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据统计,北京市有危化运输车辆3200余部,有危险货物运输从业资格证的驾驶员5000余人,其中外地从业人员2000余人。2006年交通违法6552起,达到每车两起交通违法。某公司交通违法更是达到单车违法25起,交通事故的发生就是从交通违法开始的。从事危化运输的驾驶员交通守法意识差,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安全观念淡薄,职业素质差。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利润的驱使、减少人工成本的支出、安全管理弱化、缺乏职业教育和培训。企业只管争取更大的利润,员工只知道如何挣钱。
从交通违法的统计数字上看,现在危化运输从业人员的素质可见一斑。
第三,车辆技术状况欠佳。
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必须符合国家技术标准,随着运输公里的增加,车辆必须加强日常保养,使车辆始终处于完好状态。目前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准许上路行驶主要通过车辆年检、消防验罐、等级评定和二级维护,通常是一年进行一次。目前现有的情况是,车辆突击年检突击整车,否则过不了年检关。而日常的保养缺乏,哪坏修哪儿,造成了年检车辆状况好,过了年检之后,车辆技术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因此由车况问题引发的危险货物运输的事故屡见不鲜。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车况至关重要,必须由企业建立车辆检查的长效机制,政府也应加大监管力度,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
从管理方面来说,以下几方面是监管的重点:
第一,小、散单位是监控的重点。
2003年交通部牵头开展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专项整顿,规定不到5部专业运输车辆的运输公司,不得经营危险货物运输。经过整顿,一些小、散单位采纳一定的管理费,挂靠在专业运输公司的形式进行危险货物的运输。挂靠与被挂靠公司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经济关系上,而安全关系没有相互制约,处于失管、失控的状态。
第二,异地经营应规范。
跨省市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如何监管,异地经营管理值得探讨。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放开搞活,但应有原则。一定要在当地政府的统管之下、确保安全的前提之下经营,否则问题事故层出不穷。在危险货物运输经营管理中,有的公司是中外合资公司,董事长、经理由不同方担任,注册地在其他省市,这样的公司在一些范围内不受地区行政管理条例的限制,在工商审核、车辆年检等方面可以在异地办理,政府监督力度减弱,在这方面政府应该有明确的政策规定。
第三,过境运输车辆应严查。
第四,夜间运输应监控。
三、加大管理力度,提高车辆技防水平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要解决危险化学品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不断加大管理力度,提高运输车辆的技术水平,才能促进危险化学品运输行业的良性发展。
第一,政府对危化车辆进行监管。这种监管一定是全天候、全方位的监管,是长效机制的监管。
第二,危化车辆高档化。危化车辆的技术标准要提高,包括安全装置、罐体厚度、管线连接等方面,必须有严格的技术标准,使车辆真正适应危险化学品运输的技术要求。
第三,采用新技术,提高车辆的技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