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知识要点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5月07日

第三节事故调查取证
事故调查取证主要包括下几个方面:
一、事故现场处理: ( l )事故发生后,应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 ( 2 )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 3 )为抢救受伤害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 ( 4 )保护事故现场区域。仔细对现场进行标记记录或拍照、录像并保持记录的准确性。
二、事故有关物证收集包括: ( l )现场物证,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 ( 2 )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
( 3 )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 ( 4 )对危害健康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 三、事故事实材料收集包括: (一)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 ( l )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 ( 2 )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等。 ( 3 )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情况。 ( 4 )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 ( 5 )受害人和肇事者过去的事故记录。 (二)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 ( 1 )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 ( 2 )使用的材料,必要时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验与分析。 ( 3 )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
( 4 )关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道路工作面状况以及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 ( 5 )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包括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 ( 6 )出事前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健康状况。 ( 7 )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 四、事故人证材料收集记录
五、事故现场摄影、拍照及事故现场图绘制
(一)事故现场摄影、拍照。 ( 1 )显示事故现场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 ( 2 )可能被清除或被践踏的痕迹:如刹车痕迹、地面和建筑物的伤痕、火灾引起损害的照片等。 ( 3 )事故发生现场全貌。 ( 4 )利用摄影或录像,以提供较完善的信息内容。 (二)事故现场图的绘制。 ( l )确定事故发生地点坐标、伤亡人员相对于地理位置点的位置。 ( 2 )确定涉及事故的设备散落构件的位置并作出标记。 ( 3 )查看和分析事故发生时留在地面上的痕迹。 ( 4 )必要时,绘制现场剖面图。 事故现场图的形式,可以是事故现场示意图、流程图、受害者位置图等。

第三章安全生产事故分析
第一节事故原因分析
一、 事故原因的分析
(一)事故原因分析的基本步骤:
( 1 )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 2 )分析伤害方式。按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
( 3 )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 4 )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
(二)事故直接原因的分析
( l )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 2 )人的不安全行为。
1 .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设备、防护、用具有缺陷,环境不良)
1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 l )无防护。包括:无防护罩;无安全保险装置;无报警装置;无安全标志;无护栏或护栏损坏;(电气)未接地;绝缘不良;局部通风机无消音系统、噪声大;危房内作业;未安装防止“跑车”的挡车器或挡车栏;其他。
( 2 )防护不当。包括: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防护装置调整不当;坑道掘进、隧道开凿支撑不当;防爆装置不当;采伐、集材作业安全距离不够;放炮作业隐蔽所有缺陷;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其他。
2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 l )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包括:通道门遮挡视线;制动装置有缺欠;安全间距不够;拦车网有缺欠;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设施上有锋利倒梭;其他。( 2 )强度不够。包括:机械强度不够;绝缘强度不够;起吊重物的绳索不合安全要求;其他。
( 3 )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包括:设备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其他。( 4 )维修、调整不良。包括:设备失修;地面不平;保养不当、设备失灵;其他。
3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有缺陷
( 1 )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 2 )所用的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4 )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 1 )照明光线不良。
( 2 )通风不良。
( 3 )作业场所狭窄。
( 4 )作业场地杂乱。
( 5 )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
( 6 )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
( 7 )地面滑。
( 8 )贮存方法不安全。
( 9 )环境温度、湿度不当。
2 .人的不安全行为(13类)
l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 l )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 2 )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
( 3 )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等。
( 4 )忘记关闭设备。
( 5 )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 6 )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扳手、把柄等的操作)。
( 7 )奔跑作业。
( 8 )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
( 9 )机械超速运转。
( 10 )违章驾驶机动车。
( 11 )酒后作业。
( 12 )客货棍载。
( 13 )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
( 14 )工件紧固不牢。
( 15 )用压缩空气吹铁屑。
( 16 )其他。
2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 l )拆除了安全装置。
( 2 )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
( 3 )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 4 )其他。
3 )使用不安全设备
( 1 )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
( 2 )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
( 3 )其他。
4 )手代替工具操作
( 1 )用手代替手动工具。
( 2 )用手清除切屑。
( 3 )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
5 )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6 )冒险进人危险场所
( 1 )冒险进人涵洞。
( 2 )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
( 3 )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危险区.
( 4 )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人油罐或井中。
( 5 )未“敲帮问顶”开始作业。
( 6 )冒进信号。
( 7 )调车场超速上下车。
( 8 )易燃易爆场所明火。
( 9 )私自搭乘矿车。
( 10 )在绞车道行走。
( 11 )未及时隙望。
7 )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
8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 )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 )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 1 )未戴护目镜或面罩。
( 2 )未戴防护手套。
( 3 )未穿安全鞋。
( 4 )未戴安全帽。
( 5 )未佩戴呼吸护具。
( 6 )未佩戴安全带。
( 7 )未戴工作帽。
( 8 )其他。
l2 )不安全装束
( 1 )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于肥大服装。
( 2 )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
( 3 )其他。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三)事故间接原因的分析
( 1 )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 2 )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 3 )劳动组织不合理。
( 4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 5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 6 )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 7 )其他。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