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常见有毒化学品中毒的危害及救治

作者:林庆和 周丽秋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5月25日

  3.2 硫化氢 

  危害:接触后有流泪、眼刺痛和咽喉灼热感,同时有刺激性呛咳、胸闷。重者头痛呕吐、呼吸困难、紫绀及肺水肿,甚至谵妄、抽搐、昏迷、呼吸麻痹。最严重时大量吸入即倒地死亡。

  急救:脱离毒区,吸氧,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眼受伤立即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再用4%的硼酸溶液洗眼并滴入无菌橄榄油;为防止发生角膜炎,可用醋酸可的松滴眼。

  3.3 苯 

  危害:苯对中枢神经系统起抑制作用,轻者有黏膜刺激症状,继而出现倦睡、眩晕、头痛、头昏、恶心、呕吐、步态不稳,重者引起判断和感觉能力下降、平衡障碍、耳鸣、意识丧失、抽搐、死亡。

  急救:脱离毒区至空气新鲜处;安静平卧,保持呼吸道畅通;脱去污染衣物,清洗皮肤注意保暖;注射高渗葡萄糖、维生素C,也可用葡萄糖醛酸、1%亚甲蓝稀释后使用。加速苯代谢酚类的结合与排除。禁用肾上腺素,防止发生室颤(心脏骤停除外)。

  解毒药物:1%亚甲蓝。

  3.4 光气 

  危害:轻者咽部刺痒感、呛咳、流泪、畏光、气急、胸闷、头晕、恶心、呕吐等。继而出现紫绀,明显呼吸困难;严重者紫绀明显,咳出大量的粉红色痰,还有畏寒、发热、呕吐、烦躁、呼吸循环衰竭、休克、昏迷。

  急救:现场液氨喷雾解毒;移离毒区、卧床、保暖、吸氧;静脉注射20%乌托品20mL;出现肺水肿早期给激素、加压给氧,防止感染、休克。

  解毒药物:乌托品。

  3.5 氟化氢 

  危害:轻者鼻、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鼻、咽喉、胸骨后烧灼痛,咳嗽、呼吸困难、紫绀、咯血;严重者呼吸、循环衰竭死亡。触高浓度氢氟酸皮肤疼痛潮红,继而暗红、溃疡,眼局部疼痛,引起眼角膜溃疡。

  急救:移离毒区、保暖、吸氧;可补钙,10%葡萄糖酸钙l0mL或5%氯化钙20mL静脉注射;眼用生理盐水或硫代硫酸钠溶液冲洗;皮肤用水冲洗,外敷4%氢化可的松软膏。

  3.6 氰化氢或氰化钠 

  危害:吸入低浓度可出现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还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胸闷、呼吸困难、心悸、恶心、呕吐等;吸入高浓度,可立即昏迷,抢救不及时,会呼吸停止造成猝死。眼和皮肤沾污,也可吸入中毒。

  急救:移离污染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亚硝酸异戊酯滴在手帕或海绵上间隔1~2min吸15~30s;3%亚硝酸钠10~15mL静脉注射,随即给予硫代硫酸钠12.5~25g缓静注,静脉给高渗葡萄糖;皮肤污染,用2%小苏打溶液或清水冲洗。

  解毒药物:亚硝酸异戊酯,3%亚硝酸钠,25%硫代硫酸钠。

  3.7 苯胺、硝基苯 

  危害:早期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等前身中毒症状,末梢皮肤、黏膜出现紫绀,继而全身青紫加重,出现耳鸣、气短心律加快、步态不稳,严重者上述症状加重,出现胸闷、气短、恶心、呕吐,甚至惊厥、昏迷、休克等。

  急救:移离毒区至空气新鲜处;脱去污染衣物,清洗皮肤,重者给予吸氧;根据高铁血红蛋白的形成量用1%亚甲蓝4~6mL加入25%葡萄糖溶液40mL中静脉注射。

  解毒药物:1%亚甲蓝。

  3.8 氮氧化物 

  危害:患者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不明显,轻者咳嗽、眼部不适、胸闷、乏力、食欲减退,中度中毒有3~12h潜伏期,症状突然加重或突然发作,患者感到全身无力、头晕、头痛、胸闷、气急、呛咳;重者胸闷、胸骨下疼痛、紧压感、呼吸明显困难,出现青紫、呛咳、咳粉红色泡沫痰。两肺满布湿哕音,出现肺水肿的一系列症状。严重肺水肿时可出现中毒性休克、脑水肿等。

  急救:移离毒区、保暖、休息,观察24—48h,观察期间限制液体进入量;必要时给氧吸人,不宜用人工呼吸,然后对症治疗;48h后无肺水肿症状和体征可恢复正常活动;发生肺水肿按“中毒性肺水肿”抢救。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