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焊后热处理工艺参数
3.4.1 被加热件入炉或出炉时的温度不得超过400℃,但对厚度差较大、结构复杂、尺寸稳定性要求较高、残余应力值要求较低的被加热件,其入炉或出炉时的炉内温度一般不宜超过300℃。
3.4.2 焊件升温至400℃后,加热区升温速度不得超过(5000/δs)℃/h,且不得超过200℃/h,最小可为50℃/h。
3.4.3 升温时,加热区内任意5000mm长度内的温差不得大于120℃。
3.4.4 保温时,加热区内最高与最低温度之差不宜超过65℃。
3.4.5 升温保温期间,应控制加热区气氛,防止焊件表面过度氧化。
3.4.6 炉温高于400℃时,加热区降温速度不得超过(6500/δs)℃/h,且不得超过260℃/h,最小可为50℃/h。
3.4.7 焊件按3.4.1的出炉温度出炉后应在静止空气中继续冷却。
3.4.8 常用钢号推荐的焊后热处理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见表1
钢号 | 需焊后热处理的厚度δs,mm | 焊后热处理温度℃ | 焊后热处理保温时间,h | ||
焊前不预热 | 焊前预热100℃ | ||||
Q235-A.F、Q235-A、 10、20、20R、25 | >32 | >38 | 600~640 | 1)当厚度 δs≤50mm时, 为(δs/25)h,但最短时间不低于1/4h。 2)当厚度 δs>50mm时, 为[2+1/4×(δs-50)/25]h | |
09MnD | —— | —— | 580~620 | ||
16Mn、16MnR 16MnD、16MnDR | >30 | >34 | 600~640 | ||
12CrMo | —— | 任意厚度 | 640~680 | 1)当厚度δs≤125mm时,为(δs/25)h,但最短时间不低于1/4h。 2)当厚度δs>125mm时,为[5+0.25×(δs-125)÷25]h | |
15CrMo、15CrMoR | —— | 任意厚度 | 640~680 | ||
1Cr5Mo | —— | 任意厚度 | 720~760 | ||
注: 1、对于钢材厚度不同的焊接接头,厚度δs按较薄件者。 2、对于异种钢材相焊的焊接接头,按热处理严者确定。 3、对于调质钢进行焊后热处理时,保温温度一般应低于钢材回火的温度。但对保温温度高于回火温度,钢材的性能仍能满足产品使用要求的焊后热处理可不受限制。 4、热处理厚度δs系指: a)壳体与封头对接时较薄件的厚度; b)与法兰、管板或其他类似结构焊接的壳体厚度; c)与接管焊接的壳体或封头厚度; d)非受压件与受压件相焊时连接处焊缝的厚度; e)修补焊缝的深度。 5 、保温时间可以累计加算。 3.5 焊后热处理对试板的要求 有热处理要求的容器,试板应随容器一起进行焊后热处理。 3.6 焊后热处理记录保管期的要求 焊后热处理时间与温度曲线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7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