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构筑企业安全文化 创造企业和谐氛围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2月26日

    企业安全文化作为现代化企业生产力的重要保障,是企业文明和素质的重要标志。抓好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改变人的精神和道德风貌,有助于改进和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是指系统影响改变他系统以及抵抗、承受他系统的影响与作用的能力,是一个系统从周围环境中取得物质、能量、信息而展自身的功用。企业安全文化主要有导向、约束、凝聚和激励等功能。

    导向功能是指企业安全文化对全体员工的引导和指引方向的作用,即通过企业安全文化确定企业的安全总体目标和各车间、班组的安全分目标,使企业领导明确企业安全管理的努力方向,制订相应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使每一职工以“安全第一”的价值观为自己的行为指南,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符合企业的安全价值观,调动广大职工为实现企业安全目标各极性,引导职工的安全行为。倡导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其实质就是要使企业尽快走出“事故导向”的操作和思维、管理模式,实施“超前创新”,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

    约束功能是指通过企业安全文化制度,伦理道德发生作用,约束全体职工的安全行为,使每一个职工都能深刻、充分认识安全规章制度的必要性,自觉地增强安全意识,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以及应具有的安全道德,从而能自觉地遵章守纪,自觉地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做到“三不伤害”,提高整体的安全水平。

    凝聚功能是指把企业全体员工紧紧联系在一起显示共同的安全目标、意识和追求。同心协力、奋勇拼搏、开拓前进的一种观念、行为和文化氛围。使个人对企业产生信赖感、可靠感、依靠感和归宿感。

    激励功能是指文化本身所具有,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安全标兵等多种方法,激发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企业领导对职工关心进而激发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培养职工“厂兴我荣”和“同舟共济”的集体观念,使生产进入安全高效的良性循环。

    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概括地说就是将企业决策层、管理者及全体职工塑造成具有现代安全观的生产力和文化人。没有高度的安全文化作导向,职工行为往往易入歧途,很难实现预防事故的目的。

    三、企业安全文化的建立和培育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企业各级领导者的安全文化素质,领导者要用自己对安全生产的责任,确保安全意志和安全价值观,通过言传身教和建立安全教育培训体系来影响每一名职工,进而通过严格的奖惩实践不断进行培育,才能有效地加快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从而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的新局面。

    企业安全文化培育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学校教育,一个是企业培育。学校教育就是通过开设专业安全课程,通过生产实习培养出具有相应专业安全科学技术知识和实践技术的人才,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培育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途径,培育的方法主要有:一是定期组织各部门进行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订及修订活动,充分发动企业全体员工从理论到实践作认真、细致、深入的学习和讨论,统一企业全体员工的安全认识、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二是企业对全体员工要进行定期培训,包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安全生产安全技术、安全观念、安全态度、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对新入厂的工人必须进行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三是运用电视、广播、黑板报等多种宣传媒介,采取安全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事故案例分析会、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活动、安全技术交流会、安全座谈会、安全奖励表彰会和安全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贯彻安全文化,倡导“安全第一”观念及宣传安全行为规范。四是建立企业安全事故陈列室,经常用正面经验、反面事故和血的教训教育全体职工,使全体职工牢固树立“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的意识,做到警钟长鸣,安全生产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企业的安全文化是对传统安全管理的一种升华,它在改变那些以往的安全观念过程中,创造和更新了人们的安全观念,使理性的安全意识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企业的形象如何,安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具备先进的安全管理。企业的安全达不到指标,就不能进入国际市场。根据统计显示,安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GDP的25%。安全投入必然获得对称的安全产出,这是一条最基本的经济规律。所以,《安全生产法》特别强调要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安全投入的增加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使企业或部门乃至整个国家在一定的时期内事故减少,安全环境明显改善、企业工作效率提高、企业商誉提高等。

    四、营造企业良好的安全氛围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生产事故的发生虽然有其突发性和偶然性,但事故是可以预测、预防和控制的。“预防为主”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安全与生产可以说是生物学上的“共生关系”,双方互惠互利,安全是生产的首要前提,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远远高出事故整改的“产出比”。有不少人认为,只要有生产,就难免有事故,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话来为事故开脱罪责。这种错误认识反映在生产实践中,就成了“做事越多,出事的机率越多,所以越积极肯干的人就越易受伤害。”无疑,这种认识对生产是十分有害的,不利于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所以,要使事故处于“可控”和“在控”状态,不仅要得力于对生产设备的及时消除隐患和缺陷,始终保持设备的健康状态。应该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线监测装置的广泛应用,为确保设备的健康运行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关键是如何加大投入的问题。而对于纠正人们固有的思维模式,树立一种正确的安全思想,培育一种先进的企业安全文化,则任重道远。根据安全心理学的研究,人类从事的生产过程都包含着利用能量做功的过程,能量的失控,就可能引发事故。因此,生产系统存在着固有的危险,但这种危险,通过人机系统的协调作用,是可以控制的。

    如果有了良好的安全氛围,让“要我安全”变成了“我要安全”,全体职工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关心、相互配合,那么不讲安全的行为成了众矢之的,不讲安全的人成了过街老鼠。

    那么,怎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笔者认为:

    第一、要以《安全生产法》的实施为契机,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看得高于一切。强化安全责任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充分认识到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才会正视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隐患,才会正确地履行好职能,正确的对待批评和监督,将安全做实管严。《安全生产法》的实施,关键是要提高执法的水平和效能,强化执法的权威,增强执法的效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遏制事故的多发势头。

    第二、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安全管理的机制和安全文化的培育手段和方式。在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同时,根据企业的发展和生产情况,根据职工的思想状况,及时的创新方法、创新机制,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吸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思想,有针对性地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开展技术练兵,以竞争来引导员工安全生产,增强对安全异常和安全中出现的新问题的判断、分析和应对处理能力;同时关心职工的思想和工作、生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团队学安全的良好风气,建立学习型组织,是给安全注入永久活力的有效途径。

    第三、要形成整合力,利用一切手段和设施,加大对安全文化的传播。要把对安全的宣传摆在与生产同等甚至比其更重要的位置来宣传。抓好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改变人的精神风貌,有助于改进和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文化的积淀不是一朝一夕,但一旦形成,则具有变化人、陶冶人的功能,任何社会人都是一定的文化塑造和教化出来的。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