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管理挖掘基层区队潜能。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关键在基层。只有创新先进的基层安全管理理念、方法及制度,才能实现安全生产。为此,煤矿企业首先要建立起基层安全管理流程,界定管理范围,加大考核力度,严格落实奖罚,防止管理重心下移后出现的管理空档,切实将“自己的安全自己管、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理念落到实处。其二要加强区队自主管理,实现基层区队的“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管理的转变,保证各项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其三,要加强班组长培训,充分发挥班组长的现场管理能力,加强班组管理,严格班组考核,不断探讨班组管理的好经验,规范职工行为,促进班组管理程序化和正规化。
实施三化改造提高安全程度。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重在提升矿井的科技含量。为此,煤矿企业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逐步实现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操作监控化。在采掘机械化方面,全面推广大功率采掘设备,实现综采综掘,取消炮掘和炮采。煤巷半煤岩巷道全部应用综掘机,全岩巷道全面推广岩石作业线和大功率硬岩综掘机。在辅助系统自动化方面,要建立井下千兆以太网及可靠的自动化控制平台,将井下所有主运、主排、供电、采区原煤运输、电机车运输等控制系统全部纳入以太网,全面整合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矿井资源;建立并完善采区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采区配电所供电的无人值守;建立采区原煤运输控制系统,实现采区皮带运输的自动化控制;建立大巷电机车“信集闭”控制系统,实现大巷运输的自动化控制;建立固定大型设备的远程控制、监测、维护和诊断系统,实现大型设备的自动化监控;建立回采工作面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采煤机、运输机、支架等设备的远程控制。在安全监测信息化方面:要建立并完善矿井安全监测系统,建立下井人员考勤、井下人员监控和定位系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分布情况;完善冲击地压微震监测系统,掌握数据分析应用方法;建立可靠的分析预报程序,实现监测预报的常规化,提高冲击危险的预报准确程度;在井上下水文自动监测系统方面:完善地表水文观测孔自动遥测系统,扩充监测范围;建立井下水情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井下水情自动监测,完善矿井水害防治手段。
强化灾害治理保障矿井久安。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重在强化灾害治理。为此,煤矿企业要针对矿井重大自然灾害严重的课题,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综合系统研究分析,提出系统的治理措施,破解矿井灾害治理难题。对于企业无法解决的难题,要积极列出攻关课题,进行招标,联合科研单位进行攻关。建立灾害防治基金,用于灾害科研投入和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保证灾害治理资金、人员、物力及时落实到位。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总之,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强化人的安全意识,加大安全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力度,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力度,强化矿井灾害的整治力度,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必将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