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氨(NH3)
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危害:
主要作用于呼吸系统,对黏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低浓度时可使眼结膜、鼻咽部、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等。高浓度时氨损伤肺泡毛细血管管壁,使其扩张和渗透性增强,破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间质和肺泡产生大量渗出物,形成肺水肿。同时支气管、毛细支气管亦充血、水肿、痉挛。
卫生标准: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场?
(3) 盐酸(HCL)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
主要可对皮肤、眼及呼吸道黏膜产生腐蚀和刺激作用,高浓度可引起严重的灼伤 。其蒸汽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引起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伤。
卫生标准:最高容许浓度为15mg/m场?
(4) 氢氧化钠(NaOH)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
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黏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卫生标准:最高容许浓度为0.5mg/m场?
(5) 氯气(CL2)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
氯被吸收后,与湿润的黏膜接触,形成盐酸和次氯酸,又分解为盐酸和新生态氧,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性肿胀、充血或刺激眼结膜。新生态氧具有强氧化作用,引起脂质过氧化而损害细胞膜。吸入高浓度氯,常致深部呼吸道病变;有时由于局部平滑肌痉挛而窒息,或通过迷走神经的反射性作用导致心脏骤停。
卫生标准: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场?
4. 高温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压的部位有:锅炉、汽轮机、除氧器、加热器、导汽管和蒸汽管道等,同时包括露天煤场等室外作业人员夏季工作的某些时间段。电厂主厂房属高温区域,需采用自然通风与局部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措施,电厂各集中控制室与主要值班室是运行人员经常值勤场所,须采取保持一定温度范围的采暖与空调措施,改善劳动生产环境。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
* 体温调节产生障碍
* 水盐代谢失调
* 循环系统负荷增加
* 消化系统疾病增多
* 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
* 肾脏负担加重
当作业场所气温超过34℃时,即可能有中暑病例发生。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疾病,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卫生标准:车间内工作地点的夏季空气温度规定
当地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工作地点与室外温差(℃)
22及22以下 不得超过10
23?8 相应不得超过9、8、7、6、5、4
29?2 相应不得超过3
33及33以下 相应不得超过2
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GB935?9)
工作地点温度(℃) 轻度劳动 中等劳动 重度劳动
30~32 80 70 60
>32~34 70 60 50
>34~36 60 50 40
>36~38 50 40 30
>38~40 40 30 20
>40~42 30 20 15
>42~44 20 10 10
注:*持续接触热后,必要休息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休息时应脱离热环境。
*凡高温作业工作地点空气湿度大于75%,空气湿度每增加10%,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相应降低一个档次,即采用高于工作地点温度2℃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