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建设安全文化提升安全素质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7月26日

  安全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铁路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是安全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为铁路安全生产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安全文化作为安全管理的“母体”,是统率安全管理工作的灵魂,代表了当代铁路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建设安全文化作为一个时代的命题,在安全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
  以安全价值取向、安全伦理道德、安全行为规范、安全管理理念、安全文化知识、安全文化氛围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文化的提出,是将安全问题由自然科学向人文科学的转化和深化,是对安全管理思想和理论的一种新认识。我们认为,倡导和建设铁路安全文化,是实现运输生产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是树立铁路安全形象,提高企业效益,实现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站在安全文化高度,提升安全管理理念
  我们常讲“安全在于管理,管理在于干部”,安全管理工作者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安全管理理念,对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十分重要。就当前铁路安全管理的层次和水平,无论从它的科学严密度和方法适应性,都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但随着社会进步的大环境和铁路自身的发展,安全管理理念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一是提升“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安全文化是以人生、人权、人文、人性为核心的文化,是体现了时代前进方向的人本文化。安全工作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人的生命权、健康权。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应顺应社会进步的要求,将人作为文化服务的对象,强调人是最宝贵的,人命关天,安全为大,人的安全高于一切。怎样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充分认识人的安全价值。当今时代的职工,不仅是社会人,更是经济人,这种特性对安全生产的取向和价值将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安全文化的引导,使职工把安全生产的价值与自身的劳动价值、人生价值统一起来,建立起崭新的安全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在管理理念上要从以生产过程、生产工艺和运输质量为管理的主体转变为以人为管理的主体,重视人的因素,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
  二是提升“法情并重”的安全管理理念。依法管理和以情管理是一驾马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法”与“情”都有着其本质的文化特征,以“法”为重心的管理,体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基础上的契约关系;而以“情”为特质的管理,则是以道德精神为背景,讲究群体氛围和群体关系,重视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个体对群体的义务和奉献。我们既要强调法治对安全的规范作用,又应重视“情”对于协调人际关系和在安全中的引导性、感化性作用。法规可能是管一管二的,而“情”的作用则会事半功倍。我们应借鉴战国时期“吴起巡营”①的典故来启发管理者,通过情感交流的效应,使职工主动接受安全法规、条例,真正认识到“法”有“情”的体现,“情”在“法”治之中的道理,以此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三是提升“无为而治”的安全管理理念。一位现代管理学者提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没有管理的管理”,这个提法反映了古代道家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无为”思想的核心是尊重和顺应客观规律,强调自我管理,主张人在法规条文的规范下,尽情地、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安全问题无人不有、无事不有、无处不有、无时不有,存在于全人员、全事物、全时空之中。安全管理如果单靠管理人员去管理,是管不过来的,也是管不好的。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创建的“自控型班组”活动,就是贯彻了“无为”的管理思想,它反映了安全工作的客观规律,在安全管理中显现出其客观性和有效性。因而,在安全管理中要克服“人盯人”的管理弊端,把关注点聚焦在管理行为的“无为”化上,在把精力放在研究制定安全法规、制度、措施的同时,为职工能够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创造适宜的管理环境。
  二、以安全文化为指导,创新安全管理机制
  有了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和具体的管理方法作保证。铁路安全文化注重分析人的行为诱因、机具状态诱因、环境诱因等和安全事故的关系,这为我们安全管理机制的创新提供了理性思维定势。实践分析证明,绝大多数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机具的不安全状态”和“控制环境不到位”在同一时空遭遇而发生的,少数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机具的不安全状态”在不良环境下造成的,人员、机具、环境等就构成了引发事故的要素。安全管理机制的建设也要建立在对三者正确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更加科学、严谨的安全管理机制。例如,规章制度在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能够得到较好的履行,那么在单独作业、无人监控时如何保证其安全?安全文化告诉我们,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如果职工充分认识到了作业中存在的危险性,相应地提高了安全意识,就能够提高自我约束、自我防范的能力。我们受“扁担效应”②和“跳蚤现象”③的启发,就要在安全上主动施压,给予职工适当的安全激励,设法激发职工安全自保的本能意识,增强在无人监控的情况下的自我安全保障能力。
  安全管理机制的管理对象是人和物,而对物的管理归根结底也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不外乎激励和约束两个方面,激励是安全管理的“高线”,它的作用是明确努力的方向和达到目标的途径,其目的是激发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实施符合安全要求的行为,把确保安全的价值和实现自身价值统一起来,互融互动、协调统一;约束是管理的“基线”,其目的是规范职工的基本行为,使职工在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从事安全生产。建立符合安全文化要求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要从人的行为特性出发,利用现代管理理念,如契约理念、层级理念、安效理念,使职工明确在岗位上干什么、怎样干、干好了怎样办、干不好又怎样办,逐步把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转变为契约关系、责任关系、效益关系,形成一个奖罚公开、标准公平、考核公正、彼此双赢的氛围。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