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管理
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是员工操作机械设备、调整仪器和其他作业过程中,必须遵守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安全操作规程是企业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操作规程规定了操作过程中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设备和环境应该处于什么状态,是员工操作的行为规范。首先由安全管理归口部门把安全操作规程编写完成,然后广泛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特别是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经过反馈,进一步修改完善,最后经过领导审批,作为企业内部标准执行。并按照公司的岗位设置,把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制作成标牌挂在每一个工段岗位的墙上,时刻提示员工遵守操作规程,起到随时学习和警示的作用。随着公司生产工艺的变化、新设备的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操作的方式和方法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操作规程编制完成后,也要根据以上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
特种作业和危险作业管理
特种设备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使用合格的特种设备是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最基本条件。购买合格的特种设备,并正确地安装,在满足其条件情况下正常使用,那么会大大减小发生事故的机率。特种设备使用需到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按照强检要求定期进行检测。
公司的安全管理部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特种设的管理,要对所有的特种设备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登记管理,资料要详尽,及时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测,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和相关的制度,日常加强巡检和维护工作。
加强对危险作业的管理是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公司的动火作业、高空作业、及其他具有较大危险性的作业,必须按照安全管理相关制度执行审批手续。因此企业必须对危险作业的范围、内容、措施、程序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并督促落实。危险作业不但对作业人员本身具有较大的危险性,而且对周围人员及设备也有较大的危险性。因此要按照危险作业的规定做好相关防护工作,以确保安全生产。
加强安全检查,严抓落实整改
安全检查是一项综合性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是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安全生产秩序,保障安全生产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是企业防止、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有效方法。安全检查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处理、有档案,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要研究编制整改方案,做到“三定”,即定措施,定责任人,定完成期限。
公司要按照安全管理工作要求,根据检查的时间要做好日常安全检查、周安全检查、月度安全检查、季度安全检查、年度安全检查。根据检查对象要做好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危险作业安全检查、专项安全检查、岗位安全检查等内容。根据季节和气候条件进行专项检查及节日检查。另外夜间要安排值班干部进行巡检,公司厂警根据岗位职责对公司区域内进行检查,这样通过全方位的检查方式,有效的促进公司的安全生产。
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制定合理的应急救援预案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存储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它是安全生产重点监控部位,必须要制定有效地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通过各种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的实施,实现对危险源的控制。针对企业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是防止发生事故的重要措施。并要进行应急救援演习,应急救援演习是检测培训效果、测试设备和保证所制定的应急预案和程序有效性的最佳方法。他们的主要目的在于测试应急管理系统的充分行和保证所有反映要素都能全面应对任何应急情况。
针对公司的锅炉房、原辅材料及成品仓库等地方,公司要加大安全投入,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系统,在仓库内装置防火卷帘门、装置喷淋系统、建筑防火栓和消防器材等,锅炉房配备专门的人员以及消防器材,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以及在日常进行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