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注重管理的创新,增强安全工作的实效性。煤矿安全工作有很强的复杂性、反复性和特殊性,安全管理模式不可能一成不变、一劳永逸,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地探索更为有效的管理方式。在实践中,我矿为了掌握井下职工的情绪、体力、智力情况,更好地指导安全工作,我们积极推广普及和应用人体生物节律,使职工做到早知早防。为规范人的行为,我们积极实行职工和管理人员双向约束机制,模拟军事化管理,推行井下管理人员分级佩带安全标志上岗制度,并严格落实职工“六项权利”,实现了安全生产双向监督。根据季节特点,自觉把功夫下在现场,以隐患排查、安全整顿为重点,选择质量标准化流动红旗达标竞赛、质量月、安全周和一通三防、顶板、运输、机电、防治水“五个会战”等活动为载体,借船行舟,促进矿井安全生产。适应安全监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充分发挥安监队伍的作用,大力强化安监队伍自身建设,树立安监人员的权威,支持他们大胆执法,严格管理,严把安全质量关。要推进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将全矿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置于全方位、高效运转的管控状态之下。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积极建立并在全行业首家通过了OHSA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推动了矿井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探索科学的工作方法,牢牢把握安全工作主动权。江总书记对安全生产工作曾作过重要批示:“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一论述,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和教育,对改进和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隐患险于明火”,告诫我们任何事故都是由于存在的隐患没有及时消除而酿成的。“防范胜于救灾”,指明了安全生产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责任重于泰山”,指明了抓好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是强化责任。反思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安全意识淡化、责任制不落实、安全环境恶化、职工安全素质下降、安全管理和监察工作弱化造成。在安全生产面前,每名管理人员和职工,都必须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把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不安全状态、确保安全生产作为自己的天职。
一是善于系统思考,强化事故诱因控制。煤矿安全是一种多因素、多不节、动态复杂的系统工作。在生产过程中,人使用工具,操作机械设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工作,这就组成了人、机、环境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人起主导作用,机械设备起保证作用,环境起促进作用。只要出现人、机、环境不协调或系统的某个环节失控,就会出现人身或非人身事故。因此,我们要系统思考,抓好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首先要提高人的操作可靠性,按照职工技术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高低定岗位。其次,要提高机械设备的可靠性。不论多么先进的机械设备都要受到人的操作控制。设备的设计和安装只有适应人的要求,才能达到安全、卫生、舒适、高效的效果,才能消除不安全因素。三要尽量最大限度地改善作业环境。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安全培训。人是安全生产的主体,职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展望21世纪的煤炭工业,我们必须提高煤矿工人的素质,以适应时代前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深化用工制度改革,坚持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不动摇;搞好岗位培训,提高不同工种尤其是特殊工种的技能;加强技术培训,对现场作业工人进行安全法规、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事故预防和处理、避灾自救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技术素质;同时要完善培训机构和设施。多年来,被誉为中国矿井排头兵的兴隆庄矿,高度重视安全培训工作,建造了装备先进的职工培训基地,今年又顺利组建了三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并通过广泛开展“每周一课”安全技术培训活动,促进了职工队伍安全素质的提高。矿井曾创出国际井工开采安全生产8周年的先进水平。
三是推行层次管理、构筑安全责任体系。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实行从班组长到业务科室、矿领导的层层安全风险抵押制,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具体抓好三个环节:首先,实行领导负责制,“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分管领导负具体的领导责任。其次,实行部门负责制,加强专业指导、技术管理和技术监督。第三,实行岗位负责制,把安全责任落实到生产过程的每个岗位和每一个环节。
四是狠抓落实,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煤矿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和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说实话、做实事、求实效,并增强忧患意识,始终把安全生产挂在心上,不仅在安全形势不好时寝食难安,而且在安全形势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也不能盲目乐观,而应居安思危,做到稳中思险、稳中识患。同时,要克服形式主义,充分发扬深、严、细、实、紧的工作作风;强化对管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形成有效的煤矿安全生产制约机制。
五是强化基础工作。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纠,使安全生产进入有序可控状态。依据规章制度,对安全生产的所有岗位、人员、设备和全部生产环节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检查控制,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牢牢把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