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坚持科学发展 培育安全文化 为“和谐长航”建设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1月23日

 随着我国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安全发展”已成为我国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如何把安全工作与企业文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用文化的核心元素,创新和提升安全管理的水平?中国长航积极探索从安全文化的角度,深化和创新安全管理工作,为“和谐长航”建设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

  一、关于安全与文化的有机结合

  20世纪80年代中期,安全文化的概念在国际上正式提出,如“核安全文化”、“预防文化”等。90年代初,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发表了《安全文化专论》,系统论述了安全文化的特征及要求,并提出了一系列指标。随后不久,安全文化在我国各界引起广泛重视,中国长航开始探索和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随着我国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以及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安全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提升到企业文化和企业本质安全的高度来认识。

  1.科学发展观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安全发展”的新观念,这是我党首次将“安全发展”写入党的文件。科学发展观把“安全发展”放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统筹考虑,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共同构成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安全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表明安全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安全发展”对集团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思考安全管理问题,重新认识“安全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安全文化的角度,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实现企业的安全发展、有效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传统安全管理需要植入安全文化的核心元素

  中外有关组织机构的调查资料一致表明:大多数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其比例远远超过因安全工作条件不到位而造成的事故发生率。这些存在于职工思想、行为、观念、心态上的问题,已远远超出了传统安全管理涵盖的范畴,需要我们跳出传统管理的圈子,把安全管理置入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大视野中去研究思考。用文化的核心元素,用文化管理的更高境界,创新和提升安全管理的水平。

  安全文化作为组织文化的一个子概念,是在经验管理、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逐步产生的新管理理论,具有无形管理、全面管理、能动管理的特点。安全文化是一种本质型的安全管理,是对传统安全管理的辨证扬弃,使企业安全管理以“事”和“物”为中心,转移到以“人”为中心,强调“人是安全的动力,人是安全的主体,人是安全的目的”的基本理念,塑造本质型安全人,最终实现本质安全型企业;安全文化是以精神、价值观为导向,反映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体现现代、科学管理的全部内涵。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表明,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系统有效性的决定因素,积极有效的安全文化,能够促进安全生产系统的有效运转,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处于稳定向好的状态,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发展。

  3.探索和积累了安全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

  中国长航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精神,逐步探索和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并取得积极成效。近年来,“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等安全文化理念初步形成,以安全管理体系为重点的安全文化制度日益完善,和谐的安全文化环境逐步创建,一大批安全航行过百万公里、数十年的安全先进典型和品牌不断树立,推动了集团安全管理工作。如南京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文化,长江62006轮打造安全管理“铁三角”理念、长江22007轮“家庭式亲情文化”、深圳公司的精细管理文化等,都从不同侧面阐述了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4.企业加快发展对安全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十一五”期,随着集团改革发展步伐的加快及“三大转型”目标的实施,对集团安全管理及安全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课题。向海转型,集团将涉足更多的新市场、新航线、新领域,安全管理将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船舶远离岸基地,现场监控和预控的难度加大,这些新的课题,需要安全文化作用的发挥,以弥补传统安全管理的不足;向物流转型,集团将涉足和整合物流链中的各个环节,需要精细化的安全执行文化;向产权多元化转型,集团不同产权形式的合资合作企业,需要企业文化的不断融合,需要安全文化的融通和创新,才能发挥整体效应。因此,集团安全管理工作必须适应集团不断发展的要求,必须从更深层次去思考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推动集团各项改革发展工作。

  二、用系统观念,思考安全文化建设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企业安全文化内涵丰富,不仅包括机器设备、安全设施、安全科技水平等物态安全文化,还包括企业机制、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员工的安全理念、安全知识、安全态度、安全技能等深层次安全文化。其中企业员工的行为安全文化和心态安全文化,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起着根本性、实质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去看待和实施安全文化建设,而必须用系统化地观念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安全理念的渗透与安全行为的控制

