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谈安全行车规律

作者:王建勇 朱希臣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7月05日

    所有驾驶员必须明确:交通安全不是单方面做好就能奏效的,驾驶员开好自己的车固然重要,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车辆行驶是交通主体相互交流、相互谦让的过程,自始至终贯穿着信息交流,要懂得文明礼让,否则就会导致车辆事故。每个驾驶员必须明确:要控制无意注意,加强有意注意,保持合理的注意力分配,适时迅速转移注意。如果所有驾驶员都能在行车中及时交流信息和感知对方的意图,相互注意和礼让,那将是一个有序、和谐、安全的通行状态,车辆事故就会大幅度减少。

  据我国和其它一些国家的统计资料表明:夜间行车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其事故率要比白天多1.5倍左右。为确保夜间行车的安全,驾驶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夜间行车中如与对向车会车,不要一会踩制动踏板,一会儿向右打方向,盲目减速避让。要切实注意右侧行人和车辆,一般来说:自己的车距离开着远光灯的对向车100——200米时,还能看清楚远方的行人、自行车或其它障碍物,但距离拉得越近时就很难看清楚前方的行人、自行车或其它障碍物了,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应急时变换近光灯行驶。

  二、夜间行车要注意从左侧横过马路的行人。在城市道路的繁忙地段,有时对向车道上排满了等红灯的车,在这种情况下常常有人从车队缝里跑出来向右横过马路,在夜间驾驶员很难发现。特别是城市的路灯几乎都在道路两侧、道路中心线附近、光线很暗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三、要严格控制车速。夜间行车,由亮处到暗处时,为了适应眼睛的暗适应特性,必须降低车速;在行进弯道、坡路、桥梁、窄路和不易看清的路段时,必须降低车速;驶经交叉路口繁华路段时,遇霓虹灯以及其它灯光的照射,对驾驶员的视线及辨别交通信号灯的灯色均有影响,必须降低车速;遇下雨、下雪、大雾天等恶劣天气时,更须降低车速。否则,很可能发生交通事故。

  四、夜间行车要注意增加跟车距离。驾驶员夜间行车,一是视线不良,二是易遇危险情况。为此,驾驶员必须准备随时停车,要尽量增加跟车距离,以防追尾事故的发生。

  五、夜间要尽量避免强行超车。特别是在窄路、窄桥地段,以及视线不良、交通流量大的路段,更应注意,不要强行超车。

  六、不要在夜间疲劳驾车。夜间驾车,特别是在午夜以后驾车最容易疲劳、瞌睡。另外,由于夜间行车不能见到道路两旁的景观,驾驶员兴奋刺激极小。因此,最容易产生身体疲劳,如稍有不适感觉,就应该提醒自己振作精神或停车、休息片刻。

  七、夏季夜间行车,要加强道路观察。夜间天气炎热,在街道或公路上两旁常有人乘凉或露宿,因此,要特别注意。

  八、要注意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有些驾驶员趁夜间交通民警少,开车时开远光灯高速行驶,甚至有些大车驾驶员故意侵占对方路线,与小轿车争道抢行,只图自己方便,不顾别人安全,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提醒广大驾驶员朋友,行车时,必须牢记八项注意,确保行车安全,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交通安全环境。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