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状态时,脑计算机不工作,失去意识。状态I是醉酒、困倦时的状态,脑计算机只是硬件的结合,软件几乎不工作,是不注意状态,容易出错误。状态Ⅱ和Ⅲ是正常意识状态,Ⅱ是家庭生活中的轻松状态,心不在焉、不能预测和创造;Ⅲ是明快意识,前脑叶的软件可做高效率的工作,几乎不出错。状态Ⅳ时是过分紧张和激动状态,大脑活动力虽强,但注意力凝结在一点上,信息处理系统不工作,容易出错。过分喜悦也属于这一状态。
2.注意、不注意与安全
在事故分折中常把原因归结为操作者马虎,不注意等。所以,在防止事故的方法上常常采用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小心谨慎,或召开班前会、班后会、事故分折会提醒工人注意安全。这些无疑都是必要的,但远远不够。在生产中也可见到这种情况,领导者在一次事故发生后,唯恐再发生事故,于是亲自下生产岗位检查督促,大会讲,小会提,兢兢业业,小心谨慎,但是事故偏偏接连发生,真所谓祸不单行,令人无法捉摸。例如1984年某矿截至4月初连续发生四起死亡事故。领导机关召集所属各矿安全事故分析会,查找事故原因,改进安全状况;就在会议结束那一天,偏偏又发生一起死亡事故。又如20世纪90年代某矿务局的一个矿井发生瓦斯爆炸,造成死亡50多人的特大事故。事故发生后,矿务局领导千方百计抓安全工作,但过了几天另一矿井又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并且在事故的处理过程中,该矿井又连续多次爆炸。这些事故都不能归结为不注意造成的。
上述事例说明事故的发生有其客观的必然性,是不以人良好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人若总是聚精会神地工作,当然可以防止由于不注意而产生的失误。但试验研究证明,这是不可能的。谁都不能自始至终地集中注意力。除玩忽职守者外,不注意不是故意的。不注意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状态,是意识状态的结果,不是原因。因此,提倡注意安全虽然是必要的,但是不够。单纯依靠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作为抓好安全工作的主要杠杆是不科学的。对于“不注意”这种自然生理现象,应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加以解释。综上所述:
①人从生理上、心理上不可能始终集中注意力于一点;
②不注意的发生是必然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不可避免。不注意就存在于注意之中。
③自动化程度越高,监视仪表等工作人员容易发生不注意。预防不注意产生差错的措施如下:
a.建立冗余系统,为确保操作安全,在重要岗位上,多设1~2个人平行监视仪表的工作;
b.为防止下意识状态下失误,在重要操作之前,如电路接通或断开、阀门开放等采用“指示唱呼”,对操作内容确认后再动作;
c.改进仪器、仪表的设计,使其对人产生非单调刺激或悦耳、多样的信号,避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