  企业文化是除人、财、物以外的第四种重要资源,解决好文化融合的“形”与“心”合一的问题,是目前国内外企业面临的难点问题。一方面,企业安全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是渗透企业行为各个方面的不可忽视“看不见的手”,文化力成为企业经营发展和安全生产的无形“内在资源”;另一方面,企业的安全理念、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往往容易与员工的认识、意识、行为相脱离,文化作用于企业“脸面”多,而作用于企业的“心”、“手”少 ,不能真正成为影响员工行为规范的准则,造成有形无实、形同虚设。

  我认为,将企业理念转化为员工个人的自觉行动,除了依靠员工个人的觉悟以外,更多的是依靠一种“无形力”、“潜在力”的影响,这种力就是“文化力”。我们应充分发挥安全文化的影响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作用。

  首先要将安全理念与工作实践有效结合起来。任何人的安全理念的形成,不仅靠安全教育、靠宣传,更重要的是靠安全实践活动、靠安全文化不断的熏陶和渗透。如果理念缺乏工作实践的支持,理念是空洞的;如果缺乏正确的理念来指导行动,行动是苍白的。国际杜邦集团的安全纪录优于其他工业企业30倍,是因为杜邦公司严守十大安全理念,做到理念与实践的结合。因此,我们在总结和归纳安全理念时,一是要立足企业、船舶实践,对船舶、船员日常经验、习惯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职工喜闻乐见的理念,而不能“闭门造车”“夸夸其谈”;二是要有实际的内涵,有较强的操作性,能够转化为员工随时遵守和实施的具体措施。如“三二一避碰规则”、“按体系办”,这些理念员工很好理解并转化为实际行动;三是要具有一定的人性化,是有“情”理念,不能成为员工潜意识里抵制的“高压理念”、“强制理念”。如长江62006轮总结出的“情绪管理”、“心态磨练”,这些人性化的理念值得大力推广。四是要全员参与,安全文化是一种全员参与、共同关注,具有浓郁渲染氛围的社会活动。安全理念的推广和实施,要注重吸引全体员工的参与,形成普遍的理念共识。只有理念被全体员工认可,才能成为员工潜意识里的行为准则。

  其次,安全理念要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保障控制系统。需要采取优化组织结构、简化管理流程、强化绩效管理和提升职工能力等组合手段,配套推行,协同推进,才能取得实效。其中激励是核心。我们在加强对职工行为监控的同时,更应注重对职工行为的激励,采取多种有效激励措施,使安全理念入脑入心,使职工追求的目标与企业理念、经营目标相一致,达到“同步共振”的目的。如果没有配套管理系统的约束和控制,安全理念只能是浮在面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不能真正成为员工行为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

  ——制度的贯彻执行与文化力的助推保障

  “安全制度实不下去,安全管理严不起来”,这是我们十几年来共同面临并急待解决的问题。据安全部门统计,有80%的事故是碰撞,其中80%的原因是安全规章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那么,如何让各项安全制度有效地贯彻落实?如何发挥文化力的助推和保障作用?一方面,我们要思考和评估,我们的制度是否正确,是否合理,是否有针对性,是否有利于执行,是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如果制度本身就有缺陷或朝令夕改,再好的制度、规定也难以贯彻执行;另一方面,要建立一种严格执行、一丝不苟的安全制度文化,通过文化的熏陶和渗透,激活和调动员工的内在动力和热情,激发员工的责任心和成就感,使各种规章制度能够严格遵守,并转化为职工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规范,如“四早一主动”、“四不放过”、“三个一些”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传统经验的承扬与国际贯标的创新

  百年长航有着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的航运管理经验,这些经验和传统,已成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安全管理的宝贵财富。随着集团“三大转型”目标的实施,我们面临的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复制,也没有旧的规则可以依赖,就需要企业领导者、管理者以及员工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探索适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安全管理经验。现阶段,积极借鉴国内外航运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推进和实施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

  传统经验和国际标准都是我们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共同目标一致,但侧重点有所不同,传统经验主要依靠人的经验和感觉,依靠实践者的素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变动性。而国际标准主要依靠硬性的标准,依靠执行者的执行能力。因此,我们要在传统经验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国际标准,克服传统经验在规范要求缺乏、安全管理与营运管理脱节、管理职能交叉、船岸衔接不畅、人员素质跟不上、忽视信息反馈等方面的不足,克服“两张皮”现象,建立适应集团自身发展要求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