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管理人员考试题库

  
评论: 更新日期:2019年09月02日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管理人员考试题库

 

一、单选题

B1(1)根据物质燃烧特性和国家标准,C类火灾是指(    )火灾。

A、固体物质         B、液体

C、气体             D、金属

答案:C

B1(2)石蜡火灾属于(    )类火灾。

A、D           B、A       

C、B           D、C

答案:C

B1(3)属于D类火灾的是(    )。

A、木材火灾         B、镁铝火灾

C、石蜡火灾         D、甲烷火灾

答案:B

B1(4)根据液体的闪点,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类,汽油属于(    )类。

A、甲         B、乙

C、丙         D、甲、乙

答案:A

B1(5)属于有机氧化剂的是(    )。

A、过氧化氢异丙苯        B、硝酸铵

C、过氧化氢                D、重铬酸钾

答案:A

B1(6)属于有机过氧化物的是(    )。

A、过氧化苯甲酰          B、过氧化氢尿素       

C、过氧化氢              D、过氧化钙

答案:A

B1(7)不属于剧毒的气体的是(    )。

A、氯气        B、光气

C、乙炔        D、氰化氢

答案:C

B1(8)不属于助燃气体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氯气            D、天然气

答案:A

B1(9)按《危险化学品名录》分类,氮气属于(    )气体。

A、高毒        B、不燃

C、剧毒        D、易燃

答案:B

B1(10)属于易燃气体的是(    )。

A、氮              B、氙

C、二氧化碳        D、氢

答案:D

B1(11)遇湿易燃物品有碳化钙、氢化铝和(    )等。

A、二氧化碳        B、锌粉

C、氖              D、石油

答案:B

B1(12)按GB6944-2012分类,液体的闭杯试验闪点不高于(    )的都属于易燃液体。

A、45℃        B、50℃

C、60℃        D、75℃

答案:C

B1(13)按GB6944-2012分类,液体的开杯试验闪点不高于(    )的都属于易燃液体。

A、60℃        B、65.6℃

C、70.5℃        D、60.6℃

答案:B

B1(14)按《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类,28℃≤闪点﹤60℃的液体的火灾危险性是(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乙B类

答案:B

B1(15)属于无机腐蚀品的是(    )。

A、甲酸        B、酚

C、盐酸        D、甲醛

答案:C

B1(16)在《危险货物品名表》的规定中,危险货物按其危险特性分外(    )类。

A、7         B、8

C、9         D、10

答案:C

B2(17)在火场上燃烧产物大部分以(    )状态出现。

A、气体         B、液体

C、固体         D、蒸气

答案:A

B2(18)燃烧过程有两种形式:其一是无火焰型;其二是(    )

A、火焰型           B、动力燃烧

C、表面燃烧         D、扩散燃烧

答案:A

B2(19)衡量可燃烧的液体的火灾危险性是依据(    )。

A、沸点         B、燃点

C、闪点         D、凝固点

答案:C

B2(20)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    )。

A、闪点         B、闪燃

C、燃点         D、燃烧

答案:C

B2(21)物质的(    )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A、比热         B、沸点

C、燃点         D、汽化热

答案:C

B2(22)不溶于水的物质是(    )。

A、食盐        B、丙酮

C、乙醇        D、煤油

答案:D

B2(23)具有导电性的物质是(    )。

A、雨水            B、干燥木材

C、干燥棉布        D、陶瓷

答案:A

B2(24)遇湿易燃物品能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并产生(    )。

A、可燃气体        B、不燃气体

C、难燃气体        D、易燃固体

答案:A

B2(25)爆炸物品的特性是(    )

A、爆炸瞬间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产物

B、爆炸瞬间产生大量的热

C、爆炸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产物

D、爆炸瞬间无明显放热及气体产物

答案:A

B2(26)(    )遇空气能迅速氧化,猛烈燃烧,产生有毒烟尘。

A、红磷          B、黄磷

C、硝化棉        D、硝酸脲

答案:B

B2(27)(    )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在积热不散的条件下能引起燃烧。

A、硫磺            B、柴油

C、多聚甲醛        D、油布

答案:C

B2(28)自燃物品具有(    )特性。

A、自燃点低,不易氧化        B、自燃点低,易氧化

C、自燃点高,不易氧化        D、自燃点高,易氧化

答案:B

B2(29)下列物质燃烧后气体产物含氮氧化物的是(    )。

A、红磷          B、甲苯

C、生松香        D、二硝基苯

答案:D

B2(30)下列物质中,易燃烧爆炸且燃烧产物毒性大的是(    )。

A、干砂            B、氢

C、一氧化碳        D、二硝基苯

答案:D

B2(31)能与氯酸钾接触发生燃烧爆炸的是(    )。

A、红磷        B、氖

C、水          D、干砂

答案:A

B2(32)本身具有毒性且燃烧产物含有毒物质的是(    )。

A、氢气        B、丙烯腈

C、氮气        D、一氧化碳

答案:B

B2(33)下列物质具有腐蚀性和易燃性的是(    )。

A、硫酸            B、硫化钾

C、三氯化锑        D、丙烯酸

答案:D

B2(34)可燃物遇(    )易氧化发热而引起燃烧。

A、甲酸          B、浓硝酸

C、冰醋酸        D、苯酚

答案:B

B2(35)高锰酸钾与(    )相接触能引起燃烧.

A、甘油        B、氧气

C、铁          D、铝

答案:A

B2(36)受潮或遇水能发生分解的是(    )。

A、雷汞        B、过氧化钠

C、塑料        D、对甲苯磺酸

答案:B

B2(37)可燃气体或蒸汽,爆炸极限的下限值越小、上限值越大,其火灾危险性(    )。

A、不变            B、越小

C、变化不定        D、越大

答案:D

B2(38)易燃固体飞扬的粉尘达到(    )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A、自燃点        B、燃点

C、粒径          D、爆炸极限

答案:D

B2(39)下列物质燃烧后不产生二氧化硫气体的是(    )。

A、噻吩      B、硫磺    C、二硫化碳   D、苯酚

答案:D

B2(40)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的温度叫(    )。

A、闪点         B、闪燃

C、燃点         D、燃烧

答案:C

B2(41)可燃物质(    )越低,越容易燃烧。

A、比热           B、沸点

C、汽化热         D、着火点

答案:D

B2(42)下列气体或蒸汽,在装置或通风不良的建筑物的高危区聚集的是(    )。

A、甲烷         B、二氧化硫

C、氯气         D、二氧化氮

答案:C

B2(43)环境温度下,下列物质向低位区扩散和聚集的是(    )。

A、氨气            B、甲烷           

C、氢气            D、氮氧化物

答案:A

B2(44)气体或液体蒸汽的密度与相对分子质量(    )。

A、无关              B、成反比           

C、成正比            D、非比例关系

答案:C

B2(45)气体或液体蒸汽的密度与温度(    )。

A、无关              B、成反比           

C、成正比            D、非比例关系

答案:B

B2(46)金属钠遇水后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生成大量的(    ),释放出大量的热,容易引起爆炸。

A、氧气            B、水煤气          

C、氢气            D、酸气

答案:C

B2(47)燃烧时可能发生沸溢、喷溅的油品是(    ) 。

A、重油                  B、汽油

C、混合苯                D、柴油

答案:A

B2(48)金属钠遇水后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生成大量的(    ),释放出大量的热,容易引起爆炸。

A、氧气                  B、氢气

C、氢气和氧气混合物      D、金属钠蒸汽

答案:B

B2(49)在标准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在闭杯中试样的蒸气与空气的混合气接触火焰时,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     )。

A、着火点          B、燃点     

C、开杯闪点        D、闭杯闪点

答案:D

B2(50)把可以点火且火焰可以自动传播下去的可燃气体浓度叫(     )。

A、爆炸下限        B、爆炸极限

C、爆炸上限        D、最小引燃浓度

答案:B

B2(51)LD100 或LC100表示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即能引起实验动物(     )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最低浓度。

A、50%      B、25%       C、全部      D、30%

答案:C

B2(52)LD50 或LC50  表示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即能引起实验动物的(     )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A、50%      B、25%       C、全部      D、30%

答案:A

B2(53)用(     )表示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即能引起实验动物中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A、LD100 或LC100        B、LD50 或LC50

C、MLD或MLC         D、LD0或LC0

答案:C

B2(54)用(     )表示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即不能引起实验动物死亡,全组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A、LD100 或LC100           B、LD50 或LC50    

C、MLD或MLC             D、LD0或LC0

答案:D

B2(55)下列物质燃烧后产生氮氧化物气体的是(    )。

A、苯        B、苯胺      C、丙酮      D、液化石油气

答案:B

B2(56)下列物质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硫气体的是(    )。

A、乙醇      B、硝基苯    C、二硫化碳   D、苯酚

答案:C

B2(57)下列物质燃烧后不产生氮氧化物气体的是(    )。

A、丙烯腈      B、硝基苯    C、乙腈   D、甲苯

答案:D

B2(58)可燃气体和液体只发生(    )型燃烧。

A、炽热         B、无火焰

C、火焰         D、表面燃烧

答案:C

B2(59)易溶于水的物质是(    )。

A、汽油              B、巴豆醛

C、丙烯酸乙酯        D、丙烯腈

答案:C

C1(60)消防员在灭火战斗行动中首要任务是(    )。

A、抢救人命,扑灭火灾      B、扑灭火灾,疏散物资

C、疏散物质,减少损失      D、减少损失,加强警戒

答案:A

C1(61)企业每年应组织不少于(     )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模拟演练。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答案:A

C1(62)企业每半年不少于(     )的现场处置方案模拟演练。

A、四次      B、三次      C、二次      D、一次

答案:D

C2(63)防毒抢险勤务,主要是在火场上,(    )等复杂情况下,担负侦察、救人、灭火、抢险等攻坚任务。

A、有毒、高温、浓烟、缺氧        B、缺水、高温、浓烟、缺氧           

C、高温、浓烟、缺氧              D、高温、浓烟

答案:A

C2(64)在处理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时,应驱散气云,禁止(    )。

A、燃烧            B、爆炸           

C、泄漏            D、火种

答案:D

C2(65)防毒抢险勤务,主要是在火场上有毒、(    )、浓烟、缺氧等复杂情况下担负侦察、救人、灭火、抢险等攻坚任务。

A、缺水            B、高温           

C、面积大          D、视线不清

答案:B

C3(66)有毒情况下的火灾扑救,火情侦察时要尽快查明火场上有毒物质的性质、数量、来源、(    )、扩散的范围、形式和人员受威胁等情况。

A、浓度            B、湿度           

C、温度            D、质量

答案:A

C3(67)在扑救化工企业火灾时,一般首先扑救设备(    )或附近建筑的火灾。

A、外围            B、本身           

C、上方            D、下方

答案:A

C3(68)消防中队在夜间接到报警后应加强(    )。

A、第一出动        B、第二出动

C、中队留守        D、训练

答案:A

C3(69)大风情况下救火,在必要时应在(    )适当距离布置第二、第三道防线。

A、上风向        B、下风向

C、侧风向        D、燃烧物周围

答案:B

C4(70)在火场上可以根据烟雾的流动方向、温度和(    )来寻找火源。

A、风向         B、风力

C、浓度         D、湿度

答案:C

C4(71)大风情况下,火灾特点之一是(    )。

A、建构筑物容易倒塌        B、灭火战斗行动方便

C、容易产生飞火            D、不易产生飞火

答案:C

C4(72)火场上大风会吹散枪口喷射出来的水流、泡沫和干粉,影响其(    )和准确性。

A、射程        B、疏散

C、救人        D、救物

答案:A

C4(73)在火场上由于大风和(    )作用,燃烧着的可燃物质和火种会飘落远处引起新的火点。

A、热传导        B、热辐射

C、高温          D、热气流

答案:D

C4(74)扑救电器火灾一般应首先(    )。

A、切断火场的电源        B、救人

C、疏散物资              D、灭火和救人

答案:A

C4(75)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四种:冷却灭火法、隔离灭火法、窒息灭火法和(    )灭火法。

A、分离            B、关阀断料

C、开阀导流        D、抑制

答案:D

C4(76)有毒情况下灭火人员容易发生(    )事故。

A、烧伤            B、烫伤           

C、爆炸            D、中毒

答案:D

C4(77)火灾扑救中,对浓烟和氯气、氨气、酸类蒸气等气体,可采用(    )降低它们在空气中的浓度。

A、喷雾射流            B、开花射流           

C、密集射流            D、直流射流

答案:A

C5(78)井喷火灾容易造成大面积火灾,从井下喷出来的油、(    )四处扩散。

A、气            B、水           

C、砂石          D、泥浆

答案:A

C5(79)扑救井喷火灾,要划分警戒区域,前线不要停留过多的(    )。

A、车辆            B、人员         

C、物品            D、物质

答案:B

C5(80)扑救炼油厂火灾,重点应着眼于保护炼油厂的(    )和装置。

A、原油            B、设备           

C、汽油            D、石蜡

答案:B

C5(81)炼油厂火灾的特点是生产设备高大、密集,管道纵横,互相(    )。

A、连通            B、交叉           

C、干扰            D、接近

答案:A

C5(82)泄漏的可燃气体、液体蒸发的蒸气在空气中扩散后,遇到火源发生突然燃烧而没有爆炸,则形成(    )。不产生冲击波破坏。

A、喷射火    B、火球      C、突发火    D、池火

答案:C

C5(83)加压的可燃物质泄漏时形成射流,如果在泄漏裂口处被点燃,则形成(     )。

A、喷射火    B、火球      C、突发火    D、池火

答案:A

C5(84)井喷火灾的扑救应(    )设备,掩护清场。

A、冷却            B、隔离           

C、移动            D、保护

答案:A

C6(85)化工企业火灾,当反应器等设备和管道上呈火炬状燃烧时,可采取关阀门或覆盖(    )等方法灭火。

A、冷却            B、窒息           

C、抑制            D、隔离

答案:B

C6(86)由于井喷火灾现场情况复杂,应制定出几套(    )。

A、抢险方案            B、抢险工具           

C、抢险装备            D、抢险器材

答案:A

C6(87)扑救井喷火灾必须保障火场(    )。

A、供气            B、供电           

C、供水            D、供油

答案:C

C6(88)消防指战员必须进入有毒区域时,需佩带(    )装具,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A、防毒保护            B、防辐射

C、防静电              D、防毒抢险

答案:A

C6(89)工艺灭火,对压力容器、设备进行开阀导流时,要准确观察和掌握流速和贮量,防止静电引起燃烧或造成(  )产生回火爆炸。

A、正压            B、负压           

C、高压            D、低压

答案:B

C7(90)危险品仓库,必须设置在(    )。

A、城市的边沿          B、城市的中心

C、人员密集场所附近    D、用户附近

答案:A

C7(91)在城市建成区内不允许(    )。

A、三级加油站    B、二级加油站    C、一级加油站    D、加油站

答案:C

C8(92)扑救易燃粉尘较多的仓库火灾时,避免使用强水流直接冲击粉尘,防止其(    )。

A、闪燃        B、阴燃

C、自燃        D、爆炸

答案:D

C8(93)油罐火灾的特点之一是先燃烧后(    )。

A、熄灭            B、爆炸           

C、升温            D、升压

答案:B

C8(94)油罐火灾的特点之一是爆炸后不(    )。

A、燃烧            B、升温           

C、降温            D、降压

答案:A

C8(95)油罐起火后,由于受火焰、热辐射的作用,使罐内油蒸气压力超过罐体所能承受的机械强度而发生(    )。

A、物理性爆炸            B、化学性爆炸

C、物理性燃烧            D、化学性燃烧

答案:A

C8(96)油桶在火焰的直接烧烤,经3-5min就有可能发生(    )。

A、燃烧            B、升温           

C、泄漏            D、爆炸

答案:D

C8(97)灌装后的液化石油气钢瓶,如是受到火焰的作用,角阀内的密封垫圈会很快熔化,失去密封作用,使钢瓶内的气体冲出,形成稳定的(    )。

A、燃烧            B、运动           

C、爆炸            D、气体

答案:A

C8(98)液化石油气钢瓶如果持续受到高热,内压力超过钢瓶的耐压强度,将发生(    )。

A、爆炸            B、增压           

C、燃烧            D、喷溅

答案:A

C8(99)可燃液体泄漏后流到地面形成液池,或流到水面并覆盖水面,遇到火源燃烧而成(  D  )。

A、喷射火    B、火球      C、突发火    D、池火

C8(100)压力容器内液化气体过热使容器爆炸,内容物泄漏并被点燃,产生强大的火球;或者泄漏的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后被点燃而产生的预混燃烧,则形成(  B )。

A、喷射火    B、火球      C、突发火    D、池火

C10(101)扑救油桶垛火灾时,要注意防止油桶(    )。

A、燃烧            B、爆炸           

C、倒塌伤人            D、升压

答案:B

C10(102)扑救石油液化气火灾,应迅速冷却设备,防止(    )。

A、燃烧            B、泄漏           

C、危险            D、爆炸

答案:D

C10(103)当液化石油气钢瓶和室内物品及房屋同时燃烧时,应一方面迅速扑救房屋和室内物品的燃烧,另一方面设法将燃烧的(    )疏散到安全地点。

A、物品            B、油品           

C、钢瓶            D、家电

答案:C

C10(104)扑救液化石油气站火灾要在查明情况的基础上,首先要用(    )冷却站内存放的气瓶,防止爆炸。

A、水流            B、泡沫            

C、干粉            D、二氧化碳

答案:A

C10(105)扑救液化石油气灌瓶站火灾时,要设法关闭(    )的阀门。

A、钢瓶            B、气瓶           

C、灌瓶机          D、管线

答案:C

C10(106)液化石油气灌瓶间发生火灾时,要注意防止火势向站内的(    )蔓延。

A、氧气瓶            B、氮气瓶           

C、储气罐            D、乙炔瓶

答案:C

C10(107)液化石油气储罐发生火灾,必须首先采用各种措施冷却罐壁,以降低罐内(    ),防止其发生爆炸。

A、压力            B、容量           

C、温度            D、流量

答案:A

D10(108)下列物质发生燃烧可以用水扑救的是(    )。

A、钾            B、钠           

C、原油          D、电石

答案:C

D10(109)存在有浓硫酸、浓硝酸场所的火灾可以用(    )水流扑救。

A、密集            B、强大           

C、直流            D、喷雾

答案:D

C10(110)扑救燃烧油罐,一般要经过(    )保护、灭火准备和发起总攻三个步骤。

A、安全            B、防火           

C、冷却            D、自动

答案:C

C10(111)卧式油桶爆炸的突破位置多在(  )的上侧。

A、下方            B、左面           

C、下端            D、两端

答案:D

C11(112)禁止利用内河以及其他封闭水域等航运渠道运输(剧毒化学品)。

A、普通货物    B、腐蚀品      C、剧毒化学品  D、危险化学品

答案:C

C11(113)通过公路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托运人只能委托有(    )的运输企业承运。

A、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       B、道路普通货物运输资质

C、道路旅客运输资质             D、私家车

答案:A

C11(114)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托运人应当向目的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办理剧毒化学品(  D  )。

A、驾驶员上岗资格证      B、押运人员上岗资格证

C、装卸人员上岗资格证    D、公路运输通行证

答案:D

C12(115)在危险化学品包装上必须粘贴(    )。

A、化学品名称      B、化学品安全标签

C、生产企业名称    D、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答案:B

C12(116)危险货物按其呈现的危险程度被划入(    )个包装类别。

A、3        B、4        C、2        D、1

答案:A

C12(117)危险品的包装等级,也表明了该危险品的(    )。

A、安全等级        B、火灾危险等级

C、毒性等级        D、危险等级

答案:D

C15(118)汽车着火后车内人员尚未脱险时,救援人员首先要迅速将(    )抢救出来。

A、物资        B、钱          C、被困人员    D、易燃物品。

答案:C

C15(119)汽车猛烈燃烧时人体不要靠近(    )以免受伤。

A、轮胎        B、发动机      C、油箱        D、水相

答案:A

C15(120)当整个汽车着火时,应首先扑灭(     )部位的火焰。

A、轮胎        B、油箱        C、车身        D、发动机

答案:B

D1(121)按照毒性物质的半数致死量大小,可将毒性物质的急性毒性分为(    )。

A、5级      B、6级      C、7级      D、4级

答案:B

D1(122)毒性物质(    ),越容易引起中毒。

A、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小、挥发速度越快、颗粒越小、气温越高

B、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挥发速度越慢、颗粒越大、气温越低

C、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小、挥发速度越快、颗粒越小、气温越高

D、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挥发速度越快、颗粒越小、气温越高

答案:D

D1(123)危险化学品可以通过(    )侵入人体,造成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损害。

A、呼吸道                   B、皮肤   

C、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D、消化道

答案:C

D1(124)既是剧毒物品也是高毒物品的是(    )。

A、氯气        B、天然气      C、石油气      D、一氧化碳

答案:A

D3(125)进入高浓度氨气区域救人、作业一定要(    )。

A、可用过滤式呼吸器,着气密式防化服

B、可用过滤式呼吸器,穿普通工作服

C、佩戴隔绝式呼吸器,着气密式防化服

D、用衣服毛巾撒上水捂住口鼻,穿普通工作服

答案:C

D3(126)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硫区域救人、作业一定要(    )。

A、佩戴隔绝式呼吸器,着气密式防化服

B、可用过滤式呼吸器,穿普通工作服

C、可用过滤式呼吸器,着气密式防化服

D、用衣服毛巾撒上水捂住口鼻,穿普通工作服

答案:A

D3(127)化学事故救援人员防护分为(    )级。

A、3      B、4      C、5      D、2

答案:B

D3(128)A级个体防护是(    )。

A、可对周围环境中的气体与液体提供最完善保护;它是一套完全封闭的、防化学品的服装、手套及靴子,以及一套隔绝式呼吸防护装置

B、在有毒气体对皮肤危害不严重时,仅用于呼吸防护;与A级不同,它包括一套不封闭的、防溅洒的、抗化学品的服装,它可以对液体提供如A级一样的保护,但不是密封的

C、它包括一种防溅洒的服装、配有面部完全被覆盖过滤式防护装置

D、仅限于衣裤相连的工作服或其他工作服、靴子及手套

答案:A

D3(129)B级个体防护是(    )。

A、可对周围环境中的气体与液体提供最完善保护;它是一套完全封闭的、防化学品的服装、手套及靴子,以及一套隔绝式呼吸防护装置

B、在有毒气体对皮肤危害不严重时,仅用于呼吸防护;与A级不同,它包括一套不封闭的、防溅洒的、抗化学品的服装,它可以对液体提供如A级一样的保护,但不是密封的

C、它包括一种防溅洒的服装、配有面部完全被覆盖过滤式防护装置

D、仅限于衣裤相连的工作服或其他工作服、靴子及手套

答案:B

D3(130)C级个体防护是(    )。

A、可对周围环境中的气体与液体提供最完善保护;它是一套完全封闭的、防化学品的服装、手套及靴子,以及一套隔绝式呼吸防护装置

B、在有毒气体对皮肤危害不严重时,仅用于呼吸防护;与A级不同,它包括一套不封闭的、防溅洒的、抗化学品的服装,它可以对液体提供如A级一样的保护,但不是密封的

C、它包括一种防溅洒的服装、配有面部完全被覆盖过滤式防护装置

D、仅限于衣裤相连的工作服或其他工作服、靴子及手套

答案:C

D3(131)D级个体防护是(    )。

A、可对周围环境中的气体与液体提供最完善保护;它是一套完全封闭的、防化学品的服装、手套及靴子,以及一套隔绝式呼吸防护装置

B、在有毒气体对皮肤危害不严重时,仅用于呼吸防护;与A级不同,它包括一套不封闭的、防溅洒的、抗化学品的服装,它可以对液体提供如A级一样的保护,但不是密封的

C、它包括一种防溅洒的服装、配有面部完全被覆盖过滤式防护装置

D、仅限于衣裤相连的工作服或其他工作服、靴子及手套

答案:D

D3(132)进入高浓度硫化氢区域救人、作业一定要(    )。

A、佩戴隔绝式呼吸器,着气密式防化服

B、可用过滤式呼吸器,穿普通工作服

C、可用过滤式呼吸器,着气密式防化服

D、用衣服毛巾撒上水捂住口鼻,穿普通工作服

答案:A

D3(133)进入高浓度氯气区域救人、作业一定要(    )。

A、可用过滤式呼吸器,穿普通工作服

B、佩戴隔绝式呼吸器,着气密式防化服

C、可用过滤式呼吸器,着气密式防化服

D、用衣服毛巾撒上水捂住口鼻,穿普通工作服

答案:B

D6(134)用来保护消防员小腿部和足部使之免受伤害的防护装具是(    )。

A、消防靴              B、消防手套           

C、消防头盔            D、消防战斗服

答案:A

D6(135)导向绳均由具有一定防火、(    )性能的编织材料组成。

A、防水            B、防腐          

C、耐高温          D、防晒

答案:B

D6(136)消防呼救器具有静止报警、手动报警及(    )联络报警三种功能。

A、图像            B、音响           

C、对讲            D、无线

答案:B

D6(137)消防呼救器是消防人员进入(    )随身携带的一种遇险报警和声音联络装置。

A、救援现场            B、地下室           

C、高层建筑            D、室内

答案:A

D7(138)下列属于灭火消防车的是(    )。

A、泡沫-干粉联用消防车          B、云梯消防车          

C、通信指挥车                   D、供水车

答案:A

D7(139)下列属于举高消防车的是(    )。

A、干粉消防车            B、举高喷射消防车          

C、抢险救援车            D、器材车

答案:B

D7(140)下列属于专勤消防车的是(    )。

A、泡沫消防车            B、水罐消防车

C、照明车                D、二氧化碳消防车

答案:C

D7(141)下列属于后援消防车的是(    )。

A、通信指挥车            B、水罐消防车

C、照明车                D、供水车

答案:D

D7(142)我国灭火救援普遍使用的直流水枪的喷嘴直径为(    )。

A、19㎜                B、25㎜

C、27㎜                D、29㎜

答案:A

D7(143)可以喷射雾状射流的水枪是(    )。

A、直流水枪             B、开关直流水枪            

C、喷雾水枪             D、带架水枪

答案:C

D7(144)消防水带附件包括(    )等。

A、水带包布、水带挂钩、水带接口

B、水带包布、水带护桥、水带接口

C、水带挂钩、水带护桥、水带接口  

D、水带包布、水带挂钩、水带护桥

答案:D

D7(145)消防水枪的功能是把水带内的水流转化成水枪的(    )高速水流。

A、充实柱状             B、环形            

C、网状                 D、低速

答案:A

D7(146)消防车串联供水又称(    )供水。

A、直接            B、接力           

C、运水            D、吸水

答案:B

D7(147)属于后援消防车的是(    )。

A、供水消防车        B、水罐消防车

C、宣传消防车        D、云梯消防车

答案:A

D10(148)普通蛋白泡沫灭火剂能扑救下列物质火灾的是(    )。

A、丁烷         B、丙酮

C、木材         D、丁二烯

答案:C

D10(149)抗溶性泡沫不但具有(    )灭火效能,还可以有效扑救水溶性有机溶剂。

A、普通蛋白泡沫         B、二氧化碳

C、“1211”              D、干粉

答案:A

D10(150)下列物质着火时必须用抗溶泡沫进行灭火扑救的是(    )。

A、苯乙烯             B、苯

C、丙酮               D、汽油

答案:C

D10(151)能够用水扑救的物质是下列的(    )。 

A、木材      B、碱金属    C、硫酸      D、电石

答案:A

D10(152)下列物质的火灾,需使用抗溶泡沫扑救的是(    )。

A、苯乙烯      B、丙烯酸乙酯    C、己烷   D、甲苯

答案:B

D10(153)下列物质发生火灾不能用水扑救的是(    )。

A、粮食            B、棉麻

C、钾              D、原油

答案:C

D10(154)在火场上使用泡沫灭火剂,其泡沫受热蒸发产生的(    )可以降低燃烧物附近氧的浓度。

A、水蒸气         B、泡沫

C、氟蛋白         D、轻质泡沫

答案:A

D11(155)扑救遇湿易燃物品和轻金属火灾,应使用(    )灭火剂。

A、水              B、泡沫

C、二氧化碳        D、7150

答案:D

D11(156)扑救乙烯冷凝设备与管道火灾时,一般不宜用(    )。

A、氮气        B、水          C、二氧化碳    D、干粉灭火剂

答案:B

D11(157)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时,可用(    )灭火剂灭火。

A、水          B、抗溶泡沫

C、干粉        D、普通泡沫

答案:C

D11(158)在火场上用“1301”灭火,属于(    )灭火法。

A、冷却      B、隔离      C、抑制      D、窒息

答案:C

D11(159)发生火灾时不能用水扑救的物质是(    )。

A、粮食      B、棉麻      C、钾        D、原油

答案:C

D11(160)二氧化碳灭火剂适用于扑救(    )火灾。

A、金属钾            B、金属钠

C、精密仪器          D、硝酸纤维

答案:C

D11(161)灭火剂按平时存在状态可分为气体灭火剂、液体灭火剂和(    )灭火剂。

A、泡沫            B、7150

C、卤代烷          D、固体

答案:D

D13(162)排烟器具分固定式排烟设施和(    )排烟设备大类。

A、手抬式            B、牵引式           

C、移动式            D、悬挂

答案:C

二、多选题

A1(1)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包括:( BCDE)。

A、危险化学品事故      B、自然灾害      C、事故灾难

D、公共卫生事件        E、社会安全事件

A1(2)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 ACDE)。

A、特别重大       B、特大           C、重大

D、较大           E、一般

A1(3)我国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ABCDE)组成。

A、国家专项应急预案

B、地方政府应急预案

C、国家部门应急预案

D、基层单位应急预案

E、国家总体应急预案

A1(4)我国应急管理基本原则,概括为以人为本原则、预防原则、属地管理原则、依法原则、联动原则、科学原则。此外,还强调了(ABCDE)等原则。

A、整合资源        B、信息共享        C、平战结合

D、军民结合        E、公众参与

A1(5)运行机制主要包括:预测预警机制、应急信息报告程序、应急决策协调机制、应急公众沟通机制和(ABCDE)等内容。

A、应急响应级别确定机制

B、应急处置程序

C、应急社会动员机制

D、应急资源征用机制

E、责任追究机制

B1(6)GHS在26类化学品的分类之后,都设定了特殊的标记,每一个标记的危险信息要素,包括(ABCDE)等内容。

A、符号          B、标记字符    C、危险性说明

D、警示性说明和象形图           E、产品说明、供应商名称

B1(7)《危险化学品名录》包括(ABCE)。

A、爆炸品        B、易燃气体      C、高闪点液体

D、放射性物品    E、甲醛

B1(8)《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系统》在充分考虑危险品对健康和环境存在着潜在的有害影响,按照物理危害、健康危害及环境危害三个方面,依据实验数据将化学品分为(  A  )类物质,其中按物理危险分为(  E  )类物质,按健康和环境危害分为(  C  )类物质。

A、26        B、8         C、10        D、9         E、16

B2(9)危险化学品事故具有( ABE )等特性。

A、突发性      B、延时性      C、先兆性

D、短暂性      E、长期性

B2(10)有毒气体主要危险特性包括(ABCE)。

A、毒害性      B、易燃性      C、腐蚀性

D、放射性      E、助燃性

B2(11)腐蚀品主要危险特性包括(AC)。

A、毒害性      B、不燃性      C、腐蚀性

D、放射性      E、助燃性

B2(12)易燃液体主要危险特性包括(ABCDE)。

A、易燃易爆性       B、受热膨胀性       C、流动性

D、带电性           E、腐蚀性和毒害性

B2(13)萘与(BD)接触可能发生火灾爆炸。 

A、水             B、浓硫酸             C、甲苯

D、发烟硝酸       E、氢氧化钠

B2(14)易燃液体具有(ABCDE)等特性。

A、易挥发性          B、易流动扩散性

C、受热膨胀性        D、带电性          E、毒害性

B2(15)易燃固体具有(ACDE)等特性。

A、易燃性          B、易流动扩散性

C、可分散性        D、热分解性          E、毒害性

B2(16)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类型分为:危险化学品(ABCDE)事故。

A、火灾、爆炸      B、其他

C、中毒和窒息      D、灼伤      E、泄漏

B2(17)自燃物品的主要危险特性是(ABD)。

A、遇空气自燃      B、燃点低          C、遇湿自燃

D、易被氧化        E、易被还原

B2(18)遇湿易燃物品的主要危险特性是(AB)。

A、遇水易燃        B、遇酸易燃        C、易自燃

D、燃点低          E、易被氧化

B2(19)木材在空气中燃烧,其气相产物主要有 (ABCD)。

A、水            B、固体颗粒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E、二氧化硫

B2(20)下列物质中可能形成爆炸性粉尘的有(ABCDE)。

A、硫磺粉        B、铝粉          C、煤粉

D、松香粉        E、面粉

B2(21)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包括:(ABCDE)火灾。

A、易燃液体        B、易燃固体        C、自燃物品

D、遇湿易燃物品    E、其他危险化学品

B2(22)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包括:①( AE  )的爆炸;②(  B  )的火灾爆炸;③危险化学品产生的(  C  )的爆炸;④(  D  )的物理爆炸。

