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我国的船舶安全文化需要不断进行创新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1月23日

 安全是远洋船舶工作的永恒主题。在船舶安全教育管理的实践中,除了要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严格的规章约束人、科学的管理规范人、有效的活动激励人,在船员中唱响、唱好安全"主旋律"以外,还必须重视船舶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培育。实践证明,船舶安全文化在船舶管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情感、品德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它通过宣传、教育、感染、奖惩、创建群体和谐氛围等形式和手段,能够促使船员从不得不服从制度的被动状态,转变成自觉规范安全行为的主动状态。因而,只有不断创新船舶安全文化,才能有效增强船员的安全责任心和安全自控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船舶的安全控制力。

  抓安全教育的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就是从重视法规制度化的安全教育管理,向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安全教育管理的转变。在船舶安全教育管理的实践中,抓住影响安全诸因素中"人"这个最关键的核心因素,通过人性化的安全群体氛围的营造,把船员的意识、观念、情感等锁定在"安全"这个角色情景中。如中远集运磐河轮探索、创建的船舶"亲情安全文化"。所谓"亲情安全文化",就是利用亲人特殊情感的联接和利益关系,通过动员、教育、征集、感染等方法,把亲人的情感因素持续不断地注入船员的脑海之中,使船员从对亲人感情的珍惜上,增强自我保护的责任感、压力感。在船员中征集"亲人安全寄语",可以让每一位船员回忆亲人在自己上船时的嘱咐、叮咛、规劝等,把它写在征集单上。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每一位船员的一次情感触动。在此基础上,根据征集来的"亲人安全寄语",组织精选、归纳,组合成富有人情味的既平常朴素、又有普遍警示意义的寄语,编制成宣传展板,配以插图及亲人照片,把它张挂在餐厅、走廊等船员经常活动的工作、生活场所,让船员随时可见,使船员不时地置身在"亲人嘱托声"之中,达到不断激发船员安全意识的目的。

  抓安全教育的形式创新。向船员灌输先进的安全文化是船员素质教育的基本形式。例如锦云河轮推行的"双自式安全自我教育"活动就是对船员素质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双自式安全自我教育"活动,就是通过组织船员自己讲安全警示事例,自己写安全警示教训,来引导船员"自我警醒,自我调控"。把过去由"领导讲,群众听"的单一安全教育形式转变为领导和船员"共同讲"的新形式。

  抓安全教育的手段创新

  船员安全意识的增强和安全素养的提高,不仅要重视素质教育的正面灌输和文化氛围的熏陶,还必须针对船员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和思想心理的多变性,注意把船员的安全教育穿插到船舶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环节,消除船员安全工作中的"盲点"和"盲区"。首先要用正确的舆论警醒人。利用一切机会和形式不失时机地在船员中讲安全,让安全警钟在船员的头脑中长鸣。其次,用有效的活动督导人。要发动和引导船员积极开展"防患于未然"活动。要求船员平时想自己所管辖的机器设备可能会有什么问题,有没有事故的疑点和隐患,还有哪些工作不到位;要求船员工作前想,想今天做这项工作哪些环节容易出问题,应该采取什么防范措施;要求船员工作中想,想现在这样做是否违反操作规程,安全上有没有把握,举手投足是否稳妥可靠。"防患于未然"把问题想在前,工作做在前,把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最后,用现实的行为教育人。船舶领导要经常深入工作的第一现场,及时发现问题,抓住违章违规行为,现场进行行为警示分析,让大家从实际工作中接受教育,得到警示。

  这样的安全教育,记忆深刻,警示作用效果好。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