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谈安全生产管理精细化

作者:常绪玉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2月15日


    第四、搞好安全生产还应注重安全生产管理方法

    一是解决认识问题,突出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安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突出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众所周知,“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如果一个施工项目有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生产就能顺利进行,经济效益就会能不断提高,反之如果安全生产秩序和环境及管理混乱,安全生产措施不得力,事故及隐患频繁发生,生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经济效益也就受到很大影响。所以,良好的生产环境能给人以安全感。没有安全生产保障的项目工程,要想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是不可能的。只有安全生产工作做好了,经济效益才会有保障,才能突出其安全生产是最基础的地位所在。

    二是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多年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反之安全状况就差。为了能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

    三是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使之充分发挥作用。这是安全管理体系中两个不可缺少系统,安全生产是由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共同努力完成的,不论哪个体系在系统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转。因此要不断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的长效机机制。

    四是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对一个单位安全基础的现状和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并对各方面危险因素的多少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以明确反事故斗争的重点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实现超前控制,超前预防,减少和消灭事故。

    五是积极推行设备状态检修,提高设备可靠性。状态检修实行设备点检定修制,设备点检定修制就是以设备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是实现设备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并使上述三方面达到最佳化管理的体制。点检定修制从过去传统的以"修"为主的管理思路转变到以"管"为主的思路上来,变过去设备坏了再修或周期到了就修为设备的预知检修,通过对设备的状态检修管理,有效防止设备过维修或欠维修,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确保防汛抢险设备安全运行。

    安全生产关系到单位的生存发展,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围绕“安全生产”的主题应做的事情很多。针对当前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遵循科学规律,着力从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制度、责任、教育、培训等方面入手,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开辟未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新天地。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