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呢?不妨在此暂作一个抛砖引玉的粗浅分析。我们认为基层班组就是一个前沿阵地,就是一个中心环节,就是一个敏感部位,就是一个重要区域。如果说安全和事故是基层的主要矛盾,那么班组长就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他们中间确实有不少实干家,毋庸讳言,“有时他们起的比鸡早、有时他们吃的比猪差、有时他们干的比牛多”。但是,桥归桥,路归路,我们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将功抵过”。如果这个阵地、环节、部位、区域出现了脱钩、梗塞、麻木、迟钝等问题,那么上面领导的文件、通知、会议、活动搞的再多,想的再全,看的再细,说的再好,都是没有用处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到头来还是“瞎子点灯白费腊”。我们在基层调查发现,也确实有些班组长“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所谓“上不着天”,就是对上面的文件精神不甚了了,所谓“下不着地”,就是对下面的职工思想不甚了了。俗话说的“上面急,下面望,中间有道挡门杠”,就是说的班组长。
时下,一些班组等基层单位对上级的安全指示和要求,以文件贯彻文件精神,以会议落实会议要求,已经成为惯用方法和定式,至于是不是真的贯彻落实了,上级则很少有人深入基层去检查,去督导,了解情况的时候则又仅仅是满足于坐小车,听汇报。殊不知,事故频频发生的单位和事故隐患单位为逃避责任,往往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这些单位的直接主管部门,有的为了体现自己的政绩,也不愿去揭疮疤,汇报尽拣好的说。没有人去监督整改,发生安全事故也就顺理成章了。那种“领导犯病,职工吃药”的做法,再也不要继续下去了。
违章是事故的根源,确保安全生产“可控、在控”,就必须确保“零违章”。“人”、“设备”、“环境”是构成安全生产的三要素。假如说,安全生产是个“三角形”的话,那么这三个要素即是它的“三个顶点”。多年以来,失败和挫折教训了我们,我们正是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设备整治,营造安全氛围,脚踏实地,从而逐步夯实安全基础的。
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无备。鉴此,这里借用一种组合警示各个点位——初次上岗的新工人,心存侥幸的麻痹人,变换工种的外行人,凑凑合合的懒惰人,急于求成的心急人,吊儿郎当的马虎人,手忙脚乱的乱干人,遇有难事的忧愁人,不懂装懂的聪明人,受了委曲的气愤人,冒冒失失的莽撞人,心有烦恼的不快人,好奇爱动的幼稚人,受了挫折的灰心人……沿着这些现象来思考我们的安全,是不是就有些许积极的发散性思维呢?安全文化不只是理论上的研究,而是每个电网人的行为准则和必修之课,甚而成为一种与生俱来的附属,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赋予它权威和神圣,使我们的安全工作真正在理性的环境之中运行
办好企业的各种事情,关键在于精细化管理。现在,我们面前遇到的困难很多,挑战也十分严竣。敢于正视困难,迎接挑战,是一个企业管理层大智大勇的表现。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一种文明,只有具有挑战——应战能力才能永续发展。一个有作为的企业或者一个有作为的人都是离不开压力的。就像蒸汽机一样,没有压力,就产生不了动力,没有动力,机车就会停止前进。可以说,压力是动力之源,压力产生动力,没有压力,就不可能有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如果一个企业麻木不仁,面对各种挑战熟视无暏,面对各种问题安之若素,这个企业必将是一个平庸的企业,一个走向衰败的企业。
我们有一个设想,在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做法和手段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的变化和需要,是否有必要逐步地改变一下安全检查方式。即由原来的定期式,逐步改变为随机式,由原来的阶段式逐步改变为经常式,由原来的通知式逐步改变为暗访式;是否可以设立违章举报奖,凡举报属实者,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目前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职工自觉监督参与的面窄,奖罚并重的举措还没有鼓舞广大职工自觉参与安全管理的热情。
古训有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很多企业过去确实取得了不少闪光的荣誉,然而这并不等于工作中没有了任何问题。危险往往来自麻痹和骄傲。庆父不死,鲁难不已。“庆父”就是事故,“鲁国”就是企业。如果放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蔓延,各种事故屡禁不止,那么我们将全局无宁日。莎士比亚说过,明智的人决不坐下来为失败而哀号,他们一定乐观的寻找办法来加以挽救。培根也说过,奇迹都是在厄运中出现的,这种厄运就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两位大师的至理名言,阐述的都是压力的重要性。坏事可以变好事,压力能够成动力。眼下,多事之秋即将来临。因此,我们的党员、干部、职工必须守土有责,义不容辞,同心同德,如履如临,反思、反思、再反思,落实、落实、再落实,迅速扭转不安全局面,保证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