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给排水管道施工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03月31日

给排水管道一般为地下式,管径较热力管道与燃气管道大。给水管道为压力流,敷设形式与热力管道和燃气管道大致相同,但也具有其特点,如不需保温,不需热补偿等。排水管道为重力流,具有管径和埋深较大、检查井数目多等特点。
1.管沟
  当管道横跨穿越公路、铁路、河流及一些地面上的建筑物而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刨路挖沟时,则需建管沟或套管,将管道置于其中通过,这种管沟有时内装一条管,有时装数条,而且可包含电力、电信、电缆等。在给水工程中管沟是一项很重要的构筑物,所用材料有砖、混凝土等,套管则多为混凝土制品。
  (1)管沟的形式
  管沟按功能分为通行式与不通行式两类。
  按结构分为钢筋混凝土管、砖墙钢筋混凝土盖板方沟、钢筋混凝土方沟三种。
  (2)可以使用管沟的情况
  凡不能开槽施工或不能开槽检修的地段可使用管沟。例如:穿越铁路,立交桥的挡土墙及其快速道路口,高速公路,永久性建筑物(管道又必须在其下穿过)或与构筑物距离过近(净距小于槽深),过河或污水管道下面。
  (3)通行与不通行的选择标准
  当于管沟(套管)端部开槽抽出管道检修有困难时,例如开槽处覆土厚度大于4m,管沟(套管)端部口外不能开槽抽出一根管(平均长5~6m)的工作坑,或管沟(套管)长度大于25m时,应采用通行式,其他情况采用不通行式。
  (4)管沟(套管)结构形式的选用
  当用顶瞥施工时,应首先选用钢筋混凝土套管;明槽施工时,应首先选用砖墙钢筋混凝土盖板方沟;钢筋混凝土方沟仅用于有特殊需要的明槽施工,管沟(套管)的两端应做检查井,沟底应做l‰坡度坡向检查井。
  (5)注意事项
  不通行管沟(套管)的直径或宽度应不小于管径加0.4m,通行管沟(套管)的宽度应不小于管径加1.2m,高度应不小于1.1m(管下0.5m,管上0.6m)且总高度不小于1.8m。

2.给水管网上的支墩
  管网中三通、弯头、盖堵等部位臂件,统称为异型管件。由于管内承受水压而在这些管件处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推力。特别是完工验收时,因泵压试水的压力较大,故在这些部位形成的推力还是较大的.现在通用的柔性接口不能抵抗这些推力,因此要设置支墩来克服管内水压在该处产生的推力,避免接口松脱,确保管道正常运行。支墩多采用混凝土材料,见图6-55。
 



 
图6-55 管道弯曲处的混凝土支墩
 

2.1 支墩的类型
  根据异形管在管网中布置的方式,支墩有以下几种常用类型。
  ①水平支墩又可分为:穹头处支墩,堵头处支墩,三通处支墩。
  ②上弯支墩:管中线由水平方向转入垂直向上方向的弯头支墩.
  ③下弯支墩;管中线由水平方向转入垂直向下方向的弯头支墩。
  ④空间两相扭曲支墩:管中线既水平转向又垂直转向的异形管支墩。
2.2 设置支墩的原则
  ①DN≤350mm的管道,试压P<1MPa时,在一般土壤处的弯头、三通处可不设支墩,在松软土壤中,则应计算确定是否设置支墩.
  ②当管道转弯角度小于10°时,可不设支墩。
  ③在管径DN>600mm管道上水平敷设时应尽量避免选用90°弯头,垂直敷设时,应尽量避免使用45°以上弯头。
  ④支墩后备必须为原状土,支墩与土体应紧密接触,倘有空隙需用与支墩相同的材料填实。
  ⑤支撑水平支墩后背的土壤,最小厚度应大于墩底在设计地面以下深度的3倍。
2.3 没计计算
  (1)管道截面外推力的计算
  如果使用石棉灰口,因其黏结力的关系有一部分推力由灰口负担。因此在设计支墩时作用于支墩的推力应减去这部分黏结力,但胶圈柔口则无此作用。通过试验石棉灰口的黏结力C为1.67×106N/m2。
  考虑减去接口填料的粘接力可承受的内水压以后,管道截面计算外推力见式(6—12)。
 

P=770D2(p0-Kps) (6-12)

式中 P—管道截面计算外推力,N;
  P0—试验压力,Pa;
  Ps—不同口径、不同填料可承受的内水压,Pa,见表6-31;
  D—管道外径,m;
  K—考虑接口不均匀性等因素取用的安全系数,K=0.5~0.6。
 


表6-31 不同径的管道接口可承内水压力Ps/MPa
管径/mm
400
500
600
800
1000
1200
石棉水泥接口
1.32
0.96
0.77
0.56
0.44
0.39
自应力水泥接口
1.59
1.15
0.93
0.67
0.53
0.47


  (2)外推力户对支墩产生的压力只
  ①水平弯头
 


 

式中 R—外推力对支墩产生的压力,N;
  α—弯头的角度。
  ②三通及盖堵:
 

R=P (6-14)

  ③垂直向下或向上弯头
 

  通过计算,不同角度的弯头和盖堵在静水压10atm(1MPa)时承受的压力见表6-32和表6-33。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