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8 起吊机舱时,起吊点应确保无误。在吊装中必须保证有一名作业人员在塔架平台协助工作;机舱和塔架对接时应缓慢而平稳,避免机舱与塔架之间发生碰撞;起吊机舱时,禁止人员随机舱一起起吊;机舱与塔架固定连接螺栓达到技术要求的紧固力矩后,方可松开吊钩、移除吊具;完成机舱安装,人员撤离现场时,应恢复顶部盖板并关闭机舱所有窗口。
2.2.29 叶轮和叶片起吊时,应使用经检验合格的吊具;起吊叶轮和叶片时至少有两根导向绳,导向绳长度和强度应足够;应有足够人员拉紧导向绳,保证起吊方向;起吊变桨距机组叶轮时,叶片浆距角必须处于顺浆位置,并可靠锁定;叶片吊装前,应检查叶片引雷线连接良好,叶片各接闪器至根部引雷线阻值不大于该机组规定值;叶轮在地面组装完成未起吊前,必须可靠固定。
2.2.30 机组安装完成后,应将刹车系统松闸,使机组处于自由旋转状态;组安装完成后,应测量和核实机组叶片根部至底部引雷通道阻值符合技术规定,并检查机组等电位连接无异常。 2.2.31 机组调试期间,应在控制盘、远程控制系统操作盘处挂禁止操作标示牌;独立变桨的机组调试变桨系统时,严禁同时调试多支叶片;机组其他调试测试项目未完成前,禁止进行超速试验。
2.2.31 机组调试期间,应在控制盘、远程控制系统操作盘处挂禁止操作标示牌;独立变桨的机组调试变桨系统时,严禁同时调试多支叶片;机组其他调试测试项目未完成前,禁止进行超速试验。
2.2.32 新安装机组在启动前应具备以下条件:
⑴各电缆连接正确,接触良好。
⑵设备绝缘良好。
⑶相序校核,测量电压值和电压平衡性。
⑷检测所有螺栓力矩达到标准力矩值。
⑸正常停机试验及安全停机、事故停机试验无异常。
⑹完成安全链回路所有元件检测和试验,并正确动作。
⑺完成液压系统、变桨系统、变频系统、刹车系统、测风装置性能测试,达到启动要求。
⑻核对保护定值设置无误。
⑼填写调试报告。
3、文明施工监理通用预防措施
3.1 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明显位置设置五牌一图。
3.2 检查监督现场施工设施是否按施工总平面图布置;要求施工单位不得私建房舍,乱堆材料,保证现场道路畅通;施工用的设备、材料要按序摆放整齐,做好标识。
3.3 要求施工单位根据工程分布情况,划分文明施工责任区,实行区域分段治理,各负其责。
3.4 要求施工单位结合工程特点和不同阶段,按施工程序布置安全标志、标语和安全旗;危险区域和部位应有安全防护设施及警告牌,警示和渲染现场安全氛围,营造良好的施工作业环境。
3.5 现场要保持干净整洁,监理重点对“五头(木头、铁头、烟头、焊条头、电缆头)”进行检查。要求施工单位在各个部位分别设置垃圾箱,废旧物料及垃圾集中存放,定期清运,施工中的边角余料应及时清除,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3.6 监理、施工人员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不准在已完工的墙面、地面、设备表面等处涂写乱画;不准随地便溺。
3.7 要求施工单位做好施工现场防火工作,建立防火管理制度,明确负责人,在危险部位、易燃、易爆场所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施工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防火意识,增强全员安全防火责任。
3.8 根据工程建设规模,要求施工单位在汽机厂房固定端及锅炉本体各层平台,分别设置垃圾通道,并由垃圾车定期清运。
3.9 要求施工单位在现场适当部位分别设置公用厕所或水冲式移动厕所,以方便施工人员使用。
3.10 检查施工单位是否在高处作业的安全通道、设备保护、危险场所、试运区域和主厂房各层平台、楼梯、上料口、电梯口等部位安装标准围栏和安全网,行走部位设手扶水平安全绳。
3.11 要求施工单位在主厂房、汽机、锅炉间等施工区域布置照明,在深沟、坑洞等处设置红灯或围栏,以示警戒,为夜间施工提供方便。
3.12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尽量避免交叉作业。检查监督施工单位在交叉作业时应搭设隔离层,危险区域设置安全网,高处作业严禁向下 抛掷物件,小件废料随身携带,大件采用溜绳或吊车运至地面。
3.13 检查施工单位是否在施工平台的预留孔洞、地沟等设置临时盖板,以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
3.14 要求施工单位在油区或危险品库区周围10mm 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资,设立醒目警示牌,建立严格的发放管理制度。库房内物品器材要摆放整齐,通道畅通,室内保持干燥洁净,配备消防器材。
3.15 要求施工作业的电焊机制作集装箱集中摆放,实行负责人挂牌管理,二次线成束捋顺布设。
3.16 要求施工单位对电源配电箱管理应按统一规格设置或采用配电盘集装箱,配电箱内的线路应绝缘良好,排列整齐,绑扎成束并固定在箱内,严格按规范要求安装漏电保护器。
3.17 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脚手架的搭设要符合“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的要求,并实行挂牌管理,标明使用单位、搭设负责人、使用负责人、验收人、搭设时间和脚手架的承载能力。