A、爆炸品

B、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

C、粉尘、气体、挥发物

D、液化气体和压缩气体

E、其他化学反应

B2(23)危险化学品中毒和窒息事故及其途径包括:(ABCDE)。

A、吸入中毒事故      B、接触中毒事故      C、误食中毒事故

D、其他中毒事故      E、窒息事故

B2(24)通常爆炸现象具有:①爆炸过程进行得(  E  )、②爆炸点附近压力(  D  ),产生(  C  );③发出或大或小的(  B  );④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设施遭受(  A  )等特征。

A、破坏          B、响声          C、冲击波

D、急剧升高      E、很快

B2(25)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并不是一个常数,而是受(ABCDE)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A、温度          B、压力          C、火焰传播方向

D、点火能量      E、重力场强度及周围物质

B2(26)影响易燃液体蒸发性的因素包括( ABCE)。

A、相对密度    B、温度        C、暴露面

D、闪点        E、饱和蒸气压力

B2(27)影响易燃固体危险性的因素包括( BCD )。

A、熔点        B、比表面积    C、热分解温度

D、含水量      E、凝点

B2(28)影响自燃物品危险性的因素包括(ABCDE)。

A、氧化介质    B、温度        C、含油量

D、潮湿程度    E、杂质氧化剂

B2(29)影响可燃粉尘危险性的因素包括(ABCDE)。

A、粉尘的化学特性    B、粉尘的比表面积    C、粉尘的悬浮性

D、粉尘的水分含量    E、环境的潮湿程度

B2(30)窒息性气体中毒的特点是(ABCDE)。

A、突发性        B、群体性        C、隐匿性

D、快速性        E、高度致命性

C1(31)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应坚持的原则:

(1)坚持先控制,后处置的原则;

(2)坚持上风方向原则;

(3)坚持(AC)与工艺配合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D)的原则,力争将事故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5)坚持利用(BE)的原则,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中毒事故。

A、冷却稀释      B、现有装备      C、防止爆炸

D、以快制快      E、有限参与

C1(32)战斗结束的行动内容,包括(ABDE)

A、检查火场,防止复燃

B、清点人员和器材

C、监护火场情况

D、归队

E、恢复执勤备战状态

C1(33)灭火战斗保障,主要包括(ADE)

A、火场通信保障      B、组织指挥保障     C、灭火力量

D、火场供水保障      E、后勤保障

C1(34)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是:(ABCDE)。

A、控制事故源

B、抢救受害人员

C、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

D、做好现场清消,消除危害后果

E、查清事故原因,估算危害程度

C1(35)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的基本程序是:(ABCDE)。

A、部署救援行动

B、现场侦察与检测;设立警戒,紧急疏散

C、现场急救;安全防护

D、泄漏处置;火灾(爆炸)处置

E、洗消处理

C1(36)消防队伍应熟悉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的(ABCDE)。

A、火灾规律及火灾危险性

B、建筑特点

C、重点保卫单位和地区的灭火作战计划

D、交通道路

E、消防水源

C1(37)受理报警时,必须要问清的内容包括()。

A、失火单位的名称、地址

B、燃烧物性质及火势情况

C、有无被困人员

D、有无爆炸、毒气泄漏

E、报警人的姓名、电话号码

C1(38)应急准备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为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 ABD )。

A、思想准备      B、组织准备      C、应急响应

D、物资准备      E、应急救援

C1(39)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包括(ABCDE)等步骤。

A、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B、资料收集    C、应急预案评审

D、编制应急预案              E、风险评估、应急能力评估

C1(40)风险评估主要内容包括:(ABCDE)。

A、分析危险因素

B、确定危险源

C、分析事故类型、后果及次生、衍生事故

D、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

E、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C1(41)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 ACE )构成。

A、综合应急预案

B、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

C、专项应急预案

D、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E、现场处置方案

C1(42)应急演练目的主要包括:(ABCDE)。

A、检验预案      B、磨合机制      C、完善准备

D、宣传教育      E、锻炼队伍

C4(43)扑救高层建(构)筑火灾的供水方法主要有(ABCDE)。

A、利用消防水箱供水

B、利用登高装置供水

C、利用建筑物内部消防水泵向竖管供水

D、利用水泵接合器向室内管网补充供水

E、消防车直接供水

C4(44)火场供水有方法有(ABCDE)。

A、直接供水      B、串联供水      C、运水供水

D、排吸器供水    E、传递供水

C4(45)灭火方法划分为(ACDE)。

A、冷却法        B、先控制后处置        C、隔离法

D、抑制法        E、窒息法

C4(46)带电设备、线路火灾扑救的安全措施主要有 (ABCDE) 。

A、水枪喷嘴与带电体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

B、注意发现异常情况

C、发生电线断落时,要划出警戒区、禁止人员入内

D、避免人体与水流接触

E、破拆时,要防止工具与带电体接触

C4(47)强风情况下灭火战术要点主要有 (ABCD)。

A、下风堵截,重点设防

B、穿插分割,逐片消灭

C、组织力量,消灭飞火

D、消灭残火,防止复燃

E、上风施救,整体布防

C4(48)带电设备、线路火灾扑救的安全措施主要有(ABCDE)。

A、水枪喷嘴与带电体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

B、注意发现异常情况

C、发生电线断落时,要划出警戒区、禁止人员入内

D、避免人体与水流接触

E、破拆时,要防止工具与带电体接触

C4(49)苯泄漏事故处置程序与措施有(ABCDE) 。

A、现场询情、侦察检测

B、设立警戒、禁绝火源

C、有效防护

D、稀释降毒、堵漏排险

E、彻底清理

C4(50)在火灾扑救中射水原则通常是(ABCD)

A、先室外后室内

B、先上方后下方

C、先暴露部位后隐蔽部位

D、先贵重物品后一般物品

E、先隐蔽部位后暴露部位

C4(51)火场破拆的目的,除了迅速查明火情,救人和疏散物资、充分发挥灭火剂的效能以外,还有(ABCDE)

A、阻止火势蔓延

B、消除建筑物倒塌威胁

C、排除烟雾和有毒气体

D、改变火势蔓延方向

E、改变烟雾流动方向

C5(52)带电设备、线路火灾造成人员触电的原因是(ABCDE)。

A、人直接与带电部位接触

B、人与带电体过于接近

C、在跨步电压区域内

D、导电的灭火药剂直接喷射到带电体上

E、破拆时,工具与带电体接触

C5(53)强风情况下的火灾特点是(ACE)。

A、火势跳跃式蔓延、易形成大面积火灾

B、易形成立体燃烧

C、火势多变、呈不规则燃烧

D、建、构筑物易在风力和火灾的作用下倒塌

E、强风给消防人员登高、射水造成一定的困难

C5(54)燃烧的充分条件是(BCDE)。

A、存在游离基        B、一定的氧含量     C、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D、一定的着火能量    E、相互作用

C5(55)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的特点(ABCDE)。

A、极易发生爆炸      B、容易形成立体燃烧      C、燃烧速度快

D、容易形成大面积燃烧      E、容易形成多次复燃和多次爆炸

C5(56)燃烧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 ABE )条件。

A、可燃物    B、助燃物    C、低闪点

D、泄露      E、着火源

C5(57)防火的基本措施包括控制(AB)、消除(E)及阻止(C)四种。

A、可燃物    B、助燃物    C、火势蔓延

D、泄露      E、着火源

C6(58)火场供水战斗车数量可按 (ABCD)方法计算。

A、水枪的控制面积         B、消防车控制面积

C、火场燃烧面积           D、火场用水量       E、冷却用水量

C6(59)扑救生产装置火灾的基本对策包括( BCDE)。

A、近攻快战      B、以快制快      C、监护现场,消灭余火

D、灭火与冷却并举                 E、围堵防流

C6(60)扑灭油气井大火的基本程序包括(ABCDE)。

A、清障        B、压井        C、重新安装井口

D、灭火        E、作业前的准备

C6(61)扑救炼油厂火灾时,对受火势威胁或热辐射作用的邻近设备和装置,及时采取(ABCDE) 等措施。

A、关阀          B、断料          C、降压

D、放空          E、放空

C7(62)根据分类存放的原则,(ACDE)不能混放在一起储存。

A、易燃液体与氧化剂      B、易燃气体与不燃气体       C、酸与碱

D、易燃固体与易燃液体    E、氧化剂与还原剂

C7(63)根据分类存放的原则,(ABCE)不能混放在一起储存。

A、甘油与浓硫酸          B、汽油与红磷         C、浓硫酸与固碱

D、氢气与氮气            E、高锰酸钾与双氧水

C8(64)储罐火灾的燃烧方式有(ADE)。

A、火炬式燃烧       B、飞火           C、流淌火

D、塌陷式燃烧       E、敞开式燃烧

C9(65)导致盛装高压气体容器破裂的主要原因包括(ABCDE)。

A、化学反应放出反应热

B、相态转化放出相变热

C、凝聚态物质向气态转化

D、容器损伤、腐蚀导致破裂

E、机械的作用导致破裂

C10(66)危险化学品仓库火灾的灭火战术要点是(A B C)。

A、准确划定警戒范围       B、正确实施灭火措施

C、正确选用灭火剂         D、采取冷却降温      E、加强个人防护

C10(67)油罐区火灾消防用水量包括(ABCD)。

A、扑救地面流淌火用水量

B、配制灭火泡沫用水量

C、冷却着火罐用水量

D、冷却邻近罐用水量

E、自动喷淋

C10(68)油罐火灾的灭火战术要点是 (A B C D E)。

A、速战速决

B、冷却保护

C、以固为主。固移结合

D、备足力量,攻坚灭火

E、隔绝空气,窒息灭火

C11(69)运输危险化学品的( ABCDE)必须了解所运载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危害特性、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

A、驾驶员            B、船员          C、装卸人员

D、安全管理人员      E、押运人员

C11(70)运输危险化学品,必须配备必要的(  AB )。

A、应急处理器材        B、防护用品          C、食品

D、衣物                E、药品

C11(71)办理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托运人应当向公安部门提交有关危险化学品的品名、数量、运输始发地和目的地、运输路线、(ABCDE)资质情况的材料。

A、运输单位        B、经营单位        C、购买单位

D、驾驶人员        E、押运人员

C12(72)除了爆炸品、气体、感染性物品和放射性物品外,其他危险货物按其呈现的危险程度被划入( ABC )包装类别。

A、Ⅰ类包装呈现高度危险的物质    B、Ⅱ类包装呈现中等危险的物质

C、Ⅲ类包装呈现低度危险的物质    D、Ⅲ类包装呈现高度危险的物质

E、Ⅰ类包装呈现低度危险的物质

C12(73)凡是包装上没有(  BE )的危险化学品不准出厂、储存或运输。

A、生产单位        B、包装标志        C、购买单位

D、产品名称        E、安全标签

C13(74)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具有(ABCDE)特点。

A、流动性        B、差异性          C、耦合性

D、施救困难      E、突发性

C13(75)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危害( ABCD)。

A、燃爆危害        B、健康危害        C、环境危害

D、生态危害        E、社会恐慌

C14(76)运输过程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常见起因:(ABCDE)。

A、驾驶员疲劳驾驶,超载和超速行驶

B、驾驶员对道路情况不清,在多变的气象条件和复杂的路段上行车

C、驾驶员违规从人口密集场所通过或停放

D、押车人擅离职守

E、车辆带病运转

D1(77)窒息性气体中毒的特点是(ABCDE)。

A、突发性       B、群体性         C、隐匿性

D、快速性       E、高度致命性

D1(78)窒息性气体包括:硫化氢、(ABCDE)及氰化物气体等。

A、光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E、双光气

D1(79)属于高毒物品的是(ABCDE)。

A、氯气            B、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

C、焦炉逸散物      D、氨              E、甲醛

D1(80)容易通过呼吸器官进入人体,导致救援人员中毒的是(ABCDE)。

A、氢氰酸        B、溴甲烷        C、苯胺蒸气

D、苯蒸气        E、三氧化二砷粉尘

D1(81)造成窒息的原因有( ABC )。

A、喉痉挛        B、声门水肿        C、呼吸抑制

D、缺氧        E、一氧化碳

D1(82)使呼吸中枢因缺氧而受到抑制,导致人员窒息的是(  DE )。

A、氨        B、氯        C、二氧化硫

D、甲烷      E、一氧化碳

D1(83)引起喉痉挛和声门水肿,导致人员窒息的是( ABC )。

A、氨        B、氯        C、二氧化硫  D、甲烷      E、一氧化碳

D2(84)中毒急救要领包括(ABCDE)。

A、用大量清水冲洗

B、送医院治疗

C、彻底清除毒物污染,防止继续吸收

D、迅速抢救生命

E、安全进入毒物污染区

D3(85)危险化学品对应急救援人员的危害可能有(ABCDE)。

A、冻伤      B、中毒      C、化学爆炸、打击

D、噪声      E、烫伤

D4(86)现场救治原则是(ABCDE)。

A、先救命后治伤      B、先重伤后轻伤      C、先抢后救,抢中有救

D、先分类再后送      E、医护人员以救为主,其他人员以抢为主

D6(87)个体防护器材包括(ABCDE)。

A、消防头盔           B、消防防护服        C、消防防护靴、手套

D、过滤式呼吸器        E、隔绝式呼吸器

D6(88)消防靴是保护消防员(  A  )的装具。消防靴不具有(  C  )性能。

A、足部      B、大腿      C、防火      D、防水      E、防电击

D6(89)破拆的方法有(ABCDE)。

A、撬砸法    B、拉拽法    C、锯切法    D、冲撞法    E、爆破法

D6(90)消防腰斧是消防员随身佩带的火场(  A  )工具。消防腰斧不能用来破拆(  B  )。

A、破拆     B、带电设备     C、平砍、尖劈、撬门

D、灭火     E、金属条

D7(91)消防车按其用途可分为(BCDE)。

A、通信指挥车       B、灭火消防车       C、举高消防车

D、后援消防车       E、专勤消防车

D7(92)举高喷射消防车(高喷车)主要用于(ACDE)等建筑物的火灾扑救。

A、高层建筑         B、地下设施         C、油罐

D、高层仓库         E、石油化工装置

D7(93)在扑救石油石化装置火灾中,水罐消防车主要用途是(ABCDE)。

A、冷却装置      B、保护毗邻设施或建筑      C、洗消

D、为主战车供水或独立进行火灾扑救       E、生产作业现场监护

D7(94)在扑救石油石化装置火灾中,泡沫消防车主要用途是(ABCDE)。

A、冷却装置

B、保护毗邻设施或建筑

C、独立进行火灾扑救

D、为主战车供水、供泡沫液

E、生产作业现场监护

D7(95)在石油化工、油田企业,干粉消防车主要用于(CDE)。

A、冷却装置         B、保护毗邻设施或建筑

C、液体火灾扑救     D、气体火灾扑救     E、带电设备火灾扑救

D7(96)泡沫-干粉联用消防车具有独立或联合喷射(CE)的功能,适用于(ABD)。

A、扑救气体火灾           B、扑救电气设备火灾

C、水        D、扑救液体火灾        E、泡沫、干粉

D7(97)二氧化碳消防车主要用于扑救(ABDE)火灾。

A、贵重设备        B、精密仪器

C、一般物质        D、图书档案        E、重要文物

D7(98)抢险救援消防车通常配备特种防护装备、破拆工具、堵漏器材、(ABCDE)。

A、侦检仪器          B、发电和照明类器材

C、警戒类器材        D、救生类器材        E、转输和洗消类器材

D7(99)干粉消防车是主要装备(CD)的灭火消防车。

A、泡沫灭火剂罐      B、水罐           C、成套喷射装置

D、干粉灭火剂罐      E、二氧化碳罐

D7(100)照明消防车为夜间灭火、救援工作提供照明,主要装备(ABD)。

A、发电设备      B、通信器材         C、灭火剂罐

D、照明设备      E、成套喷射装置

D7(101)通信指挥消防车是用于火场指挥和通信联络的专勤消防车,具有(BD)等功能。

A、照明            B、无线通信         C、灭火

D、扩音、录音      E、供水

D10(102)水的灭火作用包括( ACD )。

A、冷却作用       B、扑捉自由基       C、窒息作用

D、稀释作用       E、抑制可燃物蒸发

D10(103)不能用水、泡沫扑救的火灾有(ABD)。

A、电石火灾          B、贵重设备、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火灾

C、二硫化碳火灾      D、电气装置火灾      E、黄磷火灾

D10(104)移动式灭火器分为(ABCDE)。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卤代烷灭火器

D、二氧化碳灭火器        E、清水灭火器。

D10(105) 消防水枪(炮)射流形式可分为(BCE)。

A、喷雾水枪       B、喷雾射流       C、密集射流

D、直流水枪       E、开花射流

D10(106)常用的泡沫有(ABCE)等。

A、抗溶性泡沫        B、氟蛋白泡沫       C、高倍数泡沫

D、水成膜泡沫        E、普通蛋白泡沫

D10(107)下列物质或设备火灾,不宜用直流水扑救是(ABCDE)。

A、遇水燃烧物质

B、轻于水且不溶于水的可燃液体

C、可燃粉尘

D、某些高温生产装置设备

E、熔化的铁水、钢水

D10(108)下列物质、设备火灾不宜用泡沫扑救的是(ABCD)。

A、带电设备火灾          B、金属火灾           C、气体火灾

D、浓酸场所火灾          E、可燃粉尘火灾

D10(109)脉冲水枪主要用于扑救(ABCD)。

A、初起火灾

B、小面积的A、B类火灾

C、交通工具火灾

D、电气线路、设备火灾

E、小范围的气体火灾

D10(110)直流喷雾水枪可将(  D  )射流转变为(  B  )射流。

A、环状      B、雾状       C、伞状      D、直流

D10(111)带架水枪喷嘴直径有( ABC )规格。

A、32㎜      B、25㎜      C、28㎜      D、35㎜      E、40㎜

D10(112)消防水带按口径可分为(ABDE)规格。

A、50㎜      B、65㎜      C、70㎜      D、80㎜      E、90㎜

D11(113)扑救电气火灾一般应首先(E)。 可用(AC)扑救电气设备火灾。

A、二氧化碳         B、水              C、干粉

D、泡沫灭火剂       E、切断火场电源

E1(114)液化石油气的主要危险特性是(ABCD)。

A、易燃易爆性      B、扩散性和毒害性

C、膨胀性          D、静电性          E、腐蚀性

E1(115)液化石油气的火灾的战术要点主要有 (ACDE)。

A、冷却降温、控制火势      B、扑灭火焰      C、防止复燃和爆炸

D、及时疏散群众,消除火种  E、积极堵漏、关阀断气

E1(116)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处置行动要求是(ABCDE)。

A、指挥部的设置应与泄漏区域保持安全距离,并设在上风方向

B、进入泄漏区实施抢险作业的人员要专业、精干,个人防护充分,并使用开花或喷雾水枪进行掩护

C、救援车辆的停放位置应与泄漏区域保持安全距离,并设在上风方向

D、一切处置行动自始至终要严防引发爆炸

E、当遇有危及参战人员的生命安全情况时,指挥员应果断下达撤离命令

E1(117)液化石油气泄露的个体防护是(ACDE)。

A、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B、穿着一般消防防护服

C、处置液化石油气体或冷冻的固体时,应着防寒服

D、外围人员要穿纯棉战斗服,扎紧裤口袖口,勒紧腰带裤带,必要时全身浇湿进入扩散区

E、穿着密封式消防防化服

E4(118)处置液氯泄漏事故时,对个人防护的要求是(ABD)。

A、进入毒区的抢险人员要精干

B、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C、穿着一般消防防护服

D、穿着密封式消防防化服

E、出开花或喷雾水枪对进入现场人员进行掩护

E4(119)液氯泄漏事故处置程序与措施有(ABCDE)。

A、现场询情、侦察检测、设立警戒

B、有效防护、疏散人员

C、转移与之反应的化学品、稀释降毒

D、关阀断源、倒罐转移、浸泡水解、化学中和

E、器具堵漏、洗消处理

E1(120)在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处置中,采取禁绝火源措施有(ABCE)。

A、切断警戒区所有电源,熄灭明火

B、高热设备停止工作

C、关闭警戒区内抢险人员的BP机、手机,切断电话机线路

D、允许携带铁质工具进入扩散区参加救援

E、不准穿化纤类服装和带铁钉的鞋进入警戒区

三、简答题

A11、简述国家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设工作成就主要体现的五个方面。

(1)法制建设工作。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为首,整理和修改全国各种有关公共安全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法规,研究和制定了《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处置法(草案)》。

(2)制定和完善各类和各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以国务院办公厅为首,制定和颁布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地方政府关于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布置从中央到地方、各个部门和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3)用防范风险和应急管理的思维方式考虑发展计划和增加国家投入。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首的国家部委增加了应急管理领域的预算,在编制“十一五”规划中,从国民经济宏观管理上考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

(4)促进政府能力建设和人才培训。从2004年起,中央组织部开始要求各级政府加强干部的有关应急管理能力的培训。2004年5月,在国家行政学院举办了“省部级领导干部灾害应急管理专题研讨班”, 对2005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安排有关应急管理课程内容。2005年7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统一思想。

(5)把应急管理作为政府绩效评估和干部人事考核的内容,有关城市等的各种政府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在研究开发。

A22、简答当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八项重点工作。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2)健全机构,抓好实施。

(3)统一规划,分类、分级实施。

(4)完善预案,科学规范。

(5)信息支撑,灵敏高效。

(6)建好队伍,提高素质。

(7)搞好培训,加强演练。

(8)开展普查,抓好宣传。

B13、简答危险化学品的识别方法。

一种物品是否属于危险化学品,是对照《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以及由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其它危险化学品名录来判断。

对于未列入上述危险化学品名录的化学品,如果确实具有危险性,则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准,进行技术鉴定,最后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公安、环境保护、卫生、质检等部门确定。

B24、简答氧化剂的主要危险特性。

(1)与可燃物作用发生着火和爆炸

氧化剂多为碱金属、碱土金属的盐类或过氧化基所组成的化合物。其特点是氧化价态高,金属活泼性强,易分解,有极强的氧化性;本身不燃烧,但与可燃物作用能发生着火和爆炸。

(2)受热、撞击分解爆炸

有些氧化剂都是不燃物质,但当受热、撞击时能爆炸。

(3)自身分解燃烧

有些氧化剂不需要外界的可燃物参与即可燃烧。

(4)与可燃液体作用自燃

有些氧化剂与可燃液体接触能引起自燃。

(5)与酸作用分解爆炸

氧化剂遇酸后,大多数能发生反应,而且反应常常是剧烈的,甚至引起爆炸。

(6)与水作用的分解性

有些氧化剂,特别是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遇水或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能分解放出原于氧,致使可燃物质燃爆。

(7)强氧化剂与弱氧化剂作用分解燃爆

在氧化性物质中,强氧化剂与弱氧化剂相互接触时弱氧化剂呈还原性,相互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高热而引起着火或爆炸。

(8)腐蚀毒害性

不少氧化剂还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能毒害人体,烧伤皮肤。

B25、简答有机过氧化物的主要危险特性。

(1)分解爆炸性

由于有机过氧化物都含有极不稳定的-O-O-结构,遇热、震动、冲击或摩擦作用时都极易分解,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较其他氧化剂更大。

(2)易燃性

有机过氧化物不仅极易分解爆炸,而且易燃。

(3)伤害性

有机过氧化物的危害性是易伤害眼睛。

B26、简答危险化学品在事故起因中起重要的作用。

(1)危险化学品的性质直接影响到事故发生的难易程度。这些性质包括毒性、腐蚀性、爆炸品的爆炸性(包括敏感度、稳定性等)、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的蒸气压力、易燃性和助燃性、易燃液体的闪点、易燃固体的燃点和可能散发的有毒气体和烟雾、氧化剂和过氧化物的氧化性等。

(2)具有毒性或腐蚀性危险化学品泄漏后,可能直接导致危险化学品事故,如中毒(包括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灼伤(或腐蚀)、环境污染(包括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

(3)不燃性气体可造成窒息事故。

(4)可燃性危险化学品泄漏后遇火源或高温热源即可发生燃烧、爆炸事故。

(5)爆炸性物品受热或撞击,极易发生爆炸事故。

(6)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容器超压或容器不合格极易发生物理爆炸事故。

(7)生产工艺、设备或系统不完善,极易导致危险化学品爆炸或泄漏。

B27、简答危险化学品在事故后果中起重要的作用。

事故是由能量的意外释放而导致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中的能量主要包括机械能和化学能。危险化学品的能量是危险化学品事故中的主要能量来源。

(1)机械能。主要有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产生物理爆炸的势能,或化学反应爆炸产生的机械能。

(2)热能。危险化学品爆炸、燃烧、酸碱腐蚀或其他化学反应产生的热能。或氧化剂和过氧化物与其他物质反应发生燃烧或爆炸。

(3)毒性化学能。有毒化学品或化学品反应后产生的有毒物质,与体液或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变化,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4)阻隔能力。不燃性气体可阻隔空气,造成窒息事故。

(5)腐蚀能力。腐蚀品使人体或金属等物品的被接触的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在短时间内造成明显破损的现象。

(6)环境污染。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泄漏后,往往对水体、土壤、大气等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

B28、简答危险化学品事故具有突发性、延时性和长期性。

(1)突发性。危险化学品事故往往是在没有先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而不需要一段时间的酝酿。

(2)延时性。危险化学品中毒的后果,有的在当时并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而是在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以后严重起来。

(3)长期性。危险化学品对环境的污染有时极难消除,因而对环境和人的危害是长期的。

B29、简答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的扩散所具有的特点。

(1)密度比空气大的蒸气倾向于在低位区扩散和聚集,形成燃烧和爆炸危险、毒性危险或局部区域的缺氧。

(2)在环境温度下密度比空气小的蒸气当其冷却时仍在低位区扩散,如从液氨或液化天然气产生的蒸气就是如此。

(3)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在装置或通风不良的建筑物的高位区聚集。

(4)热气由于“热推举”而上升,一般会扩散至大气。

B210、简答低温液化气体(深冷气体)所具有的主要危险。

(1)低温伤害  温度极低,对人体易造成冻伤。正常情况下人体以一定的速度向周围散热,在低温环境下热量会过度散失,以至当体温降至25℃时便会引起死亡。低温对有些金属材料会造成低温脆性,即含有铁素体的体心立方结构的金属及合金,在低温下有塑性向脆性转化的现象。这往往是设备突然破坏造成重大事故的原因。

(2)造成缺氧  气液容积比大,在密闭空间气化时压力会急剧升高,造成伤(损)害。如在有人的地方急剧蒸发,很短时间内即可造成一个缺氧危险区。

(3)燃爆危险  在接近沸点的温度下蒸气密度比空气大,易滞留于地表低洼处、设备与建筑物的空间中,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增大了潜在危险性。

B211、简答易燃液体具有高度易燃性。

易燃液体实质上就是指其蒸气易燃。由于易燃液体的沸点都很低,液体表面的蒸气压较大,易于挥发出易燃蒸气,而且多数易燃液体都具有很小的最小引燃能量,因此易燃液体都具有高度的易燃性。

B212、简答易燃液体具有蒸气易爆性。

由于易燃液体具有蒸发性,所以挥发出的易燃蒸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气体混合物,当达到爆炸浓度范围时,遇火源就会发生爆炸。易燃液体的挥发性越强,这种爆炸危险就越大;同时,这些易燃蒸气可以任意飘散,或在低洼处聚积,使得易燃液体的储存更具有火灾危险性。

B213、简答影响易燃液体蒸发性的因素。

(1)温度。液体的蒸发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温度越高,蒸发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

(2)暴露面。液体的暴露面越大,蒸发量也就越大。

(3)相对密度。液体的相对密度越小,蒸发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

(4)饱和蒸气压力。易燃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力越大,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对包装的要求也就越高。

B214、简答易燃液体具有受热膨胀性。

储存于密闭容器中的易燃液体受热体积膨胀、蒸气压增大;冷却体积缩小、蒸气压减小。液体体积膨胀性可导致储存于密闭容器中的易燃液体受热后液面升高、蒸气压增大,如若超过了容器所能承受的压力限度,就会造成容器膨胀,以致爆裂

B215、简答易燃液体具有摩擦带电性。

液体与固体、液体与气体、液体与另一不相溶的液体之间,由于搅拌、沉降、流动、冲击、喷射飞溅等接触及分离的相对运动,会形成双电层而产生静电。

液体的带电能力除与介电常数和电阻率等液体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与输送管道的材料和流速有关。管道内表面越光滑,产生的静电荷越少;流速越快,产生的静电荷则越多。

B216、简述易燃固体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1)燃点低、易点燃。

易燃固体的主要特性是容易被氧化,受热易分解或升华,着火点一般都在300℃以下,常温下能量很小的着火源即能引起强烈、连续的燃烧。易燃固体对摩擦、撞击、震动很敏感,亦即机械敏感性强。

(2)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

绝大多数易燃固体遇无机酸性腐蚀品(特别是氧化性酸)、氧化剂等能够发生剧烈反应立即引起着火或爆炸。

(3)毒性和腐蚀性。

很多易燃固体本身就是具有毒害性或燃烧后能产生有毒气体或有腐蚀性的物质。

(4)遇湿易燃性。

硫的磷化物类,不仅具有遇火受热的易燃性,而且还具有遇湿易燃性。

(5)自燃危险性。

易燃固体中的赛璐珞、硝化棉及其制品等在积热不散的条件下都容易自燃起火,硝化棉在40℃的条件下就会分解。

B217、简述影响易燃固体危险性的因素。

影响易燃固体危险特性的因素除与自身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有关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1)比表面积。

固体物质的燃烧是从固体物质表面开始逐渐深入固体物质的内部,所以,固体物质的表面积越大,与空气中氧接触得越充分,氧化作用越强,燃烧速度也就越快。所以,易燃固体物质的比表面积越大,其火灾危险性就越大。也就是说,粉状物较块状物易燃,松散物较堆捆物易燃。

(2)热分解温度。

易燃固体物质的火灾危险性还取决于热分解温度,热分解温度越低,燃速越快,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3)含水量。

易燃固体物质的含水量不同,其火灾危险性也不同。

B218、简述易于自燃物质的危险特性。

(1)遇空气自燃。

自燃物质大部分非常活泼,具有极强的还原性,接触空气后能迅速与空气中的氧化合,并产生大量的热,达到其自燃点而着火,接触氧化剂和其他氧化性物质反应更加强烈,甚至爆炸。

(2)遇湿易燃。

硼、锌、锑、铝的烷基化合物类自燃物品,除在空气中能自燃外,遇水或受潮还能分解出易燃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而自燃或爆炸。

(3)积热自燃。

硝化纤维的胶片、废影片、X光片等,由于本身含有硝酸根,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在常温下就能缓慢分解,当堆积在一起或仓库通风不好时,分解反应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失,放出的热量越积越多,便会自动升温达到其自燃点而着火。另外,此类物品在阳光及水分的影响下也会加速氧化。油纸、油布等含油脂的物品,当积热不散时,也易发生自燃。另外,云母带、活性炭、炭黑、叶肉干、菜籽饼、大豆饼、花生饼、鱼粉等物品都属于积热不散可自燃的物品。

B219、简述影响自燃物品危险性的因素。

(1)氧化介质。

自燃物品必须在一定的氧化介质中才能发生自燃,否则是不会自燃的。但是,有些自燃物品,由于本身含有大量的氧,在没有外界氧化剂供给的条件下,也会氧化分解直至自燃起火。物质分子中含氧越多,越易发生自燃。

(2)温度。

温度升高能加速自燃性物品的氧化反应速度。

(3)潮湿程度。

潮湿对自燃物品有着明显的影响。因为一定的水分能起到促使升温和积热作用,可加速自燃性物品的氧化过程而自燃。

(4)含油量。

对涂(浸)油的制品,如果含油量小于3%,氧化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少,一般不会发生自燃。

(5)杂质。

某些杂质的存在,会影响自燃性物品的氧化过程,促进自燃。如浸油的纤维内含有金属粉末时就比没有金属粉末时易自燃。绝大多数自燃物品如与残酸、氧化剂等氧化性物质接触,都会很快引起自燃。

除上述因素外,自燃物品的包装、堆放形式等,对其自燃性也有影响。

B220、简述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物质的危险特性。

(1)遇水易燃易爆。

遇水后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可燃气体和热量。当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达到燃烧范围时,或接触明火、或由于反应放出的热量达到引燃温度时就会发生着火或爆炸。若盛放在密闭容器内,遇湿后放出的气体及热量逸散不出来而积累,致使容器内的气体越积越多,压力越来越大,当超过了容器的强度时,就会胀裂容器以致发生化学爆炸。

(2)遇氧化剂和酸着火爆炸。

遇到氧化剂、酸也能发生反应,而且比遇到水反应的更加剧烈,危险性更大。

(3)自燃危险性。

(4)毒害性和腐蚀性。

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中,有一些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易燃有毒的。

B221、简述影响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物质危险性的因素。

(1)化学组成。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火灾危险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化学组成。组成不同,与水反应的强烈程度不同,产生的可燃气体也不同。

(2)金属的活泼性。

金属与水的反应能力主要取决于金属的活泼性。金属的活泼性强,遇湿(水、酸)反应就激烈,火灾危险性也就大。

B222、简述影响可燃粉尘危险性的因素。

(1)粉尘的化学特性。

由于可燃粉尘爆炸经历粒子表面分子的热分解过程并在其周围生成可燃气体,因此粉尘的化学特性对爆炸反应生成的气体量及其危险特性和燃烧热有很大影响。同时可燃性挥发分及灰分含量也是重要的因素。

