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活动类别 | 活动名称 | 危害因素 | 可能导致的事故 | 控制方法 |
1 | 钻爆施工 | 个人防护 | 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不戴安全帽、不穿反光服 | 人员伤害 | 加强安全教育,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 |
2 | 开挖 | 边仰坡危石未清理、未刷坡加固 | 滚落、滑塌 |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 |
3 | 洞门边坡有裂缝 | 坍塌 | 采取加固措施 | ||
4 | 洞口立体交叉作业 | 物体打击 | 制定防护措施,现场检查 | ||
5 | 风钻操作不当 | 伤人 | 安全交底,操作规程 | ||
6 | 爆破作业 | 爆炸人员未持有效证件上岗 | 爆破事故 | 加强培训持证上岗 | |
7 | 爆破用品使用前未检验 | 爆炸、失效 | 加强管理,制度措施控制 | ||
8 | 雷管直接起爆药包 | 爆炸 | 爆破安全规程 | ||
9 | 爆炸作业未经批准 | 爆炸事故 | 加强爆破管理 | ||
10 | 爆破器材混装混放 | 爆炸 | 加强管理,制度措施控制 | ||
11 | 爆炸物品管理不当导致丢失 | 爆炸、社会责任 | 加强管理,制度措施控制 | ||
12 | 爆破器材库、作业区有明火、吸烟 | 爆炸 | 加强管理,制度措施控制 | ||
13 | 爆破施工后未及时清撬危石 | 危石坠落伤人 | 安全交底,加强检查 | ||
14 | 爆破作业为及时排烟排尘 | 尘肺病 | 加强通风排烟 | ||
15 | 爆破作业未防护 | 飞石伤人 砸坏管线 | 加强防护,安全交底 | ||
16 | 爆破作业未设警戒区及警戒人 | 人员伤害 | 加强防护,安全交底 | ||
17 | 哑炮未处理 | 爆炸伤人 | 加强爆破效果检查、按规程处理哑炸 | ||
18 | 爆破器材库通风不良、无防雷设施 | 爆炸 | 按规定设置通风孔和避雷针 | ||
19 | 搬运易燃或易爆物品不规范 | 人员伤害 | 严格执行安全规程 | ||
20 | 爆炸器材不严格交接 | 爆破器材丢失 | 严格遵守制度,加强检查监督 | ||
21 | 装载机装渣 | 装载机回转范围内有人 | 人员伤害 | 严格遵守安全安全操作规程 | |
22 | 装渣前或装渣过程中未检查工作面围岩稳定情况 | 车辆损坏 人员伤害 | 加强现场安全检查,安全交底和安全措施控制 | ||
23 | 装载机操作人员违章作业 | 机械损坏 人员伤害 | 加强安全教育,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 ||
24 | 汽车出渣 | 司机违章操作 | 车辆损坏 人员伤害 | 加强安全教育,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 |
25 | 刹车装置失灵 | 溜车事故 人员伤害 | 加强安全教育,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 ||
26 | 洞内雾气较大看不清、车灯损坏 | 车辆事故 | 加强照明、通风、定期检修 | ||
27 | 现场无统一指挥调度 | 交通事故 | 加强调度指挥 | ||
28 | 材料车载人 | 人员伤害 | 加强管理,制度控制 | ||
29 | 洞口、平交道等危险地段无警示牌 | 车辆伤害 | 制度、措施控制 | ||
30 | 支护作业 | 支护方案不合理 | 坍塌 | 完善方案 加强检查 | |
31 | 支护不合格、围岩失稳 | 坍塌 | 完善规程、安全技术交底 | ||
32 | 支护损坏、变形 | 坍塌 | 完善规程、安全技术交底 | ||
33 | 支撑构件置于活动石块或虚渣上 | 坍塌 |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 ||
34 | 正洞与辅助坑道连接不顺 | 坍塌 | 安全技术规程、现场检查验收 | ||
35 | 支护人员高处作业无防护 | 高处坠落 |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 ||
36 | 紧急情况时人员没有撤出 | 人员/其他伤害 | 专人现场检查、专人负责指挥、制定应急预案 | ||
37 | 拱顶掉块 | 物体打击 |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 ||
38 | 喷锚 | 施工台架不牢固、铺板过少、无栏杆、超载 | 高处坠落 |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 |
39 | 喷射机连接管路不牢、管路不畅通 | 机械伤害 | 现场检查、安全技术交底 | ||
40 | 松动围岩坠落 | 物体打击 | 安全技术交底、操作规程、现场检查 | ||
41 | 高处赚眼、安装锚杆、挂钢筋网、喷射砼等作业无安全防护措施 | 高处坠落 |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 | ||
42 | 二次衬砌 | 开挖与二衬距离过长 | 塌方 | 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
43 | 仰拱施工作业不及时 | 塌方 | 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
44 | 平台无栏杆或栏杆过低 |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 |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 ||
