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防止噪声危害的技术措施
噪声控制,就是把那些对人有害的噪声予以消除或降低,为人们创造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
根据我国工业企业噪声标准规定,凡新建、扩建、改建企业允许噪声85dB(A);凡原有企业暂时达不到标准者,对>90dB(A)的噪声污染,都要采取改进措施。
(1) 消声
消声是防止动力噪声的主要措施,可在各种通风机、压缩机、鼓风机等排气口处装置消声器。消声器是一种允许气流通过而阻止声音通过的装置。常用的有阻尼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消声器,穿微孔板消声器,消声效果都比较好。
(2) 吸声
吸声是用吸声材料与吸声结构吸收通过的声音,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如在室内用多孔材料安装在墙壁及天棚的表面上,或制成劈形式悬挂于棚顶或装设在墙上,或利用共振原理采用多孔板作成吸声的墙壁。
多孔性吸收材料,如超细玻璃棉、矿碴棉、细孔泡沫塑料、多孔吸声砖、工业毛毯以及甘庶板,木丝板等都属于多孔性吸声材料。这些材料所以能够吸收声音,是由于材料的多孔性,导致“透声”,并以摩擦方式消耗声能,达到减声的目的。这类材料吸收系数,在中高频段都比较高。
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还与材料的厚度有一定的关系,增加材料的厚度可以提高低频。低吸声效果,但对高频的吸声效果影响不在。
(3) 隔声
封闭发声的物体、场所与周围隔绝的方法称为隔声,常用的隔声结构有隔声室、隔声罩、隔声屏等。
单层隔声结构。用最简单的隔声构件——单层均匀物质制成的墙板,如钢板,木板或混凝土墙等。当声波入射到隔声结构上,其中一部分声能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只有一小部分声能透露过隔声结构向外透射。由于大部分声波受到隔绝。所以能收到降低噪声的效果。
双层隔声结构。在中间夹一定厚度空气层的双层墙或板,它比没有空气层的两层物质本身的隔声量提高了很多,这是由于声波依次递到介质截然不同的面层时,声波多次反射而使声强逐级衰减的缘故。
(4) 阻尼
阻尼就是用一些内损耗、内摩擦大的材料涂在金属薄板上,如:沥青、软橡胶、高分子涂料等,当金属板夹曲振动时,其振动能量迅速传给紧密涂贴在薄板上的阻尼材料,引起阻尼材料内部的摩擦和互相错动,从而也降低金属板辐射噪声的能量,达到了控制噪声的目的。
7、防止振动危害的技术措施
防止振动危害,必须针对局部振动或全身振动的不同特点,研究具体的技术措施。
(1) 隔振,就是在振源与需要防振的设备之间,安装具有弹性性能的隔振装置,使振源产生的大部分振动被隔振装置所吸收。隔振装置主要包括金属弹簧、隔振器、隔振垫等。
(2) 改革生产工艺是防止振动危害的治本措施,如:钢窗样平的钢板作业台改为铸铁作业台,振动和噪声可基本达到国标要求:手工校平钢模,改用机械校平,亦可基本消除钢模校平的噪声的振动;水泥离心制管,如将工人手持“打水杆”进行管内铲平作业,改为“悬棍式”自动作业,即可消除振手的危害。
(3) 有些手持振动工具的手柄,包扎泡沫塑料等隔振垫,工人操作时戴好专用的防振手套,也可减少振动的危害。
8、防止职业危害的综合措施
上述职业危害的工程技术措施,仅是我们建筑行业已经推行的较好措施,但是,仍有大量的职业危害至今尚无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必须针对各中职业危害具体条件、环境,研究采取综合性措施。
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1) 各级建筑企业主管部门和建筑企业领导者,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职业危害是对职工的慢性杀害,后患严重。各级领导者,要把防止职业危害列入领导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对职业卫生工作进行计划、布置、检查、总结,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使劳动条件更合乎卫生,使千百万人免除烟雾、灰尘和泥垢之苦,能很快把肮脏的让人厌恶的工作间变成清洁明这的适合人们工作的实验室”。
(2) 企业安全部门、人员,应高度重视职业危害工程技术治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职业工程技术措施、组织、监督实施。其所需费用,应列企业安全技术措施费中给以解决。
(3) 企业要设置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定期对职业危害场所进行测定,为改善劳动条件、治理作业环境提出数字依据。从事有职业危害的职工,要定期进行职业体检,早期发现职业病,早期治疗,减少职工的痛苦,要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蓄集职业卫生的各种数据。为职业危害的防治提供信息资料。
(4)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如:职业体检制度,职业危害点测定制度,有关危害物质的领取、保管、贮藏和运输制度,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制度,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消除职业危害的防护设备、装置检查维修制度,有害工种个人卫生保键制度等。
(5) 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搞好职业卫生的重要性、迫切性。既要实事求是向职工讲清各种危害的严重性。又要说明职业危害是可以防止的,发动广大职工,群策群力,共同搞好职业卫生工作,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还要对有害作业人员进行急性中毒急救知识的教育。
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
采取科学技术措施,是防止职业危害的治本措施。但是,由于科学技术水平或经济条件的限制,目前尚有一些超过国家标准界限值,直接或间接危害职工身体健康。因此,做好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防护措施。
(1) 根据危害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等,有针对性的发给作业人员有效的防护用品、用具,也是防止或减少职业危害的必要措施,如:配合电焊作业的辅助人员,必须配戴有色护眼镜,防止电光性眼炎;在噪声环境下作业人员必须戴护耳塞(器);从事有粉尘作业的人员戴纱布口罩,达不到滤尘目的,必须配戴过滤式防尘口罩;从事苯、高锰作业人员,必须配戴供氧式或送风式防毒面具;从事有机溶剂、腐蚀剂和其他损坏皮肤的作业,应使用橡皮或塑料专用手套,不能用粉尘过滤器代替防毒过滤器,因为有机溶剂蒸气,可以直接通过粉尘过滤器等等。
(2) 对于从事粉尘、有毒作业人员,应在工地(车间)设置淋浴设施,工人下班必须淋浴后,换上自已服装,以防止工人头发和衣服上的粉尘、毒物、辐射物带回家中,危害家人健康。有条件的单位,还应将有危害作业人员的防护服,每天集中洗涤干净,使每次从事有害作业前均穿上干净的防护用品。
(3) 定期对有害作业职工进行体检,凡发现有不适宜某种有害作业的疾病患者,应及时调换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