(2)粉尘的比表面积。

粉尘的比表面积越大,反应界面越大,粉尘表面反应生成的气体量越大,越易爆炸。另外,粉尘表面反应活性也是重要因素,新生表面反应活性高,易发生爆炸。

(3)粉尘的悬浮性。

悬浮性高的爆炸危险性大。空气流可使粉尘悬浮性上升。此外,粉尘的悬浮性还受带电性、吸湿性影响。

(4)粉尘的水分含量。

水分的影响因粉尘种类而异。水分可抑制悬浮性,水分蒸发会降低点火的有效能量,水蒸气还可起惰性气体的作用。但对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粉尘,水蒸气会增大其危险性。

B223、简述氧化剂的危险特性。

(1)与可燃物作用发生着火和爆炸。

氧化剂多为碱金属、碱土金属的盐类或过氧化基所组成的化合物。其特点是氧化价态高,金属活泼性强,易分解,有极强的氧化性;本身不燃烧,但与可燃物作用能发生着火和爆炸。若接触易燃物、有机物,能引起着火和爆炸。

(2)受热、撞击分解爆炸。

有些氧化剂都是不燃物质,但当受热、撞击时能爆炸。

(3)自身分解燃烧。

有些氧化剂主要是有机氧化剂不需要外界的可燃物参与即可燃烧。这些有机氧化剂不仅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与可燃性物质相结合均可引起着火或爆炸,而且本身也可燃。

(4)与可燃液体作用自燃。

有些氧化剂与可燃液体接触能引起自燃。

(5)与酸作用分解爆炸。

氧化剂遇酸后,大多数能发生反应,而且反应常常是剧烈的,甚至引起爆炸。

(6)与水作用的分解性。

有些氧化剂,特别是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遇水或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能分解放出原子氧,致使可燃物质燃爆。

(7)强氧化剂与弱氧化剂作用分解燃爆。

在氧化性物质中,强氧化剂与弱氧化剂相互接触时弱氧化剂呈还原性,相互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高热而引起着火或爆炸。

(8)腐蚀毒害性。

不少氧化剂还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能毒害人体,烧伤皮肤。

B224、简述有机过氧化物的危险特性。

(1)分解爆炸性。

由于有机过氧化物都含有极不稳定的-O-O-结构,遇热、震动、冲击或摩擦作用时都极易分解,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较其他氧化剂更大。

(2)易燃性。

有机过氧化物不仅极易分解爆炸,而且易燃。有机过氧化物因受热、与杂质(如酸、重金属化合物、胺等)接触或摩擦、碰撞而发热分解时,可能产生有害或易燃气体或蒸气。许多有机过氧化物燃烧迅速而猛烈,当封闭受热时极易由迅速的爆燃转为爆轰。

(3)伤害性。

有机过氧化物的危害性是易伤害眼睛。

B225、简述毒性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其毒性的关系。

(1)溶解性。

毒性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越容易引起中毒。因为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水分,易溶于水的毒性物质易被人体组织吸收。

(2)挥发性。

毒性物质的挥发速度越快,越容易引起中毒。这是由于毒性物质挥发所产生的有毒蒸气易通过人的呼吸道进入体内,造成呼吸中毒。人处在一定浓度的有害气体中的时间越长,越易中毒,且中毒程度越严重。

(3)颗粒细度。

固体毒性物质的颗粒越小,越易使人中毒。因为细小粉末容易穿透包装随空气的流动而扩散,特别是包装破损时更易被人吸入。不仅如此,小颗粒的毒物易被动物体吸收。

(4)气温。

气温越高则挥发性毒性物质蒸发越快,可使空气中有毒蒸气的浓度增大。同时,潮湿季节,人的皮肤,毛孔扩张,排汗多,血液循环加快,更容易使人中毒。

B226、根据着火物质及其燃烧特性,简述火灾的分类。

根据着火物质及其燃烧特性,火灾分为以下六类:

(1)固体物质火灾:A类火灾;

(2)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B类火灾;

(3)气体火灾:C类火灾;

(4)金属火灾: D类火灾;

(5)带电火灾: E类火灾;

(6)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 F类火灾。

B227、简述毒性物质的火灾危险性。

(1)遇湿易燃性。

无机毒性物质中金属氰化物和硒化物大多自身不燃,但都有遇湿易燃性,并产生毒性极强的气体。

(2)氧化性。

在无机毒性物质中,锑、汞和铅等金属的氧化物大多自身不燃,但都具有氧化性。当与可燃物接触后,易引起着火或爆炸,并产生毒性极强的气体。

(3)易燃性。

在毒性物质中有很多是透明或油状的易燃液体,有些系低闪点或中闪点液体。这些毒性物质既具有相当的毒害性,又有一定的易燃性。

(4)易爆性。

毒性物质当中的芳香族含2、4位两个硝基的氯化物,萘酚、酚钠等化合物,遇高热、撞击等都可引起爆炸,并分解放出有毒气体。

B228、简述腐蚀品的火灾危险性。

(1)氧化性。

无机腐蚀品大多自身不燃,但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有些还是氧化性很强的氧化剂,与可燃物接触或遇高温时,都有着火或爆炸的危险。与可燃物接触,都能氧化自燃而起火。

(2)易燃性。

有机腐蚀品大多可燃,且有些非常易燃。

(3)遇水分解易燃性。

有些腐蚀品,特别是多卤化合物,遇水分解、放热、冒烟,释放出具有腐蚀性的气体,这些气体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可形成酸雾;有些腐蚀品遇水能产生高热,接触可燃物时会引起着火;有些腐蚀品自身可燃,遇水分解。

C129、简述战评主要内容。

(1)受理报警,调动力量和出动情况;

(2)灭火决策,战斗部署和战斗行动各环节采取的方法、措施等情况;

(3)火场组织指挥、火场供水、协同作战和通讯联络情况;

(4)指战员火场纪律、战斗作风和完成任务情况;

(5)后勤保障工作情况;

(6)主要经验教训。

C230、简述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1)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人员的安全防护:

进入现场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介质,事故中心区域应严禁火种、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入、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

如果泄漏物是有毒介质,应使用专用防护服、隔离式空气呼吸器。根据不同介质和泄漏量确定夜间和日间疏散距离,立即在事故中心区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

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严格按专家组制定的方案执行。

(2)泄漏源控制:喷雾稀释;引流燃烧;堵漏处置。

(3)泄漏物处理:围堤堵截;稀释与覆盖;收容(集);废弃处理。

C331、简述灭火指挥程序。

(1)收集有关情况,搞好火场侦察。

(2)确定灭火方案。

(3)实施灭火方案。

(4)加强战斗保障。

C432、简述一般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如何抢救被困人员。

(1)多层建筑着火时应首先抢救疏散着火层受火势威胁的人员,特别是夜间人员被惊醒,往往惊惶失措,所以应重点抢救和疏散。

(2)由于烟火容易向上蔓延,危及着火楼层上层人员的生命安全,对着火层以上的人员也应及时组织疏散和抢救。

(3)当着火层和着火层上层人员疏散完毕后,再对着火楼层的下层进行疏散。

(4)如楼梯已被大火封锁,应从建筑物外部架梯或利用地形地物,登楼救人。

(5)消防人员应注意观察,发现楼上有物件抛出、灯光显示、呼救时要全力抢救。

(6)发现有人登上窗口、阳台、楼顶时,要通过广播喊话,稳定他们的情绪,同时尽快设法抢救。

(7)可采取各种救生器材进行抢救,如使用安全绳、缓降器、救生袋、拉梯、挂勾梯、云梯消防车、登高平台车等。

C433、简述扑救闷顶火灾的战术措施。

(1)一向蔓延的闷顶火灾,应在火势蔓延的方向上部署力量,堵截控制火势。

(2)二向或二向以上蔓延,将主要力量部署在火势蔓延较快的方向上,尽量避免平均使用兵力。

(3)在火灾未突破屋顶和吊顶时应采取内攻,通过天棚口、天窗、通气口或破拆口进入内部灭火。

(4)若火势突破屋顶或吊顶时,应上下内外结合,采取上下合击,内外夹攻的战术。

C434、简述扑救闷顶火灾的行动要求。

堵截闷顶火灾必须分秒必争,要求铺设水带、登楼、破拆等战斗行动必须准而快,争取早出水。要求消防队员要有过硬的技术水平,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消防装备,既要有勇敢精神,又要保持头脑清醒。具体要求是:

(1)屋面行动要谨慎,防止滑落,造成伤亡。

(2)寒冷季节有霜冻,要采取保护措施。

(3)屋面的破拆口不要过高,一般距房沿一米左右为宜,以便战斗员进入和撤出。

(4)在闷顶内要沿承重支架摸索前进,不要踩踏顶棚或向看不清的地方猛跳以免踏空出现危险。

(5)闷顶内烟雾浓,一氧化碳含量高,水枪手要有防护措施,以免中毒。

(6)射水要严格控制射流,除在屋面截击猛烈火势外,在闷顶内最好使用开花水流,同时要边侦察边灭火,见火后再射水,防止积水过多而造成塌落。

C435、简述爆炸品火灾的处置方法。

(1)迅速判断和查明再次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紧紧抓住爆炸后和再次发生爆炸之前的有利时机,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全力制止再次爆炸的发生。

(2)凡有搬移的可能,在人身安全确有可靠保障的情况下,应迅即组织力量,在水枪的掩护下及时搬移着火源周围的爆炸品至安全区域,远离住宅、人员集聚、重要设施等地方,使着火区周围形成一个隔离带。

(3)禁止用沙土类的材料进行盖压,以免增强爆炸品爆炸时的威力。扑救爆炸品堆垛时,水流应采用吊射,避免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造成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

(4)灭火人员应积极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尽量利用现场的地形、地物作为掩体和尽量采用卧姿等低姿射水;消防设备、设施及车辆不要停靠离爆炸品太近的水源处。

(5)灭火人员发现有再次爆炸的危险时,应立即向现场指挥报告,现场指挥应迅速作出准确判断,确有发生再次爆炸征兆或危险时,应立即下达撤退命令,迅速撤离灭火人员至安全地带。来不及撤退的灭火人员,应迅速就地卧倒,等待时机和救援。

C436、简述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火灾的处置方法。

(1)及时设法找到气源阀门。阀门完好时,只要关闭气体阀门,火势就会自动熄灭。在关阀无效时,切忌盲目灭火,在扑救周围火势以及冷却过程中不小心把泄漏处的火焰扑灭了,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必须立即将火点燃,使其继续稳定燃烧。

(2)选用水、干粉、二氧化碳等灭火器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

(3)如有受到火焰热辐射威胁的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压力容器,特别是多个压力容器存放在一起的地方,能搬移且安全有保障的,应迅即组织力量,在水枪的掩护下,一方面将压力容器搬移到安全地带,远离住宅、人员集聚、重要设施等地方。抢救搬移出来的压缩气体或储存的液化气体的压力容器还要注意防火降温和防碰撞等措施。同时,要及时搬移着火源周围的其他易燃易爆物品至安全区域,使着火区周围形成一个隔离带。

不能搬移的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压力容器,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降温冷却保护,以防止潜伏的爆炸危险。对卧式贮罐或管道冷却时,为防止压力容器或管道爆裂伤人,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体防护,选择贮罐4个侧角作为射水阵地。

(4)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

(5)在关闭气体阀门时发现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大小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气囊塞、粘合剂、弯管工具等。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但仍需要用水冷却烧烫的管壁。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和驱散泄漏出来的气体。

(6)碰到一次堵漏不成功,需一定时间再次堵漏时,应继续将泄漏处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以防止潜伏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准备再次灭火堵漏。如果确认泄漏口较大,一时无法堵漏,只需冷却着火源周围管道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直到燃气燃尽,火势自动熄灭。

(7)气体贮罐或管道阀门处泄漏着火时,在特殊情况下,只要判断阀门还有效,也可违反常规,先扑灭火势,再关闭阀门。一旦发现关闭已无效,一时又无法堵漏时,应迅即点燃,继续恢复稳定燃烧。

C437、简述易燃液体火灾的处置方法。

(1)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如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或用围油栏)拦截漂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

(2)及时了解和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比重、水溶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

(3)对较大的贮罐或流淌火灾,应准确判断着火面积。大面积液体火灾则必须根据其相对密度、水溶性和燃烧面积大小,选择正确的灭火剂扑救。对不溶于水的液体,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可用普通氟蛋白泡沫或轻水泡沫扑灭。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

比水重又不溶于水的液体起火时可用水扑救,水能覆盖在液面上灭火。用泡沫也有效。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降低燃烧强度。

具有水溶性的液体,虽然从理论上讲能用水稀释扑救,但用此法要使液体闪点消失,水必须在溶液中占很大比例,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水,也容易使液体溢出流淌;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扑救,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也需用水冷却罐壁,降低燃烧强度。与水起作用的易燃液体,如乙硫醇、乙酰氯、有机硅烷等禁用含水灭火剂。

(4)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的易燃液体火灾,扑救人员必须佩戴防护面具,采取防护措施。对特殊物品的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考虑到过滤式防毒面具的局限性,在扑救毒害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隔离式空气呼吸器。为了在火场上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

(5)扑救闪点不同粘度较大的介质混合物,如原油和重油等具有沸溢和喷溅危险的液体火灾,必须注意观察发生沸溢、喷溅的征兆,估计可能发生沸溢,喷溅的时间。一旦现场指挥发现危险征兆时应迅即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扑救人员看到或听到统一撤退信号后,应立即撤退至安全地带。

(6)遇易燃液体管道或贮罐泄漏着火,在切断蔓延方向并把火势限制在指定范围内的同时,应设法找到输送管道并关闭进、出阀门,如果管道阀门已损坏或贮罐泄漏,应迅速准备好堵漏器材,然后先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雾状水等扑灭地上的流淌火焰,为堵漏扫清障碍;其次再扑灭泄漏处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与气体堵塞不同的是,液体一次堵漏失败,可连续堵几次,只要用泡沫覆盖地面,并堵住液体流淌和控制好周围着火源,不必点燃泄漏处的液体。

C438、简述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火灾的处置方法。

(1)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迅速撤离疏散;将着火源周围的其他易燃易爆物品搬移至安全区域,远离灾区,避免扩大人员伤亡和受灾范围。

(2)一些能升华的易燃固体(如2,4-二硝基苯甲醚、二硝基萘、萘等)受热后能产生易燃蒸气。如二硝基类化合物燃烧时火势迅猛,若灭火剂在单位时间内喷出的药量太少灭火效果不佳。此外二硝基类化合物一般都易爆炸,遇重物压迫,则有爆炸危险,且硝基越多,爆炸危险性越大,若大量砂土压上去,可能会变燃烧为爆炸。火灾时应用雾状水、泡沫扑救,切断火势蔓延途径。但要注意,明火扑灭后,因受热后升华的易燃蒸气能在不知不觉中飘逸,能在上层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尤其是在室内,易发生爆燃。因此,扑救此类物品火灾时,应不时地向燃烧区域上空及周围喷射雾状水,并用水扑灭燃烧区域及其周围的一切火源。

(3)黄磷是自燃点很低且在空气中能很快氧化升温自燃的物品,遇黄磷火灾时,禁用酸碱、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剂,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用低压水或雾状水扑救。高压直流水冲击能引起黄磷飞溅,导致灾害扩大。黄磷熔融液体流淌时应用泥土、砂袋等筑堤拦截,并用雾状水冷却,对冷却后已固化的黄磷,应用钳子钳入贮水容器中。来不及钳时可先用砂土掩盖,但应作好标记,等火势扑灭后,再逐步集中到储水容器中。

(4)少数易燃固体和自燃物质不能用水和泡沫扑救,如三硫化二磷、铝粉、烷基铅、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等,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处理。宜选用干砂和不用压力喷射的干粉扑救。易燃金属粉末、如镁粉、铝粉禁用含水、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剂。连二亚硫酸钠、连二亚硫酸钾、连二亚硫酸钙、连二亚硫酸锌等连二亚硫酸盐,遇水或吸收潮湿空气能发热,引起冒黄烟燃烧,并放出有毒和易燃的二氧化硫。

(5)抢救搬移出来的易燃固体、自燃物质要注意防火降温、防水散流等措施。

C439、简述遇湿易燃物品火灾的处置方法。

(1)首先应了解清楚遇湿易燃物品的品名、数量、是否与其他物品混存、燃烧范围、火势蔓延途径,以便采取相对应的灭火措施。

(2)在施救、搬移着火的遇湿易燃物品时,应尽可能将遇湿易燃物品与其他非遇湿易燃物品或易燃易爆物品分开。如果其他物品火灾威胁到相邻的遇湿易燃物品,应将遇湿易燃物品迅速疏散转移至安全地点。如遇湿易燃物品较多,一时难以转移,应先用油布或塑料膜等防水布将遇湿易燃物品遮盖好,然后再在上面盖上棉被并淋上水。如果遇湿易燃物品堆放处地势不太高,可在其周围用土筑一道防水堤。在用水或泡沫扑救火灾时,对相邻的遇湿易燃物品应留有一定的力量监护。

(3)如果只有极少量遇湿易燃物品,则不管是否与其他物品混存,仍可用大量的水或泡沫扑救。水或泡沫刚接触着火点时,短时间内可能会使火势增大,但少量遇湿易燃物品燃尽后,火势很快就会熄灭或减小。

(4)如果遇湿易燃物品数量较多,且未与其他物品混存,则绝对禁止用水或泡沫等湿性灭火剂扑救。遇湿易燃物品起火应用干粉、二氧化碳扑救,但金属锂、钾、钠、铷、铯、锶等物品由于化学性质十分活泼,能夺取二氧化碳中的氧而引起化学反应,使燃烧更猛烈,所以也不能用二氧化碳扑救。固体遇湿易燃物品应用水泥、干砂、干粉、硅藻土和蛭石等进行覆盖。水泥、沙土是扑救固体遇湿易燃物品火灾比较容易得到的灭火剂,且效果也比较理想。

(5)对遇湿易燃物品中的粉尘火灾,切忌使用有压力的灭火剂进行喷射,这样极易将粉尘吹扬起来,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

C440、简述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火灾的处置方法。

(1)迅速查明着火的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以及其他燃烧物的品名、数量、主要危险特性、燃烧范围、火势蔓延途径、能否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等扑救。

(2)尽一切可能将不同类别、品种的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与其他非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或易燃易爆物品分开、阻断,以便采取相对应的灭火措施。

(3)能用水或泡沫扑救时,应尽可能切断火势蔓延方向,使着火源孤立起来,限制其燃烧的范围。如有受伤和被困人员的,应迅速积极抢救。

(4)不能用水、泡沫、二氧化碳扑救时,应用干粉、水泥、干砂进行覆盖。用水泥、干砂覆盖时,应先从着火区域四周开始,尤其是从下风处等火势主要蔓延的方向覆盖起,形成孤立火势的隔离带,然后逐步向着火点逼近。

(5)由于大多数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遇酸类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爆炸,如过氧化钠、过氧化钾、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二苯甲酰等。因此,专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这类物品的单位和场所,应谨慎配备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器,遇到这类物品的火灾时也要慎用。

C441、简述毒害品火灾的处置方法。

(1)毒害品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中毒和伤亡事故。施救人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投入寻找、抢救受伤或被困人员,并采取清水冲洗、漱洗、隔开、医治等措施。严格禁止其他人员擅自进入灾区,避免人员中毒、伤亡和受灾范围的扩大。同时,积极控制毒害品燃烧和蔓延的范围。

(2)施救人员必须穿着防护服,佩戴防护面具,采取全身防护,对有特殊要求的毒害品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考虑到过滤式防毒面具防毒范围的局限性,在扑救毒害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隔绝式氧气或空气呼吸器。为了在火场上能正确使用这些防护器具,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

(3)积极限制毒害品燃烧区域,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严格避免毒害品溅出造成灾害区域扩大。喷射时干粉易将毒害品粉末吹起,增加危险性,所以慎用干粉灭火剂。

(4)遇到毒害品容器泄漏,要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用水泥、泥土、砂袋等材料进行筑堤拦截,或收集、或稀释,将它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严禁泄漏的毒害品流淌至河流水域。有泄漏的容器应及时采取堵漏、严控等有效措施。

(5)毒害品的灭火施救,应多采用雾状水、干粉、沙土等,慎用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剂,严禁使用酸碱类灭火剂灭火。如磷化钾、磷化钠、磷化镁、磷化锶、磷化铝、磷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产生有毒的磷化氢气体,从而引起燃烧、中毒。如氰化钠、氰化钾及其他氰化物等遇泡沫中酸性物质能生成剧毒物质氢化氰,因此不能用酸碱类灭火剂灭火。二氧化碳喷射时会将氰化物粉末吹起,增加毒害性,此外氰化物为一弱酸,在潮湿空气中能与二氧化碳起反应。虽然该反应受空气中水蒸气的限制,反应又不快,但毕竟会产生氰化氢,故应慎用。

(6)严格做好现场监护工作,灭火中和灭火完毕都要认真检查,以防疏漏。

C442、简述腐蚀品火灾的处置方法。

(1)腐蚀品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施救人员在采取防护措施后,应立即投入寻找和抢救受伤、被困人员,被抢救出来的受伤人员应马上采取清水冲洗、医治等措施;同时,迅速控制腐蚀品燃烧范围,避免受灾范围的扩大。

(2)施救人员必须穿着防护服,佩戴防护面具。一般情况下采取全身防护即可,对有特殊要求的物品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考虑到腐蚀品的特点,在扑救腐蚀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防腐蚀的面具、手套、长筒靴等。为了在火场上能正确使用这些防护器具,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

(3)扑救腐蚀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腐蚀品的溅出而扩大灾害区域。如发烟硫酸、氯磺酸、浓硝酸等发生火灾后,宜用雾状水、干沙土、二氧化碳扑救。如三氯化磷、氧氯化磷等遇水生产氯化氢,因此在有该类物质的火场,要主要防水保护,可用雾状水驱散有毒气体。

(4)遇到腐蚀品容器泄漏,在扑灭火势的同时应采取堵漏措施。腐蚀品堵漏所需材料一定要注意选用具有防腐性的。

(5)浓硫酸遇水能放出大量的热,会导致沸腾飞溅,需特别注意防护。扑救浓硫酸与其他可燃物品接触发生的火灾,浓硫酸数量不多时,可用大量低压水快速扑救。如果浓硫酸量很大,应先用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进行灭火,然后再把着火物品与浓硫酸分开。

(6)严格做好现场监护工作,灭火中和灭火完毕都要认真检查,以防疏漏。

C443、简述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泄漏的应对要点

(1)泄漏时应小心地收集或用惰性材料作为吸收剂吸收,然后以大量的水冲洗残留物;

(2)泄漏时严禁使用锯末、废棉纱等可燃材料作为吸收材料,以免发生氧化反应着火;

(3)对收集起来的泄漏物,应针对其特性用安全可行的办法处理。

(4)当氧化剂着火时,会因受热放出氧而加剧火势,应使用大量的水、泡沫或用水淹浸的方法灭火;

(5)有机过氧化物着火时,可能导致爆炸,应迅速将这些物品从火场上移开,人员应尽可能远离火场,在有防护的位置用大量的水、泡沫灭火。

C444、简述毒害品泄露或着火的应对要点

(1)灭火人员必须穿着防护服,佩戴隔绝式氧气或空气呼吸器,对有特殊要求的物品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

(2)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限制燃烧范围;

(3)如液体毒害品着火,可根据液体的性质选用合适类型的泡沫灭火剂,如固体毒害品着火,可用水或雾状水扑救,或用沙土、干粉、石粉等扑救。用水扑救时尽量采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毒害品溅出;

(4)在扑救火灾的同时,应围堰设堵,防止混有毒害品的消防水外泄而造成环境污染;

(5)遇容器泄漏,在扑灭火势后应采取堵漏措施。

C545、简答油气井井喷着火的主要方式。

(1)在关井或压井过程中,因井口压力高,将套管憋破,井口周围地面大量窜气,一旦产生火星,即引起爆炸着火。

(2)在关井或压井过程中,井口及井口闸阀本体或连接处刺漏造成井口失控,井场及周围弥漫大量天然气和硫化氢气体,一旦产生火星即爆炸着火。

(3)在关井或压井过程中钻具及地面内防喷系统失控,一旦产生火星即爆炸着火。

(4)钻进中未装井口发生溢流后,无控制能力导致井喷失控着火。

C546、简答油气井井喷事故类型

(1)发生强烈井喷,未燃烧。

(2)发生强烈井喷,已燃烧。

(3)井下油管脱落形成空井或生产套管刺穿窜漏,地层气窜出。

C547、简述石油及其产品在作业中静电的产生与聚积的特点。

(1)在管道流动时:流速越大,产生的静电荷越多;管道内壁越粗糙,流经的弯头、阀门越多,产生的静电荷越多;帆布、橡胶、石棉、水泥、塑料等非金属管道比金属管道产生静电荷多;在管道上安装过滤网,其网栅越密,产生的静电荷越多;绸毡过滤网产生静电荷更多。

(2)在向车、船灌装油品时:油品与空气摩擦、在容器内旋涡状运动和飞溅都会产生静电,当灌装至容器高度的 l/2~3/4时,产生的静电电压最高。所产生的静电大都聚积在喷流出的油柱周围;油品装入车船,在运输过程中因震荡、冲击所产生的静电,大都积聚在油面漂浮物和金属构件上;多数油品温度越低,产生静电越少;但柴油温度降低,则产生静电荷反而增加。同品种新、旧油品搅混,静电压会显著增高;油泵等机械的传动皮带与飞轮的摩擦、压缩空气或蒸气的喷射都会产生静电;油品产生静电的大小还与介质空气的湿度有关。湿度越小,积聚电荷程度越大,湿度越大,积聚电荷程度越小。油品产生静电的大小还与容器、导管中的压力有关。压力越大,产生的静电荷越多。

产生静电当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所以液体在装卸、储运过程中,一定要设法导泄静电,防止聚集而放电。

C548、举例简述导致生产过程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主要原因。

(1)设备缺陷问题;

(2)对原料、中间体及产品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3)误操作常常是事故的重要原因;

(4)化学工艺问题。

C649、简述带电设备、线路火灾扑救的战术要点和采取的安全措施。

(1)断电灭火。要尽可能在切断(局部或全部)电源后,实施灭火战斗行动,以免人员触电伤亡。

(2)带电灭火。来不及断电或因其他原因不能断电时,要在搞好绝缘防护和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实施灭火。

(3)充分利用固定装置,发挥移动消防设备的作用,尽量避开触电危险区域,以快制快,迅速控制火势,消灭火灾。

(4)带电灭火。水枪喷嘴与带电体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在水流能到达火点的情况下,人与带电体之间应尽量保持较大的水平距离。

(5)发生电线断落时,要划出警戒区,禁止人员入内。

(6)避免人体与水流接触。

(7)破拆时,要防止工具与带电物体接触。

C650、简述石油、石化、化工企业中哪些部位需要制定灭火战斗预案,灭火作战预案通常包括哪些内容。

(1)油气勘探开发和储运、炼油、石化、化工生产单位的关键装置和要害部位;

(2)责任区的公众聚集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

(3)责任区内高层写字楼、办公楼,商住楼等公共建筑;

(4)责任区内地下仓库、地下商场(市场)、地下娱乐场所;

(5)其它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或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单位及部位。

灭火作战预案的内容主要包括:

单位概况、火情设定、力量部署、扑救对策、灭火剂供给方案、战斗保障、注意事项。

C651、简述模拟训练的安全要求。

(1)模拟训练应当根据模拟的对象、环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训练;

(2)在高温、浓烟、黑暗、恐怖、噪音等条件下进行模拟训练时,必须利用监控设备,随时掌握受训人员情况,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3)利用深井、烟热、化工等模拟装置训练时,必须检查装置安全功能,严格控制起爆物和燃油的使用;

(4)开展水域训练应当选择适宜水域,确定救生员,采取相应安全保护措施,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水域各方面情况下进行。

C652、简述实战演练的安全要求

(1)实战演练必须根据假设的灾害事故现场特点,在单位有关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按照实战要求严格组织实施;

(2)参训人员必须提前熟悉演练单位情况,演练往返途中人员必须注意安全;

(3)实战演练时,要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

(4)进入易燃、易爆场所演练时,车辆必须戴防火罩,杜绝将任何火种带入现场;

(5)各项训练结束后,应当及时清点人员,并认真做好整理活动。

C653、简述火场供水原则及注意事项。

火场供水,必须正确使用水源,确保重点,兼顾一般,力争快速不间断。

供水时应注意事项:

(1)就近占据水源;

(2)视水源与火场的距离远近,采取直接供水或串联接力供水;

(3)使用公共消火栓供水时,应根据给水管网的形状、直径和压力来确定消火栓使用数量;

(4)应充分利用天然水源和蓄水池、水井等设施;

(5)高层、生产装置发生火灾,应尽量使用内部给水系统。如内部系统压力不足时,可使用水泵接合器。

C654、简述抢险救援时消防车停靠的安全要求

(1)车辆到达现场时,应当根据现场情况选择适当的停车位置;

(2)进入易燃易爆气体或者液体泄漏的场所,车辆必须停靠在上风或者侧上风位置并安装防火罩;

(3)严禁停靠在地沟、阴井、管道上方及其附近;

(4)处置公路交通事故,应当与事故车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在事故区域前、后方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注意防止来往车辆冲撞;

(5)处置公路隧道交通事故时,车辆应选择在隧道两端洞外右侧停放。

C655、简述抢险救援过程中洗消处理的安全要求。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染毒区域内人员、装备器材,必须进行现场洗消。

(1)正确选择洗消剂,并按照规定比例使用;

(2)使用洗消帐篷进行洗消时,必须调节好水温;

(3)使用水枪进行洗消时,应当避免水流冲击伤人;

(4)在清理可燃液(气)体、有毒物品泄漏现场时,必须检查阴井、暗沟等处有无残留物,必要时,进行冲洗,并注意水流方向;

(5)洗消后的污水要妥善处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C656、简述扑救爆炸品火灾的注意事项

(1)爆炸品着火时,可用水、空气泡沫(高倍数泡沫较好)、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剂施救,最好的灭火剂是水;

(2)不可用窒息法灭火,不可用蒸汽和酸碱泡沫灭火剂灭火,禁止用沙土覆盖,如在封闭空间着火时在大量内射水冷却同时,应注意通风;

(3)要注意利用墙体、低洼处、树干等作为掩体;

(4)应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防止中毒。

C657、简述火灾扑救过程中火场供水的安全要求。

(1)火场供水必须根据供水原则,采用正确的供水方法;

(2)车辆操作人员应及时掌握前方供水需求,与水枪手保持联系,供水时不得突然加压;

(3)垂直铺设水带时,必须使用水带挂钩、绳索等进行固定;

(4)水带穿过马路时应使用水带护桥;水带铺设应当避开玻璃幕墙下方,如无法避开时,应当用硬物对水带干线进行遮盖。

C658、简述火灾扑救过程中紧急撤离的安全要求。

(1)在火灾扑救中应明确紧急撤离的信号和联络方式,发现险情,应立即撤离;

(2)指挥员和安全员必须密切观察火场情况,发现险情及时发出撤离信号;

(3)特别紧急情况下,可以放弃车辆和器材快速撤离;

(4)处置危险性较大的灾害事故,必须预先确定疏散信号、传递方式、撤离的方向和路线,清除紧急撤离线路上的障碍,设置利于快速撤离的各种设施,确定防爆掩蔽体,一旦接到撤退命令,一律徒手撤离。

(5)发出紧急撤离信号后,基层大(中)队指挥员要立即在安全区域清点人员,并向指挥部报告,研究新的对策措施。

C659、简述火灾扑救过程中火场清理的安全要求。

(1)清理火场时,必须克服麻痹思想,防止发生意外伤害;

(2)必须注意观察建筑物上方建筑构件和高空坠落物;

(3)检查楼梯间、走道、外墙处烧损电线的带电情况,防止发生触电伤害事故;

(4)检查煤气管道、液化气瓶的泄漏情况,防止发生爆燃伤害事故;

(5)检查其他危险化学物品、设备情况,防止发生复燃、中毒、腐蚀伤害事故;

(6)收整器材时,禁止从高处抛掷;

(7)高温容器、罐体未充分冷却前,不得搬运、移动;

(8)撤离现场时,必须清点人员和器材。

C660、简述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现场处置时应注意的事项

(1)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向安全区;

(2)消除所有着火源;

(3)应急人员应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根据泄漏气体种类,选择合适的防护服装,如防静电服或防静电、防寒服或带内置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等;

(4)使用防爆等级达要求的通讯工具;

(5)采取关闭阀门或堵漏等措施切断气源,并用雾状水保护抢险人员;

(6)用雾状水溶解、稀释泄漏的气体,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C661、简述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现场处置时应注意的事项

(1)首先应切断气源;

(2)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3)喷水冷却容器,或尽可能将可以移动的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4)消防人员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C662、简述易燃液体泄漏现场处置时应注意的事项

(1)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2)消除所有着火源;

(3)应急人员应戴全面罩防毒面具,穿防静电服;

(4)使用防爆等级达到要求的通讯工具;

(5)采取关闭阀门或堵漏等措施切断泄漏源;

(6)如果槽车或储罐发生泄漏,可通过倒罐转移尚未泄漏的液体;

(7)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泄漏物,防止流入河流、下水道、排洪沟等地方;

(8)用泡沫覆盖泄漏物,减少挥发;

(9)用雾状水驱散、稀释挥发的油气;