3.18 随着工程施工的进展,检查施工单位对各项安全设施的配套管理,各层平台及时完善,栏杆、踢脚板及时安装,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扎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以保证施工作业安全。
3.19 要求施工单位对各种机械、车辆、(自行车、摩托车)要按规定位置停放,严禁停放在道路、施工区域或厂房内。
4、环境保护监理通用预控措施
4.1 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控制大气污染,不得随意在现场或居民区排放含有毒废气、粉尘的物质,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皮革、垃圾、落叶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物质。
4.2 施工中的废弃物,如油漆、危险化学品、油类及其用具和容器、医疗垃圾、废酸、废碱、废电容器、废电瓶等要求施工单位按指定地点存放,集中统一处理。
4.3 施工中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震荡棒、电锯、吊车、升降机、电焊机、锅炉蒸汽吹管等产生的噪声,应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极限》标准。施工单位应对噪声源的重点设施、设备采取合理安排布局,加强设备润滑和维护保养,安装消音设施等有效措施,降低噪声频率,以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4 施工及生活污水排放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食堂、餐厅污水先排入隔油池,水油分离后再进行排放,施工中产生的污水经中和处理,pH值达到规定要求后,排入污水管道。
4.5 射线设备及放射性物质的污染预防,执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条例》。施工单位对射源的存放场所必须事先经安全监察部、公安保卫部审定、批准。存放射源的铅房不得设置在人员密集、施工(交通)道路及可能有落物的下方,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质一起存放。施工现场不得存放射源,射源存放区应设专人监护,明确责任,在存放和使用射源装置场所的入口处设置放射性标志和防护安全联锁、报警装置;当射源活度达不到使用要求时,将废源收集在源罐内,由相关负责人联系送回生产厂家;已报废的射线装置上交相关部门,由其统一处理。
4.6 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 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腐蚀品7 类。施工单位在运输化学品要防止撞击、倾倒、防火防爆、防止产生环境污染或引发事故;化学品的储存按照分区、分类、分段、专仓专储的原则设专人进行保管,标识明确,防止挥发和泄漏。
4.7 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工程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夜间尽量做到不施工,以减少噪声污染,项目监理应协助业主处理好与施工现场有关的周边关系。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联系,征得他们的支持,共同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5、绿色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绿色施工是落实“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建筑业不断提高施工水平,不断发展进步的体现。认真学习、贯彻建设部颁发的《绿色施工导则》,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5.1绿色施工技术控制内容
5.1.1做好施工现场扬尘控制工作。施工现场,土方开挖量大,而且比较集中,要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挡、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5.1.2做好噪声与振动控制工作。现场噪声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规定。在施工场界对噪声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监测方法执行国家标准。锅炉吹管须加装消音器减小噪声影响。
