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职业危害日常监测人员、监测标准和依据、监测方法及要求、检测记录的内容及整理、监测结果的公布地点及公布有关事宜。
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明确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管理制度目的、依据。
确定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管理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
明确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名称、所在场所及部位。
明确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专职维护检修人员。
明确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的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检修注意事项。
明确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的维护检修周期。
明确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发生故障的临时措施和上报有关事项。
从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明确职业危害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目的、依据。
确定职业危害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
按照职业危害场所、本岗及工序,明确职业危害个人防护用品的种类、规格、型号。
明确职业危害个人防护用品有效使用期限。
明确购买职业危害个人防护用品的单位。
明确职业危害个人防护用品购买后的验收标准、储存标准、发放标准、领用标准、使用标准和日常穿戴检查、处理标准。
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明确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制度目的、依据。
确定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
明确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内容。
明确职业卫生教育培训人员范围、教育培训时间、全年教育培训累计时间。
明确职业卫生教育培训不合格人员再培训要求。
确定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档案的内容及保存备档期限。
职业健康体检制度:
明确职业健康体检制度目的、依据。
确定职业健康体检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
确定职业健康体检人员范围。确定职业健康体检时段(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发现不适症状时等)。
确定职业健康体检机构。
确定如发现职业病的处理方法及措施。
职业健康体检报告的保存备档期限。
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
明确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目的、依据。
确定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
确定职业危害事故类别、危害程度。
确定职业危害事故报告程序、内容及时限。
确定职业危害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粉尘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明确粉尘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目的、依据。
明确粉尘作业防护管理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
确定有粉尘作业的工作场所、工序、产生原因、防护措施。
明确粉尘作业的危害及程度。
明确粉尘作业的防护措施及管理办法。
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明确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目的、依据。
明确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
确定有毒物作业的工作场所、工序、产生原因、防护措施。
明确有毒物作业的危害及程度。
明确有毒物作业的防护措施及管理办法。
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明确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目的、依据。
明确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
确定噪声作业的工作场所、工序、产生原因、防护措施。
明确噪声作业的危害及程度。
明确噪声作业的防护措施及管理办法。
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明确职业危害告知制度目的、依据。
明确职业危害告知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
明确对从业人员职业危害告知的范围。
明确对从业人员职业危害告知的形式及要求。
明确职业危害如实告知的内容(包括: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待遇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等)。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明确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目的、依据。
明确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
明确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文件、资料及有关记录。
按照规定明确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妥善留档保存期限。
明确从业人员离开生产经营单位时,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有关规定。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明确岗位及性质。
明确各岗位存在职业危害场所的危害因素、产生原因、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本岗位安全操作程序和维护注意事项。
编写时参考以下资料:
一、单位购买的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中,应有中文说明书,在醒目位置设置有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等内容。
二、单位购买的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化学品等材料中,应有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应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危害防护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化学品等材料的产品包装应有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以上各项管理制度,请参考北京市朝阳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编制的《朝阳区中小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指导手册》,再结合编写大纲,根据本单位的实际进行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