(10)收容的泄漏液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11)用沙土吸收残液;

(12)如果海上或水域发生溢油事故,可布放围油栏引导或遏制溢油,防止溢油扩散,使用撇油器、吸油棉或消油剂清除溢油。

C663、简述易燃液体火灾现场处置应注意的事项

(1)消防人员须穿防火防毒服,佩戴空气呼吸器,在上风向灭火;

(2)喷水冷却燃烧设备和邻近设备,直至灭火结束;

(3)处在火场中的设备若发生异常变化或发生异常声音,须马上撤离;

(4)沸溢性油品设备出现沸溢、喷油前兆时,应立即撤离;

(5)可用灭火剂为泡沫、干粉和二氧化碳进行灭火。

C664、简述处置易燃固体火灾应注意的事项

(1)绝大多数易燃固体着火可用水扑救;

(2)镁粉、铝粉、钛粉、锆粉等金属粉末类火灾,不可用水施救,也不可用二氧化碳等施救;

(3)硫的磷化物(如五硫化二磷)遇水或潮湿空气,可分解产生易燃有毒的气体,不可用水施救;

(4)易燃固体本身或燃烧产物(如赤磷、磷化钙)大都具有较大毒性,应注意防毒。

C665、简述扑救生产装置火灾的基本对策。

(1)以快制快

快速出动。快速展开。快速围歼。

(2)灭火与冷却并举

(3)围堵防流

(4)火灾扑灭后,仍然要派人监护现场,消灭余火。

C666、简述扑灭油气井大火的基本程序。

(1)作业前的准备

(2)清障

(3)灭火

(4)重新安装井口

(5)压井

C967、简答导致盛装高压气体容器破裂的主要原因。

(1)由于高压气体内的化学反应(燃爆、分解、聚合等反应)放出反应热,或由于相态转化而放出相变热,致使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压力急剧升高引起破坏。由于在高压下,分子的浓度增大,反应速度加快,单位时间放热量(放热速度)随之增大,而且压力升高,通过扩散、对流的热迁移减少,热辐射则增强,总的是使热损失减少,这些因素都促进燃烧、爆炸反应的发生和进行;

(2)由于容器内的凝聚态物质向气态转化而致体积迅速膨胀、压力急剧升高所引起的破坏;

(3)因容器损伤、腐蚀或机械的作用等而导致破裂。

C1068、简述喷射火炬型油罐火灾的扑救方法。

火灾发生时油罐顶盖未被炸掉,油蒸气通过油罐裂缝、呼吸阀、量油孔等处冒出,在罐外形成稳定的火炬型燃烧。对于这种燃烧,可采用覆盖法扑救。

使用覆盖物盖住火焰,造成瞬时燃烧缺氧,致使火焰熄灭。这最适用于扑救油罐壁裂缝、呼吸阀、量油孔处火炬型燃烧火焰。采用此法应将人员分工,一部分人负责拿覆盖物灭火;一部分人负责射水掩护。在覆盖之前,用水流对覆盖物及燃烧部位冷却。进行灭火时,覆盖人员携带覆盖物,在掩护人员的射水掩护下,自上风方向靠近火焰,迅速覆盖,将火焰窒息。若油罐上孔洞较多,同时形成多个火炬燃烧,应用水流充分冷却油罐的全部表面,尽量使罐内温度及蒸气压降低,再从上风方向将火炬一个一个地扑灭。

对从缝隙流淌出的燃烧油,可用沙土或其他覆盖物覆盖,也可喷射泡沫覆盖灭火。

用直流水流扑救裂缝喷油燃烧时,每个裂缝喷油火点至少使用3~4支水枪的强力水流喷射,最好使用带架水枪。

扑救这类火灾时应注意:在扑救人员登罐顶前,要判断油罐会不会爆炸(如观察火焰颜色、压力变化情况等),防止伤亡;灭火时,不能立即将着火罐内的油料抽走,防止因罐内压力降低,吸入空气形成爆炸混合气,引起爆炸事故。

C1069、简述无顶盖型油罐火灾的扑救方法。

油罐爆炸后罐顶常被掀掉、炸破或塌落,随后液面上形成稳定燃烧。油罐上的固定式或半固定式灭火设备同时可能会受破坏。扑救这类火灾,应按下述方法扑救。

(1)冷却油罐

首先集中力量冷却着火油罐,不使其变形、破裂;同时,组织冷却邻近受热辐射威胁的罐,特别是下风位置的邻罐。为了防止邻罐的油蒸气被引燃或引爆,应用覆盖物把邻罐的呼吸阀、量油孔等覆盖起来。

(2)用固定设施或移动设备灭火

若油罐所设固定灭火设施未受影响,应立即启动进行灭火。若无固定泡沫灭火设施或因爆炸被破坏,则应迅速组织力量,采用移动式泡沫灭火装备(泡沫枪、炮等)灭火。使用移动式泡沫枪炮时,阵地应选在停靠油罐的上风方向,尽可能在地势较高处,并与油罐有一定的距离。

C1070、简述油品外溢型油罐火灾的扑救方法。

油罐破裂后油品外溢,残存的油罐及其防火堤内均出现油品燃烧,油罐周围全是燃烧的油火,灭火人员难以接近油罐灭火。这时,即使固定泡沫灭火设备未被破坏,也不能使用,因为着火油罐中火焰既便能扑灭,也由于罐外仍有流淌火,罐内被扑灭的油火又会很快复燃。扑救这类火灾,如有可能应先冷却着火油罐,避免油罐在火焰中进一步破裂和损坏,使更多的油品流出罐外;如果油罐破坏的十分严重,比如只剩一底座或底部破裂,可不必冷却,而应集中力量先扑救防火堤内的油火,然后再扑救油罐火灾,或者同时扑救。扑救防火堤内的油火时,要集中足够的泡沫枪或泡沫炮,形成包围态势,从防火堤边沿开始喷射泡沫,使泡沫逐渐向中心流动,覆盖整个燃烧液面,然后迅速向罐内火灾发起进攻,扑灭罐内火灾。

在扑救过程中,应注意油品流淌状况,防止其流出堤外,导致火势扩大。必要时,要及时加高加固防火堤。对大面积地面流淌性火灾,采取围堵防流,分片消灭的灭火方法。

C1071、简述重质油品油罐火灾的扑救方法。

扑救重质油品的油罐火灾,争取时间尽快扑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燃烧时间延长,重质油品就会沸溢喷溅,造成扑救困难。重质油品的燃烧,发生沸溢喷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液面下形成有随时间不断增厚的高温油层。破坏其高温油层的形成或冷却降低其温度是防止沸溢喷溅的有效措施。倒油搅拌是一种降低高温油层温度的方法。在罐内液位较高的情况下,用油泵将油罐下部的冷油抽出,注入油罐的上部,使冷热油混合而降低热油温度,可为施放泡沫灭火剂创造有利条件。倒油操作时,不得将罐底水垫层的水带入热油层;同时还要加强罐壁的水冷却,并做好灭火准备;当发现火情异常时,应立即停止倒油。

防止沸溢喷溅,还可从排出罐底的水垫层入手。排水防溅是一种可行方法,即通过油罐底部的虹吸栓将沉积在罐底的水层排出,消除发生沸溢喷溅的条件。在排水操作前,应估算出水垫层的厚度及需要的排水时间。排水时,应有专人监视排水口,防止排水过量出现跑油。

扑救火灾中,要指定专人观察油罐的燃烧情况,判断发生喷溅的时间,保护扑救人员的安全。油罐发生喷溅的时间与罐内重质油品的油层厚度、油品的含水量、油层的传热速度及液面的燃烧速度有关。

C1572、简述运输过程危险化学品事故控制及处置程序。

(1)查明事故性质(爆炸、燃烧、泄漏)、危险化学品的种类、人员伤亡情况、事故发展趋势,防止火灾、爆炸和继续泄毒,全力阻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封锁事故现场,危险区域实行隔离,严格交通管制。禁区范围大小要根据泄漏物的性质、规模、危险程度、气象等情况来确定,确保安全。

(2)抢救伤员和中毒者,疏散毒区内人员,转移现场的危险物品。要集中力量抢救中毒人员,并转移到上风安全地点就地或送医院进行急救治疗。转移现场危险品时,要根据操作规程,防止忙中出错。对包装破损或正在泄漏的危险品要采取工程措施科学收集和止漏处置。要仔细检查汽车发动机是否熄火,正在泄漏的危险品容器、槽罐等要进行接地,以防火灾发生,增加新的危险因素,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3)寻找肇事司机,联络事故货主单位。为救援的针对性争取宝贵时间,以便开展有效技术救援。

D173、简述毒性物质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危害。

(1)窒息状态。造成窒息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呼吸道机械性阻塞,如氨、氯、二氧化硫等急性中毒时能引起喉痉挛和声门水肿,当病情严重时可发生呼吸道机械性阻塞而窒息死亡;另一种是呼吸抑制,由于高浓度刺激性气体的吸入引起迅速的反射性呼吸抑制,麻醉性毒物以及有机磷等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肌瘫痪,甲烷等可稀释空气中的氧、一氧化碳等能形成高血红蛋白,使呼吸中枢因缺氧而受到抑制。

(2)呼吸道炎症。水溶性较大的刺激性气体对局部器官、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而引起充血、水肿。吸入刺激性气体以及镉、锰、铍的烟尘可引起化学性肺炎。汽油误吸入呼吸道会引起右下叶肺炎。长期接触刺激性气体,可引起黏膜和间质的慢性炎症,甚至发生支气管哮喘。铬酸雾能引起鼻中隔穿孔。

(3)肺水肿。中毒性水肿常由于吸入大量水溶性的刺激性气体或蒸气所引起,如氯气、氨气、氮氧化物、光气、硫酸二甲酯、三氧化硫、卤代烃、羰基镍等。

D174、简述毒性物质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危害。

急性中毒性脑病  锰、汞、汽油、四乙基铅、苯、甲醇、有机磷等所谓“亲神经性毒物”作用于人体会产生中毒性脑病。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呕吐、幻视、视觉障碍、复视、昏迷、抽搐等。有的患者有癔病样发作或神经分裂症、躁狂疾、忧郁症。有的会出现植物神经系统失调,如脉搏减慢、血压和体温降低、多汗等。

中毒性周围神经炎  二硫化碳、有机溶剂、铊、砷的慢性中毒可引起指、趾触觉减退、麻木、疼痛、痛觉过敏。严重者会造成下肢运动神经元瘫痪和营养障碍等。初期为指、趾肌力减退,逐渐影响到上、下肢,以致发生肌肉萎缩,键反射迟钝或消失。

神经衰弱症候群  见于某些轻度急性中毒、中毒后的恢复期,以慢性中毒的早期症状最为常见。如头痛、头昏、倦怠、失眠、心悸等。

D175、简述毒性物质对人体血液系统的危害。

白细胞数变化  大部分中毒均呈现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的增高。苯、放射性物质等可抑制白细胞和血细胞核酸的合成,从而影响细胞的有丝分裂,对血细胞再生产生障碍,引起白细胞减少甚至患有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血红蛋白变性  毒害品引起的血红蛋白变性常以高铁血红蛋白症为最多。由于血红蛋白的变性,带氧功能受到障碍,患者常有缺氧症状,如头昏、乏力、胸闷甚至昏迷。同时,红细胞可以发生退行性病变,寿命缩短、溶血等异常现象。

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苯胺、苯肼、硝基苯等中毒可引起溶血性贫血。由于红细胞迅速减少,导致缺氧,患者头昏、气急、心动过速等,严重者可引起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D176、简述毒性物质对人皮肤、眼部的危害。

皮肤是机体抵御外界刺激的第一道防线,在从事化工生产中,皮肤接触外在刺激物的机会最多。许多毒性物质直接刺激皮肤造成皮肤危害,有些毒性物质经口鼻吸入,也会引起皮肤病变。不同毒性物质对皮肤会产生不同的危害,常见的皮肤病症状有:皮肤瘙痒、皮肤干燥、皲裂等。有些毒性物质还会引起皮肤附属器官及口腔黏膜的病变,如毛发脱落、甲沟炎、龈炎、口腔黏膜溃疡等。

化学物质对眼部的危害,是指某种化学物质与眼部组织直接接触造成的伤害,或化学物质进入体内后引起视觉病变或其他眼部病变。

接触性眼部损伤  化学物质的气体、烟尘或粉尘接触眼部,或其液体、碎屑飞溅到眼部,可引起色素沉着、过敏反应、刺激性炎症或腐蚀灼伤。例如对苯二酚等可使角膜、结膜染色。刺激性较强的物质短时间接触,可引起角膜表皮水肿、结膜充血等。腐蚀性化学物质与眼部接触,可使角膜、结膜立即坏死糜烂。如果继续渗入可损坏眼球,导致视觉严重减退、失明或眼球萎缩。

中毒所致眼部损伤  毒物侵入人体后,作用于不同的组织,对眼部有不同的损害。

如毒性物质作用于视网膜周边及视神经外围的神经纤维会导致视野缩小;作用于视神经中轴及黄斑会形成视中心暗点;作用于大脑皮层会引起幻视。毒害品中毒所造成的眼部损害还有复视、瞳孔缩小、眼睑病变、眼球震颤、白内障、视网膜及脉络膜病变和视神经病变等。

D177、简述毒性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蒸汽压、颗径以及环境温度对毒性作用的影响。

(1)溶解性。毒性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越容易引起中毒。因为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水分,易溶于水的毒品易被人体组织吸收。而且人体内的血液、胃液、淋巴液、细胞液中,除含有大量水分外,还含有酸、脂肪等,有些毒性物质在这些液体中比在水中的溶解度还要大,所以容易引起人身中毒。

(2)挥发性。毒性物质的挥发速度越快,越容易引起中毒。这是由于毒性物质挥发所产生的有毒蒸气易通过人的呼吸道进入体内,造成呼吸中毒。如汞、氯化苦、溴甲烷、氯化酮等,这些毒害品的蒸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越大,越易使人中毒。人处在一定浓度的有害气体中的时间越长,越易中毒,且中毒程度越严重。

(3)颗粒细度。固体毒性物质的颗粒越小,越易使人中毒。因为细小粉末容易穿透包装随空气的流动而扩散,特别是包装破损时更易被人吸入。不仅如此,小颗粒的毒物易被动物体吸收。例如铅块进入人体后并不会引起中毒,而铅的粉末进入人体后,则易引起中毒。

(4)气温。气温越高则挥发性毒性物质蒸发越快,可使空气中有毒蒸气的浓度增大。同时,潮湿季节,人的皮肤毛孔扩张,排汗多,血液循环加快,更容易使人中毒。所以在火场中由于火焰的高温辐射,更需注意防毒。

D278、简述中毒急救要领。

(1)安全进入毒物污染区

进入有毒现场救治伤员的各级人员,必须佩带必要的防护设备,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后,前去营救伤员。对于高浓度的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毒物污染区以及严重缺氧环境,必须先予通风,参加救护人员需佩戴供氧式防毒面具。其他毒物也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方可入内救护。

(2)迅速抢救生命

中毒者脱离染毒区后,所有中毒危重病人都应尽早实施器官支持治疗,有特效抗毒药物的中毒,医生只要明确毒物种类,接触病人后必须立即抗毒治疗,即使在现场行心肺复苏治疗的病人,也应同时实施抗毒治疗。

(3)彻底清除毒物污染,防止继续吸收

脱离污染区后,立即脱除受污染的衣物(若衣物的污染面或污染物毒性较大,应用剪刀剪开衣物,避免在脱除受污染的衣物时扩大皮肤的毒物污染面。),对于皮肤、毛发甚至指甲缝中的污染物,都要注意清除。对能由皮肤吸收的毒物及化学灼伤,应在现场用大量清水或其他备用的解毒液、中和液冲洗。毒物经口侵入体内,应及时彻底洗胃或催吐,除去胃内毒物,并及时以中和药物、解毒药物减少毒物的吸收。

(4)送医院治疗

经过初步急救,速送医院继续治疗。

D279、简述中毒急救治疗的一般原则。

(1)呼吸道吸入中毒的急救治疗,应当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

第一要防止声门痉挛、喉头水肿的发生,采用2%碳酸氢钠、10%异丙肾上腺素、1%麻黄素雾化吸入,呼吸困难严重者及早做气管切开。

第二防止肺水肿的发生,应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激素,并适当限制输液量。发生肺水肿则应吸氧并用抗泡沫剂10%硅酮或20%~30%乙醇于氧化湿化瓶吸入,及早用氢化可的松100~200 mg于10%葡萄糖100~200 ml静脉滴注,以减少血管通透性。神志躁动不安,可用异丙嗪25 mg肌注。

第三防止脑水肿的发生,对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毒物,出现脑水肿,要限制液体输入量,降低颅压,采用20%的甘露醇或25%山梨醇250 ml,静脉注射或快滴,并用三磷酸腺苷20 mg肌肉或静脉注射,谷氨酸钠等以保护脑细胞。

第四对引起血红蛋白变性的毒物,则应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如苯的硝基化合物应及时注射亚甲兰(美兰)或硫代硫酸钠;对氰化物迅速吸入亚硝酸异成酯,或3%亚硝酸钠10 ml注射,再注射硫代硫酸钠;对一氧化碳可用高压氧或吸氧。第五防止溶血而引起的肾功能衰竭,如对砷化氢采取早期吸氧解毒及利尿,如尿毒症明显可腹膜透析或人工肾透析。除了这五项主要症候外,可按病因特效解毒药及一般临床对症治疗。

(2)经皮肤吸收毒物,或腐蚀造成皮肤灼伤的毒物,应立即脱去受污染的衣物(若衣物的污染面或污染物毒性较大,应用剪刀剪开衣物,避免在脱除受污染的衣物时扩大皮肤的毒物污染面。),用大量清水冲洗,也可用微温水,禁用热水。冲洗时间不少于15 min,冲洗越早、越彻底越好,然后用肥皂水洗净,以中和毒物的液体湿敷。皮肤吸收中毒的过程,往往有一段时间,要注意观察清洗是否彻底。苯胺清洗不彻底,一定时间后出现发绀,即口唇和指甲明显青紫,需吸氧并注射亚甲兰(美兰)缓解复原。不能认为已经过清水冲洗便不再有中毒发生。黄磷清洗后还要在暗室内检查有无磷光。灼伤皮肤要按化学灼伤处理。

(3)误服吞咽除及时反复漱口、除去口腔毒物外,应当进行以下救护。

①催吐。催吐在服毒后4h内有效,简单的办法是用手指、棉棒或金属匙柄刺激咽部舌根。空腹服毒者可先口服一大杯冷开水或豆浆后催吐。呕吐时头部低位,对昏迷、痉挛发作,吞强酸、强碱等腐蚀品以及汽油、煤油等有机溶剂时禁用或慎用。

②洗胃。洗胃是治疗常规中毒,有催吐禁忌症者慎用。用清水、生理盐水或其他能中和毒物的液体洗胃。敌百虫及强酸不要用碳酸氢钠液,内吸磷、1605不要用高锰酸钾。洗胃液每次不超过500 ml,以免把毒物冲入小肠;应反复洗。并通过鼻腔留置胃管一定时间,以便吸出由胃排泄的毒物。

③清泻。口服或由胃管送入大剂量的泻药,如硫酸镁、硫酸钠等,对脂溶性毒物,忌用油类导泻剂,口服腐蚀性毒物者禁用。应用解毒、防毒及其他排毒药物。

D280、简述硫化氢中毒后的现场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衣物,用清水冲洗,然后就医。

(2)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皮用洁净清水冲洗不少于l5 min,然后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脱掉被污染的衣物,同时注意保暖休息;吸入量较多,造成呼吸困难的要及时输氧,送医院治疗;吸入量大、造成呼吸停止、窒息的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与强制供氧,待恢复呼吸后,送医院治疗。

注意事项:

(1)硫化氢为高毒物,在有毒区进行救人与作业,必须佩戴呼吸器并不能在有毒区摘下呼吸器吸气,防止中毒。

(2)硫化氢为易燃易爆气体,救人与作业时要注意防火防爆。

(3)禁止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

D281、简述一氧化碳中毒后的现场急救措施。

轻度中毒,应迅速使其脱离有毒场所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休息与保暖。

中度中毒,扶患者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休息与保暖,必要时采取吸氧或送医院治疗。

重度中毒,立即在原地进行抢救,解开患者上衣扣子,使呼吸道畅通。对昏迷且有自主呼吸者,立即进行氧吸入供氧;对无自主呼吸的要立即采取强制供氧与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等急救措施。在不影响救护的前提下,抬离有毒区域或送医院抢救。

注意事项:

(1)在现场救护时,注意防火防爆。使用氧气时不要与有机溶剂接触。气管接头要密封牢固可靠。

(2)没有个体呼吸器装备的禁止进入有毒区域。

D282、简述氯气中毒后的现场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祛除)污染的衣物,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清洗l5 分钟以上。若有灼伤送医院处理。

(2)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皮,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15分钟以上,然后就医治疗。

(3)吸入中毒:轻度中毒,迅速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畅通。中度中毒,有呼吸困难现象,立即输氧,并送医院治疗。重度中毒,窒息与昏迷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与强制供氧,在不影响救生的前提下送医院抢救。

注意事项:在有毒区域佩戴呼吸器救人与作业时不得将呼吸面罩摘下换气,防止中毒。

D283、简述氨气中毒后的现场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祛除)污染的衣物,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清洗l5分钟以上。若有灼伤送医院处理。

(2)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皮,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15 分钟以上,然后就医治疗。

(3)吸入中毒:轻度中毒,迅速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畅通。中度中毒,有呼吸困难现象,立即输氧,并送医院治疗。重度中毒,窒息与昏迷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与强制供氧,在不影响救生的前提下送医院抢救。

注意事项。

(1)在有毒区域佩戴呼吸器救人与作业时切不可将面罩摘下吸气,防止发生中毒。

(2)氨气为易燃易爆气体。深入有毒区域救人与作业时要注意防火防爆。

D284、简述二氧化硫中毒后的现场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祛除)污染的衣物,用流动清水彻底清洗,然后就医。

(2)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皮,用流动清水冲洗分钟以上,然后迅速去医院治疗。

(3)吸入中毒:轻度中毒,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中度中毒,有呼吸困难现象时,要及时给予输氧,并送医院治疗。重度中毒,有窒息、昏迷、呼吸停止现象,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与强制供氧,在不影响救生的情况下送医院治疗。

D285、简述苯酚中毒后的现场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祛除)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清洗。

(2)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皮,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不少于15分钟。

(3)吸入中毒:迅速使中毒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保暖并休息;呼吸困难时可输氧气,呼吸停止的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强制给氧。然后送医院治疗。

(4)食入者,要立即漱口,饮足量温水,尽快洗胃。

注意事项:

(1)苯酚气有爆炸危险,在危险区作业要有防爆意识。

(2)佩戴呼吸器在毒区作业不得摘下面罩。

D286、简述间甲酚中毒后的现场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祛除)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清洗。

(2)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皮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不少于15 分钟。

(3)吸入者,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呼吸困难时要及时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强制给氧。

(4)食入者,立即漱口、饮牛奶或蛋清,尽快洗胃。

注意事项:

(1)在高浓度有毒区域严禁脱下防护服作业或摘下面罩吸气,防止中毒。

(2)事故处理后,进入过有毒区域人员应进行体检。

D287、简述丙酮中毒后的现场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祛除)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清洗。

(2)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不少于15 分钟。

(3)吸入者:迅速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畅通。呼吸困难者及时输氧。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强制供氧。

(4)食入者:立即漱口,饮足量温水,呕吐,就医。

注意事项:

(1)丙酮极易挥发,且易燃易爆,因此要注意防火防爆。

(2)丙酮毒性较低,但其燃烧产物有一氧化碳,如燃烧不充分,应注意防毒。

D288、简述硫酸中毒后的现场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祛除)污染的衣物,用清水彻底冲冼。

(2)眼睛接触  立即翻开上下眼皮,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 分钟以上,然后送医院就医。

(3)吸入者,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保暖并休息。呼吸困难的要及时输氧。呼吸停止时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强制供氧。

(4)食入者,立即漱口,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D289、简述氰化物中毒解毒药治疗。

(1)吸入亚硝酸异戊脂,及早静脉缓注3%亚硝酸盐10毫升,随即静脉注射25%硫代硫酸钠50 毫升,必要时重复一次半量。也可用1%亚甲兰(美兰)50毫升静脉注射代替亚硝酸钠。

(2)以10% 4-二甲氨基苯酚(4-DMAP)2毫升肌肉注射代替亚硝酸钠。

D390、简述抢险救援过程中安全防护的要求。

抢险救援过程中,消防员应当根据灾害事故性质和危险特性,按照防护等级佩戴相应特种防护装备。

(1)在实施交通事故、建筑倒塌、群众救助等灾害事故救援时,必须着抢险救援服,佩戴抢险救援头盔、靴子、手套等防护装备;

(2)进入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时,重危区作业人员必须着重型防化服,轻危区作业人员应当着消防防化服;

(3)进入易燃、易爆区域还应当着防静电内外衣、裤子、袜子和手套;

(4)进入有毒、缺氧区域时,必须佩戴空(氧)气呼吸器;

(5)处置压缩、液化气体泄漏事故时,必须采取防冻措施。

(6)进入有核放射危险的区域时,必须着防核服或者防核防化服;

(7)进行水域救援时,严禁着消防防护服装,必须着救生衣或者佩戴潜水装具,并使用安全绳保护。

D391、简述窒息性气体中毒的症状。

窒息性气体中毒典型症状可分为4期,即刺激期、潜伏期、肺水肿期和恢复期。

(1)刺激期:主要表现为流泪、咳嗽、胸闷、咽喉及胸骨后疼痛,面色改变,恶心呕吐等。

(2)潜伏期:刺激症状消失或减轻,肺水肿形成。

(3)肺水肿期:先出现间质性肺水肿,然后出现肺泡性水肿,表现为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体温升高,脉搏快,在24小时内肺水肿发展到高峰,出现皮肤青紫,然后苍白,体温下降、昏迷、直到死亡。

(4)恢复期:从中毒后第3天起,病情开始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体温下降。多在中毒后5~7天基本痊愈。后遗症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晚期肺脓肿、结核病体质等。

D492、简述现场急救的“一戴、二隔、三救出”原则。

(1)“一戴”即施救者如有条件应立即佩戴好输氧或送风式防毒面具,系好安全带;无条件可佩带简型防毒口罩,但需注意口罩型号要与毒物种类相符,腰间系好安全带或绳索,方可进入高浓度毒源区域施救。由于防毒口罩对毒气滤过率有限,故佩戴者不宜在毒源处时间过久,必要时可轮流或重复进入。毒源区外人员应严密观察、监护,并拉好安全带(或绳索)的另一端,一旦发现危情迅速令其撤出或将其牵拉出。

(2)“二隔”即做好自身防护的施救者应尽快隔绝毒气继续被中毒者吸入,以免中毒进一步加深,失去抢救时机。最佳的办法是由施救人员携带一送风式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并尽快将其戴在中毒者口鼻上,紧急情况下也可用便携式供氧装置(如氧气袋、瓶等)为其吸氧。如毒气来自进气阀门,应立即予以关闭。此外,毒源区域迅速通风或用鼓风机向中毒者方向送风也有明显驱毒效果。

(3)“三救出”即抢救人员在“一戴、二隔”的基础上,争分夺秒地将中毒者移离出毒源区,进一步作医疗急救。一般以2名施救人员抢救一名中毒者为宜,可缩短救出时间。中毒者救出后,待毒源得到控制,经中和或洗消处理后再撤除。

D493、简述现场急救的“六早”措施。

(1)早期现场处理;

(2)早期吸氧;

(3)心搏和呼吸骤停时,早期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4)早期气道湿化及使用抗中毒药物;

(5)早期使用“地塞米松和山莨菪碱”,剂量:山莨菪碱每次0.66 毫克/千克;地塞米松每次0.66毫克/千克;每8小时1次,连用2天;

(6)早期预防肺水肿的发生。应立即离开烟雾环境,置于安静通风凉爽处,解开衣领、裤带,适当保温。对其他毒物也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D494、简述化学烧伤现场应急处置的主要内容。

(1)创建一条安全有效的绿色抢救通道;

(2)切断(控制)危险化学品事故源;

(3)控制污染区:通过检测确定污染区边界,做出明显标志,制止人员和车辆进入,对周围交通实行管制;

(4)抢救中毒人员:将中毒人员撤离至安全区,进行抢救,送至医院紧急治疗;

(5)检测确定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危害程度:掌握毒物扩散情况;

(6)组织受染区居民防护或撤离:指导受染区居民进行自我防护,必要时组织群众撤离;

(7)对受染区实施洗消:根据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理化性质和受染情况实施洗消;

(8)寻找并处理各处的动物尸体:防止腐烂危害环境;

(9)做好通信、物资、气象、交通、防护保障;

(10)抢救小组所有人员都应根据毒情穿戴相应的防护器材,并严守防护纪律。基本原则是:预有准备,快速反应、立体救护,建立体系;统一指挥,密切协同;集中力量,保障重点;科学救治,技术救援。

D595、简述火情侦察过程中的安全要求。

(1)侦察小组一般不少于3人,并由指挥员带领,严禁单独行动,情况复杂现场必须有单位知情人引导;

(2)进入浓烟、高温、有毒等危险区域侦察时,要在进出口处登记姓名、进出时间、空(氧)气呼吸器压力等情况,设置导向绳,明确联络信号,必要时用水枪进行掩护;

(3)进入建筑物内部侦察时,应当对建筑结构强度进行评估,并充分利用地形、地物,靠近承重结构行动,防止坠落物伤人;

(4)进入密闭区域侦察时,应当在侧面缓慢开启门、窗,并同时向门、窗内射水;

(5)在船舶机舱、地下室等危险复杂环境侦察时,外部必须备有侦察预备组,用于意外情况下的援救。

D596、简述抢险救援过程中关阀堵漏的安全要求。

(1)关阀堵漏编组一般为2至3人,必须与技术人员配合进行;

(2)进入易燃、易爆或者有毒区域关阀堵漏时,必须按照一级防护等级防护并使用水枪掩护;

(3)进入易燃、易爆区域关阀堵漏时,严禁使用非防爆器材;

(4)关阀堵漏应当选择精干人员,组织备用力量,必要时进行轮换作业和急救。

D597、简述火灾扑救中阵地设置的安全要求。

(1)水枪(炮)阵地应当按照便于观察、便于进攻、便于转移或者撤离的原则设置;

(2)利用地形、地物和承重构件等条件设置水枪阵地;

(3)利用拉梯在窗口、阳台设置阵地时,拉梯上端必须高出窗口、阳台2个以上梯蹬,并尽量采取固定措施;

(4)严禁在轻质屋顶、遮阳棚、雨搭、可燃油气罐上部设置水枪阵地;

(5)压缩气体钢瓶或者油桶库房着火,必须在充分冷却后,方能深入内部设置水枪阵地;

(6)大跨度钢架结构厂房、库房着火,必须在实施冷却结构后,方能深入内部设置水枪阵地;

(7)油轮的货(油)舱起火,情况不明、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严禁直接登至货(油)舱甲板灭火;

(8)每次转移阵地或调整作战力量时必须立即检查清点人员,并做好防护工作。

D598、简述火灾扑救过程中灭火进攻的安全要求。

(1)灭火进攻时,必须选择正确的灭火器材、进攻路线及射水(射流)方式;

(2)灭火时应当采用正确射水姿势,开、关水枪(分水器)动作要缓慢,严禁对射误伤他人;

(3)在高温和热辐射较强的环境里灭火时,必须实施水枪掩护,并适时组织人员替换;

(4)扑救木质楼板、吊顶的建筑物火灾时,应当射水探试楼板、吊顶强度,确认没有塌落危险后,应保持前虚后实探步前进的方式进入室内救人、灭火;

(5)必须带电灭火时,应当按照带电灭火的要求,使用绝缘胶垫,保持水枪有效接地,若使用直流水灭火时应当采用点射;

(6)扑救高温、高压容器设备火灾时,必须减少前方作战人员,应使用带架水枪、移动炮、遥控灭火消防车等远距离射水;

(7)扑救可燃气体、挥发性易燃液体火灾时,不得盲目灭火,若意外灭火后,要防止复燃、复爆;

(8)严禁用水扑救遇湿易燃、易爆物质火灾,严禁使用直流水扑救可燃粉尘、强腐蚀性物质火灾;

(9)采用窒息法灭火时,必须确认灌注、封堵空间无人后方可实施。

D599、简述火灾扑救过程中对抢救人员的安全要求。

(1)救援人员编组不得少于2人,并指定负责人;

(2)在进入浓烟、高温或者有毒区域搜救人员时,必须在水枪冷却掩护或者驱散稀释措施的配合下行动;

(3)利用绳索、软梯、缓降器救人或者自救时,固定点必须牢固,并在绳索额定荷载范围内使用;

(4)使用举高消防车救人时,工作平台严禁超载,禁止在工作平台内使用两节拉梯救人;

(5)使用登高器材登高救人时,应尽量稳定被困人员情绪,实施有序疏散;

(6)抢救疏散医院病人时,应当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疏散传染病患者时,必须做好安全防护。

D5100、简述火灾扑救过程中疏散物资的安全要求。

(1)疏散物资必须在单位负责人或者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有序进行,并指定专人看护;

(2)疏散出来的物品必须检查是否夹带火种;

(3)疏散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时,要划出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靠近;

