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危险行业安全管理人员救护技能培养的思考

作者:陈明仙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11月14日

  3危险行业安全管理人员救护技能培养的建议

  (1)建立合理的安全管理人员救护培训技能体系的构想

  将安全管理人员救护技能的培训体系分为三个主体,即:高等院校、企业和各级红十字会。

  通过高校与各级红十字会的紧密合作,建立高校安全卫生救护培训基地和企业安全卫生救护培训基地,并对社会开放。高等院校承担着安全管理人才培养的责任,我们可在人才培养的源头上依托所建立的培训基地进行安全管理人员救护技能培训,高校可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安全救护课程,并采用国际标准化的救护员培训的课程和教学模式,在通过红十字会考核的情况下,获得“救护员”证,从而在源头保证了安全管理人才对救护技能的掌握。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已在此方面做出了尝试,与福州市红十字会合作,建立了“福州市红十字会卫生救护培训基地”,共享资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大型企业或几家企业的联合体,亦可与各级红十字会协商建立开放性的安全卫生救护培训基地。通过对新进安全管理人员和现有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将安全救护技能培养贯彻到整个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对新进无救护员证的安全管理人员,在岗前培训时学习安全卫生救护课程,并进行考证;对现有无救护员证安全管理人员有计划进行周期性轮训。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企业可考虑培养具有救护员师资格证的救护培训师,以利于对企业内的兼职安全员或高危关键控制性岗位人员的安全卫生救护培训。

  同时,为确保救护技能的娴熟和新技能的掌握,高校或企业还应根据救护员师资资格证和救护员证的要求进行继续教育和复训。

  (2)救护技能培训的几个重要方面

  ①培训的平台与途径

  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开放性的培训平台。在危险行业安全管理人员救护技能培养的过程中,培训的平台至关重要。应充分发挥各级红十字会的作用,与各级红十字会建立合作关系,构建共同培训的平台,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

  同时,该培训平台还可向社会开放,适当承当一定的社会培训功能。为传播“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救护精神和基本救护知识,推动群众性卫生救护工作蓬勃开展,普及自救及互救技能提供良好的平台。

  ②培训内容

  在掌握基本技能基础上,充分考虑行业特性,建立各工种的专业化培训场所与模拟环境,在充分掌握救护员证要求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选择紧密联系工作行业、岗位实际的培训内容,以便职工在培训中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并针对各地区的特点应增加一些相关专业方面知识的培训。如化工行业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多发,可对化工行业安全管理人员附加进行此类事故灾害应急救护的组织与实施的专项培训:福建省为台风、洪水、山体滑坡等灾害多发的省份,在对建筑施工企业培训时,可做专项的灾害救护的培训。

  ③培训的长效机制

  要想建立健全长效的培训机制,关键要让大家真正从自身的思想上认识到安全卫生救护长效培训、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让大家积极主动地、乐观地、充分地学习,而非迫于上级或者任务来进行学习。也只有这样,长效的培训机制才能发挥其强大的作用。

  同时,在已有培训基地或平台的基础上,联合进行师资培养并实行“资源共享”,建议在高校、红十字会、企业范围内设立专兼职教师数据库,进一步扩大教师队伍,以弥补本单位兼职培训教师的不足。

  4结语

  (1)根据危险行业安全生产的要求,安全管理人员救护技能培训需求紧迫。

  (2)建立以高等院校、企业和红十字会共同培养的安全管理人员救护培训技能体系,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救护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3)危险行业的安全救护技能培养应着重注意培训的平台与途径、培训内容和长效机制的形成等方面。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