设一批区域性安全生产应急实训演练与公众教育基地,推动区域内应急培训、演练及宣教工作。

3.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技术装备研发与测试基地建设项目。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大型高危行业企业,建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测试基地,开展复杂事故条件下人员快速搜救、大型油气储罐灭火、快速排水、大直径钻孔以及信息采集、预警发布、应急通信、精确定位、隔离防爆、高效堵漏、智能机器人、实训演练等应急救援技术装备研发及测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调配合,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分解落实规划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指标,明确责任主体,确定工作时序和重点。要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推动实施规划重点工程。要加强规划衔接,将主要任务和建设项目纳入本级相关安全生产规划和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确保规划主要内容落地实施。要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引导企业、社会积极参与规划实施,形成工作合力。

(二)完善投入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在中央财政投资引导下,地方政府和企业做好配套资金的投入和相关政策保障。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扶持。要按照“权责一致、属地为主”的原则,发挥国家所得税优惠目录、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等现行政策,加大金融、税收、产业政策扶持力度,探索设立应急管理基金、保险等投入渠道。

(三)强化评估考核。按照目标评价与过程监测相结合的评估及考核原则,分年度就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及责任跟踪。将目标指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纳入各地区、各部门安全生产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范围,对规划进展情况实施常态化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规划内容,充分发挥规划的约束和引领作用,保障规划顺利执行。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