(4)疏散压缩气体钢瓶,必须充分冷却,并在水枪掩护下进行。

D5101、简述火灾扑救过程中破拆的安全要求。

(1)火场破拆必须正确使用破拆器材,合理实施破拆;

(2)使用锤、斧、挠钩等器材破拆时,必须检查连接是否牢固;

(3)破拆门窗玻璃时,必须站在门窗侧面,从玻璃上方一角开始破拆,从破拆处进入时,必须清除残留的玻璃碎片;

(4)使用切割器具破拆时,必须佩戴面罩、手套,平稳操作、直线切割,切割器具前方不得站人;

(5)高处破拆不准将破拆物抛向地面,并及时在地面划出警戒区域,不准随意破拆玻璃幕墙。

D8102、简述涡喷消防车的工作原理。

涡喷消防车是将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作为灭火剂的喷射动力安装在消防车上,配置常规消防车的水箱、水泵。涡喷发动机产生的高速尾气射流与注入的直流水发生撞击、切割,产生大流量的雾状水,高速尾气携带大流量的雾状水形成“尾气-水雾”射流,实现了雾状水的远距离、高强度的喷射。

使用涡喷发动机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速气体射流。涡喷发动机工作时,空气被吸入压缩器,经压缩器压缩后气体的体积缩小,压力提高0.4MPa以上,再进入燃烧室内与燃油混合燃烧,使气体的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流速加快。从燃烧室流出的燃气流经涡轮,推动涡轮高速旋转,带动压缩器工作。燃气最终在喷管中继续膨胀加速,向外喷出形成高速喷射气流,射流的空气流量每秒达几十至几百千克,出口流速达400~600m/s。

在发动机喷口后方加装了专门设计的水的雾化装置,使射入的水流被撞击、切割成1~1.2mm粒度的雾状水,与尾气均匀混合并获取动能,实现大流量雾状水的高流速、小扩散角、远距离喷射,高速水雾射流可沿水平方向射入火焰的中心区,比自上而下喷射的喷淋式水雾灭火节省90%的用水量。将其与载车、水箱、水泵等组合在一起成为大功率的雾状水灭火的涡喷消防车。

涡喷消防车喷射出的水雾粒径设置为1~1.2mm,是为了保证高速穿行的微小水滴在火灾中能够到达火焰中心。当在注入雾化装置的水中加入6%的轻水泡沫时,喷射出的“尾气-水雾”转化为2~3mm的泡沫珠,成为“尾气-泡沫”。“尾气-泡沫”消防车的灭火效能比常规泡沫消防车高出十多倍。

D8103、简述涡喷消防车的灭火优势。

(1)喷射功率巨大

涡喷消防车的喷射功率在4000kW以上,使用斯太尔汽车底盘的满载质量为24.6t,其功率质量比为160kW/t。因此,涡喷消防车的功率质量比突破了30kW/t的限制,成为安装在常规汽车底盘上的喷射功率最大的消防车。

(2)灭火效率高

涡喷消防车实现了大流量雾状水的远距离、高强度、大覆盖面积的喷射。高速“尾气-水雾”射流对火焰稳定燃烧有强劲的切割、破坏作用,大流量雾状水在高速尾气的携带下射入火焰迅速窒息燃烧。其对火焰的冷却降温和稀释氧气、窒息燃烧的作用相当显著。

同时,“尾气-水雾”射流还有很强的驱散有毒有害气体、阻隔辐射热的作用,可以在水雾射流掩护下救助被火灾围困的人员,避免或减少人员的伤亡。

(3)泡沫覆盖面积大

涡喷消防车是由高速气体射流冲击、剪切泡沫混合液,形成粒径为2~3mm的大流量泡沫珠。此时空气的体积流量是液体体积流量的几十倍,在强气流作用下所有的混合液均生成了泡沫珠,没有液态水的存在。泡沫珠坠地后没有流动性,但却有很好的附着力,直接形成厚度均匀的泡沫覆盖层,减少了泡沫射流需经流淌才能形成均匀覆盖层所需的时间;泡沫覆盖于油面之上,没有液体沉入油面之下。因此,喷射同样质量的泡沫,涡喷消防车比常规消防车获得更大的泡沫覆盖面积,更好地发挥了泡沫灭火剂的作用。

D9104、简述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的主要特点。

(1)灭火效率高,更加安全。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采用的是压缩空气、高效浓缩泡沫灭火液和水三合一的强力喷灭方式,附于泡沫上的水膜吸热面积大、吸热能力强,同时泡沫又具有隔绝空气的作用,专用的泡沫液可以阻止化学链式反应,灭火效果远远好于传统泡沫、水罐式消防车。泡沫剂可明显地减小水分子之间的张力,使泡沫液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可渗透到燃烧物的内部,大大缩短灭火时间。由于降温迅速,可减小轰燃和复燃的危险,减少烟雾的形成,因此,战斗员没有高温的负担,可大大减小战斗员的危险。

(2)水和泡沫用量少,使用成本低。因为水分全部附着在泡沫的表面,全部起到了吸热的作用,减少了水的流失,克服了常规水罐式消防车用水量大的弱点,在同等灭火条件下,与传统水罐式消防车相比可节水80%以上,因而特别适用于干旱缺水的城乡地区使用。压缩空气泡沫为高倍数泡沫,发泡率高,通常配方比只有0.2~0.5%,而普通泡沫的配方比为3~6%,压缩空气泡沫浓缩液用量仅为普通泡沫液的1/10。

(3)环保效果好。高效压缩空气泡沫浓缩液从植物蛋白中提炼,含有芳香味,在自然条件下可在24h内自行分解,不产生任何有害残留物,不会产生异味,对动植物以及地下水均无不良影响,克服了普通泡沫的毒性和灭火后异味。

(4)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车身小巧,机动灵活。由于该系列消防车比传统消防车节水80%以上,在保证同等灭火能力下,车身可大幅减小。短小的车身行动灵活,转弯、调头容易,机动性能大幅提高。

(5)灭火人员劳动强度低。消防水管中流动的是压缩空气泡沫,只含少量的水,水带重量是传统水带重量的1/3~1/5,战斗人员操作轻松,可节省消防员体力以利长期作战。

(6)适于高楼灭火。由于水管里流动的是压缩空气泡沫,水管不怕折叠,同时泡沫轻,重量损失小,水管可拉至1000m外的200m高处进行灭火。

(7)灭火适用范围广,A类泡沫可扑灭B类火灾。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使用A类高效泡沫浓缩液还能很好地扑灭水罐式消防车无法扑灭的B类火灾,不但环保,而且用途更广,适用性更强。

(8)可根据实战情况,快速调节泡沫形态,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灭火要求。压缩空气泡沫可方便地调节泡沫形态,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灭火需求。湿式泡沫含水量大,同时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可用于初期灭火和消除残火。干式泡沫含水量少,具有较强的附着力和稳定性,能较长时间附着在物体的表面,将空气隔离,对未燃物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灭火后也可有效地防止复燃。

(9)含水量低,可降低水损,有利于保护证据,减少损失。压缩空气泡沫中的水含量较低,不会出现浸泡现象,造成的水损相对较小,同时也利于证据的搜集和火灾的起因调查。

D10105、简述泡沫灭火剂的灭火原理。

(1)灭火泡沫在燃烧物表面形成的泡沫覆盖层,可使燃烧物表面与空气隔离。

(2)泡沫覆盖层封闭了燃烧物表面,可以遮断火焰对燃烧物的热辐射,阻止燃烧物的蒸发或热解挥发,使可燃气体难以进入燃烧区。

(3)灭火泡沫析出的液体对燃烧物表面有冷却作用。

(4)灭火泡沫受热蒸发产生的水蒸气有稀释燃烧区氧气浓度的作用。

D10106、简述高倍数泡沫灭火剂的特点、灭火机理。

(1)高倍数泡沫特点

高倍数泡沫在压力水的作用下,经过比例混合器产生混合液,再通过发生器的喷嘴形成水雾,均匀喷洒在发泡网上,在风机风流的吹动下,每个网孔上连续产生气液两相合一的泡体,每个泡体含带一定量的空气与水雾,使泡体成百倍膨胀产生高倍数泡沫群。高倍数泡沫灭火剂水溶液通过高倍数泡沫产生器生成的泡沫群发泡倍数高达201~1000倍,气泡直径一般在10毫米以上。由于它的体积膨胀大,再加上高倍数泡沫产生器的发泡量大(大型的可在1分钟内产生1000立方米以上泡沫),泡沫群可以连续、迅速地充满着火空间,覆盖淹没火点,隔绝空气,熄灭火焰。泡沫受热后产生的大量水蒸汽大量吸热,使燃烧区温度急骤下降,并稀释空气中的含氧量,阻止火场的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防止火势蔓延。高倍数泡沫能够保持2h,可彻底息灭阴燃火灾。因此,高倍数泡沫灭火技术具有混合液供给强度小,泡沫供给量大,灭火迅速,安全可靠,水渍损失少,灭火后现场处理简单等特点。

(2)高倍数泡沫的灭火机理

采用高倍数泡沫扑救火灾时,泡沫具有封闭效应、蒸汽效应和冷却效应。其中封闭效应是指大量的高倍数泡沫以密集状态封闭了火灾区域,防止新鲜空气流入,使火焰息灭。蒸汽效应是指火焰的辐射热使其附近的高倍数泡沫中水分蒸发,变成水蒸气,从而吸收了大量的热量,而且使蒸汽与空气混合体中含氧量降低到7.5%左右,这个数值大大低于维持燃烧所需氧的含量。冷却效应是指燃烧物体附近的高倍数泡沫破裂后的水溶液汇集滴落到该物体燥热的表面上,由于这种水溶液的表面张力相当低,使其对燃烧物体的冷却深度远超过了同体积普通水的作用。

D10107、简述水成膜泡沫液的水膜形成机理。

水成膜泡沫液的主要优点是能在燃料表面形成一层水膜,有效抑制燃料的蒸发及冷却燃料,从而控制火势的发展,所以水滴在油面上能否成膜是关键技术。

要使水滴在油面上铺展,其铺展系数Sw/o必须大于零:

Sw/oo-(γww/o) > 0

其中,γo为油的表面张力,一般为20~30mN/m;γw为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室温下水的表面张力为72mN/m左右;γw/o为油水的界面张力,一般水和油的界面张力为30~40mN/m。加入氟表面活性剂后,γw可以降低至15~18mN/m,但γw/o变化很小,不能达到铺展系数Sw/o大于零的要求。只有使用氟表面活性剂与碳氢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物,发挥两者之间的协同效应,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一般氟表面活性剂与碳氢表面活性剂复配后,油水界面张力γw/o可以降低至1~2mN/m。这样,(γww/o)能够小于20mN/m,从而使水溶液在油面的铺展系数Sw/o大于零,即水溶液可以在油面上铺展。

因此,氟表面活性剂与适当的碳氢表面活性剂复配,是获得能够在油面上铺展成水膜的必要条件,再与起泡剂、稳泡剂、防冻剂、防腐剂、抗氧化剂、pH缓冲剂等组合,就成为水成膜泡沫灭火剂。

D10108、简述水成膜泡沫液的灭火原理。

水成膜泡沫液能在油类表面快速形成水膜,扑救火灾时,靠泡沫和水膜双重作用能迅速控制和扑灭火灾:

(1)由于水成膜泡沫液在油类表面流淌迅速,很快将燃料与空气分隔开,从而使火势得到控制和扑灭;

(2)水成膜泡沫液在油表面形成的水成膜能有效地覆盖在燃料表面,抑制燃料分子的挥发,使燃料对泡沫的破坏作用变弱,增强泡沫的封闭性能和抗复燃能力;

(3)施加在燃料表面的泡沫,主要由水组成(94%以上),燃烧引发水分蒸发,带走大量热量,从而起到冷却作用;同时形成的水膜同样也起冷却作用。对于极性溶剂火灾如醇、酮、醚等,当施加普通水成膜泡沫液时,极性溶剂能很快将泡沫中的水分吸收,从而破坏泡沫有效覆盖在极性溶剂表面,起不到灭火作用。所以对于极性溶剂火灾,普通水成膜泡沫灭火剂不起作用,而应选用抗溶性水成膜泡沫液。当在极性溶剂表面施加抗溶性水成膜泡沫液时,极性溶剂将泡沫中的水份吸收,从而使泡沫液中的高分子材料析出,在极性溶剂表面形成一层胶膜,从而阻止极性溶剂对泡沫的进一步破坏。这层胶膜介于泡沫和燃料之间,起到很好的封闭和冷却作用,提高了扑灭极性溶剂火灾的灭火效果和抗复燃能力。

D10109、简述喷射水流的方法。

(1)水枪手应把水流喷射到火焰的根部,即把水流喷射到燃烧物体上,不要喷射到火焰上;在看不见火焰的情况下,不要盲目射水;要根据火场燃烧情况,及时变换水枪射流。

(2)通常采用先室外后室内、先上方后下方、先暴露部位后隐蔽部位、先贵重物品后一般物品的射水原则。

D10110、简述喷射泡沫的方法。

应根据不同的扑救对象采取相应的喷射方法:

(1)罐内液体火灾,扑救时要朝罐内一侧的罐壁上喷射泡沫,使泡沫顺罐壁自动流淌到液面上覆盖火焰,不要用泡沫直接冲击燃烧的液面。

(2)地面流散液体火灾;从近处开始,左右两侧同时喷射泡沫,逐步向远处推进。

D11111、简述喷射干粉的方法。

(1)对准燃烧物体的火焰根部平行喷射;如果燃烧区火焰面积较大,可将干粉车停在距火场25~50米距离的上风或侧上风的位置,操纵干粉炮向左右两侧稍微平行摆动,使干粉完全覆盖燃烧区。

(2)向有遮蔽物后面的燃烧物体喷射干粉,干粉炮应居高临下,否则不易扑灭火焰。

D11112、简述干粉灭火剂的灭火原理。

(1)化学抑制作用  燃烧过程是OH 和H 自由基的链锁反应过程。干粉灭火剂的活性组分是抑制燃烧的物质,当把干粉灭火剂加入到燃烧区时,干粉粉末与燃烧链锁反应的自由基接触,自由基被吸附在粉末表面而失去链锁反应活性。当大量的粉末以雾状形式喷向火焰时,火焰中的自由基被大量吸附和转化,致使燃烧链锁反应中断,最终火焰熄灭。

(2)隔离作用  喷出的固体粉末覆盖在燃烧物表面,构成阻碍燃烧的隔离层。当粉末覆盖达到一定厚度时,可以起到防止复燃的作用。

(3)冷却、稀释作用  粉末在高温下发生吸热分解反应,分解生成的不活泼气体又可稀释燃烧区域的可燃物和氧气浓度,起到冷却、稀释的作用。

D12113、简述细水雾的灭火机理。

采用细水雾灭火技术对保护对象可实施灭火、抑制火、控制火、控温和降尘等多种方式的保护,其灭火机理如下:

冷却  粒径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受热后更易于汽化,在汽化的过程中,从燃烧物表面或火灾区域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使燃烧物表面温度迅速降低,当温度降至燃烧临界值以下时,热分解中断,燃烧随即终止。

窒息  细水雾喷入火场后,迅速蒸发形成蒸气,体积急剧膨胀,最大限度地排除火场空气,使燃烧物周围的氧含量迅速降低。当燃烧物周围的氧气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燃烧过程会因缺氧而受到抑制或中断。

阻隔热辐射  细水雾喷入火场后,蒸发形成的蒸气迅速将燃烧物、火焰和烟羽笼罩,对火焰的辐射热具有极佳的阻隔能力,能够有效抑制辐射热引燃周围其它物品,达到防止火焰蔓延的效果。

浸润作用  颗粒大冲量大的雾滴会冲击到燃烧物表面,从而使燃烧物得到浸湿,阻止固体挥发出可燃气体,达到灭火和防止火灾蔓延的目的。

另外还有对液体的乳化和稀释作用。在灭火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几种作用同时发生,从而有效灭火。

D13114、简述利用移动式排烟装备进行正压送风排烟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判断灭火救援排烟与防止送风扩大火势的矛盾,当后者是主要矛盾时应中止正压送风排烟;

(2)确定或开辟事故现场内部排烟空间的排风口以保证被排烟雾通畅排出,既要防止排风口被堵使被排烟空间风压升高导致排烟不能继续,又要避免排风口过多内部压力过低无法建立有效的正压;

(3)移动式排烟装备不与送风管配套直接用于正压送风时,除了应考虑装备本身所标定的风量之外,还应考虑可引射的风量,并且应用两者之和计算整个通风截面的风速,该平均风速计算值应能保证整个截面处于正压送风状态;

(4)正压送风用于直接向烟区内部送风救援时,应配备足够长的送风管道。

D13115、移动式排烟装备在负压排风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结合正压送风排烟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排烟效果。

(2)负压排烟时,应将排烟设备安置在排风口的出口处,必须将排烟设备置于烟雾区内部时,应配备足够长度的排风管道将烟气直接排出。

E2116、简述处置液化天然气火灾事故的灭火战术。

(1)抓住时机,以快制胜。抓住火灾初起阶段和火势暂时较弱的有利时机,利用环境条件,做到查明情况快,信息传递决,战术决策快,以最快的战斗行动控制和扑救火灾。

(2)以冷制热,防止爆炸。利用一定的供水强度,在灭火的同时,对着火设备和邻近设备进行冷却降温,不能顾此失彼,防止设备、容器、管道因受高温影响而引起燃烧爆炸。

(3)先重点,后一般。在扑救火灾时,一般可先扑救外围明火,然后再进行内攻,以控制火势向周围蔓延扩大。假如灭火战斗力量不足,则应根据着火部位不同的情况,先重点后一般、先易后难,控制火势,待增援力量到达后,再一举扑灭火灾。

(4)各个击破,适时合围。对于较大面积的火灾,应采取各个击破,穿插分割,堵截火势,适时围歼的方法。

E2117、简述扑救天然气火灾的主要措施。

(1)断源灭火。天然气集输系统发生火灾,首先应考虑关阀断气。关阀断气,就是控制、切断流向火源处的天然气,使燃烧中止。在未切断气源前,不要急于灭火,以防火灭后气体继续外逸发生第二次着火爆炸。关阀断气灭火时,应注意防止错关阀门而导致意外事故发生;在关阀断气的同时,不间断地冷却着火部位及受火势威胁的邻近部位,火灭之后,仍需继续冷却一段时间,防止复燃或复爆;当火焰威胁进气阀而难以接近时,可在落实堵漏措施的前提下,先灭火,后关阀;关阀断气灭火时,应考虑到关阀后是否会造成前一道工序中的高温高压设备出现超温超压而造成爆破事故,故在关阀断气的同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断电、停泵、泄压、放空措施。

(2)灭火剂灭火。扑救天然气火灾,可选用的灭火剂很多,通常可选择水、干粉、蒸气、氮气及二氧化碳等灭火剂灭火。利用水枪灭火时,宜以60°~70°的倾斜角射入,用高压水流喷射火焰,可取得良好的灭火效果。

(3)堵漏灭火。对气体压力不大的漏气火灾,采取堵漏灭火时,可用湿棉被、湿麻袋、湿布、石棉毡或粘土等封住着火部位,隔绝空气,使火熄灭。在关阀、补焊时,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动火规定,并迅速进行,以避免二次着火、爆炸。

天然气泄漏尚未着火,应迅速关闭进气阀门和落实堵漏措施,杜绝气体外泄。迅速设置警戒区。警戒区应布置在该地区天然气浓度在爆炸下限30%的范围内,并随时注意风向变化。禁止一切车辆驶入警戒区,停留在警戒区的车辆严禁起动。做好灭火战斗准备,防止遇火源发生着火爆炸。消防车到达现场,不可直接进入天然气扩散地带,应停留在扩散地段上风方向和高坡安全地带,消防人员动作应谨慎,防止碰撞金属产生火花而引发火灾。根据现场情况,动员天然气扩散区的居民和职工迅速熄灭一切火种并撤离扩散区。

天然气扩散后可能遇到火源的部位,应作为灭火战斗的主攻方向,安排部署水枪阵地,做好扑灭着火爆炸事故的准备。利用喷雾水或蒸气吹散泄漏的天然气,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险情排除后,经过测试,其浓度确已低于爆炸下限时,方可恢复正常生产。

E5118、简述TDI燃烧及爆炸危害。

 TDI在氧气存在并且遇高温和明火时可燃;若火势强烈可引起密闭包装物爆炸;热的物料能够与水强烈反应,放出有害气体。

虽然常温下TDI不易气化,但在着火的条件下,会释放出刺激性有毒的异氰酸酯蒸汽及其他的有毒烟雾;因此扑救人员必须穿戴经检验合格的正压自供式呼吸器和全套防护服,包括防护鞋(靴),头盔和手套;疏散下风头人员。

灭火介质可采用二氧化碳、泡沫、或干粉灭火器灭火。

远离气体(烟雾)聚集的低洼地;不可用直射水流灭火,以免火势蔓延。当无其他灭火剂时,可采用大量的雾状水喷洒。水与TDI的反应在温度较高及搅动的情况下会非常激烈。

喷洒水时,应注意切勿将洒落的TDI的范围扩大。火势一旦扑灭,应立即将洒落的TDI清理干净。切勿将污染、进水的容器再次密封,以防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造成压力升高、爆裂。

E6119、简述硫酸二甲酯事故处置

(1)泄漏处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立即设法控制泄漏范围,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少量泄漏在室内可用水泥粉、砂土、干粉、炉渣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用雾状水稀释能及时减少可燃气体蒸发,降低可燃气体、毒气的浓度;处置过程中,为防止爆炸可在泄漏物表面预先喷射泡沫加以保护;大量泄漏要筑堤拦坝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2)火灾处置。泄漏后起火,立即采取转移、拉开间距等措施疏散,尽量使燃烧物与可燃物及相抵触的物品隔离;占领上风,用水泥粉、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砂土等扑救,但应回收作无害处理;为防止流淌火灾,在火点周围自由液面和地面用泡沫覆盖。

E6120、简述硫酸二甲酯的危险特性。

硫酸二甲酯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短期内大量吸入,初始仅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经数小时至24小时,刺激症状加重,可有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眼睑水肿或痉挛、咳嗽、胸闷、气急,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脱落致窒息、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症,并可并发皮下气肿、气胸、纵隔气肿。误服灼伤消化道,可致眼、皮肤灼伤。长期接触低浓度,可刺激眼和上呼吸道。

在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时有引起燃烧的危险,与氢氧化铵或叠氮化钠等反应剧烈,会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

硫酸二甲酯的蒸气比空气密度大,因此泄漏之后,其蒸气很难驱散,能在现场附近保留很长时间。

E8121、简述电石的危险特性。

(1)燃烧爆炸性。干燥时不燃,遇水或湿气能迅速产生高度易燃的乙炔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可发生爆炸性灾害。与酸类物质能发生剧烈反应。燃烧(分解)产物为乙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2)健康危害。侵入途径为吸入、食入、皮肤接触。电石粉末有刺激性,触及皮肤上的汗液生成Ca(OH)2,灼伤皮肤,引起皮肤瘙痒、炎症、“鸟眼”样溃疡、黑皮病。皮肤灼伤表现为创面长期不愈及慢性溃疡型。接触工人出现汗少、牙釉质损害、龋齿发病率增高。

E8122、简述电石事故处置措施。

(1)泄漏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置人员戴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戴橡胶手套。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干砂土、水泥粉、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与有关技术部门联系,确定清除方法。

(2)灭火方法

在电石遇水或潮湿空气发生火灾时,禁止用水或泡沫灭火。二氧化碳也无效。须用干燥石墨粉或干粉,水泥粉,干黄砂灭火。当大量电石大面积遇水燃烧时,用上述灭火剂扑救有时也难以奏效,必须采取特殊的处置方法,消除危害。

(3)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E10123、简述硫酸的危险特性

硫酸纯品是无色、无臭、透明的油状液体,呈强酸性。市售的工业硫酸为无色至微黄色甚至红棕色。分子量98.08,液体相对密度(水=1):98%硫酸为l.8365(20℃),93%硫酸为1.8276(20℃),气体相对密度(空气=1)3.4。

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与水可以按不同比例混合,并放出大量的热。为无机强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及氧化性。化学性很活泼,几乎能与所有金属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反应生成硫酸盐,还能和其他无机酸的盐类作用。与许多物质,特别是木屑、稻草、纸张等接触猛烈反应,放出高热,并可引起燃烧。在稀释硫酸时,只能注酸入水,切不可注水入酸,以防酸液表面局部过热而发生爆炸喷酸事故。浓度低于76%的硫酸与金属反应会放出氢气。

发烟硫酸(H2SO4·XSO3)为无色或棕色油状稠厚的发烟液体。有强刺激性臭味。吸水性很强,与水可以任何比例混合,并放出大量稀释热,操作时应注酸入水。结晶温度:20%发烟硫酸为2.5℃,65%发烟硫酸为-0.35℃。腐蚀性和氧化性比普通硫酸强。

对呼吸道粘膜有刺激和烧灼作用,能损害肺脏。溅到皮肤上引起严重的烧伤。硫酸气溶胶比二氧化硫有更明显的毒性作用。

E10124、简述硫酸事故处置措施。

(1)个人防护

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进行防护,高浓度要佩戴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进行防护。防止皮肤灼伤穿连身式防毒衣进行防护。

(2)灭火

采取转移、拉开间距等疏散措施,尽可能使燃烧物与周围物品隔离;用水泥粉、砂土、干粉、炉渣等扑灭,然后及时用铁铲、拖车等将泄漏物转至安全地带掩埋或作无公害处理。

(3)泄漏处置

应立即设法控制泄漏范围,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并迅速清理周围的可燃物,防止相互接触剧烈反应而燃烧;少量泄漏在室内用水泥粉、砂土、干燥石灰、苏打灰或炉渣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在室外可用大量喷雾水稀释,经充分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E11125、简述盐酸的危险特性。

纯氯化氢为无色有刺激性臭味的气体。其水溶液即盐酸。纯净的盐酸无色,工业品因含有铁、氯等杂质,略带微黄色,有刺鼻的酸味。

氯化氢易溶于水,有强烈的腐蚀性,能腐蚀金属,对动植物纤维和人体肌肤均有腐蚀作用。浓盐酸在空气中发烟,触及氨蒸气会生成白色云雾,氯化氢气体对动植物有害。盐酸是极强的无机酸,与金属作用能生成金属氯化物并放出氯;与金属氧化物作用生成盐和水;与碱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并放出大量的热;与盐类能起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高浓度盐酸对鼻粘膜和结膜有刺激作用,会出现角膜浑浊、嘶哑、窒息感、胸痛、鼻炎、咳嗽,有时痰中带血。盐酸雾可导致眼睑部皮肤剧烈疼痛。

四、论述题

C11、论述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一般程序。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一般包括报警与接警、应急救援队伍的出动、实施应急救援以及战斗结束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接警出动,包括:受理报警、力量调集、救援队伍出动。

(2)现场侦察,包括:成立侦察组、确定侦察方法和明确侦察的内容,实施现场侦察。

(3)现场警戒,包括:确定警戒范围并根据险情发展变化情况适时调整警戒范围、清除无关人员、控制现场秩序。

(4)现场救人,包括:确定寻找被困人员方法、确定救人途径、器材装备,实施现场救人。

(5)战斗展开。依据现场情况确定战斗展开。

(6)现场供水,包括:确定供水方法和停车位置。

(7)火灾扑救,包括:确定灭火剂和灭火阵地,以及起火点的保护、冷却与保护、掩护、紧急撤离等技战术措施,实施火灾扑救。

(8)泄漏处置,包括:确定泄漏源控制、泄漏物处理等技战术措施,实施泄漏处置。

泄漏源控制,包括:工艺控制、引流燃烧、堵漏等措施。泄漏物处理,包括:围堤堵截、稀释与覆盖、收容、废弃处理等措施。

(9)人员物资疏散,包括:确定现场人员疏散、物资疏散和保护方法,实施人员物资疏散。

(10)现场破拆,包括:确定现场破拆方法,实施现场破拆。

(11)现场排烟,包括:确定现场排烟方法,实施现场排烟。

(12)现场摄像。

(13)洗消处理,包括:确定有效的洗消方法,对染毒人员、装备、建筑和地面等进行洗消。

(14)战斗结束,包括:检查和移交现场、清点和归队、恢复战备、做好战评等。

C12、论述应急演练总体评估内容。

(1) 演练目标设置:目标是否明确,内容是否设置科学、合理;

(2) 演练的事故情景设置:事故情景是否符合演练单位实际,是否有利于促进实现演练目标和提高演练单位应急能力;

(3) 演练流程:演练设计的各个环节及整体流程是否科学和合理;

(4) 参与人员表现:参与人员是否能够以认真态度融入到整体演练活动中,并能够及时、有效完成演练中设置的角色工作内容;

(5) 风险控制:对演练中风险是否进行全面分析,并针对这些风险制定和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C13、论述应急演练具体评估内容。

(1)预警与信息报告

演练单位根据监测监控系统数据变化状况、事故险情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进行及时预警;

演练单位内部信息通报系统快速建立,并及时通知到有关部门及人员;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程序;

能够快速向本单位以外的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

当正常渠道或系统不能发挥作用,演练单位应能及时采用备用方式和补救措施完成预警和通知的行动;

所有人员及部门联系方式均是最新的并联系有效。

(2)紧急动员

演练单位依据应急预案快速确定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及等级;

演练单位根据事件级别,采用有效的工作程序,警告、通知和动员相应范围内应急响应人员;

演练单位通过总指挥或总指挥授权人员及时启动应急响应设施;

演练单位应能适应突袭式或非上班时间以及至少有一名关键人物不在应急岗位的情况下的应急演练。

(3)事故监测与评估

演练单位在接到事故初期报告后,能够及时开展事件早期评估,获取紧急事件的准确信息;

演练单位能够采取措施持续监测紧急事件的发展,科学评估其潜在危害;

向有关应急组织及时报告事态评估信息。

(4)指挥和协调

承担指挥任务的指定人员应负责指挥和控制其职责范围内所有的应急响应行动;

现场指挥部能够第一时间内成立,选址合理、标志明显并及时进行运作;

建立层级指挥体系,各级响应迅速;

现场指挥部配备了充足的人员和装备以支撑应急行动;

采取了安全措施保证指挥部安全运转;

现场指挥部与指挥中心信息沟通畅通,并实现信息持续更新和共享。

(5)事故处置

应急响应人员能够对事故状况做出正确判断,提出处置措施科学、合理;

应急响应人员处置操作程序规范,符合相关操作规程及预案要求;

应急响应人员之间能够有效联络和沟通,并能够有序配合,协同救援;

现场处置过程中能够对现场实施持续安全监测或监控。

(6)应急资源管理

演练单位应展示其根据事态评估结果,识别和确定应急行动所需的各类资源,同时联系资源供应方;

应急人员能够快速使用外部提供的应急资源,融入本地应急响应行动;

应急设施、设备、地图、显示器材和其他应急支持资料足够支持现场应急需要。

(7)应急通讯

演练单位的通讯系统可正常运转,并能与相关岗位的关键人员建立通讯联系,通讯能力满足应急响应过程的需求;

应急队伍至少有一套独立于商业电讯网络的通讯系统,应急响应行动的执行不会因通讯问题受阻。

(8)公共关系

所有对外发布的信息均通过决策者授权或同意并能准确反映决策者意图;

指定了专门负责公共关系人员,主动协调媒体关系;

对事件舆情持续监测和研判,并能对负面信息妥善处置。

(9)人员保护

演练单位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协调有关方面,以选择适当的公众保护措施;

应急响应人员配备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或采取了安全防护措施;

针对事件影响范围内的特殊人群,采取适当方式发出警告和采取安全保护。

(10)警戒与管制

关键应急场所的人员进出通道受到管制;

合理设置了交通管制点,划定管制区域;

为有效控制出入口,清除道路上的障碍物。

(11)医疗救护

应急响应人员对伤害人员采取有效先期急救;

及时与场外医疗救护资源建立联系求得支援,并通知准确赶赴指定地点;

医疗人员应能够对伤病人员伤情作出正确的诊断,并按照既定的医疗程序对伤病人员进行处置。

(12)现场控制及恢复

评估事故对人员安全健康与环境、设备及设施方面的潜在危害,制定针对性的技术对策和措施,降低事故影响;

对事故现场产生的污染物能够有效处置;

划定安全区域,有效安置疏散人员并提供后勤保障;

现场各项保障条件能够满足事故处置和控制的基本需要。

C34、论述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1)应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

(2)正确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安全地控制火灾。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

先控制,后消灭。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火势发展蔓延快和燃烧面积大的特点,积极采取准确判断,科学决策;统一指挥,协同作战;以快制快;冷却降温,控制火势;筑堤堵截,阻击蔓延;消防装置灭火与工艺灭火相结合;集中兵力,围歼火灾;消灭残火,防止复燃等处置火灾事故的对策。

消防队伍到场后,必须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冷却和灭火。

加强冷却。首先,确定危险部位(即易发生物理爆炸的容器),切断火源对这些部位的辐射,加大对该处的冷却强度。组织可靠的供水线路,保证不间断供水。

为防止火灾危及相邻设施,需对周围设施及时冷却,并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

控制火势蔓延。在加强冷却的同时,必须对燃烧强度进行控制,先消灭外围火灾,如地面火灾、建筑火灾等。然后集中力量,控制主要火源。对于可燃气体或液体火灾,在不具备灭火的条件下,主要用水来控制和冷却,使其在一定范围内燃烧。

