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某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4月24日
      1、编制依据
(1) 业主制定的风险管理方针及策略。
(2) 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
(3) 施工图提供和施工调查积累的隧道基础资料。
(4) 隧道施工图阶段风险评估结果。
     2、隧道概况
xx隧道位于xx区xx镇港头村,隧道施工起止里程为:DK519+890~DK521+493,全长1603米。隧道适用于旅客列车行车速度200Km/h,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满足双层集装箱开行的新建电力牵引双线铁路隧道。线间距4.6m(即w=0)时隧道内轨顶面以上有效面积为92㎡。隧道加宽(W)从0至40cm。Ⅱ类围岩1233米,Ⅲ类围岩100米,Ⅳ类围岩82米,Ⅴ类围岩188米。
(1)隧道区主要地层地质情况:
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第二段熔结凝灰岩贯穿全隧道,其中Ⅱ、Ⅲ、Ⅳ类围岩为青灰色,弱风化,熔结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较发育,岩质较坚硬,岩体较完整,地下水不发育;Ⅴ类围岩为强风化和全风化,全风化呈砂土状,强风化层节理很发育,地下水不发育。区域构造上处于闽东火山断坳带中段,地势高峻,多呈尖峰峭岭,山陡坡急。区域构造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和裂隙密集带,xx隧道施工全线地质调查未发现地质断层,但隧道进出口、浅埋、偏压地段构造破碎带和节理裂隙比较密集,隧道洞身总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2)水文地质:
     水文地质特征:
①地表水:隧道区地表水主要为山间冲沟,大部分为季节性流水,因地形高差较大,冲沟坡度陡,水流湍急,排水通畅,旱季流量小,雨季增大数倍至数十倍。
②地下水:隧道区地下水类型有基岩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向低洼处汇聚。从区内调查情况看,有孔隙水和裂隙水,但流量较小,为0.01~0.05L/s。隧址中段Ⅱ、Ⅲ、Ⅳ类围岩区裂隙一般不发育,地下水较贫乏。进出口Ⅴ类围岩段构造破碎、节理裂隙比较密集,地下裂隙水存在较多。
隧道涌水量: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其补给能力受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形及地表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控制,隧址区为崇山峻岭,山坡及冲沟坡度较陡,地表岩石露头较好,暴雨山洪易涨易退,不利于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
xx隧道地下水主要为构造裂隙水,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下渗补给,隧道在进出口构造破碎、节理裂隙比较密集地段施工时,裂隙水较丰富。
(3)地温:
隧道区址内未见有热泉点及地温异常点出露。隧道全长为1603米,地温增温梯度按3℃/100m计算,隧道区段内地温均≤28℃,预测不存在地温危害。
(4)地应力及岩爆:
     隧道埋深较大部位里程DK520+410~DK520+990段,岩性为熔结凝灰岩硬质岩石,较坚硬完整、性脆,可能发生弱岩爆,其余地段由于隧道埋深不大,存在构造裂隙,有利于围岩应力的释放,发生岩爆的可能姓不大。
3、风险评估程序和评估办法
(1)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流程图
(2)风险评估组织机构和人员:
 项目部成立了安全风险评估小组:
 组 长:刘大春
 副组长:黄 华、耿艺波
 组 员: 胡进启、刘德龙、唐鲲鹏、李 春、石海防、
李 瑜、李会宾、靳宝林
(3)风险评估对象、目标:
 评估对象为xx隧道,根据设计阶段风险评估结果,依据施工地质、资源配置及施工方案进行再评估,提出相应的隧道施工安全措施,着重于施工管理、措施评价和落实。通过风险评估与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切实有效地控制各类风险,将各种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4)风险评估策略和计划:
     风险评估策略
    ①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揭示的地质情况对安全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对中度等级的风险给予监测。若采用原设计方案不能有效减低风险等级达到设计要求的水平,及时上报业主,经业主决策后采取相应措施。
    ②根据施工流程核对表法对其它风险进行识别,结合风险评估结果,按不同的评估目标确定应对措施。
    ③施工中对风险进行跟踪管理,定期反馈,随时与业主、设计、监理等相关单位沟通。
本着风险评估内容和成果基本满足指导施工中进行风险控制的要求制订如下风险评估计划:
    ①评估小组根据设计阶段风险评估结果并结合xx隧道的地质条件和不同施工阶段拟定风险清单表,指定专人及时跟踪地质变化情况并结合日常安全检查结果,对风险清单表内容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调整后的风险清单表应及时发放到评估小组的各成员。
②评估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或再评估。对新增风险及时进行风险评估,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③在组长的组织下,评估小组各成员根据以往的施工安全经验和相关的安全知识进行讨论,尽量进行较为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实现顺利施工和保障人身安全的生产目标。
④结合日常安全检查和月度安全检查,将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时通报各相关部门和作业班组。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