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防止由于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在煤矿企业中,生产必须遵从既定的程序和规范,也就是必须按照设计施工。而矿井地质工作所获得的资料和成果是制定这些设计最主要的依据和条件。只有对一个区域的煤(岩)层产状,结构、性质、厚度及其横向变化、瓦斯情况、水文特征、火区及岩浆岩侵入等矿井地质资料掌握准确,设计部门提出完善、合理的设计才有可能。这种完善、合理性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它能保证生产在快捷高效、安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而安全是其中的核心。生产过程安全系数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本身所依据的原始资料是否完整、准确地反映了施工过程中所将遇到的实际情况。
比如,井田范围内某一区域存在火成岩侵入及局部含水层。如果地质资料已详尽反映了这些事实,在设计时就可考虑使施工远离这些区域,必须能事先制定有效措施防范事故的发生,使整个生产过程具有预见性和安全保障;反之,如果矿井地质工作不到位,未能提供翔实准确的基础资料,设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准确地适应客观条件的变化,生产便会陷入盲目、无原则的状态。这样既可导致透水淹井等直接事故的发生,也可导致间接事故的发生。这里所说的间接事故,就是虽未引起事故的直接发生,但却对将来的施工生产带来严重安全隐患的一类事故。
地质资料不清是引起这种连锁反应的基本根源。事实上,施工时间和工程量等因素与事故的发生概率有一定的线性关系,是成正比的。一个优秀的设计其主要标志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的利用率,减小工程量,缩短工期,特别是要尽可能避免无效工程的施工。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要提高设计人员素质,避免人为因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应该全面加强矿井地质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地质资料的准确性,这是减小和杜绝各类事故发生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从根本上保证安全生产的症结之所在。
1.4 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 顶板事故是煤矿生产中另一类常见事故。虽然近些年来由于先进技术的采用和管理方式的改进,这类事故发生的比例及严重程度有所降低,但在一些不发达地区、非国有煤矿特别是个体小煤矿中,顶板事故依然是制约其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很多,比如工艺落后,生产工序不符合实际情况;工人素质差,掌握技术、执行措施不到位;开采的地质条件限制,地质构造影响等。其中与地质条件、地质构造有关的顶板事故占有一定比例。
如果有详尽的地质资料做指导,在施工之前我们就可以对施工层位的围岩性质(比如坚硬程度,理解隙发育程度),断层、褶曲及煤层产状掌握准确,以便针对具体情况,合理确定不同地段的施工措施,特别是掘进爆破工艺及支护方式。材料、设备及人员配置等生产要素能事先到位,这样就能在管理和技术层面上保证对顶板事故的积极预防,有效地减少和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2 结束语
矿井地质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做好矿井地质工作,对瓦斯事故、水灾事故及顶板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而保证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在煤矿企业中,只有正确认识矿井地质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才能对本企业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决策,把工作开展的更好,因此,矿井地质既是一项专业技术工作,同时又同生产实际紧密相关,对煤矿安全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