围堤堵截。有些火灾可能造成易燃液体外流,这时可用砂袋或其他材料筑堤拦截飘散流淌的液体或挖沟导流将物料导向安全地点。用毛毡、海草帘堵住下水井、阴井口等处,防止火焰蔓延。贮罐区发生液体流淌时,要及时关闭堤内和堤外雨水阀、切断阀,防止物料沿阴沟外溢。

确定主攻方向,有效实施灭火。根据危险化学品泄漏的位置及火势情况,确定主攻方向。如果是由于罐底阀门泄漏造成的火灾,可燃物来源在罐底,火势主要集中于罐底,火直接从底部加热罐体,情况最为危险。因此,主攻方向为罐底。如果容器上部阀门泄漏引起燃烧,火焰向下辐射,主攻方向在罐体上方。此时,应用水枪将火焰托起,控制燃烧。如果罐体已经开裂,火焰可能从几个方向辐射其他容器,此时的主攻方向应以破裂罐为中心,分不同方向进攻。

集中力量,围歼火灾。当灭火条件成熟时(对于气体火灾,已经实施堵漏或可以堵漏时,对于液体火灾已具备足够的灭火剂时),应及时集中力量,围歼火灾。

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

(3)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能使现场所有人员都看到或听到。

(4)火灾扑灭后,仍然要派人监护现场,消灭余火。对于可燃气体没有完全清除的火灾应在上、中、下不同层面保留火种,直到介质完全烧烬。火灾单位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安部门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C45、论述爆炸品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置方法。

爆炸品是炸药和爆炸性药品及其制品的总称。其主要危险特性如下:

(1)爆炸性

爆炸品的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决定其爆炸性,具有速度快、放出大量的热和产生大量气体产物的特点。如TNT(2,4,6-三硝基甲苯)、硝化甘油(丙三醇三硝酸酯)、硝化棉(硝化纤维素)等等。

爆炸品一旦发生爆炸事故,爆炸中心的高温、高压气体产物会迅速向外膨胀,剧烈地冲击、压缩周围的空气,使其压力、密度、温度突然升高,形成很强的空气冲击波并迅速向外传播。冲击波在传播过程中有很大的破坏力,会使周围设施、建筑物遭到破坏,人员遭受伤害。

衡量爆炸品爆炸性的指标主要有爆速、每千克爆药爆炸后产生的气体量和敏感度等。

(2)敏感度

敏感度是指爆炸品在受到热、撞击、摩擦等外界能量(起爆能)作用时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显然,起爆能与敏感度成反比,起爆能越小,敏感度越高。可用最小起爆能表征爆炸品的敏感度。

不同的爆炸品对不同形式的外界作用的敏感度是不同的。对摩擦、撞击敏感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爆炸危险性越大;对温度越敏感,危险性越大。如泰安(季戊四醇四硝酸酯)的撞击敏感度较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高,而苦味酸的撞击敏感度较TNT高。

爆炸品除具有对热、撞击、摩擦等敏感性外,某些爆炸品对光照敏感,受光照易于分解爆炸,如叠氮银、雷酸银等。某些爆炸品对一些特定的化学品敏感,如与酸、碱、盐或与金属及其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敏感性更高、更易爆炸的产物,如苦味酸遇某些碳酸盐能反应生成更易爆炸的苦味酸盐,雷汞遇盐酸、硝酸、硫酸会分解或爆炸,苦味酸与铜、铁等金属作用发生爆炸。

(3)殉爆

殉爆是指炸药A爆炸后,能够引起与其相距一定距离的炸药B爆炸,这种现象称为炸药的殉爆。能引起从爆药百分之百殉爆的两炸药之间的最大距离称为殉爆距离,而百分之百不能引起从爆药殉爆的两炸药之间的最小距离称为殉爆安全距离。殉爆安全距离大于殉爆距离。在实际工作中殉爆会扩大事故,造成更大的损失。

(4)毒害性

很多爆炸品本身都具有一定的毒性。绝大多数爆炸品爆炸时能够产生诸如CO、CO2、NO、NO2、HCN、N2等有毒或窒息性气体。毒性物质可以由呼吸道、食道或皮肤进入人体内,引起中毒。

发生爆炸品火灾时,一般应采取以下处置方法:

(1)常用的灭火剂是水,亦可用空气泡沫(高倍数泡沫较好)、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剂施救。禁止用沙土类的材料进行盖压,不可用蒸汽和酸碱泡沫灭火剂灭火,不可用窒息法灭火。

(2)扑救有毒或燃烧产物有毒的爆炸品火灾时,应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深入毒区时应穿全封闭式消防防化服。

(3)对爆炸品堆垛冷却或灭火时,应避免水流直接冲击堆垛,造成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应在水枪的掩护下搬移着火源周围的爆炸品。

(4)应积极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利用现场的地形、地物作掩体和采用低姿射水;消防设备、设施及车辆不要停靠离爆炸品太近的水源处。

C46、论述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置方法。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主要危险特性如下:

(l)易燃易爆性

易燃气体的主要危险性是易燃易爆,某些有毒气体也具有易燃性。所有处于燃烧浓度范围之内的可燃气体(爆炸性混合物),遇着火源都能发生燃烧或爆炸。如氢气以及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乙炔等轻烃泄漏后,扩散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着火源发生燃烧或爆炸。

爆炸极限是衡量可燃气体危险性的主要指标,不同的可燃气体,其爆炸极限不同。爆炸极限下限越低,形成爆炸的条件越容易;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形成爆炸浓度的机会越多,火灾或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

易燃气体都具有较小的最小点火能。最小点火能越小,火灾危险性越大。

某些稳定性差易分解的可燃气体,当温度或压力达到一定值后就会自然发火,即使不与其他助燃性气体混合也能被点燃和使火焰传播,甚至发生爆炸性分解。如乙烯、乙炔、环氧乙烷等。

具有氧化性的气体,如助燃气体氧气、压缩空气和有毒气体中的氯气、氟气等,这些气体本身都不可燃,但氧化性很强,都能使可燃气体燃烧或爆炸。如氯气与乙炔、氯气与氢气、油脂与氧气等,其混合物均具有燃烧或爆炸的危险。

(2)扩散性

气体在空气中具有扩散性,其扩散速度与压力、温度以及气体的密度等物性因素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温度越低,气体的密度越大,也就越不易扩散。

多数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的密度都比空气大,只有少数如氢、甲烷、氨等例外。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的扩散具有如下特点:

①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倾向于在低位区扩散和聚集,具有燃烧、爆炸或中毒的危险或局部区域缺氧导致窒息。

②密度比空气小的蒸气,当其温度低于环境温度时仍可能在低位区扩散和聚集,具有燃烧、爆炸或中毒的危险或局部区域缺氧导致窒息。低温气体泄漏亦可导致低温伤害。如液化天然气、液氨等。液化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由于储存温度低,且泄漏后急速气化使环境温度降低,因此温度低的蒸气云仍在低位区扩散和聚集。

③高度缔合的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或蒸气,在未被空气稀释前仍在低位区扩散和聚集,具有燃烧、爆炸或中毒的危险或局部区域缺氧导致窒息。氟化氢(HF)的密度比空气小,但高度缔合时,氟化氢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未被空气稀释的HF蒸气云仍在低位区扩散和聚集。

④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在装置或通风不良的建筑物的高位区聚集。如氢气。

⑤热气由于“热推举”而上升,一般会扩散至大气。

掌握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的相对密度及其扩散性,对评定其危险性大小,正确选择通风口位置、确定防护间距以及采取防止事故蔓延的措施都有实际意义。

(3)膨胀性

气体的体积随温度或压力的变化而收缩或膨胀,其收缩或膨胀的幅度较液体大得多。当压力一定时,温度越高,气体的体积越大;当温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气体的体积越小;当体积一定时,温度越高,气体的压力越大。

在一定压力下盛装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的容器(钢瓶),当受到高温、暴晒等热源作用,容器内的气体就会急剧膨胀,产生较原来更大的压力,当压力超过容器的耐压强度时,就会引起容器的膨胀或爆炸,造成伤亡事故。

实际工作中,导致容器破裂的主要原因有:

①因高压气体内的化学反应(燃爆、分解、聚合等反应)放出反应热,或因相态转化而放出相变热,致使温度升高、气体压力急剧增大引起容器破裂。

②因容器内的液态物质向气态转化而使体积迅速膨胀、压力急剧增大引起容器破裂。

③因容器损伤、腐蚀或机械的作用等导致容器破裂。

(4)带电性

气体如氢气、乙烯、乙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在高速流动时,与阀门、喷嘴、管道或缝隙间的相互摩擦都会产生静电,在没有采取有效地导除静电措施的情况下,静电就会聚集并产生放电,当放电能量达到足以点燃可燃气体时,就会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

气体的流速越快,产生的静电荷越多;气体中所含的液体或固体杂质越多,多数情况下产生的静电荷也会越多。

可燃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在容器或管道破损时,或放空速度过快时都易产生静电,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

(5)腐蚀性、毒害性和窒息性

某些气体除了具有易燃性外,还具有腐蚀性,能腐蚀设备,削弱设备的耐压强度,严重时可导致设备裂隙、漏气,引起火灾等事故。

除氧气和压缩空气外,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大都具有一定的毒害性和窒息性,其中有些气体兼有易燃性。如硫化氢、液氨除了具有易燃性外,还具有腐蚀性和毒害性。装在高压容器内的不燃无毒的气体,如氮、二氧化碳等,一旦泄漏可导致现场人员窒息。

扑救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火灾时,一般应采取以下处置方法:

(1)可选用的灭火剂很多,通常可选择雾状水、泡沫、干粉、蒸气、氮气及二氧化碳等。

(2)深入易燃气体扩散区时应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隔热服。深入毒区时应穿全封闭式消防防化服。进入低温泄漏场所应穿防寒服。

(3)稀释驱散,防爆降毒。使用喷雾、屏封水枪或设置水幕、蒸气幕,稀释、驱散积聚的气云(团),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和降低毒性危害。

(4)关阀断料,堵漏排险。在进料阀门尚未损坏时,可协助专业人员关闭阀门切断泄漏途径,消防人员负责用开花或喷雾水枪掩护并协助操作。关阀无效时,可采用堵漏器具对泄漏点实施封堵。

(5)输转倒罐。利用车载式或移动式转输泵,或使用氮气等惰性气体,通过气相阀加压,或利用水平落差将事故罐内的液化气体输转到其他容器或储罐,降低危险程度。实施现场或异地输转倒罐时,管线、设备必须做到良好接地,必须由专业人员实施操作,消防人员负责用开花或喷雾水枪掩护并协助操作。

(6)引流燃烧。有火炬点燃系统的可通过火炬点燃。没有火炬系统的可以通过临时管线,引流到安全地点点燃。对于罐体燃烧或爆炸后的稳定燃烧,应用水枪对罐体及比邻设施进行冷却保护,控制燃烧范围。失控状态下的燃烧一般不应扑灭,一旦熄灭,应继续点燃。

C47、论述易燃液体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置方法。

易燃液体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主要危险特性如下:

(1)易燃易爆性

易燃液体的燃烧是液体表面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点火源发生燃烧或爆炸的过程。易燃液体实质上就是指其蒸气易燃。

易燃液体的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蒸气的爆炸极限下限越低,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火灾危险性也越大;液体的饱和蒸汽压越大或沸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液体的点火能量越小,火灾危险性越大。此外,液体的暴露面越大,流动的速度越快,蒸发量也就越大,也就更具有火灾危险性。

易燃液体都具有较低的闪点、较高的蒸汽压和较小的最小点火能。因此,易燃液体都具有高度的易燃易爆性。同时,易燃蒸气可以任意飘散,或在低洼处聚积,这就使易燃液体具有更大的火灾危险性。如乙醛、丙酮、乙腈、乙醇、丁醛、丙烯腈、苯、甲苯、石脑油、原油、正丁醇等等,泄漏后其蒸气可以任意飘散,或在低洼处聚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点火源发生燃烧或爆炸。

大部分易燃液体与氧化剂会发生反应,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或爆炸。

(2)受热膨胀性

易燃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冷却时体积缩小。液体的受热膨胀性可用体膨胀系数表征。储存于密闭容器中的易燃液体受热后,自身体积膨胀同时蒸气压力增加,若超过该容器所能承受的压力限度,就会造成容器膨胀以至爆破。

(3)流动性

液体的流动性用粘度表征。液体的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温度升高粘度减小,流动性增强。

易燃液体的流动性增加了火灾危险性。易燃液体泄漏会很快向四周流淌,并由于毛细管和浸润作用,扩大其表面积,加快挥发速度,使空气中易燃蒸气的浓度增大,造成火势迅速蔓延。

(4)带电性

易燃液体的带电能力取决于介电常数和电阻率。一般地说,介电常数小于10 F/m(特别是小于3 F/m)、电阻率大于106 Ώ·cm的液体都有较强的带电能力。

在输送易燃液体过程中,易燃液体带电性还与管道材质、管道内壁粗糙度和流速有关。非金属管道较金属管道产生的静电荷多;管道内壁越粗糙,流经的弯头、阀门、过滤网愈多,产生的静电荷愈多;流速愈大,产生的静电荷愈多。

多数易燃液体在搅拌、沉降、灌注、输送、喷射过程中能够产生静电,当静电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具有火灾或爆炸的危险。

(5)腐蚀性、毒害性

大多数易燃液体都具有毒性,有些还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易燃液体对人体的毒害性主要表现在蒸气上。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内,造成人身中毒。蒸气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中毒越深。如乙腈、丙烯腈、苯、甲醇等都具有很强的毒性。如乙酰氯、乙基二氯硅烷等有机氯硅烷具有易燃性、腐蚀性,且与水起作用产生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的HCl气体。

扑救易燃液体火灾时,一般应采取以下处置方法:

(1)易燃液体火灾主要是根据易燃液体相对密度、水溶性、与水的反应性能和燃烧面积大小,选择灭火剂进行扑救。

对于比水轻且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烃类化合物,如石油、汽油、煤油、柴油、苯、乙醚、石油醚等液体的火灾,可用普通泡沫、干粉灭火剂扑救;对于重质油品,有蒸气源的也可以选择蒸气扑救。

对于比水重又不溶于水的液体,水能覆盖在这些易燃液体的表面上使之与空气隔绝,如二硫化碳起火时可用水扑救,但水层必须要有一定的厚度。用泡沫、干粉扑救也有效。

对于能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的易燃液体,如甲醇、乙醇、乙腈、丙酮、丁酮、乙酸乙酯等液体着火时,可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等灭火剂进行扑救。

具有水溶性的液体,如甲醇、乙醇、乙腈、丙酮等,虽然能用水稀释扑救,但要使液体闪点消失,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水,也容易使液体溢出流淌,是火势蔓延。

对于能与水起作用的易燃液体,如乙酰氯、有机氯硅烷等禁用含水灭火剂,可使用干粉、干砂扑救。

(2)大多数易燃液体都具有毒害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深入易燃蒸汽扩散区时应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隔热服。深入毒区时应穿全封闭式消防防化服。

(3)加强冷却,控制火势。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周围设施和可燃物,同时,必须对燃烧强度进行控制,先消灭外围火灾,如地面火灾、建筑火灾等。然后集中力量,控制主要火源。在不具备灭火的条件下,主要用水来控制和冷却,使其在一定范围内燃烧。

(4)稀释防爆,围堤堵截。设置水幕或开花水枪、喷雾水枪稀释、驱散易燃液体蒸气。储罐、管道或容器内液体外泄时,应在适当部位组织筑堤围堰,拦截飘散流淌的易燃液体,并在液体表面上覆盖泡沫层,控制易燃液体蒸发量,防止易燃蒸气被引燃。

(5)关阀断料,堵漏排险。在进料阀门尚未损坏时,可协助专业人员关闭阀门切断泄漏途径,消防人员负责用开花或喷雾水枪掩护并协助操作。关阀无效时,可采用堵漏器具对泄漏点实施封堵。

(6)输转倒罐。不能有效堵漏时,应控制减少泄漏量,采取“输转倒罐”的方法将其导入其他容器、储罐或槽车,降低危险程度。实施现场或异地输转倒罐时,管线、设备必须做到良好接地,必须由专业人员实施操作,消防人员负责用开花或喷雾水枪掩护并协助操作。

(7)扑救闪点不同粘度较大的介质混合物,如原油、重油等具有沸溢和喷溅危险的液体火灾,必须注意观察发生沸溢、喷溅的征兆,估计可能发生沸溢,喷溅的时间。发现危险征兆应迅即作出准确判断,及时撤退至安全地带,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

C48、论述易(自)燃物品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置方法。

易燃固体和自燃物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如下:

(1)易燃易爆性

易(自)燃物品大部分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燃点低,接触空气后能迅速被氧化,放出热量,达到其(自)燃点而着火,接触酸、氧化剂等氧化性物质反应更加强烈,甚至引起爆炸。如黄磷、烷基铝等自燃点低,在空气中能够很快氧化升温并自燃起火,为防止自燃,黄磷需存放在水中,烷基铝需存放在苯中,以隔绝空气。

某些易(自)燃物品热稳定性差,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分解,放出热量,若积热升温达到其燃点便引起燃烧。在分解或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有毒、有刺激性或可燃性的气体。如脂族偶氮化合物、芳香族硫代酚肼化合物、亚硝基类化合物和重氮盐类化合物等自反应性物质,分解或燃烧过程中能产生NOX、SO2等有毒有害气体。硝化纤维制品(胶片、废影片、X光片等),由于本身含有硝酸根,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在常温下就能缓慢分解,若分解热量无法散失,便会自动升温达到其自燃点而燃烧,燃烧过程中能产生NOX等有毒有害气体。

某些易(自)燃物品机械稳定性差,受摩擦、震动、撞击等能起火燃烧甚至爆炸。如2,4-二硝基萘酚钠、1,4-丁炔二醇、五硫化二磷、红磷、发泡剂N(2,2'-偶氮二异丁腈)、钛粉、锆粉等。

易升华的易(自)燃物品,受热挥发出的蒸气具有火灾或爆炸危险。如2,4-二硝基苯甲醚、二硝基萘、萘等,受热挥发出的易燃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易发生燃烧或爆炸。

某些易(自)燃物品兼有遇湿易燃性,遇水或受潮还能分解生成可燃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火灾或爆炸危险。如五硫化二磷遇水能产生具有腐蚀性和毒性的可燃气体硫化氢。连二亚硫酸钠遇水分解可产生氢气,受潮发热并引起燃烧。三乙基铝遇水或受潮产生大量热和乙烷气体,导致燃烧或爆炸。

此外,易(自)燃物品的比表面积越大,与空气或氧化性物质接触得就越充分,氧化作用越强,燃烧速度就越快,火灾危险性也就越大。

(2)腐蚀性、毒害性

某些易(自)燃物品本身就具有腐蚀性或毒性。如硝基萘、发泡剂N、五硫化二磷、4-亚硝基苯酚等,且燃烧后产生CO、NOX、SO2等有毒或有腐蚀性的气体。又如硫化钠属强碱性腐蚀物品,黄磷有毒且燃烧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烟雾,五氧化二磷遇水能生成剧毒的偏磷酸。硝化纤维制品、连二亚硫酸钠等燃烧过程中都产生有毒和刺激性的气体。

遇到易(自)燃物品火灾,一般应采取以下处置方法:

(1)扑救易(自)燃物品火灾,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将着火源周围的危险物品转移至安全区域。如果危险物品较多,一时难以转移时,应对这些危险物品应进行冷却保护。

(2)除金属元素类物质和遇湿易(自)燃物品外,绝大多数易(自)燃物品着火均可用雾状水或开花水、泡沫、干粉等灭火剂进行扑救。

金属元素类物质,如镁粉、铝粉、钛粉、锆粉等燃烧时,产生相当高的温度,可使水分子或二氧化碳分子分解,分解产物O2、H2会使燃烧更加猛烈,扑救此类物品火灾时,不可用水、泡沫和二氧化碳,宜选用干砂、干粉扑救。

遇湿易(自)燃固体遇水或潮湿空气,可分解放热并产生易燃有毒的气体。扑救此类物品火灾时,不可用水、泡沫,宜选用干砂、干粉扑救。

扑救易(自)燃物品的粉末(尘)火灾时,禁止使用有压力的灭火剂进行喷射,这样极易将粉末(尘)吹扬起来,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

(3)大部分易(自)燃固体本身毒性,或燃烧后产生CO、NOX、SO2等有毒气体,可用雾状水稀释、驱散有毒的腐蚀性气体。灭火人员应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采取全身防护。

(4)具有升华性的易燃固体受热后产生易燃蒸气,扩散的易燃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易发生燃烧或爆炸。扑救此类物品火灾时,应不时地向燃烧区域上空及周围喷射雾状水,切断火势蔓延途径。

(5)具有爆炸性的易燃固体,如二硝基类化合物等,可能会由燃烧转变为爆炸。扑救此类物品火灾时,应注意燃烧物不要受重物压迫,避免爆炸危险。

(6)自反应性物质,如偶氮二异丁睛、苯磺酰肼、硝酸纤维等着火时,不需要外部空气参与。扑救此类物品火灾时,应用大量的雾状水或开花水冷却灭火,不可用窒息法灭火,如使用N2、CO2等惰性气体灭火无效。

(7)遇黄磷火灾时,应用低压水或雾状水扑救。避免因直流水冲击引起黄磷飞溅,导致灾害扩大。黄磷熔融液体流淌时应用泥土、砂袋等筑堤拦截并用雾状水冷却。对于磷块和冷却后已固化的黄磷,应用钳子夹入贮水容器中。

C49、论述遇湿易燃物品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置方法。

遇湿易燃物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如下:

(1)易燃易爆性

遇湿易燃物品的共同特点是,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夺取水中的氢氧根(OH-)与之化合,放出可燃气体和热量。遇湿易燃物品都具有还原性,遇氧化剂或酸类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更易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可燃气体和热量。因此,遇湿易燃物品遇水(或在潮湿环境)、氧化剂、酸后,因外来火源作用或在密闭容器中,易引起着火或爆炸事故。遇湿易燃物品的还原性越强,这种化学反应越剧烈,着火或爆炸的危险性越大。如金属钠遇湿放出氢气和热量,电石(碳化钙)遇湿放出易燃的乙炔气体和热量,磷化钙遇湿放出能自燃的剧毒PH3气体和热量等等,放出的热量使温度达到易燃气体的自燃点时即能自动燃烧或爆炸,或放出的易燃气体遇点火源引起燃烧或爆炸。

有些遇湿易燃物品还兼有自燃性,如碱金属、锌粉、铝镁粉、硼氢化合物等,放置在空气中也能自燃。

(2)腐蚀性、毒害性

某些遇湿易燃物品本身就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有些遇湿易燃物品遇水产生有毒或剧毒和有腐蚀性气体或液体产物。如三氯硅烷本身具有腐蚀性,遇湿放出有腐蚀性的HCl气体。磷化铝、磷化锌等金属磷化物本身具有毒性,遇湿或遇酸放出能自燃的剧毒PH3气体。

对遇湿易燃物品火灾,一般应采取以下基本处置方法:

(1)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将着火源周围的危险物品转移至安全区域。如果危险物品较多,一时难以转移时,应对这些危险物品应进行冷却保护。

(2)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时,宜选用干粉、干砂灭火剂扑救,禁止用水、泡沫等湿性灭火剂,慎用二氧化碳、氮气、卤代烷等灭火剂。

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的粉末(尘)火灾时,禁止使用有压力的灭火剂进行喷射,这样极易将粉末(尘)吹扬起来,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

(3)对于碱金属、碱土金属及其化合物这类遇湿易燃物品,如锂、钾、钠、铷、铯、锶及其化合物等物品,由于化学性质十分活泼,且燃烧时产生相当高的温度,可能与二氧化碳、氮气、卤代烷等发生化学反应,结果会使燃烧更加猛烈,因此应慎用二氧化碳、氮气、卤代烷等灭火剂扑救此类物品火灾。

(4)大部分遇湿易燃物品本身毒性,或燃烧后产生有腐蚀性、有毒气体或烟尘,或遇湿后产生易燃、有毒气体,可用雾状水稀释、驱散有毒的腐蚀性气体。灭火人员应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全身防护。

C410、论述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置方法。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的主要危险特性如下:

(1)易燃易爆性

无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钠、铬酸等本身不燃。有机氧化剂,如硝酸胍、高氯酸醋酐溶液、四硝基甲烷等具有可燃性。无论氧化剂是否具有可燃性,它们与可燃物接触都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或爆炸。如高锰酸钾与乙二醇接触,过氧化钠与乙酸接触,铬酸与丙酮接触等,都能自燃起火。

氧化性能不同的氧化剂,相互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高热而引起自身或可燃物燃烧或爆炸。

热稳定性或机械稳定性差的氧化剂,当受热或撞击时能自身分解燃烧或爆炸。如高氯酸、过氧化氢、氯酸钾、硝酸铵等氧化剂本身不燃,但受热或受外力的作用能爆炸。又如,硝酸胍、过氧化氢尿素、高氯酸醋酐溶液、四硝基甲烷等有机氧化剂受热或受外力的作用能燃烧或爆炸。

大部分氧化剂与酸或与水作用,或生成性能更不稳定的氧化剂,或生成氧气和有毒气体,导致自身着火或爆炸,或引起接触的可燃物着火或爆炸。如过氧化钠与硫酸接触生成过氧化氢,高锰酸钾与硫酸接触生成高锰酸,氯酸钾与硝酸接触生成氯酸,这些生成物都是一些性质更不稳定的氧化剂,极易分解出氧从而引起自身或可燃物燃烧或爆炸。过氧化钠遇水或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或遇二氧化碳能分解放出原于氧,致使可燃物燃烧或爆炸。漂粉精(次氯酸钙)吸水后,不仅能放出氧,还能放出有毒的氯气。

有机过氧化物的易燃易爆性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过氧基含量和热分解温度。有机过氧化物的过氧基含量越高,热分解温度越低,则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有机过氧化物均易燃,而且遇热,或受震动、冲击、摩擦作用,或与有害杂质(如酸、碱、金属化合物等)接触极易分解并引起爆炸,产生有害和易燃气体。

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对温度、撞击及酸碱化学品非常敏感,极易分解并引起爆炸。在室温下会自行分解,释放出腐蚀性可燃物,加热会引发爆炸。必须用二甲苯等容剂稀释,低于-10℃储运。

过氧乙酸纯品极不稳定,在-20℃时也会爆炸。23%的过氧乙酸溶液在储存过程中会逐步分解,在光照或加热时,容易引起急剧分解和爆炸。要求避光、温度低于10℃储存。

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引发剂DCPD)对摩擦、撞击不敏感,但对温度敏感,在室温下会自行分解,铁、铜等金属化合物接触能加速分解。要求温度低于5℃储存。

(2)腐蚀性、毒害性

很多氧化剂本身,或分解产物,或燃烧产生的烟尘具有腐蚀性和毒性。有些有机过氧化物本身或分解产物具有腐蚀性或毒性。 触及皮肤易经皮肤吸收或误食、吸入蒸气、粉尘会引起中毒或烧伤。大部分有机过氧化物对眼、粘膜或皮肤有刺激性,会造成烧伤。

遇到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火灾,一般应采取以下处置方法:

(1)对泄漏的氧化剂或有机过氧化物,应小心地收集到专用容器内,或用惰性材料吸附,然后针对其特性进行专业处置。若泄漏物已燃烧,则应确定适宜的扑救措施。

能用水或泡沫扑救时,应尽可能切断火势蔓延方向,使着火源孤立起来,限制其燃烧的范围。

不能用水、泡沫、二氧化碳扑救时,应用干粉、干砂、水泥等进行覆盖。应先从着火区域四周开始,尤其是从下风处等火势主要蔓延的方向覆盖,形成孤立火势的隔离带,然后逐步向着火点逼近。

(2)金属过氧化物遇水、酸、二氧化碳分解,放出大量热量和氧,反而助长火势。因此,扑救金属过氧化物火灾时,禁用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剂。

(3)大多数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遇酸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爆炸,有机过氧化物和含氧酸盐类氧化剂(如:氯酸盐、硝酸盐、高锰酸盐、亚硝酸盐、重铬酸盐等)在燃烧中自动放出氧。因此,在扑救这类物品火灾时要慎用泡沫(含有酸性)和二氧化碳(窒息作用)以及其他惰性气体灭火剂。

(4)大部分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或本身有毒、有腐蚀性,或燃烧后产生有腐蚀性、有毒气体或烟尘,可用雾状水稀释、驱散有毒的腐蚀性气体。灭火人员应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全身防护。

C411、论述有毒品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置方法。

有毒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如下:

(1)毒害性

有毒品主要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三种途径使人或其他动物中毒。

有毒品中挥发性液体的蒸气和固体毒性物质的蒸气或粉尘,易通过呼吸器官进入肺部,被肺泡表面所吸收,随血液循环引起中毒。此外,鼻、喉、气管黏膜等,也具有相当大的吸收能力。

在进行有毒品操作后,未经洗手就饮食、吸烟,或在操作中误将毒害品食入消化器官,进入胃肠引起中毒。

具有水溶性或脂溶性的有毒品,接触皮肤后,易侵入皮肤引起中毒。很多有毒品能通过皮肤破裂处侵入人体,并随血液循环而迅速扩散引起中毒。此外,有些毒物对人体的黏膜有较大的危害。

毒害性主要取决于毒害品的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此外,有毒品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越易引起中毒。有毒品的沸点越低,挥发性越大,越易引起中毒。粉尘越细、越轻,越易吸入肺泡引起中毒。具有易燃性的毒害品燃烧时能放出有毒气体,其危险性大。对皮肤具有刺激性、腐蚀性的毒害品,危险性大。

(2)易燃易爆性

某些无机有毒品自身不燃,但遇湿能放出易燃的有毒气体,具有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性。如氰化钾、氰化钠、氰化钙等金属的氰化物,遇水或受潮、接触酸或酸雾都能放出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硒化镉(CdSe)受热、遇酸或酸雾产生有毒、易燃的硒化氢气体,甚至爆炸。

某些无机有毒品自身不燃,但具有氧化性,当与可燃物接触后,易引起着火或爆炸事故,产生毒性气体可导致中毒事故。如硝酸亚汞具有强氧化性,与硫、磷等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混合,经摩擦、撞击有燃烧爆炸危险。

大部分有机有毒品都具有易燃性。某些有毒品遇高热、撞击等可引起爆炸,并放出有毒气体引起中毒。如溴乙烷、三氟丙酮、丙酮氰醇等等均易燃。2,4-二硝基萘酚遇明火能燃烧,受撞击、摩擦、振动有燃烧爆炸危险,遇高温剧烈分解会引起爆炸。

遇到有毒品火灾,一般应采取以下处置方法:

(1)有毒品除本身具有毒性或有腐蚀性外,其燃烧后也产生有腐蚀性、有毒气体或烟尘,可用雾状水稀释、驱散有毒或有腐蚀性气体。施救人员必须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采取全身防护,对有特殊要求的有毒品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

(2)扑救有毒品火灾,可根据有毒品与水的反应性能以及其他性质,如液体有毒品的水溶性、相对密度等,选用雾状水、泡沫、干粉、砂土等灭火剂。

无机有毒品中的氰、磷、砷或硒的化合物遇酸或水后能产生极毒的易燃气体氰化氢、磷化氢、砷化氢、硒化氢等,因此这些有毒品着火时,宜使用干粉、砂土等灭火剂,慎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剂。

应尽量使用雾状水或低压水流,避免有毒品溅出造成灾害区域扩大。喷射干粉时易将有毒品粉末吹起,增加危险性,所以慎用干粉灭火剂。喷射二氧化碳时会将毒害品粉末吹起,增加毒害性,所以慎用二氧化碳灭火剂。

(3)遇到有毒品容器泄漏,要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用水泥、泥土、砂袋等材料进行筑堤拦截,或收集、或稀释中和,将它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严禁泄漏的有毒品流淌至河流水域。有泄漏的容器应及时采取堵漏措施。

(4)撤离事故现场前应对人员、车辆及器材进行彻底洗消,确保不留残液。

C412、论述腐蚀品危险特性及应急处置方法。

腐蚀品的主要危险特性是腐蚀性,有些腐蚀品兼有易燃性和毒害性。

(1)腐蚀性、毒害性

腐蚀品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动物体、植物体、纤维制品、金属等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坏。

当人们直接触及这些物品后,会引起灼伤或发生破坏性创伤,以至溃疡等。吸入其蒸气或粉尘时,呼吸道黏膜便会受到腐蚀,引起咳嗽、呕吐、头痛等症状。

腐蚀品在水溶液中电离度越大,产生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浓度越高,酸碱性越强,危险性也就越大。腐蚀品与水作用越剧烈,放出的热量越大,甚至发生突沸或爆炸,更具危险性。腐蚀品的氧化性越强,危险性越大。腐蚀品与蛋白质作用越强烈,危险性越大。

多数腐蚀品都具有毒性,有些腐蚀品能挥发出具有强烈腐蚀性和毒性的气体,具有很大的毒害性。

(2)易燃性

大部分有机腐蚀品都具有火灾危险性,有些还是相当易燃的液体或固体。如有机酸性腐蚀品中的溴乙酸闪点为l℃,硫代乙酸闪点小于 l℃。甲酸、冰醋酸、(甲基)丙烯酸、苯甲酰氯、己酰氯等易燃,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有机碱性腐蚀品中的甲基肼在空气中可自燃,l,2-丙二胺易燃遇热可分解出有毒的氧化氮气体;其他有机腐蚀品如甲苯硫酚、苯酚钠、蒽、甲醛等,不仅自身可燃,且能挥发出具有刺激性或毒性的蒸汽。

