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采购控制与供应商管理
采购控制是隐患治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可影响隐患治理项目的工期,又可影响隐患治理项目的质量和效能。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控制:
(1)供应商选择。要严格按照《供应商管理程序》进行。物资供应部门应根据企业HSE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对供应商的认证、选择、评价、续用制度或程序。项目主管部门和HSE管理部门在确认供应商候选名单时,应考虑其信誉、业绩、技术保证和售后服务等因素,采用竞标的方式选择供应商。
(2)技术协议。技术协议主要规定了合同的技术内容和标的物的性质,是进行设计、安装、验收的重要依据。因此,技术协议应准确严谨,并充分考虑各管理部门和生产、维护单位的管理需求。
(3)产品质量检验。供应商所供产品到货后,应由项目主管部门会同物资供应部门、施工安装单位进行现场验收或移交。
(4)质量保证和违约处罚。为了保证隐患治理项目所需的工期和质量,物资供应部门应在购货合同中,明确规定出现质量问题的解决处理方法、逾期供货赔偿责任等内容。
2.6 整改的组织协调与安全处理
重大隐患的治理工作是在现役生产装置和生产场所进行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它所面临的两个突出难题就是正常生产与整改过程中安全问题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一是要处理好生产和整改之间的关系,生产计划部门和生调度部门加强组织和协调,要在生产经营形势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安排隐患项目的停工治理时间,优化生产计划。二是生产单位应按要求编制停工处理安全方案(程序)或HSE实施计划书,组织进行生产处理和安全处理,为施工作创造条件。
隐患治理工作应以安全无事故为前提和最高原则,不能因隐患整改而出各类事故。如果生产计划和生产处理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或时间程序上存在明显安全问题,则宁可改变工期,也坚决不以冒进和冒险。
隐患治理项目的施工组织应根据设资额度分级进行,对限额以下的隐患治理项目应由隐患项目所在单位有关职能部门组织进行整改。限额以上或涉及面大的隐患项目应由上级的工程管理部门会同职能部门组织进行整改,克服整改过程协调管理力度不够、施工工期拖遢的现象。
2.7 施工过程监督管理和承包管理
对于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工程管理部门应与项目管理部门、生产调度部门、HSE监督管理部门紧密配合,按照《承包商管理程序》做好统筹计划和目标控制,提高厂外设备预制深度,减少生产区动火作业,合理安排土建施工,集中搞好安装施工,搞好各专业和工序间的衔接,提高工作效率和施工安装质量。
项目管理部门和HSE监督管理部门应深入施工现场,及时检查和协调解决施工安装过程中出现的设计、技术问题,及时纠正不安全的违章行为,做好技术安全监督工作。生产车间则集中力量做好施工过程的安全处理和对承包的安全监护工作。
对于承包商的管理,工程管理部门和HSE管理部门应按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资格预认证、承包商选择、开工前准备、过程监督协调、表现评价等管理控制程序,实施承包商《工程项目HSE计划书/实施程序》的审查监督制度。
施工、安装阶段的验收,标志着工程施工任务的基本完成,也是对整个施工安装项目完整性、有效性的初步审定。 验收前,工程管理部门应针对每一个专业的项目内容和验收要求,编制《隐患治理项目验收报告》,进行检查的验收。
验收时,由工程管理部门会同项目主管部门组织HSE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生产调度部门以及生产、维护、设计、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安装阶段的验收。对于阶段验收中检查出的较大问题和偏差,工程管理和项目主管部门应提出处理意见、负责人和完成期限,并跟踪检查完成情况。
2.8 运行
工程项目进行阶段性验收并完成偏差纠正后,即可进入试运行阶段。该阶段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设计、安装单位或供应商对生产操作人员和设备、仪表维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熟悉和掌握新的操作、维护技能。
(2)根据生产管理和安全生产的需要,编制新的操作规程和控制参数,报主管部门批准执行。
(3)对系统进行与适应性、持续性调整。
2.9 项目验收与交接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和适应性调整后,即可由项目主管部门按程序对整个隐患治理项目进行正式验收,编制《隐患治理项目验收报告》,并纳入正常生产管理范围进行管理。
3 隐患项目治理过程中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3.1 管理程序与治理进度的关系
为了保证重大隐患治理项目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安全可靠性,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控制程序是必要的。但管理程序的增多,意味着制约因素的增多,隐患治理工作的时效性和治理工作的进度就要受到影响。因此,需要项目主管部门建立一套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提高每个管理程序的通过效率,加强各环节和程序之间的衔接,缩短评估、设计、论证的时间,提前安排定货采购和土建施工,保证施工安装的有效时间,满足对隐患治理效果的时间的要求。
3.2 施工动火与生产安全的关系
隐患治理工作是对在役生产装置和生产场所进行的技术改造和升级,隐患治理工作也是在边生产、边施工情况下进行的。这无疑给施工动火和安全生产造成了相互的不利影响,甚至是巨大的风险。因此,必须对改造部分的生产装置、设备和系统进行停工隔离,采取完全彻底的隔断处理措施和安全防火措施,同时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施工过程的监护,减少生产和施工的相互影响,保证生产、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
3.3 专业管理与HSE监督管理关系
随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监察监督的不断强化,原有的HSE监督管理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因此,各部门应制定完善相应的HSE管理程序,落实各职能部门的HSE管理职责,使HSE监督管理部门由隐患治理的执行者转变成监督管理者,以保证监督管理职能的正常履行的发挥,保证国家安全、卫生、消防、环保法律法规和公司HSE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