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加强设备监造过程中的核安全文化建设

作者:冯斌  
评论: 更新日期:2014年11月10日

    设备监造在核电设备制造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保证核安全和核设备质量的一道屏障。如何确保核电设备监造质量屏障的有效性,则是摆在核电总承包企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在设备制造环节加强核安全文化的建设,强化质量保证意识,确保设备监造质量屏障的有效性成为监造管理的首要任务。

  核安全文化是以核安全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安全文化通俗的理解为: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就核安全文化的本质而言,其表现为一整套的科学而严密的规章制度,加上全体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工作习惯,从而形成人人自觉关注安全的气氛。它强调只有全体员工致力于一个共同的目标,才能获得最高水平的安全。

  安全文化是融合于组织中的一种行为模式,它首先表现为一种大家共同遵守的思维习惯。在核电建设领域,核安全文化更多地表现为质量保证意识。提倡核安全文化,就要约束个人行为和人际关系,养成一种思维习惯,从而实现安全目标。强化质量保证意识,不但是当前核电建设队伍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核工程领域永恒的课题。具体到核电设备制造过程中的建造管理,按照核安全文化的理念,强化质量保证意识,确保设备监造质量屏障的有效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提高遵守核安全标准的自觉性

  安全是核电站的生命,每一个参加核电建设的监造人员,都应该清醒的意识到自己对核电站安全肩负着一份巨大的社会责任。“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不应只是一句口号,应时时、事事体现在监造工作中,牢记自己的工作质量与安全息息相关,强化自身的安全责任感。在设备制造阶段,核安全更多地体现在设备质量的完美,安全第一体现为质量第一。强化质量意识,对待质量问题一丝不苟,把严格遵守核安全标准贯彻到质量控制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这就是核安全文化理念的体现。

  二、对建造工作职责的审视与不断地加深理解

  探索的工作态度,要求监造人员不断地审视自己的职责,加深理解。设备制造过程是设备实体质量的具体行成过程,衡量设备制造质量的好坏是用加工制造的零件,外购的配套件、总装调试的整机是否全面地达到设备设计图纸及技术规范的要求来判断。监造人员应在设备的原材料及外购件采购、生产技术准备、零部件的加工、装配调试、以及涂漆防锈和包装等设备制造的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设备制造过程中监造工作的职责范围应该强调的是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控制,而不仅仅是重点工序的质量见证。质量控制工作还应该包括每一个环节的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随着质量保证意识的提高,对监造工作职责的认识将进一步加深,监造的质量屏障会更加的有效。

  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核电站设备种类繁多,涉及多个领域,而且技术含量高、制造过程影响因素多;大型核级设备多为单件生产且制造工艺复杂,难度大、周期长,制造风险高,质量问题不易诊断和处理。以上特点决定了监造人员要做好监造质量控制工作,必须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精通质量控制理论,掌握质量控制的方法。这就要求监造人员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有危机意识,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以适应各种设备的监造要求,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安全文化修养与质量意识。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