无机腐蚀品大多自身不燃,但其中有些腐蚀品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与可燃物接触或遇高温时,都有着火或爆炸的危险。如发烟硝酸、硝酸、发烟硫酸、浓硫酸、氧氯化铬、溴素等无机腐蚀性物质,氧化性都很强,与还原剂接触有燃烧爆炸危险,遇易燃物、有机物会引起燃烧或爆炸。

有些腐蚀品遇水猛烈分解,产生大量的热和刺激性的毒性气体,甚至爆炸,与可燃物接触时会引起火灾;有些腐蚀品自身可燃,遇水可引起燃烧。如五氯化磷、五溴化磷、四氯化硅、三溴化硼、氯化亚砜、三氯化铝(无水)等等,遇水分解、放热,释放出具有腐蚀性的气体,这些气体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可形成酸雾。烷基醇钠如甲醇钠、乙醇钠自身可燃,遇水亦可引起燃烧。硫酸、氢氧化钠自身不燃,遇水不分解,但能产生高热,在接触可燃物时,就会引起燃烧。

遇到腐蚀品火灾,一般应采取以下处置方法:

(1)腐蚀品除本身就具有腐蚀性或毒性外,而且腐蚀品燃烧后产生大量的有腐蚀性的毒性气体,可用雾状水稀释、驱散有毒或有腐蚀性气体。施救人员必须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采取全身防护,对有特殊要求的腐蚀品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

(2)扑救腐蚀品火灾,可根据腐蚀品与水的反应性能以及其他性质,如液体腐蚀品的水溶性、相对密度等,选用雾状水、泡沫、干粉、砂土等灭火剂。

扑救遇水剧烈分解放热的腐蚀品或与其接触的可燃物品火灾时,宜使用干粉、砂土等灭火剂。

应尽量使用雾状水或低压水流,避免腐蚀品溅出造成灾害区域扩大。喷射干粉时易将腐蚀品粉末吹起,增加危险性,所以慎用干粉灭火剂。

(3)遇到腐蚀品容器泄漏,要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用水泥、泥土、砂袋等材料进行筑堤拦截,或收集、或稀释中和,将它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严禁泄漏的腐蚀品流淌至河流水域。对泄漏的容器应及时采取堵漏措施,堵漏所需材料一定要注意选用具有防腐性的。

(4)撤离事故现场前应对人员、车辆及器材进行彻底洗消,确保不留残液。

C613、简述扑救井喷火灾的战术措施。

指挥员要正确运用“先控制,后消灭”的战术原则,把主要力量部署在火场的主要方面,并随时掌握火势变化情况,采取冷却设备,扑灭外围火焰,控制火势,掩护清场、压井作业的灭火战术。

(1)第一施救阶段

油气井只发生井喷并未燃烧。在石油部门确定了实施压井方案后,由石油工人或消防官兵对放空管线实施点火泄压,以减小井口压力。在实施点火前,不能贸然对放喷管线点火,因为CH4比空气轻,会在井场及其周围空间扩散;H2S会在井台下及其四周低洼处集聚。在对放喷管线点火猛烈燃烧时,在火焰周围,会加速气体以致因“回火”而引燃井口喷出的气柱,使抢险陷于被动的局而。应布置直流或开花水枪,对井场进行冲洗,驱散、溶解由于井喷喷发出H2S和CH4气体,确保井场及其周围H2S和CH4的含量均低于其爆炸浓度下限的50%,且井场及其周围管线闸阀确实无泄漏的情况下,方可对放喷管线点火泄压。

发生井喷、窜气、井口燃烧等险情。首要任务是抢救人命、掩护人员和设备撤退,待灾情稳定后再组织进攻。如发生井喷,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需足够的消防力量,编成梯队,在确保充足的消防用水的前提下,轮流参战。一般须经历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是清理井场。一般采取“带火清障”的方法。即在不灭火的情况下,出数支水枪将火焰压向一侧,掩护、协助压井抢险队将烧塌的井架、设备分割开,逐件清除井场;

第二阶段是在作好充分灭火和换装新井口装置准备的情况下,实施灭火。一般可采取数支大口径直流水枪,射出的充实水柱从火焰根部切封,并一齐慢慢向上抬高切封(必要时,可采取双层切封)而以掐灭火焰而灭火。这种办法较经济、奏效快。也可采取用干粉炮喷射干粉或利用反循环管线经泥浆泵或压裂车向井内压入清水、泥浆或卤代烷灭火剂等方法灭火;

第三阶段是换装新井口装置。这一阶段也需在开花式喷雾水流的掩护下实施,严防打出火花,重新引燃气柱。

(2)第二施救阶段

在石油部门开始实施压井或封井作业时,井口宜作为保护重点,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一)井口区域(根据实际情况界定)一定要实施无火花作业,杜绝一切强、弱电。

(二)铺设好可靠的供水线路,将水供至分水器甚至水枪开关处,在井口附近布置水枪阵地,水枪选用喷雾水枪、屏风水枪、带架水枪和移动水炮,形成梯次阵地,相互掩护。

(三)干粉车打开氮气瓶阀门,调整好压力(一般情况要达到1.4MPa)。

(四)现场消防人员应少而精,佩戴好空气呼吸器,着避火服或隔热服,利用现场的地形地物保护自己,且密切注视井口情况变化,一旦发现气体泄漏,立即射水驱散,防止爆炸、燃烧,以掩护压井抢险突击队采取补救措施或撤离。

(3)第三施救阶段

压井作业进入稳定阶段,数台压裂车(压井专用车辆,其注射泵工作压力为70MPa)或高压泥浆泵在向井内压泥浆、重晶石过程中,由于压井必须经历全面检查、管汇试压、预憋压(20~80MPa)、关井(停止放喷)、压泥浆等程序,持续时间长,机器、设备很可能出现故障,或管线、闸阀被高压压憋坏,甚至抬掉井口,高压气体喷泄,冲出的沙、石、钻具撞击井架打出火花,或油、气遇明火、电火花、雷击、静电放电、抢险中金属工具撞出的火花等,都会造成爆炸、燃烧,不仅导致压井失败,而且会造成人员伤亡。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在井口与压裂车、柴油发电机组之间布置开花水枪阵地,亦随时准备出水,一旦井口或井台周围管线、闸阀被憋坏、气体泄漏,即在压裂车、柴油发电机组之间出水,形成水幕,阻止CH4和H2S气体遇压裂车、柴油发电机排气管的高温、火星而发生爆炸、燃烧。

(二)挑选精干、训练有素的消防人员或石油工人,准备好干粉灭火器,若机器设备或其它部位故障起火,立即近战灭火。

(4)第四施救阶段

压井成功后,不要立即撤出消防力量,应密切配合石油职工对井场实施严密的监护,一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出水掩护石油职工处置。尤其是放喷管线仍应保持完好(因为在较长时间火焰高温的作用下,放喷管线易发生"氢碎")。在无绝对把握的情况下,宁可重新铺设放空管线,有备无患。且放喷管线的闸阀宜换成耐压70MPa的闸阀,以便在出现反复的情况下,使用压裂车重新压井。

(5)供水方案

(一)供水战斗车都应选用性能良好的大功率消防车,并应保持车泵低速或中速运转(最好保持低速运转),以满足长时间上作,不中断供水的要求(消防车泵工作压力一般不超过0.6MPa,发动机转速一般保持在2000转/分钟以内,供水线路上的消防车泵都能正常工作60小时以上)。

(二)尽量用大口径、胶里高压水带(且准备包布、包夹),以减少水头损失。

(三)筑堤或开挖沟渠引水(且用钢丝网阻拦入水口,并准备细网箩筐,防止泥沙将车泵损坏),以抬高水位,增加蓄水量,保障供水需要。

(四)一般以参战辖区支队形成供水网络。

(6)注意事项

施救中,官兵不要接近高压、高温管线,不要盲日对其出水;

在不同地设置CH4、H2S检测点,时时进行检测,一旦浓度达到其爆炸浓度下限的50%时,要及时报告指挥部;

所有参战官兵个人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明确警戒时间、地点及范围;

参战官兵个人防护措施:进入重危区人员实施二级防护(全棉防静电内外衣、头罩、手套、袜子,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并采取水枪掩护,凡在现场参与处置人员,最低防护不得低于三级(战斗服、无钉鞋,简易滤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护器材);

对本队进出人员、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并逐一登记;

必须采取防爆措施,确保安全,车辆必须按现场规定要求停放并带防火罩,禁止将手机、传呼机、电台、打火机等火种带进警戒区,非防爆电源电器禁止开启;

施救力量应从上风方向进入事故现场,在安全地带集结,调整好车辆方向。兵力一定要少而精,严格检查个人防护装备,明确出现险情时的撤离路线和联络方式。采用雾状射流形成水幕墙,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现场指挥员遇有严重险情需紧急撤离时,可视情不收器材、不开车辆,保证人员快速撤离,并在预定的集合点清理人数;

参战人员应熟悉抢险现场制定的警报信号;

应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及时调整力量,定时轮换休息。

C614、论述扑灭油气井大火的基本程序。

(1)作业前的准备

组织抢险队伍,准备充足的水源和保证需要连续供水的能力。及时调运抢险物资、专用装备,当有条件时尽可能冷却保护井口。

(2)清障

一般均采用带火清障,具体方式有切割(水力喷砂、氧乙炔)剪切、炮击、强拖。

(3)灭火

目前扑灭油气井大火主要灭火方法:罩引火筒大排量直射水柱封顶灭火法,目前一般采用此法;全过程带火作业关井灭火法;

地层坍塌灭火法,井喷失控后短时间内地层垮塌;地层储量有限,短时间内地层能量消耗完。

综合灭火法,主要采用水炮,消防水枪、化学灭火剂同时灭火。

钻救援井灭火法。

其它灭火法,如爆炸法;内防喷失控剪断钻具关井灭火法;飞机涡轮发动机废气灭火法(对地面火效果好)。

(4)重新安装井口

安装方法是整体(分体)吊装、磨装、扣装。

(5)压井

凡抢险中的压井都是潜在风险很大的作业,考虑不周或施工失误很可能造成新的险情。

在这五个灭火程序中,第一个程序(作业前的准备),因受自然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作业前的准备工作中要充分满足抢险用水,水源和水的储备是最难的。第二个程序(清障),井喷着火后,井场所有设备都应清除,特别是井口上、下,周围各种设备的清除难度特别大,因井口大火四射,工作环境温度高、设备和人都很难承受,设备连接强度高,很难解体单件清除,因此这一阶段难度最大,时间最长,最容易发生人员伤亡。第五个程序(压井),压井具有潜在新的风险,参与的人员多、设备多,很难一次成功,特别是高压、大产量天然气井,又喷又漏或套管已坏的井难度更大。

C615、论述扑救生产装置火灾的基本对策。

(1)以快制快

根据生产装置火灾燃烧速度快、火势蔓延快、爆炸危险性大、易突变等特点,必须与火灾的燃烧争时间、抢速度,尽力做到出动快、展开快、火场扑救时行动快。以快速的行动将火灾控制在初级阶段,及时消除火灾中可能形成的重大恶性险情,抑制火势的迅猛发展,抓住有利战机,快速围歼,迅速扑灭火灾。

快速出动。扑救生产装置火灾,消防部队必须在接警后,加强第一出动,按预先制定的灭火救援预案,在最短时间内将辖区内有效的灭火力量集中于火灾现场。

快速展开。消防部队到达火灾现场后,火场指挥员首先要做到火情侦察准、情况判断准,在明确火情的基础上,快速地将到场的消防力量用于火场的主要方面,实施快速的战斗展开和灭火战术措施,使用大型现代化消防装备以最快的战斗行动制止住火势的迅猛发展,掌握主动,为围歼火灾创造条件。

快速围歼。化工生产装置尤其石化生产装置,一般都是相互联系的,一旦发生火灾后,容易导致连锁反应。火情被控制后,火场的威胁和危险往往是塔、罐等化工设备的倒塌、爆炸,有毒气体的扩散、原料的大量泄漏而扩大火势等,这些险情在火场瞬息万变,火场指挥员要善于抓住有利战机,确定主攻方向,及时调整战斗部署,发挥大功率消防车的威力,集中兵力对火点实施包围,力争快速扑灭火灾。

(2)灭火与冷却并举

要从火场实际情况出发,该冷却的部位进行冷却,该灭火的部位进行灭火,冷却之中有灭火,灭火之中有冷却,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3)围堵防流

在火场上,经常有大量可燃、易燃物料外泄,造成大面积流淌火,此外,灭火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消防污水。消防人员应根据情况对流淌火和消防污水采取围堵防流措施。

(4)火灾扑灭后,仍然要派人监护现场,消灭余火。对于可燃气体没有完全清除的火灾应在不同层面保留火种,直到介质完全烧烬。火灾单位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

C1016、论述扑救石油储罐火灾的战术措施。

(1)火场勘察。油罐着火后,火势非常凶猛,瞬间浓烟滚滚,形成大火。因此,正确判断和估计火情,对尽快控制火势,防止火灾蔓延,迅速扑灭以及保障人员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在火灾发生后,应迅速查明下列情况:

①着火油罐和相邻油罐的类型,储存油品种类、数量、油面高度、水垫层高度;

②着火油罐是否会发生沸溢,罐内油品是否排出;

③着火油罐被破坏的部位,着火油罐的防火堤是否良好;

④假若着火油罐被破环,是否会影响邻近油罐;

⑤油罐区内的排水系统是否畅通,排水井及水封装置是否良好;

⑥现有的固定式或移动式泡沫灭火设备状况,现存泡沫药剂数量,友邻单位灭火器材的情况,能否给予支援;

⑦最大供水量;

⑧着火油罐发生爆炸对相邻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影响;

⑨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以防止火势的扩大。

在掌握了火场情况的基础上,要根据石油的种类,油罐的状况,以及火场的客观条件,分别采取启动灭火装置迅速扑灭,冷却降温控制火势,备足力量同时围歼,筑堤堵截阻击蔓延,扑灭残火防止复燃的战术措施扑灭火灾。

(2)启动灭火装置,迅速扑灭。当油罐发生火灾后,在固定灭火装置没有损坏、失效的情况下,应迅速组织力量,启动灭火装置,抓住火灾初起这一有利时机,迅速扑灭火灾。

(3)冷却降温,控制火势。扑救油罐火灾,首先应该用水枪重点冷却着火油罐,冷却到着火油罐完全熄灭为止。强化对油罐的冷却,削弱油品的热辐射强度,降低设备温度,防止设备变形、液体流散,阻止火势的扩大蔓延,才能有效地控制火情的发展。

同时,还要加强对邻近尤其是下风向相邻油罐和建筑物的冷却。着火油罐直接威胁处于下风向的相邻油罐和建筑物,处理不好,容易促成火势扩大,给灭火带来许多困难。因此采取相应措施是完全必要的。首先要了解相邻油罐的结构和性能,是否会发生罐体变形,相连的阀门配件是否可靠,还应加强对相邻油罐的冷却(包括油罐上的呼吸阀及油罐配件)。要了解储存重质油品的储罐是否会发生沸溢,估计发生沸溢的时间,以及火势扩大而威胁相邻建筑的可能性。应了解相邻建筑物及构筑物的工艺特性,以便决定采取何种有效方法才能达到安全目的。同时切断与相邻建筑物的工艺联系。对于重质油储罐,为了预防发生沸溢而危及相邻油罐,可准备推上机,电铲、水泥、砂石作为防火堤断裂时的应急之用。

如一个罐区内同时有几个油罐着火,灭火设备和人力不足时,就必须集中力量对位于下风的油罐或受威胁最大的邻近油罐进行灭火,以防止火势蔓延,等待外援到来。

在灭火战斗中,对油罐的冷却保护有以下要求:

①要有足够数量的水枪和水量,冷却燃烧油罐和相邻近的油罐。

②冷却油罐的水流,应喷射在油罐壁的上部。这是因为油罐的上部受热易变形,同时,喷射在油罐上部的水沿罐壁下流可冷却油罐下部。对于地下或半地下油罐的冷却,水流应喷射在油罐的顶部,防止罐盖受热损坏和油料受热大量蒸发。

③冷却用水应连续不断,冷却罐壁要均匀,不能出现空白点,防止罐壁冷却不均而变形损坏。

④为提高泡沫灭火效率,减少泡沫破坏,要对着火油罐的整个罐壁进行冷却。

⑤不能将冷却水射入油罐内,防止石油的沸腾喷溅和降低泡沫的灭火效能。

(4)筑堤堵截,阻击蔓延。在油罐发生火灾时,由于爆炸或其他的原因罐体变形破裂,油贫外流,会造成大面积火灾。为堵截油品的流散,阻击火势的蔓延,可根据液体流散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在防火堤完好的情况下,当大量油品流到堤内进行燃烧时,应迅速组织力量堵住防火堤的排水沟(道),关闭输油管道的闸门,防止液体流到堤外扩大燃烧。并对流到罐区防火堤内燃烧的油品,及时用泡沫扑灭。在罐内油品有发生沸腾或喷溅的可能时,可在防火堤外建立液体导向沟,以备油品溢出堤外时,将油品导向安全地点。

当防火堤遭到破坏,油品已经流散或有可能流散时,要根据火场的地形坡度、油品数量、溢出规模等情况,迅速组织人力物力,在适当的距离上,建立一道或数道围堤,堵截油品的流散,阻击火势的蔓延。

(5)备足力量,围歼火灾。扑救油罐火灾时,供给泡沫或其他灭火剂的强度,对能否迅速扑灭火灾关系极大。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达不到灭火所需的灭火剂供给强度,是扑灭不了油罐火灾的。在进行泡沫灭火之前,要了解以下情况:

①是否有足够的泡沫液、泡沫灭火设备;

②对已有的泡沫液及泡沫灭火设备是否进行过仔细检查;

③是否有一定数量的移动式泡沫灭火设备;

④消防人员是否能熟练地操作泡沫灭火设备;

⑤供给泡沫灭火的水量是否够用,水源是否可靠等。

在备足扑救油罐火灾所需灭火力量之后,在围歼火灾时,有以下要求:

①将泡沫液等灭火剂和灭火器材(泡沫炮、泡沫管枪或钩枪等)配置于进攻阵地上。

②准备好充足的水源,保证火场不间断地供水。

③在泡沫灭火进攻之前,要做好喷射泡沫的试验,确保灭火器材完整好用。

④在做好各项灭火准备之后,要在火场指挥员统一号令下,各个灭火阵地同时向燃烧区展开进攻,集中、准确地将泡沫灭火剂喷入火区,一举扑灭火灾。在向燃烧区进攻时,切勿各行其事、零打碎敲。否则既浪费人力物力,又不能灭火。

⑤在向燃烧油罐火灾进攻时,要根据燃烧面积的大小和灭火器材的性能,选择一个或几个进攻阵地,在燃烧区的上风和侧风方向,围歼火灾。

(6)消灭残火,防止复燃。油罐火灾扑灭后,往往因残火未烬、温度过高而引起石油的复燃。为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①经过泡沫扑救的油罐火焰熄灭后,为了防止罐内油品复燃,应继续供给一定数量的泡沫,以增加泡沫覆盖的厚度,防止泡沫在罐壁和油品温度的作用下过早的失去覆盖窒息作用而使油品复燃。此时,必须将油罐内整个油面用泡沫覆盖,还要继续冷却罐壁,直到油温降到常温为止。

②在油罐爆炸、罐体变形塌落时,当大面积明火被扑灭后,隐藏在各个角落中的暗火还会继续扩大燃烧。对于这些暗火,可采取提高油品液面,或降低液面,破拆罐体结构等办法加以扑灭。

③油罐火灾扑灭以后,对现场应加强监护,防止火种接近,再次引起燃烧。

C1017、简述危险化学品仓库火灾扑救的战术措施。

(1)火情侦察

查明火场上有无爆炸危险,若已发生爆炸,则需查明由于爆炸而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和建筑物破坏程度,有无再次爆炸的可能;

查明燃烧物品、库内存放的物品及邻近库房储存的物品,其理化性质、燃烧特性、储存数量、储放形式等情况;

了解库房的建筑结构情况,可供灭火展开战斗和疏散物资的通道宽度及通行情况;

查清扑救火灾适用灭火剂的类型,到场车载灭火剂能否适用,新调车辆的种类、数量等情况。

(2)扑救对策

正确选用灭火剂。扑救危险化学品仓库火灾必须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正确选用灭火剂。防止因灭火剂使用不当而扩大火情,甚至引起爆炸。

不同情况下扑救火灾的方法。危险化学品仓库起火,应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火情,采取不同的灭火对策。

当库房建筑物起火,库内危险化学品受火势威胁尚未发生燃烧、爆炸时,应根据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一)库内没有遇水燃烧物品和其他忌水物品时,应迅速布置水枪阵地,用直流水消灭建筑物火势,从根本上消除火势对储存物品的威胁。同时应部署兵力,一边疏散物资一边用喷雾、开花水流保护库内物品。

(二)库内有少量遇水燃烧物品和其他忌水物品时,则应组织突击队先将这些物品疏散出去,再射水消灭库房建筑火势。

(三)库房内存有较多的遇水燃烧物品和其他忌水物品时,则要看盛装这类物品的桶、罐是否被破坏。如容器没有损坏,指挥员应大胆决策,迅速部署兵力,用直流水消灭库房建筑火势;若容器已渗漏,则应选用适当的灭火剂控制火势,再将渗漏的容器移至室外,为用水扑灭库房建筑火势创造条件。

当库房内的危险化学品起火而库房尚未着火时,应根据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一)库房内燃烧的物品可以用水或泡沫灭火,指挥员应立即部署兵力用水或泡沫消灭火点,保护邻近堆垛的物资,同时应部署一定兵力保护库房承重结构,以防库房倒塌,使火势扩大蔓延。如果是桶装液体物品、瓶装气体物品着火,应注意冷却受火势威胁的桶体、瓶体,防止其发生爆炸。在部署兵力灭火的同时,应部署一定的兵力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品,以减少火灾损失。

(二)库房内燃烧物品不能用水或泡沫扑救,则应选用相应的灭火剂;若系轻金属火灾或遇水燃烧物品起火,应采用7150灭火剂(三甲氧基硼氧六环,(CH30)3B303))、原位膨胀石墨和干粉、干砂、石棉布等覆盖灭火;若在短时间内无法调来适当的灭火剂,指挥员应从火场全局角度出发,先部署兵力保护相邻库房,疏散相邻库房内的物资,防止火势扩大蔓延,当灭火剂到场,应立即转守为攻组织力量消灭火点。

当库房建筑和库内储存物品同时起火时,首先要进行堵截,控制火势向毗邻库房蔓延;然后再针对库内存放物品的特性,选择适合的灭火剂消灭火势。

当火场上有剧毒气体扩散时,除了加强作战人员的防护外,并要部署一定的兵力,组织毒气扩散范围内的居民、群众疏散,并通知有关部门采取安全措施。

危险化学品仓库火灾扑灭后,要特别注意清理火场,防止某些物品因没有清除干净而导致复燃、复爆。

扑救某些剧毒、腐蚀性物品火灾后,要对灭火器材、战斗个人装备进行清洗、消毒,参加灭火的人员要到医院进行专项体格检查。 

C1518、简述运输过程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现场处置。

输过程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处置时,特勤人员要根据泄漏物的特性佩戴符合要求的防毒面具和其它防护器材才能进入现场,禁止在情况不明或无任何防护的情况下盲目进入现场。在排险堵漏过程中要有监护人,并视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1)撒漏的爆炸物品应及时用水润湿,撒以锯末或以棉絮等松软物质轻轻收集后,由公安消防部门集中处理。有火灾危险时,应尽可能将爆炸品转移或隔离,不能转移隔离时,应组织人员疏散。扑救时,禁用砂土等物压盖,不得使用酸碱灭火剂。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泄漏,应先检查阀门并拧紧,如无法拧紧时应设法堵漏。在确保万无一失的情况下,迅速将车辆转移到空旷安全处,并带上防毒面具在上风处抢险操作;易燃、助燃气体泄漏时,严禁火种靠近。气瓶卷入火场时,应向气瓶大量浇水,使其冷却并移出危险区域。漏气钢瓶未经冷却前,因高压气流急剧外逸,摩擦生热,可能产生较高的温度或者爆炸。因此,拧紧开关时要防止发生意外。若不能迅速制止泄漏,应根据气体的性质立即将钢瓶浸入水中或相应的溶液中,如氯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氟化氢等酸性气体,可浸入过量的石灰乳等碱性溶液中;氨等碱性气体,可浸入稀盐酸等酸性溶液中;光气若发生微量漏逸且无防毒面具时,可向空中喷洒水雾,以降低光气浓度,大量泄漏时,可用液氨喷雾解毒。

(3)对于易燃液体,容器有渗漏现象时,应及时将渗漏部位朝上并移至安全通风处,进行修补或更换包装,撒漏物用砂土覆盖后扫净。灭火时一般不宜用水,但比重大于水或溶解于水的易燃液体,可用雾状水或水;如毒性较大的液体着火时,应带防毒面具,站在上风处。对于用槽车运输的易燃有毒液体泄漏时,要根据气象情况和泄漏程度,禁火区的半径至少应为100米以上,方圆800米实行隔离。并检查汽车发动机是否熄火,槽罐要做好接地准备工作,以防燃烧爆炸。

对处在火场中的槽罐车,应从侧面撒水并冷却之。并用带支架的自动水龙头或喷水机进行灭火。这些做不到时,人员撤离,尽量让它燃烧。发现安全阀发出声音或槽罐变色,立即避难。泄漏时,危险区域禁止明火和穿着产生静电的工作服。不要触摸泄漏物,若无危险,应进行止漏。为了减少有害蒸气的产生,应进行洒水。对少量泄漏物,用大量水冲洗有泄漏物的地方,但却忌往容器里放水。对大量泄漏物,先筑堤将泄漏物围住,待日后进行销毁处理。

(4)对于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发生撒漏时,不得随意遗弃,应根据不同特性妥善收集,并转移到安全区域,更换或整理包装。有撒漏物处,不得在上面堆放物品或行走。这类货物中的一些金属粉未、金属有机化合物、氨基化合物及遇湿燃烧物着火时,禁止用水和泡沫灭火,也不能用二氧化碳和酸碱灭火剂。

(5)对于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撒漏时,先用砂土覆盖,打扫干净后,收集的撒落物不得倒入原包装内。万一着火时,严禁用水扑救。有机过氧化物应用砂土覆盖,再用干粉或雾状水扑救。其它氧化剂用水灭火时,防止水溶液流至其它易燃、易爆物品处。禁止用高压水柱直接射向火源。消防人员应穿带防毒面具,站在上风方向处进行抢救。

(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撒漏时,固体物品应及时谨慎收集,液体物品应用砂土覆盖后再收集妥善处理。撒漏物不准投向河、井或溪沟里,被毒物污染的车辆、机器、防护用品应单独清洗消毒。救援场地的车辆进出口应设洗消站,防止发生二次污染。毒害品发生火灾时,应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对散发有毒气体的火灾,施救人员应全身防护,站在上风处进行扑救,对遇水能发生反应,生成易燃或有毒气体的物品(如金属铊、锑粉、铍粉、磷化锌、磷化铝、氟化汞、三氯化磷等等)不得用水灭火。对无机氰化物(如氰化钠、氰化钾、氰化亚铜等)不得用酸碱泡沫灭火。以免生成氰化氢剧毒气体造成中毒。

(7)对于放射性物品,放射性矿石、矿粉撒漏时,应将撒漏物收集,并调换包装。放射性试剂、化工制品撒漏时,应由熟悉物品性质的专职人员处理。被污染的场所(包括车辆、设备)要清扫、洗刷干净。放射性同位素内容物外露时,应立即划出适当的安全禁区,并报告卫生监督机构和公安部门协助处理。人员受到大剂量照射时,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E119、论述液化石油气事故危害及其泄漏事故处置。

事故危害:

(1)火灾、爆炸。

液化石油气具有高度易燃性,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沸点低易气化,形成冷蒸气雾,蒸气比空气重,能沿地面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在低洼处积聚,易形成大面积易燃易爆区域,遇到点火源可引起燃烧爆炸。未蒸发的低温液体沿地面流淌,遇到点火源可引发池火;储存容器受热可发生爆炸。

液化石油气火灾特点是:火焰传播速度较快;质量燃烧速率大;火焰温度高、辐射热强,易形成大面积火灾;具有复燃、复爆性,难于扑灭。

冷爆炸。液化石油气泄漏遇到水时,会激烈地沸腾导致液化石油气蒸气爆炸。

(2)健康危害。

低温冻伤。泄漏出的液化石油气温度低,在处理与低温液体或蒸汽相接触或接触过的任何东西时,容易导致冻伤。此外,低温液体黏度较低,它们会更快地渗进纺织物或其他多孔的衣料里去,导致冻伤,或将消防员的穿着冻结。如发生激烈的喷射或飞溅,也易使面部或眼睛受冻伤。

低温麻醉。没有充分保护措施,人在低温下久留,会引起低温麻醉,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急性中毒症状:头晕、头痛、呼吸加速、恶心、呕吐、注意力不集中、周身乏力等。重症者可有供济失调、血压下降、生理反射减弱,表现为麻醉状态,意识不清,甚至窒息。

(3)环境危害。

气体或燃烧产物对大气可造成污染,事故现场残液对土壤、水体可造成污染。

安全防护:

深入到气体扩散区域内的人员必须贴体穿着全棉衣服,佩戴头罩、手套和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隔热服。使用不发火工具。进入低温泄漏场所时应穿防寒服。

现场急救:

低温冻伤:发生冻伤时应该用大量温水(41至46℃)冲洗皮肤冻伤处,不可使用干燥加热的方法,应将伤员移至温暖的地方(约22℃),并及时就医。

吸入中毒: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要及时输氧,若无脉搏,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及时就医。

泄漏处置措施:

(1)稀释防爆

①启用事故单位喷淋泵等固定、半固定消防设施。

②使用喷雾水枪、屏封水枪,设置水幕或蒸气幕,驱散积聚、流动的气体,稀释气体浓度,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防止气体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③液化石油气若呈液相沿地面流动,可采用中倍数泡沫覆盖,降低其蒸发速度,缩小气云范围。

④对于聚集于建筑物和地沟内的液化石油气,可打开门窗或地沟盖板,通过自然通风吹散和可采用防爆机械送风进行驱散。

(2)关阀堵漏

①当输送物料阀门尚未损坏时,有必要时,应充分冷却阀门,事故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关闭阀门,切断泄漏途径,消防人员负责用雾状水掩护并协助操作。

②罐体、管道、阀门、法兰等泄漏,有必要时,应充分冷却有关部位,再根据泄漏情况,采取相应堵漏方法实施堵漏。

③通过液相阀向罐内适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罐内底部水垫层,缓解险情,配合堵漏。

④条件允许时,在冷却、稀释和雾状水或泡沫的保护下,将泄漏源拖离至安全地点进行处置。

(3)倒罐输转

①烃泵倒罐。在确保现场安全的条件下,利用车载式或移动式烃泵直接倒罐。

②惰性气体置换。使用氮气等惰性气体,通过气相阀加压,将事故罐内的液化石油气置换到其他容器或储罐。

③压力差倒罐。利用水平落差将事故罐的液化石油气导入其他储罐,降低危险程度。

应由事故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倒罐操作,消防人员负责用雾状水掩护并协助操作。

(4)引火点燃

在确认对泄漏储罐短时间内无法实施堵漏,且经检测泄漏点周边区域液化石油气浓度在安全范围内,并确认危险区人员全部撤离和各种防护措施准备就绪,在喷雾水枪稀释掩护下,可使用点火工具采取正确的点火方法实施主动点燃。用射流水不间断冷却着火罐壁,形成稳定燃烧,并对受火势威胁的比邻罐壁和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灭火剂及灭火措施:

通常可选择雾状水、干粉、泡沫、蒸气、氮气及二氧化碳等灭火剂灭火。

当大量泄漏并在泄漏处稳定燃烧时,在没有制止泄漏绝对把握的情况下,不能盲目灭火。应用射流水不间断冷却着火罐壁,并对受火势威胁的比邻罐壁和设施进行冷却保护。

在做好充分准备并有把握快速堵漏的情况下,待罐体温度或压力降低后,可以实施灭火作业。如果一次堵漏失败,再次堵漏需一定时间,应立即将泄漏处点燃,恢复稳定燃烧。如果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应加强对着火罐壁和比邻罐壁及设施进行冷却保护,维持稳定燃烧,直至燃气殆尽,火势自动熄灭。

注意事项:

(1)冷却水流应成抛物线喷射在罐壁上部。对高温部位应选用开花水流进行冷却,防止高温部位骤冷,发生爆裂。冷却应均匀,不能出现空白点,防止装置、设备变形。禁止用直流水直接冲击罐体和泄漏部位,防止泄漏物向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

(2)对进入危险区实施堵漏作业的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应携带和使用无火花工具,应用喷雾水进行掩护,严禁用强水流冲击,以免产生静电引发爆炸。尤其在雷电天气,更应慎重采取行动。

