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核技术应用与核安全文化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2月18日

  例如,2009年6月7日河南辐照厂发生的意外卡源事件就是因缺乏核安全文化而造成的。2009年5月19日,国家环境保护部下属的北方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在对辐照厂例行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对其放射源升降系统、贮源井水处理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全面整改要求。但是在整改期限之前便发生了卡源事件,而且由于处理不及时,辐射积热使被辐照的辣椒粉在高温中碳化,并从辐照室飘出烟雾。该现象被误传为核辐射泄漏,造成了当地不明真相的十几万群众集体出逃的恶劣社会影响。本次事件的主要原因是辐照厂的领导核安全意识淡漠,在接到整改通知后未及时整改,继续使用“带病”的设备进行辐照加工。另外,事后调查发现该厂无放射源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以及辐射事故报告处理制度也不尽完善。因核安全意识淡漠导致的辐射事故还有很多。如2004年山西某科研机构的放射源被强制停止使用并张贴封条后,又被该单位擅自启用,结果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事故。2005年四川某公司3枚闲置放射源被盗,造成辐射事故等等。统计表明,在核技术应用环节发生的辐射事故中,责任事故约占85%,可见核技术应用企业亟需建设核安全文化,提高领导及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养。

  (二)核安全文化的建设与维持

  1.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核安全文化是由企业的体制和人员的响应组成的,因此需要针对此两项内容进行建设。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营运单位需建立一个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由以下几部分内容组成:第一是政策,包括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的有

  关核安全的政策和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的各级操作性强的政策。第二是组织机构,该组织机构对安全管理体系负责。企业应根据自身核技术应用项目的特点确定组织机构的组成部门及其职责。例如,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工业探伤、石油测井的企业,应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放射源的贮存安全,应建立放射源的出库、入库使用登记制度,并定期盘存放射源,做到账务相符。保证放射源在贮存期间不丢失。对于使用射线装置进行无损探伤的企业,其对射线装置的保管要求就不及对放射源的保管要求严格。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一个核技术应用企业均应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辐射安全工作。第三是计划与实施。企业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政策,制定适合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安保措施、维修、监测方案等,并有质量保证措施确保各项计划不流于形式。第四是安全评价,企业应不断地进行自我监测与评价,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解决。第五是企业内部审查,审查包括对政策、组织、计划和实施以及自我安全评价的审查。第六是监管,监管包括对整个安全管理体系的各个组成部门的监督与管理。此外,安全管理体系还应包括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对企业的外部监督与管理。

  2.明确各阶层的职责与要求。人员响应是构成核安全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核技术应用企业应该明确其决策层、管理层和基层工作人员的职责和要求。决策层负责公布安全政策。建立管理体制,提供人力、物力资源。同时,决策层应通过总结经验教训而达到不断自我完善的目的。管理层的责任是根据公司的安全政策和质量目标开展工作。管理层应明确基层工作人员的责任分工,使每个人都能了解自己的安全责任和质量职责。同时,管理层需要进行安全工作的协调和管理,以及人员资格审查和制定培训计划。另外,管理者除贯彻质量保证措施外,还要负责实施一整套的监督措施,确保质保体系的有效运转。基层员工要有善于探索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和相互交流的工作习惯。

  3.识别核安全文化的弱化并纠正。核安全文化的弱化势必将导致重大安全隐患进而演变为辐射事故,因此核技术应用企业应密切关注核安全文化弱化的征兆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扭转安全文化弱化的趋势,使之朝着安全文化强化的方向发展。安全文化的弱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组织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在外部商业竞争的压力下采取-不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忽视安全要求;管理人员的观念因自满而变得狭隘,使得企业内部的改革与进步停止,并且失去相关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管理人员的开放性变差,不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亦不愿通过信息反馈来改善其主管工作的安全状况。

  (2)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管理层对与安全相关的问题的纠正行为不力,具体表现为不能保证纠正行为优先,纠正措施被大量积压;工作程序与安全文件不能被及时发布、更新、发放;由于缺乏知识和资源,或受到时间的限制。导致管理者出现不适当的改正问题的行为;质量保证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下降;安全审评不足或失效或不真实等等。

  (3)员工问题。主要表现为未受过专业化培训的员工人数的增多;员工对工作的理解性差,不能正确的理解其本人的职责,及管理层对其工作的要求;员工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强度过大而出现注意力下降、安全意识减弱等现象;管理层对承包商的监管不足,使其提供的服务的质量的不确定性增加。

  (4)技术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对安全重要设备的定期检查不足;设备维修不及时;技术文件缺乏管理;运行记录不完整等等。上述现象均表明核安全文化开始弱化,且可以被确定为核安全文化弱化的征兆。核技术应用企业应加强内部审查,及时发现弱化征兆,果断地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使本单位的员工始终具备较高的核安全文化素养,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任务之首。

  四、结论

  随着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科研、环保等各个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在其应用过程中的放射性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核安全文化对核技术应用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并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必将带来丰硕的核安全的有形成果,反之,忽视核安全文化建设或建设流于形式,必将会导致辐射事故和严重盼社会影响。因此,核技术应用单位必须进行核安全文化建设,在实践中创造并形成有益于安全目标的工作环境,使每位员工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文化素质,共同致力于“安全第一”的目标,确保核技术应用过程中的辐射安全。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