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处理:裸露的皮肤上溅上熔融状的沥青后应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出现中毒症状者要及时到医院处理。切忌自己清除溅入眼内的沥青颗粒,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中毒预防:穿戴防护服,配戴头盔、防护镜、帆布手套、帆布鞋盖、口罩等,尽量减少皮肤暴露范围。暴露部分涂防护膏。避免光晒。工作后必须沐浴。
煤气
一氧化碳俗称煤气。为无色、无嗅、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家庭用的煤球炉或燃气炉不完全燃烧均可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也是主要的工业、家庭使用的燃料之一。
性:吸入一氧化碳与血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造成组织缺氧,引起一系列中毒表现。
中毒表现:主要有头晕、头痛、耳鸣、心悸、恶心 、呕吐、无力有面色潮红、口唇樱桃红色、心率快、烦躁、步态不稳、短暂昏迷;重患者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加、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紧急处理:迅速将患者转移到新鲜空气处。家庭煤气泄漏时,要迅速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切勿使用明火。对严重中毒者,迅速送到医院诊治。高压氧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预防:燃烧时要加强通风。冬季取暖季节应加强宣传、普及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知识,安全取暖。汽车尾气排出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泻漏入车厢内后可造成密闭车厢内的乘客中毒。
润滑油
含有烷烃、芳香烃及少量含氧和硫的杂环化合物。本品为淡黄色到褐色的粘稠液体,无味或略带异味。
毒性:本品属微毒类。对皮肤和黏膜有不同程度刺激作用。润滑油的毒性因产地、品种和添加剂的种类不同而有所区别。
中毒表现:大量吸入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某些防锈剂可引起过敏性皮炎。经常暴露的部位可出现油性痤疮和毛囊炎。
紧急处理:皮肤接触者要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者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2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并敷硼酸眼膏。吸入者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暖并注意休息。误服者可口服活性炭100克或饮牛奶,不要催吐。出现中毒症状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中毒预防:加强防护措施,注意安全使用。
天然气
又称油田气、石油气、石油伴生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少量乙烷、丁烷、戊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等。为主要的工业、家庭用燃料之一。
毒性:以产地不同,其成分也有所差异。天然气所含有的烷烃类物质的毒性低,主要有毒成分是硫化氢。原料天然气含硫化氢较多,毒性随硫化氢浓度增加而增加。
中毒表现:接触高浓度天然气后可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疾病过程中尚可出现精神症状、步态不稳、昏迷、运动性失语及偏瘫。长期接触低浓度天然气者可出现头痛、头昏、失眠等症状。
紧急处理:出现症状后要尽快脱离接触至空气新鲜处。有不适者要注意保暖、休息。出现中毒症状者及时到医院就诊。
预防:加强天然气生产、输送作业的防护措施。防止天然气管道、械具泄漏。使用时要注意通风。
液化石油气
俗称液化气。属于混合烃类,包括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本品为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成品添加有臭味剂。为主要的工业、家庭用燃料之一。
毒性:高浓度的液化石油气对人体有一定的麻醉作用。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液化气燃烧不完全可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使空气中氧含量降低,引起急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毒和缺氧症状。
中毒表现:长期接触低浓度者也可有头痛、头晕、昏睡或失眠、易疲劳、情绪不稳、腹胀、食欲差等表现。吸入高浓度液化气后可出现头晕、头痛、兴奋、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严重者意识丧失。
紧急处理:脱离液化石油气到清新空气处。注意保暖、休息。出现中毒症状者到医院诊治。
预防:加强液化石油气生产、灌装作业的防护措施。防止家庭液化气管道、械具泄漏。使用液化气时要注意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