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机动车辆,是指专用于企业内部物资材料运送的机动车辆,不同于公路上使用的车辆。在一些企业中,由于内部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不规范,运输作业环境不良(如生产用的原料、材料、半成品以及边角废料等物放置不当),加之车辆技术装备不完善,驾驶人员素质低,导致企业内车辆伤害事故时有发生。
1、企业内机动车辆常见事故类型
(1)车辆伤害。包括撞车、翻车、挤压和轧辗等。
(2)物体打击。搬运、装卸和堆垛时物体的打击。
(3)高处坠落。人员或人员连同物品从车上掉下来。
(4)火灾、爆炸。由于人为的原因发生火灾并引起油箱等可燃物急剧燃烧爆炸,或装载易燃易爆物品,应运输不当发生火灾爆炸。
2、企业内机动车辆事故的原因
企业内机动车辆伤害事故的原因较为复杂,与车辆的技术状况、道路条件、作业环境、管理水平,以及驾驶员的操作技能、应变能力、情绪好坏等一系列因素有关。
(1)违章驾驶
1)无证驾驶。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员属于特种作业人员,需经过专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获得证书后方可独立驾驶。而非机动车辆驾驶人员不具备驾驶能力,也不了解车辆力学性能,更不掌握安全操作方法。
2)人货混载。车辆在急转弯或制动时,由于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使车上的人和货物相互碰撞、挤压,或把人和货物甩出车外,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3)违章装载。由于运输任务重,运距短,企业内车辆超载(超重、超高、超宽、超长)现象特别严重。由于超重使车辆轮胎负荷过大、变形严重,容易发生爆胎事故,也使车辆的制动性能降低,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超速驾驶。企业内机动车辆事故有50%以上与车速过快有关。车速过快可破坏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扩大了制动的不安全区域,导致事故发生。
(3)车况不良。企业内车辆多用于短距离生产运输,且特种车辆较多,加之技术维修力量不足,所以由于车况不良引发的事故占较大的比例。主要问题是防护装置、保险装置缺乏或存在缺陷,车辆及附件存在缺陷等。由于维修不及时,使得车辆带病行驶,埋下事故隐患。
(4)驾驶技术不熟练。有的驾驶员不熟悉车辆性能,不了解企业内道路行车特点,不能正确判断路面复杂情况,致使出现险情时惊慌失措。
3、车辆安全驾驶要点
(1)行车前应观察四周情况,确认安全无误后再起步。
(2)行车时,应关好车门、车厢,不准驾驶安全设备不全、机件失灵或违章装载的车辆。
(3)驾驶车辆时要精神集中,不准边驾驶车辆边吸烟、饮食、攀谈或做其他妨碍行车安全的活动,严禁酒后驾驶车辆。
(4)在厂内、车间、库房及露天施工工地行驶时,应按规定线路行驶。要密切注意周围环境和人员动向,低速慢行,随时做好停车准备。
(5)严禁超重、超长、超宽、超高装运物品。装载物品要捆绑稳固牢靠。载货汽车不准搭乘无关人员。
(6)停车要选择适当地点,不准乱停乱放。停车后应将钥匙取下。
(7)严格遵守各种安全标志,试车时应做好安全监护,悬挂试车牌照,不得在非指定路段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