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安全第一”的思想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2月26日

    案例分析:

    安全无小事,很多班组长以事故的后果来判断严重度,这本身就是对安全管理的麻痹,班组成员掉到了坑里,后果虽然不严重,但如果施工坑更深,或者里面有硬物呢?

    事故的原因,表面上看是班组成员没有带照明灯,施工现场没有防护,进一步分析,则是安全工作条例没有落实。那么本质的原因是什么呢?

    事故发生的本质是安全意识的严重匮乏。班组成员缺乏安全意识,直接反映出管理者安全意识的淡漠;施工方没有安全意识,直接反映出班组缺乏安全管理。

    安全意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保障。安全管理的根本要点在于强化安全意识。无论在什么环境中,安全的威胁时时存在,强化意识,创建一个让班组成员时时保持安全意识的工作环境,是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

    作为一线班组长,提高班组成员的安全意识,是班组安全管理的头等大事。危险源识别训练是有效提高班组成员安全意识的有效方法。所谓危险源,是指有可能成为劳动灾害或事故可能性的不安全行动与不安全的状态(包括有害物质)。有组织的识别危险源,既能避免现场危险的发生,又能进一步提升班组成员安全意识。危险源识别训练活动的开展,主要有如下步骤:

    1.现场情景模拟

    这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图示说明法,即对现场作业的某一个动作或某一个场景,用照片或漫画的方式加以描述。

    另外一种方法是,当现场操作复杂,用图片无法描述清楚的情况下,可以在现场实景模拟动作,以让全体班组成员了解这一场景的全部细节。

    2.找出危险源,探知背后原因

    针对图示或者现场示范,组织班组全员讨论、探讨场景中存在何种安全隐患,隐患将产生何种安全事故,并进一步探讨危险源存在的原因。安全事故的起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人的因素,设备因素和环境因素。因此,从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抓起,是现场安全的基础保证。

    譬如,从图中可以分析存在如下危险源:

    1)吊升的角度超过60°使吊缆的负荷太重

    2)吊钩上没有防止脱钩档,一旦货物着地后,线缆就会脱开,很可能碰到人脸或身体

    3)吊绳控制手柄位置较高,同时距离吊绳重物太近

    4)操作者同时进行两个动作,容易按错开关控制键

    5)吊缆回复时,手的位置在夹重物的位置

    6)升吊太匆忙

    3.研讨解决方案并实施

    在分析出危险源存在的原因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解决方案,并组织全组实施解决。

    如此反复进行训练,是班组长抓现场安全的重要方式之一。这项活动,班组长应有计划的组织实施,可利用班前,班后或主题班会的时间实施。结合公司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宣导推进,才能保证现场安全,防患于未然。

    结论:

    班组长要在生产过程中,提倡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要积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来保证班组生产班组成员的生命安全,要避免一切事故的发生,对安全工作要高度重视,绝对不能粗心大意、漫不经心,切不可将班组成员的生命安全当儿戏。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