45 | 跳板安装不牢或无防滑措施 | 高处坠落 |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 ||
46 | 工作台、脚手架超重坍塌 |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 |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 | ||
47 | 平台上运物料时坠落 | 高处坠落 |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 | ||
48 | 拆除模板时颠倒 | 人员/其他伤害 | 安全技术交底、拆除方案、现场检查 | ||
49 | 振捣器等电动工具漏电 | 触电 | 安全防护措施、现场检查验收 | ||
50 | 维修机械不停机 | 机械伤害 | 安全技术交底、操作规程 | ||
51 | 通风防尘 | 通风、防尘防毒 | 通风不良 | 窒息 |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
52 | 有害物超标 | 中毒 |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 ||
53 | 装渣、喷砼时扬尘 | 尘肺病 |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 | ||
54 | 不关机拆卸风管 | 机械伤害 | 安全技术交底、操作规程、现场检查 | ||
55 | 不良地质隧道 | 超前地质预报 | 为超前钻孔探明即开挖 | 坍塌、突涌水 | 强化管理、严格规程 |
56 | 不良地段支护不及时 | 坍塌 |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 ||
57 | 坍塌后未查明原因即开工 | 坍塌 | 安全规章制度,制定解决方案 | ||
58 | 地址超前预报不准确 | 坍塌 | 规章制度、现场检查 | ||
59 | 围岩测量不及时 | 坍塌 | 严格按规定进行围岩测量,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 ||
60 | 布点不正确,测量频率少 | 坍塌 | 严格按规定进行围岩测量,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 ||
61 | 突泥、突水隧道 | 突泥、突水 | 伤人/其他伤害 | 安全技术交底,预防措施、应急预案 | |
62 | 流沙地质隧道 | 未先护后挖 | 坍塌 |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 |
63 | 涌水、涌沙 | 坍塌 | 超前地质预报,超前钻探,安全措施、应急预案 | ||
64 | 岩爆地质隧道 | 无专人监测岩爆 | 坍塌 | 安全交底、专人监测、安全技术专项方案 | |
65 | 岩爆地点人员停留 | 人员/其他伤害 | 这只明显标识、加强检查 | ||
66 | 高压灌浆 | 高压灌浆 | 操作人员未持证上岗 | 人员/其他伤害 | 安全技术交底和操作规程、现场检查验收 |
67 | 高压灌浆时输送管破损、破裂 | 人员/其他伤害 | 加强安全技术交底和现场检查验收制度 | ||
68 | 输送管接头松动脱落浆液飞射 | 人员/其他伤害 |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 ||
69 | 作业人员未进行安全防护 | 人员/其他伤害 | 执行操作规程、现场检查验收 | ||
70 | 灌浆设备漏电 | 触电 | 安全技术交底、定期维修 | ||
71 | 灌浆平台防护未到位 | 人员滑倒、坠落 |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防护栏、防滑鞋 | ||
72 | 钻孔过程出现突水、突泥 | 人员/其他伤害 | 安全技术交底和操作规程、现场检查验收 | ||
73 | 灌浆泵未牢固在灌浆平台上,振动及噪音过大 | 人员/其他伤害 | 安全技术交底和操作规程、现场检查验收 | ||
74 | 高处作业 | 高处作业 | 凿岩、衬砌工作平台、爬梯无防护 |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 | 加强防护措施、检查验收制度 |
75 | 作业平台超载 | 坍塌坠落 | 加强防护设施、检查验收制度 | ||
76 | 人员未系安全带 | 高空坠落 | 安全培训、班前检查及现场检查 | ||
77 | 洞内脚手架搭设不合格 | 高处坠落 | 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 ||
78 | 没有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施 | 高处坠落 | 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 ||
79 | 高处抛投物体 | 物体打击 | 加强管理、安全交底 | ||
80 | 作业人员使用违规设施上下 | 高处坠落 | 加强管理、设置专用爬梯 | ||
81 | 用电 | 用电 | 作业人员使用违规 | 触电 | 安全技术交底、防护、定期维修 |
82 | 用电 | 生活区违规用电 | 触电 | 加强管理、安全交底 | |
83 | 取暖 | 用火 | 生活区及施工区违规取暖 | 火灾 | 加强管理,生活保障 |
84 | 设备 | 设备使用 | 超负荷使用 | 火灾 | 安全操作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