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发生化学事故时的自我防护及应急措施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8月16日

  二、事故发生时现场应急救援基本措施

  化学中毒事件发生后,可能会有大批人员受到化学毒物的危害,其中部分患者病情可能较重,故现场及时有效的急救,对挽救患者生命,防止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十分重要。其现场应急救援的基本措施为:

  (1)迅速脱离现场:化学事故/中毒事件发生后,应迅速将污染区域内的所有人员转移至毒害源上风向的安全区域,以免继续受化学毒物的侵害。医务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迅速将病员进行分类,并做相应的标识,以保证医护人员对危重伤员的救治;同时要加强对一般伤员的观察,定期给予必要的检查和处理,以免贻误救治时机。医务人员在进行现场救治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佩戴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在现场要严格按照区域划分进行工作,不无故进入污染区域。

  (2)防止化学毒物继续吸收:当皮肤被酸或碱性化学物灼伤或被易通过皮肤吸收的化学品污染后,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包括贴身内衣)、鞋袜、手套,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同时要注意清洗污染的毛发,并注意保暖。忌用热水冲洗。对化学物溅入眼中者,及时充分的冲洗是减少组织损害的最主要措施,对没有洁净水源的地方,可用自来水冲洗。冲洗时间不少于10-15分钟;吸入中毒患者,应立即送到空气新鲜处,安静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口服中毒者应尽早进行催吐,除用手刺激咽后壁催吐外,也可口服吐根碱糖浆催吐。

  (3)心肺脑复苏:患者从事故现场救出后,如有心脏、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意识丧失者的处理:意识丧失的患者,要注意瞳孔、呼吸、脉搏及血压的变化,及时除去口腔异物,有抽搐发作时,要及时使用安定或苯巴比妥类镇静剂。

  (5)特效解毒药物的应用:对某些有特效解毒药物的中毒,解毒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如发生氰化物中毒后,应立即将亚硝酸异戊酯1-2支包在手帕或纱布内打碎,给病人吸入15-30秒,每隔15-30秒重复应用1支(一般最多用6支);同时静脉缓注3%的亚硝酸钠10-15ml;或用4-DMAP2ml肌肉注射,如症状严重,可随后用50%硫代硫酸钠20ml缓慢静脉注射。苯胺中毒要及早应用1%亚甲兰,按1-2mg/kg体重,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要及时应用阿托品或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能剂二者并用。

  (6)在现场救援中,医务人员要尽快查清毒源,明确诊断,以利针对性处理。在病因一时不明的情况下,应根据临床表现,边抢救边对事件的原因进行查找,以免延误救治时机。治疗的要点是维持心脑肺功能,保护重要脏器,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经现场初步抢救后,在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护下,将患者转移到附近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在伤员运转到医疗机构前,要将伤员拣伤分类,以便使伤员得到最有效的救治。一般将伤员分为:①需紧急处理的危重患者,即出现可能影响生命的损害或指征,如窒息、严重出血,昏迷,呼吸超过30次/分,血压低于80/50 mmHg等(以红色作为标识)。②可延期处理,即不严重的伤害或中毒,可随后处理或转运(以黄色作为标识)。③无需处理,即未中毒、无伤害或轻微中毒或伤害,不需要处理和转运,有时需要观察(以绿色作为标识)。④死亡/濒死,即无呼吸,无脉搏,双侧瞳孔散大(以黑色作为标识)。其相应的处置原则为:以提高抢救成功率为主,按拣伤标志分级处理。①红色—立即就地抢救;②黄色—简单处置后转送医疗机构治疗;③绿色—需入院的转送医疗机构,进行医学观察;其他人员视情况指定时间、地点进行医学观察;④黑色—待红色标识的病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立即抢救。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