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煤炭安全文化建设要找准着力点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7月26日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定,这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重要体现。这给从事高危、高风险行业的煤炭企业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那就是如何构建制度规范、管理科学、技术先进,人、机、环境高度和谐统一,安全保障水平高的本质安全型企业。笔者在总结近年来创建全国文明煤矿、全国双十佳矿井的实践中体会到,我们必须以先进的安全文化引领企业安全发展,紧紧抓住安全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切实建立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企业安全、科学与和谐发展。
  思想观念是核心。反思众多煤矿重特大事故的教训,给予我们最深刻的体会是,安全是煤炭企业发展的前提,是矿区稳定的条件,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对于煤炭企业来说,没有了安全,就谈不上稳定,就谈不上发展,更谈不上和谐。作为煤炭战线的各级管理者,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生产、效益第二”的管理理念;坚持安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影响一切、压倒一切的原则,明确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政治、企业最大的效益、员工最大的福祉、领导干部最大的政治生命、矿区稳定和谐最坚实的基础的意义;牢固树立煤矿事故可防可控,事故与隐患可以杜绝,违章就是事故的观念,真正形成具有煤炭企业特色的人生观、管理观、投人观、质量观、行为观、培训观、科技观等一系列文化价值理念,内化于心,切实筑牢全员安全思想防线。
  员工素质是关键。要彻底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人的不安全状态,关键在于全员安全意识的增强与综合素质的提升。要改善煤炭企业当前普遍存在的专业技术人才与高级技能型人才奇缺的现状,必须坚持人才兴企、人才强煤战略,加快实施企业人才发展规划,健全完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强化矿长资格、科(区)队长、班组长、技能型工人四级安全技术培训体系建设。重点突出经营管理型、专业技术型和高素质技能型三支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适应煤炭企业安全、科学、和谐发展所需的人才数量与质量。在培训教育方面,我们既要继续采用请进来、送出去、脱产培训、函授教育、拜师学技、岗位练兵、传帮带、知识竞赛、技术比武等一系列传统的有效的安全培训方式,又要大胆探索建立煤矿职工技校,逐步变招工为招生,变农民工为产业工人,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促进技能型人才总量逐年提升。针对当前煤矿安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组织、技能型科队、技能型班组建设,切实促进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工作技能化,形成持续改进的全员素质建设机制。
  达标升级是基础。要有效解决煤矿生产作业现场物的不安全状况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必须持续不断地强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特别要认真按照国家颁发的《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要求,结合矿井实际,明确制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规划》与考核奖惩办法,下大力气、下大决心解决制约质量标准化达标升级的突出矛盾与问题,深入持久地开展质量标准化达标升级活动,加大质量标准化建设投入,坚持内部奖先进罚落后与重奖重罚原则,加大安全质量标准化与全员收入的挂钩比例,切实强化静态与动态达标考核,夯基固本,苦练内功,完善机制。切实杜绝走过场、搞突击现象,高标准,严要求,挤水分,防滑坡,争创矿井质量标准化全面达一级标准,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努力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