5.1.3光污染控制方面。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应加设灯罩,使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电焊作业应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5.1.4做好水污染控制工作。加强工程建设中的水污染控制。施工现场应采取具体措施,使污水排放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
5.1.5做好土壤保护工作。导则要求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
5.1.6不断提高现场“工厂化”施工水平。对于建筑专业的钢筋配置、结构铁件制作、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构件预制等应在场外加工,厂内进行组合施工。安装专业的各类管道配置加工,各种钢构件制作应在场外配置,运进厂内进行吊装组合。
5.1.7合理使用钢模板及木模板。在电力建设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支模需要大量的模板,对基础部分和不做清水混凝土要求的结构部分,宜采用钢模板或竹胶板,可以增加模板的周转次数,节省木材。模板应以节约自然资源为原则,推广使用定型钢模、钢框竹模、竹胶板。
5.1.8加强建筑垃圾的控制:
⑴建筑垃圾。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 施工现场、生活区应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 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
⑵保温垃圾。这类垃圾难以处理,应做好回收工作。
5.1.9加强管理、采取措施,努力节约施工用电。施工电源的主要设施应按照工程最终设计规模统一规划,分期或一次建成。施工供电网络应进行计算,使电压合格、经济合理。施工现场低压电源母线的电压波动值一般须保持在±5%范围内,最低电压不能低于额定电压的10%。施工电源设计应贯彻节约能源的原则,结合具体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⑴尽可能地降低变压器空载损耗和合理减少输电损失。
⑵路灯分片集中停送。
⑶采用高效省电的用电设备,如红外线加热装置等。
⑷合理安排大用电量作业的时间,压缩尖峰负荷。
⑸改善功率因数,使之符合当地电业部门的要求;必要时应集中加装电力电容器。
5.1.10 搞好施工总平面布置,减少临时用地。在《火力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导则》的基础上,合理压缩施工临时用地,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如预制厂、设备组合厂、临时加工厂、现场作业棚及材料、设备堆放场、办公、生活设施等。施工总平面布置要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
有效利用率应大于90%。
5.2 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5.2.1成立绿色施工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明确各岗位职责,设立绿色施工管理员岗位。
5.2.2编制项目绿色施工策划书,明确将绿色施工管理目标和控制要点形成文件,使之变成全体员工的行为准则。
5.2.3编制绿色施工管理方案,从强化管理入手、全面推进绿色施工综合技术,使策划目标落到实处。
5.2.4 开展能耗指标统计分析。分班组、按月份开展能耗指标统计分析,将目标指标分解到施工的全过程,对比各单位、岗位的指标完成情况。
5.2.5建立奖罚制度。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绿色施工管理目标考核,并认真执行奖罚制度。
5.2.6 开展主材消耗量统计分析(木材、钢筋、混凝土、砂浆、钢材), 按定额损耗率降低30%来下达控制指标。
5.2.7 绿色施工管理员执行考核评价,按月度公布考核结果,并研究持续改进对策,将评价考核活动与日常施工生产管理紧密结合。
5.2.8 大力开展绿色施工的宣传工作,通过板报、会议等形式,在企业全员范围内宣传绿色施工的有关要求、宣传绿色环保理念。
5.3 绿色施工的有关技术措施
5.3.1 混凝土设计配合比计算机温度预测与优化技术。
5.3.2 商品混凝土、散装水泥应用。
5.3.3混凝土养护节水技术。
5.3.4 深基坑复合土钉支护与砂浆抹面防护技术。
5.3.5组合大钢模板应用技术。
5.3.6钢筋桁架模板应用技术。
5.3.7粗直径钢筋机械连接技术、对接焊接技术。
5.3.8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5.3.9废水排放综合处理(沉淀池、隔油池)。
5.3.10扬尘综合治理措施(洗车台、植被绿化、作业区硬化);临时设施(作业棚、工具间、操作平台、安全防护、生活办公设施)标准化;钢结构工厂化加工、CMA 制作技术;管道工厂化加工;钢结构吊装技术;计算机综合平衡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