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窑炉烧成工序安全操作规程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05月24日
4.4.2.3 确认燃气总管压力及助燃风压力分别位于8000-10000pa和≥4000pa。
4.4.2.4 打开预点调节单元的手动球阀,并打开预点喷嘴前助燃风一个小的开度。
4.4.2.5 用火把靠近点火孔,慢慢开启烧嘴前燃气球阀,当确认已被点燃后,慢慢开大燃气球阀再慢慢加大助燃风球阀开度,使火焰发蓝为止。
4.4.2.6 一般是先点急冷风前第三组底枪,隔一对点一对,然后根据升温曲线加枪升温。点燃二十多对枪后,可关闭排空阀。
4.4.3升温曲线(略)
4.4.4调试
4.4.4.1 当温度达到设定曲线后,开始进砖试烧。
4.4.4.2 此间安排保养加强巡窑,确保辊棒正常运转。
4.4.4.3 确定试烧产品达到工艺要求后,安排进砖。
4.4.4.4 跟踪调节,确定生产正常为止。
4.5 春节前停产降温:
 在停窑时不能降温太快,因为窑体耐火材料收缩时容易产生局部过大而损坏窑体。快速冷却时,由于
窑墙的降温速度远小于窑炉通道的降温温度,这时辊棒收缩应力不同会造成大批量断棒,还有因孔砖降
温收缩力的不均衡造成孔砖中心线移位,磨损辊棒甚至造成断裂。
4.6 辊棒验收标准:
4.6.1 检查辊棒尺寸、壁厚、直径、卡孔是否符合要求。
4.6.2 辊棒使用温度:1300℃.
4.6.3 辊棒密度:2.3Kg/cm³
4.6.4 抗弯性:350g/cm²
4.6.5 抗震性:可轻敲辊棒,听其声音悦耳,无哑音及尖音,表明辊棒热震性基本达标。
4.6.6 线直度:≦0.5‰(在校正钢棒机上转动辊棒,用塞尺测量最大间歇位置,其偏差不大于2mm为
合格)。
4.7 停电、停气处理:
4.7.1停电紧急处理步骤:
4.7.1.1 快速度关闭各烧嘴前燃气手动球阀和助燃风球阀,速度越快越好,要确保关严。
4.7.1.2 关闭燃气总管手动阀,必须确保关闭。
4.7.1.3 打开窑炉后面的放散阀。
4.7.1.4 启动备用电源,将电送到窑炉放慢转速保持晃动,(如无备用电源应安排人转动电机风机从而保证辊棒运行。
4.7.1.5 恢复供电后,确定电压稳定后,切断备用电源将电送到窑炉。
4.7.1.6 启动风机:①排烟风机→②助燃风机→③抽热风机→ ④急冷风机→⑤间接冷却抽热风机→ ⑥直接冷却风机
注:1、启动风机时要等到前一台启动的风机运行正常后,再启动下一台风机;
    2、④⑤⑥风机当温度将达到设定温度时依次启动。
4.7.1.7 打开燃气总管手动阀。
4.7.1.8 等主管压力稳定达到使用要求值后,从烧成带尾部开始点燃烧嘴,点了三组喷枪后,可逐渐关闭放散阀,点燃其余喷枪。
4.7.1.9 当达到烧成温度后开始进砖。
4.7.2停气紧急处理步骤:
4.7.2.1 关闭烧嘴前的燃气,助燃风球阀,关闭得越快越好,要保证关闭。
4.7.2.2 关闭燃气总管手动阀,打开窑炉后面的放散阀。
4.7.2.3 停止砖坯入窑,烧成带前部打晃动,后部正常运行。
4.7.2.4 关小排烟风机及助燃风机。
4.7.2.5 待烧成带后部的砖出窑后,关闭急冷风机、抽热风机、间接冷却风机、强冷风机。
4.7.2.6 检查正反转段辊棒运行情况是否正常,如果长时间可打正转,使砖坯走出窑。
4.7.2.7 询问停燃气原因,排出故障.
4.7.2.8 来气后对主燃气管道进气体置换,待检验煤气达标后,按停电后的点火步骤点火,但是每支喷枪点火前应先放散约1分钟。
5 产品出现问题的处理:
5.1 色差:此处的色差只指的是由于窑炉横断面温差造成的色差,即窑炉同一排砖出来左、右的颜色不
一致。如果两边颜色较中间发青,证明中间温度较两边温度低,1、可适当调大烧嘴的助燃风 2、更换
中间孔小四周孔大的煤气出口枪帽。3、调整挡火板的高度。如果中间温度高两边温度低,1、2、3反
向调整,如果左右不一致调整窑炉两侧喷枪的助燃风开度。
5.2 变形:此处的变形单指烧成引起的变形,变形一般有三种:翘角, 适当降低烧成带辊棒上的温度,升高辊棒下的温度。下弯, 处理方法与翘角相反。扭曲变形, A.坯体在前进过程中自我挤压 B.局部高温,多为个别喷枪燃烧不好,造成局部火焰过高,其次是挡火板出现问题,要检查有无烧嘴砖开裂、挡火板缺角或左右高度相差太大。
5.3 开裂
5.3.1 干燥开裂:干燥温度过高或干燥速度过快,即干燥曲线不合理,各风闸的开度匹配不合理。一般
要保证干燥前段有一定正压和湿度,不要水分排除太快,还有最高温度最好控制在200度以内。
5.3.2 预热带产生的裂纹:主要是窑头温度过高,窑头升温速度过急,可通过调整排烟支闸降低窑头温
度和放慢升温梯度。
5.3.3 风裂:主要在冷却两段,在573石英晶型转变时冷却太快,可通过调整抽热支闸,使降温梯度放
慢控制在15~30,同时注意缓冷负压不要太大。
5.4 针孔:主要是由于氧化分解不完全及烧成温度过高,可适当增加排烟抽力及助燃风压,还有适当降低烧成温度。
5.5 落脏、滴水:此处指窑头产生的。A、可适当提高窑头温度及400度以前的抽力,增大此段的气体
流速,减少烟尘及水汽在窑头的滞留时间。B、定期清理窑头预热带的窑顶。
6 工艺及质量要求
6.1 烧成控制
6.1.1 无砖坯入窑(空窑)时炉工必须把各区温度(以下差为准)降低20度,以保证以后入窑的砖坯
不会因过火而造成砖坯变形和尺码变化,空窑两小时以上应调节转速至20HZ。
6.1.2 窑炉温度根据不同品种产品的烧成情况作适当调整,正常生产时温度波动范围为10℃。
6.1.3 烧成前段和烧成后段都有可能产生裂纹,因此遇有疏砖空窑期间,应特别小心保持温度的稳定。
6.1.4 温度超出控制范围或砖坯风裂、左右色差、变形时,司炉工必须及时调整相关区段供气压力或
辊棒运转周频,以控制供气量和转速来控制烧成温度,并做好辊道窑烧成情况记录。
6.1.5 由于原材料的性能不稳定,因而烧成温度需作出相应调整,具体情况由工艺部门主管开出《工
艺作业指示书》给予操作指示。
6.2 砖坯尺码要求

 

规格(mm)
600x600
611±4
611±4
10.4±0.3
800x800
815±5
815±5
12.2±0.3
6.3 物理性能要求
6.3.1 大小头、大小腰=5mm
6.3.2 吸水率:<0.1
6.3.3 断裂模数:≥1300N
6.3.4 断裂强度:35mpa
7 相关记录
窑炉运行情况及温度记录表
砖坯储存登记表
砖坯调拨单
窑尾质量抽查表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