(3)严禁作业人员在泄漏区域的管线下方、下水道或地下空间的顶部、井口处、储罐两端等处滞留,防止爆炸冲击造成伤害。

(4)在用泡沫覆盖地面流淌的液化石油气时,要防止因泡沫强力冲击加快液化石油气的挥发速度。

(5)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水炮扑救。

(6)为防止回火爆炸,应在着火罐维持燃烧后期,适时充入氮气维持罐内压力。

E320、论述液氨事故危害及其泄漏事故处置。

事故危害:

(1)火灾、爆炸。

氨具有易燃性,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具有易扩散、流淌性,沸点低易气化形成蒸气,蒸气比空气轻,但低温氨气在空气中扩散较慢,易向低洼地区扩散和积聚,随着温度升高易向上方空间扩散,易形成大面积污染区和易燃易爆区,遇到点火源,可引起燃烧爆炸。储存容器受热可发生爆炸。

(2)健康危害。

低温冻伤。容器阀门损坏或者容器破裂发生泄漏,液氨会迅速气化吸收大量的热,使环境温度迅速降低,可导致事故现场人员发生冻伤,或将消防员的穿着冻结。如发生激烈的喷射或飞溅,也易使面部或眼睛受冻伤。

低温麻醉。没有充分保护措施,人在低温下久留,会引起低温麻醉,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急性中毒症状:咳嗽、胸闷、气短、咳泡沫样痰有丝痰、呼吸困难等,重症者可有严重呼吸困难,紫钳,大量泡沫痰或血痰,喉头水肿、痉挛、昏迷、休克,呼吸、心跳停止。

(3)环境危害。

氨气或燃烧产物可造成空气污染,事故现场残液对土壤、水体可造成污染。

安全防护:

深入到气体扩散区域内的人员必须配备隔绝式空气呼吸器,穿气密性消防防化服;进入低温泄漏场所直接接触液氨时应穿防寒服。

现场急救:

低温冻伤:发生冻伤时应该用大量温水冲洗皮肤冻伤处,不可使用干燥加热的方法,应将伤员移至温暖的地方,并及时就医。

吸入中毒: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要及时输氧,若无脉搏,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及时就医。

皮肤接触:脱掉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冲洗时要注意保护眼睛。

眼睛接触:应提起眼睑,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以上,并及时就医。

泄漏处置措施:

(1)关阀堵漏

①当输送物料阀门尚未损坏时,有必要时,应充分冷却阀门,事故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关闭阀门,切断泄漏途径,消防人员负责用雾状水掩护并协助操作。

②罐体、管道、阀门、法兰等泄漏,有必要时,应充分冷却有关部位,再根据泄漏情况,采取相应堵漏方法实施堵漏。

③条件允许时,在冷却、稀释和雾状水或泡沫的保护下,将泄漏源拖离至安全地点进行处置。

(2)倒罐输转

储罐或容器发生泄漏而无法堵漏时,可采用输导的方法将液氨转入其它容器或储罐。事故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倒罐输转,消防人员负责用雾状水掩护并协助操作。

(3)稀释降毒

①在泄漏的储罐或容器的四周设置水幕和喷雾状水,对泄漏的氨气进行稀释、驱散,降低空气中氨气含量。

②对于聚集于建筑物和地沟内的氨气,可打开门窗、天窗和地沟盖板,通过自然通风吹散和可采用防爆机械送风进行驱散。

(4)化学处置

液氨钢瓶的阀门或其他部位损坏发生泄漏,关阀和堵漏措施无效时,可将钢瓶浸入稀酸溶液中,进行化学中和处置。也可在消防车水罐中加入酸性物质向罐体或容器喷射,或将泄漏的液氨导入稀酸溶液中,进行化学中和,降低危害。

灭火剂及灭火措施:

可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等灭火剂灭火。

若泄漏过程已发生火灾,应用射流水不间断冷却着火罐壁,待罐体温度或压力降低后,采取关阀堵漏等措施灭火。

注意事项:

(1)冷却水流应成抛物线喷射在罐壁上部。对高温部位应选用开花水流进行冷却。冷却要均匀。禁止用直流水直接冲击罐体和泄漏部位。

(2)建筑物内发生氨气泄漏,若门窗上锁需要破拆时,应避免使用金属器械,防止撞击产生火花,引起爆炸。

(3)特别是进入建筑物内实施堵漏的人员应注意防寒保护,尤其是裆部和腋下,防止液氨冻伤。

E421、论述液氯事故危害及其泄漏事故处置。

事故危害:

(1)健康危害。

液氯具有易扩散、流淌性,沸点低易气化形成蒸气,蒸气比空气重,在空气中扩散较慢,易向低洼地区扩散和积聚,易形成大面积污染区。氯气能通过口、鼻、皮肤毛细孔侵入人体造成中毒,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症状:首先感到咽痛、喉收缩、胸闷、气憋、呛咳,接着出现阵发性剧烈咳嗽,咳白泡沫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眼痛、畏光、流泪。重症者,呼吸困难,青紫、烦躁不安、胸部压迫感,咳或喷出粉色泡沫痰等肺水肿的表现而窒息死亡。

低温冻伤。容器阀门损坏或者容器破裂发生泄漏,液氯会迅速气化吸收大量的热,使环境温度迅速降低,可导致事故现场人员发生冻伤,或将消防员的穿着冻结。如发生激烈的喷射或飞溅,也易使面部或眼睛受冻伤。

低温麻醉。没有充分保护措施,人在低温下久留,会引起低温麻醉,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2)环境危害

氯气或燃烧产物可造成空气污染,事故现场残液对土壤、水体可造成污染。

(3)火灾、爆炸。

氯气具有助燃性。在泄漏后形成的大面积污染区内,易燃气体或蒸气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且可燃物都能在氯气中燃烧,遇到点火源,可引起燃烧或爆炸。储存容器受热可发生爆炸。

安全保护:

深入到气体扩散区域内的人员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穿气密性消防防化服;进入低温泄漏场所直接接触液氯时应穿防寒服。

现场急救:

(1)皮肤接触:应立即脱去(祛除)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并及时就医。

(3)若吸入,则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要及时输氧,若无脉搏,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及时就医。

泄漏处置措施:

(1)关阀堵漏

①当输送物料阀门尚未损坏时,有必要时,应充分冷却阀门,事故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关闭阀门,切断泄漏途径,消防人员负责用雾状水掩护并协助操作。

②罐体、管道、阀门、法兰等泄漏,有必要时,应充分冷却有关部位,再根据泄漏情况,采取相应堵漏方法实施堵漏。

(2)倒罐输转

储罐或容器发生泄漏而无法堵漏时,可采用输导的方法将液氯转入其它容器或储罐。事故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倒罐输转,消防人员负责用雾状水掩护并协助操作。

(3)稀释降毒

①在泄漏的储罐或容器的四周设置水幕和喷雾状水,稀释、驱散泄漏的氯气,降低氯气的危害。

②对于聚集于建筑物和地沟内的氯气,可打开门窗或地沟盖板,通过自然通风吹散和采用防爆机械送风进行驱散。

(4)化学处置

液氯钢瓶的阀门或其他部位损坏发生泄漏,关阀和堵漏措施无效时,可将钢瓶浸入稀碱溶液中,进行化学中和处置。也可在消防车水罐中加入碱性物质向罐体或容器喷射,或将泄漏的液氯导入稀碱溶液中,进行化学中和处置。

灭火剂及灭火措施:

可用雾状水或开花水、泡沫、干粉等灭火剂灭火。

可燃气体与氯气混合,遇点火源发生燃烧或爆炸后,烟气中含有氯化氢以及未烧尽的氯气。因此,消防人员必须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穿着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用雾状水,稀释、驱散空气中的氯气、可燃气体以及氯化氢等燃烧烟气。采取措施进行堵漏或其他方式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受火势威胁的容器。如果可能,应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注意事项:

(1)对事故现场内能够与氯气发生化学反应的物品,能够转移的立即转移,难以转移的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引起燃烧或爆炸。

(2)进入危险区实施堵漏作业的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特别是进入建筑物内实施堵漏的人员应注意防寒保护,尤其是裆部和腋下,防止液氯冻伤。

(3)不应将水喷射到泄漏的氯气钢瓶或容器上,防止受到水的作用后压力急剧增大,而导致钢瓶或容器爆炸。

E1222、论述硫化氢事故危害及其泄漏事故处置。

事故危害:

(1)火灾、爆炸。

硫化氢具有易燃性,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浓硝酸等氧化性物质剧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比空气重,能沿地面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在低洼处积聚,易形成大面积污染区和易燃易爆区,遇到点火源,可引起燃烧爆炸。储存容器受热可发生爆炸。

(2)健康危害。

主要是通过吸入途径,同可通过皮肤和眼粘膜接触硫化氢而导致中毒。硫化氢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有毒,对眼和呼吸系统有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症状:轻度者有双眼刺痛、流泪、畏光等眼部刺激症状。中度者有头痛、头晕、昏迷、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重度者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肌炎、肝肾功能损害等症状。浓度过高可出现“电击” 样死亡。

(3)环境危害

硫化氢或燃烧产物可造成空气污染,事故现场残液可造成土壤、水体污染。

安全保护:

在怀疑有不安全硫化氢的场所,应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穿气密性消防防化服。

现场急救:

迅速将中毒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脱去污染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要及时输氧,若无脉搏,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及时就医。

泄漏处置措施:

(1)稀释防爆

①在泄漏的储罐或容器周围设置水幕和使用喷雾水枪喷射雾状水,对气体进行隔离、稀释和驱散,降低硫化氢的危害,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防止有毒气体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②对于聚集于建筑物和地沟内的硫化氢,可打开门窗或地沟盖板,可采取水喷雾稀释、防爆机械送风等驱散方法。

(2)关阀堵漏

①当输送物料阀门尚未损坏时,有必要时,应充分冷却阀门,事故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关闭阀门,切断泄漏途径,消防人员负责用雾状水掩护并协助操作。

②罐体、管道、阀门、法兰等泄漏,有必要时,应充分冷却有关部位,再根据泄漏情况,采取相应堵漏方法实施堵漏。

③条件允许时,在冷却、稀释和雾状水或泡沫的保护下,将泄漏源拖离至安全地点进行处置。

(3)化学处置

稀碱液能吸收、中和泄漏的硫化氢气体,生成的硫化钠稀溶液应收集处置。

灭火剂及灭火措施:

可用雾状水、泡沫、干粉等灭火剂灭火。

若泄漏过程已发生火灾,不应盲目灭火,应先控制泄漏点周围火势,再采取冷却降温、关阀堵漏措施,切断泄漏气源灭火。

在没有制止泄漏绝对把握的情况下,则不得扑灭正在燃烧的火焰。如果一次堵漏失败,再次堵漏需一定时间,应立即将泄漏处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如果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应用射流水不间断冷却着火罐壁,并对受火势威胁的比邻罐壁和设施进行冷却保护,维持稳定燃烧,直至燃气殆尽,火势自动熄灭。用喷雾水枪稀释、驱散含有二氧化硫的有毒烟气,防止烟气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注意事项:

(1)使用喷雾水枪进行稀释、驱散时,射流范围以接近地面为宜。

(2)冷却水流应成抛物线喷射在罐壁上部。对高温部位应选用开花水流进行冷却。冷却要均匀。禁止用直流水直接冲击罐体和泄漏部位,防止泄漏物向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

(3)为防止回火爆炸,应在着火罐维持燃烧后期,适时充入氮气维持罐内压力。

(4)严禁作业人员在泄漏区域的管线下方、下水道或地下空间的顶部、井口处、储罐两端等处滞留,防止爆炸冲击造成伤害。

(5)对于储罐火灾,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水炮扑救。

E723、论述氢氰酸事故危害及其泄漏事故处置。

事故危害:

(1)火灾、爆炸

氢氰酸易挥发,蒸汽易燃,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蒸汽比空气略轻,无论是氢氰酸或其水溶液,泄漏后液体沿地面流淌,挥发的蒸气随风扩散,易形成大面积污染区和易燃易爆区,遇到点火源,可引起燃烧或爆炸。储存容器受热或因聚合放热,使压力剧增发生爆炸。

(2)健康危害

氢氰酸即使在很低的浓度时毒性也极强,可经由呼吸道、皮肤或误食而使人体中毒。 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对眼、粘膜和皮肤有刺激性,并出现中毒症状。

急性中毒症状:轻度者出现眼、咽、喉粘膜等刺激症状,或恶心、头昏、胸闷等症状。重度者产生意识不明及呼吸停止造成死亡。

氢氰酸燃烧后的烟气中含有氰化氢、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

(3)环境危害

氢氰酸及其燃烧产物可造成空气污染,事故现场残液可造成土壤、水体污染。

安全保护:

深入到泄漏区域内的人员应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穿气密性消防防化服。

现场急救:

如有必要,应对中毒者提供特效解毒剂,如4-二甲氨基苯酚(4-DMAP)、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并及时就医。

(1)皮肤接触:应立即脱去(祛除)污染的衣着,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皮肤至少15分钟,头面部冲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眼睛,并及时就医。

(2)眼睛接触:应当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以上,并及时就医。

(3)若吸入,则应迅速将中毒人员转移出污染区至上风头空气新鲜流通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要及时输氧,若无脉搏,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泄漏处置措施:

(1)稀释防爆

在泄漏的储罐或容器的四周设置水幕和喷雾状水,稀释、驱散空气中的氢氰酸,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防止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2)关阀堵漏

①当输送物料阀门尚未损坏时,有必要时,应充分冷却阀门,事故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关闭阀门,切断泄漏途径,消防人员负责用雾状水掩护并协助操作。

②罐体、管道、阀门、法兰等泄漏,有必要时,应充分冷却有关部位,再根据泄漏情况,采取相应堵漏方法实施堵漏。

(3)围堤堵截

用沙袋或泥土筑堤拦截含有氢氰酸的残液或者开挖沟坑导流、蓄积在安全地点。对泄漏液面可预先喷射泡沫加以覆盖保护,并保证有足够的厚度,降低蒸发量,防止引发池火。

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堤内和堤外雨水阀、切断阀,防止物料沿阴沟进入雨排线。

(4)倒罐输转

储罐或容器发生泄漏而无法堵漏时,可采用输导的方法将氢氰酸转入其它容器或储罐。事故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倒罐输转,消防人员负责用雾状水掩护并协助操作。

(5)化学处置

氢氰酸与碱反应生成不挥发的氢氰酸盐。如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氰化钠,氰化钠仍剧毒,但在碱性条件下氰化钠能被氧化剂如次氯酸钠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此外,氰化钠能与亚铁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毒的稳定配合物亚铁氰化钠(俗称黄血盐)。

因此,可通过向氢氰酸残液中加入次氯酸盐的碱溶液或亚铁盐的碱溶液消除或降低氢氰酸毒性和易燃性。残液被收集后,集中处置。也可在消防车水罐中加入这些药剂,配制成稀溶液,或将泄漏的残液导入这些药剂中,进行化学中和处置。

(6)收容

对于大量泄漏,可用防爆泵将泄漏残液输转到容器内或槽车内,或使用无火花容器收集,集中进行处置。

泄漏量较小时,可用砂土、水泥粉、煤灰等惰性材料吸附残液,用无火花工具收集,集中进行处置。

事故现场空气流动性较差的空间,如封闭房间内的死角处、低洼地、下水道、沟渠等处,应用喷雾水、蒸气、惰性气体或洗消液等彻底吹扫。

灭火剂及灭火措施:

可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砂土等灭火剂灭火。

若泄漏过程已发生火灾,不应盲目灭火,应先控制泄漏点周围火势,再采取冷却降温、关阀堵漏、倒罐输转等措施,切断泄漏源,从而灭火。

在没有制止泄漏绝对把握的情况下,则不得扑灭正在燃烧的火焰。如果一次堵漏失败,再次堵漏需一定时间,应立即将泄漏处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如果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应用射流水不间断冷却着火罐壁,并对受火势威胁的比邻罐壁和设施进行冷却保护,维持稳定燃烧,直至燃气殆尽,火势自动熄灭。用喷雾水枪驱散有毒烟气,或设置水幕,防止烟气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注意事项:

(1)冷却水流应成抛物线喷射在罐壁上部。对高温部位应选用开花水流进行冷却。冷却要均匀。禁止用直流水直接冲击罐体和泄漏部位。

(2)设置水幕或开花、喷雾水枪驱散液体蒸气时,水流不能流入围堤内的泄漏区域。

(3)为防止回火爆炸,应在着火罐维持燃烧后期,适时充入氮气维持罐内压力。

(4)严禁作业人员在泄漏区域的管线下方、下水道或地下空间的顶部、井口处、储罐两端等处滞留,防止爆炸冲击造成伤害。

(5)在对着火的氢氰酸储罐冷却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泄漏处火焰变亮耀眼、容器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应及时撤退。

(6)救援工作结束后,应进行彻底洗消。

E724、论述丙烯腈事故危害及其泄漏事故处置。

事故危害:

(1)火灾、爆炸

丙烯腈易挥发,蒸汽易燃,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蒸汽比空气重,泄漏时液体沿地面流淌,挥发的蒸气随风向沿地面扩散,并在低洼处聚集滞留,易形成大面积污染区和易燃易爆区,遇到点火源,可引起燃烧或爆炸。储存容器受热可导致聚合放热,使压力剧增发生爆炸。

(2)健康危害

丙烯腈有毒、有刺激性。可经由呼吸道、皮肤或误食而使人体中毒。

急性中毒症状:轻度者出现眼睛肿痛、头晕、头痛甚至呕吐,引起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粘膜等危害。重度者产生意识不明及呼吸停止造成死亡。

丙烯腈燃烧后产生氰化氢、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

(3)环境危害

丙烯腈及其燃烧产物可造成空气污染,事故现场残液可造成土壤、水体污染。

安全保护:

深入到泄漏区域内的人员应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穿气密性消防防化服。

现场急救:

如有必要,应对中毒者提供特效解毒剂,如4-二甲氨基苯酚(4-DMAP)、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并及时就医。

(1)皮肤接触:应立即脱去(祛除)污染的衣着,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皮肤至少15分钟,头面部冲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眼睛,并及时就医。

(2)眼睛接触:应当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以上,并及时就医。

(3)若吸入,则应迅速将中毒人员转移出污染区至上风头空气新鲜流通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要及时输氧,若无脉搏,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泄漏处置措施:

(1)稀释防爆

在泄漏的储罐或容器的四周设置水幕和喷雾状水,驱散空气中的丙烯腈蒸汽,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防止有毒蒸气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2)关阀堵漏

①当输送物料阀门尚未损坏时,有必要时,应充分冷却阀门,事故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关闭阀门,切断泄漏途径,消防人员负责用雾状水掩护并协助操作。

②罐体、管道、阀门、法兰等泄漏,有必要时,应充分冷却有关部位,再根据泄漏情况,采取相应堵漏方法实施堵漏。

③根据泄漏状况,可通过向罐内适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水垫层,缓解险情,配合堵漏。

(3)围堤堵截

用沙袋或泥土筑堤拦截泄漏的丙烯腈或者开挖沟坑导流、蓄积在安全地点。对泄漏液面可预先喷射泡沫加以覆盖保护,并保证有足够的厚度,降低蒸发量,防止引发池火。

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堤内和堤外雨水阀、切断阀,防止物料沿阴沟进入雨排线。

(4)倒罐输转

储罐或容器发生泄漏而无法堵漏时,可采用输导的方法将丙烯腈转入其它容器或储罐。事故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倒罐输转,消防人员负责用雾状水掩护并协助操作。

(5)化学处置

稀碱液能使丙烯腈水解生成丙烯酸铵水溶液,降低了丙烯腈的危险性。而在高锰酸钾水溶液中,丙烯腈能被氧化聚合生成固体产物。因此,通过向丙烯腈残液中加入高锰酸钾水溶液或稀碱液,可以降低丙烯腈的易燃性和毒性。残液被收集后,集中处置。也可在消防车水罐中加入这些药剂,配制成稀溶液,或将泄漏的残液导入这些药剂中,进行化学中和处置。

(6)收容

对于大量泄漏,可用防爆泵将泄漏残液输转到容器内或槽车内,或使用无火花容器收集,集中进行处置。

泄漏量较小时,可用砂土、水泥粉、煤灰等惰性材料吸附残液,用无火花工具收集,集中进行处置。

低洼地、下水道、沟渠等处,用喷雾水、蒸气、惰性气体或洗消液等彻底吹扫。

灭火剂及灭火措施:

可用雾状水、泡沫、干粉、砂土等灭火剂灭火。

若泄漏过程已发生火灾,不应盲目灭火,应先控制泄漏点周围火势,再采取冷却降温、关阀堵漏、倒罐输转等措施,切断泄漏源,从而灭火。

在没有制止泄漏绝对把握的情况下,则不得扑灭正在燃烧的火焰。如果一次堵漏失败,再次堵漏需一定时间,应立即将泄漏处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如果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应用射流水不间断冷却着火罐壁,并对受火势威胁的比邻罐壁和设施进行冷却保护,维持稳定燃烧,直至燃气殆尽,火势自动熄灭。用喷雾水枪驱散有毒烟气,防止烟气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注意事项:

(1)冷却水流应成抛物线喷射在罐壁上部。对高温部位应选用开花水流进行冷却。冷却要均匀。禁止用直流水直接冲击罐体和泄漏部位。

(2)设置水幕或开花、喷雾水枪驱散液体蒸气时,水流不能流入围堤内的泄漏区域。使用喷雾水枪进行驱散时,射流范围以接近地面为宜。

(3)为防止回火爆炸,应在着火罐维持燃烧后期,适时充入氮气维持罐内压力。

(4)严禁作业人员在泄漏区域的管线下方、下水道或地下空间的顶部、井口处、储罐两端等处滞留,防止爆炸冲击造成伤害。

(5)在对着火的丙烯腈容器冷却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泄漏处火焰变亮耀眼、容器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应及时撤退。

(6)救援工作结束后,应进行彻底洗消。

E1425、论述苯事故危害及其泄漏事故处置。

事故危害:

(1)火灾、爆炸

苯易挥发,其蒸汽易燃,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蒸汽比空气重,泄漏时液体沿地面流淌,挥发的蒸气随风向沿地面扩散,并在低洼处聚集滞留,易形成大面积污染区和易燃区,遇到点火源,可引起燃烧或爆炸。储存容器受热可发生爆炸。

(2)健康危害

苯有毒,可通过呼吸道吸入、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导致中毒。

急性中毒症状:轻度者出现酒醉状,步态不稳、颜面潮红、兴奋、呕吐等。重度者肌肉痉挛、抽搐、瞳孔散大血压下降、心率微弱,呼吸中枢麻痹死亡。

(3)环境危害

苯及其燃烧产生的烟气可造成空气污染,事故现场残液对土壤、水体可造成污染。

安全保护:

深入到泄漏区域内的人员应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穿气密性消防防化服。

现场急救:

迅速将中毒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脱去污染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要及时输氧,若无脉搏,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及时就医。

泄漏处置措施:

(1)关阀堵漏

①当输送物料阀门尚未损坏时,有必要时,应充分冷却阀门,事故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关闭阀门,切断泄漏途径,消防人员负责用雾状水掩护并协助操作。

②罐体、管道、阀门、法兰等泄漏,有必要时,应充分冷却有关部位,再根据泄漏情况,采取相应堵漏方法实施堵漏。

③根据泄漏状况,可通过向罐内适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水垫层,缓解险情,配合堵漏。

(2)倒罐输转

储罐或容器发生泄漏而无法堵漏时,可采用输导的方法将苯转入其它容器或储罐。事故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倒罐输转,消防人员负责用雾状水掩护并协助操作。

(3)围堤堵截

用沙袋或泥土筑堤拦截泄漏的苯或者开挖沟坑导流、蓄积在安全地点。对泄漏液面可预先喷射泡沫加以覆盖保护,并保证有足够的厚度,降低蒸发量,防止引发池火。

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堤内和堤外雨水阀、切断阀,防止物料沿阴沟进入雨排线。

(4)稀释防爆

在泄漏的储罐或容器的四周设置水幕和喷雾状水,驱散空气中的苯蒸汽,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防止有毒蒸气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5)收容

对于大量泄漏,可用防爆泵将泄漏残液输转到容器内或槽车内,或使用无火花容器收集,集中进行处置。

泄漏量较小时,可用砂土、水泥粉、煤灰等惰性材料吸附残液,用无火花工具收集,集中进行处置。

低洼地、下水道、沟渠等处,用雾状水、蒸气或惰性气体彻底吹扫。

灭火剂及灭火措施:

可用泡沫、雾状水、水蒸气、干粉等灭火剂灭火。

若泄漏过程已发生火灾,不应盲目灭火,应先控制泄漏点周围火势,再采取冷却降温、关阀堵漏、倒罐输转等措施,切断泄漏源,从而灭火。

在没有制止泄漏绝对把握的情况下,则不得扑灭正在燃烧的火焰。如果一次堵漏失败,再次堵漏需一定时间,应立即将泄漏处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如果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应用射流水不间断冷却着火罐壁,并对受火势威胁的比邻罐壁和设施进行冷却保护,维持稳定燃烧,直至燃气殆尽,火势自动熄灭。用喷雾水枪驱散有毒烟气,或设置水幕,防止烟气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注意事项:

(1)冷却水流应成抛物线喷射在罐壁上部。对高温部位应选用开花水流进行冷却。冷却要均匀。禁止用直流水直接冲击罐体和泄漏部位。

(2)设置水幕或开花、喷雾水枪驱散液体蒸气时,水流不能流入围堤内的泄漏区域。使用喷雾水枪进行驱散时,射流范围以接近地面为宜。

(3)为防止回火爆炸,应在着火罐维持燃烧后期,适时充入氮气维持罐内压力。

(4)严禁作业人员在泄漏区域的管线下方、下水道或地下空间的顶部、井口处、储罐两端等处滞留,防止爆炸冲击造成伤害。

E1326、论述丙酮事故危害及其泄漏事故处置。

事故危害:

(1)火灾、爆炸

丙酮易挥发,其蒸汽易燃,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蒸汽比空气重,泄漏时液体沿地面流淌,挥发的蒸气随风向沿地面扩散,并在低洼处聚集滞留,易形成大面积污染区和易燃区,遇到点火源,可引起燃烧或爆炸。储存容器受热可发生爆炸。

(2)健康危害

丙酮有毒,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或误食进入人体导致中毒。

对眼和上呼吸道粘膜及皮肤有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头痛、头晕、恶心容易激动。重症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

丙酮燃烧后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对人体有毒害。

(3)环境危害

丙酮及其燃烧产生的烟气可造成空气污染,事故现场残液对土壤、水体可造成污染。

安全保护:

深入到泄漏区域内的人员应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穿气密性消防防化服。

现场急救:

(1)皮肤接触:应立即脱去(祛除)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流动清水冲洗皮肤至少15分钟,头面部冲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眼睛。

(2)眼睛接触:应当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以上,并及时就医。

(3)若吸入,则应迅速将中毒人员转移出污染区至上风头空气新鲜流通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要及时输氧,若无脉搏,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泄漏处置措施:

(1)稀释防爆

在泄漏的储罐或容器的四周设置水幕和喷雾状水,驱散空气中的丙酮蒸汽,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防止有毒蒸气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2)关阀堵漏

①当输送物料阀门尚未损坏时,有必要时,应充分冷却阀门,事故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关闭阀门,切断泄漏途径,消防人员负责用雾状水掩护并协助操作。

②罐体、管道、阀门、法兰等泄漏,有必要时,应充分冷却有关部位,再根据泄漏情况,采取相应堵漏方法实施堵漏。

(3)围堤堵截

用沙袋或泥土筑堤拦截泄漏的丙酮或者开挖沟坑导流、蓄积在安全地点。对泄漏液面可预先喷射泡沫加以覆盖保护,并保证有足够的厚度,降低蒸发量,防止引发池火。

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堤内和堤外雨水阀、切断阀,防止物料沿阴沟进入雨排线。

(4)倒罐输转

储罐或容器发生泄漏而无法堵漏时,可采用输导的方法将丙酮转入其它容器或储罐。事故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倒罐输转,消防人员负责用雾状水掩护并协助操作。

(5)收容

对于大量泄漏,可用防爆泵将泄漏残液输转到容器内或槽车内,或使用无火花容器收集,集中进行处置。

泄漏量较小时,可用砂土、水泥粉、煤灰等惰性材料吸附残液,用无火花工具收集,集中进行处置。或用大量清水稀释,收集后集中处理。

低洼地、下水道、沟渠等处,用雾状水、蒸气、惰性气体等彻底吹扫。

灭火剂及灭火措施:

可用抗溶性泡沫、雾状水、干粉、砂土等灭火剂灭火。

若泄漏过程已发生火灾,不应盲目灭火,应先控制泄漏点周围火势,再采取冷却降温、关阀堵漏、倒罐输转等措施,切断泄漏源,从而灭火。

在没有制止泄漏绝对把握的情况下,则不得扑灭正在燃烧的火焰。如果一次堵漏失败,再次堵漏需一定时间,应立即将泄漏处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如果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应用射流水不间断冷却着火罐壁,并对受火势威胁的比邻罐壁和设施进行冷却保护,维持稳定燃烧,直至燃气殆尽,火势自动熄灭。用喷雾水枪驱散有毒烟气,或设置水幕,防止烟气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注意事项:

(1)可在火点周围的自由液面、地面及下水道喷射抗溶性泡沫,使泄漏的丙酮流入泡沫层,防止流淌火灾。

(2)为防止回火爆炸,应在着火罐维持燃烧后期,适时充入氮气维持罐内压力。

(3)冷却水流应成抛物线喷射在罐壁上部。对高温部位应选用开花水流进行冷却。冷却要均匀。禁止用直流水直接冲击罐体和泄漏部位。

E927、论述硝酸事故危害及其泄漏事故处置。

事故危害:

(1)火灾、爆炸

硝酸本身不燃,但与金属粉末、还原剂、可燃物接触可引起燃烧或爆炸,并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棕色烟雾。

(2)健康危害

硝酸蒸气中主要含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硝酸蒸气可使人中毒。

急性中毒症状:轻度者,流泪、结膜炎、鼻和咽喉粘膜烧灼感、胸闷、呛咳、痰中带血。重度者紫绀、呼吸困难。

皮肤接触,可出现红色斑丘疹、水疱、坏死、溃疡。

(3)环境危害

二氧化氮可造成空气污染,事故现场残液对土壤、水体可造成污染。

安全保护:

深入到泄漏区域内的人员应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穿连身式耐酸碱消防服服。

现场急救:

(1)皮肤接触:应立即脱去(祛除)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皮肤至少15分钟,头部灼伤时,首先要注意眼的冲洗。

(2)眼睛接触:应当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以上,尽快就医。

(3)若吸入,则应迅速将中毒人员转移出污染区至上风头空气新鲜流通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要及时输氧,若无脉搏,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泄漏处置措施:

(1)关阀堵漏

①当输送物料阀门尚未损坏时,操作人员可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关闭阀门,切断泄漏途径。

②根据罐体、管道、阀门、法兰等泄漏情况,采取相应堵漏方法实施堵漏。

(2)倒罐输转

储罐或容器发生泄漏而无法堵漏时,可采用输导的方法将硝酸转入其它容器或储罐。事故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倒罐输转,消防人员助操作。

(3)疏散转移

①如有可能,转移未着火的容器,防止包装破损,扩大泄漏范围。

②迅速转移周围的可燃物,或拉开间距等疏散措施,阻止泄漏物与可燃物接触。

(4)稀释降毒

①在泄漏的储罐或容器的四周设置水幕和喷雾状水,稀释、驱散硝酸烟雾,降低烟雾的毒害作用,保护现场人员,防止烟气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②对于聚集于建筑物和地沟内的硝酸烟雾,可打开门窗或地沟盖板,通过自然通风吹散或采用机械送风、氮气吹扫进行驱散。

(5)围堤堵截

用不燃耐腐蚀材料,如沙袋或泥土等筑堤拦截泄漏的硝酸或者开挖沟坑导流、蓄积在安全地点,并用大量的稀碱液或水稀释,降低其氧化作用和挥发量。

(6)收容

残液量较大时,可用耐腐蚀泵将泄漏残液输转到容器内或槽车内,集中进行处置。

残液量较小时,可用干土、干砂、煤灰等惰性材料吸附残液,集中进行处置。也可以用大量雾状水喷洒冲洗,冲洗后的废水必须收集起来,集中进行处置。

(7)化学处置

可用稀碱液处理含硝酸的泄漏残液,使之生成中性的硝酸盐溶液,降低硝酸的腐蚀性作用和挥发速度量。

灭火剂及灭火措施:

根据可燃物的性质和着火面积选择适合的灭火剂灭火。如通常可选择雾状水、泡沫、干粉、砂土等。

若硝酸泄漏后已引起可燃物起火燃烧,则灭火的同时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1)采取疏散转移、围堤堵截等措施,尽可能阻止泄漏物与可燃物接触,射水冷却保护受火势威胁的容器和设备,控制燃烧范围。

(2)通过关阀堵漏、倒罐输转等措施,制止硝酸泄漏。

(3)用喷雾水枪,稀释、驱散有毒烟雾,保护现场人员,防止烟气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4)收容现场残液,防止流入水体、下水道等限制性空间。

注意事项:

(1)加强个人防护,切勿直接接触泄漏物,应使用雾状水或低压水流,避免泄漏物飞溅伤人。

(2)应用稀碱液中和泄漏的硝酸,或分散抛洒固体碱末,防止局部大量积热发生喷溅。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