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7月18日

     为实现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科技目标,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科技支撑系统,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矿山安全科技人才,形成数个技术力量雄厚、具有专业特色、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科研基地,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矿山落后的安全状况和不良的国际形象,提高矿山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开展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领域基础性研究
     理论研究是安全科技与安全生产发展的源泉,是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紧密结合安全生产工作,以安全生产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为突破口,加大安全生产应用理论研究的力度,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工程技术提供指导,重点开展4个课题的研究。
(1) 矿山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
     安全科学是一门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数学等的交叉科学,从根本上研究人类生产活动中预测安全事故的各项举措,是一门尚未成熟、但正在迅速形成的科学,而矿山安全科学更是一门新学科,它是安全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矿山安全科学是研究矿山(主要是采矿和选冶)生产过程和非生产过程中人们自身和矿山安全的综合性横向科学。矿山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人、机、环境(人机结合面)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有二:一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二是保护矿山劳动者安全。
(2) 非煤矿山工程地质灾害发生机理与控制理论研究。
     研究矿山工程地质灾害形成的过程、动力来源、作用机理、破坏方式与控制理论等是矿山灾害学研究的重要部分,是实现灾害有效监测、预报与科学防治的基础。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大面积地压灾害显现规律、控制理论研究;2)深井矿山岩爆机理研究;3)非煤矿山岩层移动与地面塌陷发育过程及机理研究。
(3) 非煤矿山工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预测理论研究。
     矿山工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既涉及自然科学理论,又涉及社会经济理论,根据灾害风险评估的需要,应将有关的理论融合在一起,形成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使矿山灾害风险评估具有坚实的基础。
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预测重点是研究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遗传算法、非线性科学的灾害预测理论和方法。
(4) 深凹露天矿灾害性小气候预测预报理论。
     由于深凹露天矿采场的凹陷深度达到200~600m,坑内的大气污染物扩散十分困难,形成以大气尘毒污染为主的深凹露天矿灾害性小气候,坑内大气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造成矿工呼吸系统伤害,甚至危及矿工生命安全,矿山生产效率大大降低。有的矿山不得不关闭采场,停止正常的生产,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引进消化原苏联及欧美国家的先进深凹露天矿灾害性小气候预测预报技术和理论,结合我国矿山实际,建立我国自己的预测预报理论,达到预报准确率大于80%。

2.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共性、关键性技术研究开发
     针对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中的共性、关键性技术问题,加强重点攻关,提高对工程地质灾害事故的监测和预防能力,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监控能力,应急救援水平和事故分析处理能力,并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提供技术支撑,开展12项重大课题科技攻关。
(1) 虚拟现实技术在非煤矿山安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近几年来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高新技术。VR系统辅助人类了解实际的矿山作业环境,进行风险预测和典型矿山事故的分析与再现等;通过传感器或效能器等实现人机交互作用使用户“浸入”所创造的环境中,实现灾害识别、救灾训练。这种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对提高矿山安全生产,矿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和系统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重点研究内容为:1)矿山生产环境风险评价的VR技术开发;2)矿山工作人员技术培训的VR技术开发;3)矿山事故调查的VR技术开发;4)矿山灾害研究的VR技术开发。
(2) 非煤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系统研究。
     非煤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是有效控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关键,研究的重点内容有:1)非煤矿山危险源分类和分级体系研究;2)非煤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技术研究,包括辨识方法、参数的确定、辨识模型的建立;3)非煤矿山重大危险源监控实施方案研究。包括:重大危险源监控实施程序、监控方法、监控模式和监控内容;4)非煤矿山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化系统研究。
(3) 工程地质灾害监测与预报技术研究。
     重点研究方向为:1)GPS和GIS集成技术在生产安全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解决露天矿山滑坡和地面塌陷灾害及尾矿库隐患的监测和预报问题。2)深井矿山岩爆多通道微震监测系统,实现矿山地压灾害预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灾害预报的准确率达到70%以上,不发生灾害的准确率达到100%。3)采场地压声发射(AE)监测技术研究,开发出通道更多、功能更多更好的全波形声发射仪器和具有现代波形信号处理技术的软件,建立非煤矿山采场地压预报和顶板安全快速分级方法。
(4) 采空区探测与处理技术研究。
     采空区是影响矿山安全生产的最主要的危害源之一。如何有效地解决存在空区隐患条件下的矿山安全生产技术难题,研究地下不明空区的先进探测方法和手段,以及岩层控制和空区处理技术是非煤矿山生产所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之一。我国非煤矿山对于采空区探测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还比较落后,研究目标是探明地下不明采空区位置的三维分布,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5) 岩溶地面塌陷和井下突(透)水、突泥超前预报与防治技术研究。
     我国非煤岩溶矿床分布广泛,矿坑涌水量较大,地下水或流砂可能突然溃入并淹没坑道甚至整个矿井,常常给矿山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造成重大的生命及财产损失。本项目主要研究岩溶矿床水文地质特征、岩溶地面塌陷及井下突(透)水规律,岩溶塌陷预测预警技术,井下突泥、突(透)水的超前探测、处治方法、配套施工技术。
(6) 矿山深部开采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据统计,在未来的10~15年,我国将有近三分之一的有色矿山即将进入深井开采,深部开采给安全生产带来一系列技术难题:深井开采的地压加剧,岩爆发生的可能性加大;地温增高,井下工作环境热害严重;给深部作业区新鲜风源供应与污浊风流处理带来困难。以上几点也是矿山生产中的世界性难题,这些技术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不仅使这些企业存在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危险性,而且使正常的生产无法顺利进行,对我国许多即将进入深部开采矿山的安全生产带来许多隐患。研究的重点内容有:1)深井矿山岩爆动力灾害预测与控制技术,通过对深部矿山开采岩爆危险性进行分析评价,在开采设计阶段指导开拓系统的布置,决定合理的回采顺序、工艺,以便从宏观上消除岩爆的形成条件,并针对矿山岩爆条件下确定最优支护方法和措施。2)深部开采作业风流净化技术研究与应用,提出科学、先进的现代通风技术,并在深部矿井实现高效、节能的集约化通风,解决深部开采作业区尘、毒有害物质污染问题。3)深部开采作业区高温热害控制技术研究,改善深部开采作业环境,使井下通风和局部工作小环境气温达到国家标准,保护工人健康,提高生产效率。
(7) 露天矿高陡边坡变形失稳监测与控制技术。
     边坡变形失稳是露天矿主要的安全问题,边坡变形失稳始终伴随着整个开采过程,随着露天矿山的不断延深,矿坑的不断加深加陡,边坡安全问题将更加突出。针对我国非煤露天矿山高陡边坡失稳问题开展研究,提高我国非煤露天矿山边坡失稳分析和防治技术水平,保证露天矿山的安全生产。
(8) 非煤矿山尾矿坝和排土场失稳和控制技术。
     排土场和尾矿库是非煤矿山必不可少的重要生产设施,其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矿山能否正常的持续生产。根据目前非煤矿山存在的尾矿库和排土场安全隐患,分析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提出尾矿库和排土场的安全评价标准和分析其安全状况的有效方法;针对尾矿库和排土场设施的特点,研究有利于尾矿库和排土场安全的工艺措施和检测、监测方法,完善我国原有的设计标准和安全管理规定。为非煤矿山尾矿库和排土场设计规范化提供技术依据;预防和控制尾矿库、排土场灾害事故的发生。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