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构建道路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的思考

作者:谢华为 沈斐敏  
评论: 更新日期:2010年12月19日

    二、道路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的构建

    笔者认为,构建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应从七个层面加以思考,即建立健全四个体系、引进一个制度、实现两个创新。

    (一)建立健全交通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当前,应尽快做好道路交通安全主法的配套和细化工作。一要尽快制定和出台有关单行法规、条例;二要结合实际,通过地方立法,补充和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体系,如对交通主管部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及对交通安全行政执法和处罚进行细化等;三要加强交通安全立法理论研究和司法总结,扩大交通安全立法的公开性、民主性和广泛性。

    (二)建立健全安全目标管理体系

    1、加强各级人员对道路交通安全目标管理的认识。道路交通企业领导对安全目标管理要有深刻的认识,要深入调查研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企业的总目标,并参加全过程的管理;加强对中层和基层干部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对安全目标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组织协调能力;还要加强对职工的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目标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2、安全目标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安全目标管理是以目标责任者为主的自主管理,因此,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将企业的全体员工科学地组织起来,实行全员、全过程参与,才能保证安全目标的有效实施。

    3、安全目标管理需要责、权、利相结合。实施安全目标管理时要明确职工在目标管理中的职责。同时,要赋予他们在日常管理上的权力,还要给予他们应得的利益,责、权、利的有机结合才能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持久性。

    4、安全目标管理要与其他安全管理方法相结合。在实现安全目标过程中,要依靠和发挥各种安全管理方法的作用,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等。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三)建立健全交通部门的预警体系

    长期以来,道路交通安全部门的安全管理基本是单一的反馈控制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体现了事后把关的安全管理思想,即主要通过对已发生的事故和事故苗子等进行分析,找出原因,然后制定实施对策。随着道路里程的增加和交通工具密度日益增大,交通运输生产的系统复杂度和风险度显著提高。这种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安全管理的需求。

    因此有必要构建先进的交通安全预警系统,综合利用现有的交通运输系统安全信息,针对交通运输生产系统本身或其输入发生的变化,在其影响运输生产安全之前就事先将对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开展事故安全预测,及时向交通安全部门反馈信息,使其能够根据得到的前馈信息,科学预见交通运输生产系统及其要素的安全态势,采取合理措施对交通运输生产系统的人、机、环境、管理等四个要素进行事前协调,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防患于未然。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