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防爆电气设备安装规范

  
评论: 更新日期:2014年01月13日

2.7 粉尘防爆电气设备的安装 2.7.1 本条列出了设备安装前的检查项目,主要是标志、防护等级、温度组别、产品的密 封以及防止粉尘沉积等,检查设备是否与使用环境相适应。 2.7.2 粉尘防爆电气设备安装时应注意的事项,尤其是有关通风孔道不得堵塞,以减少粉 尘的聚集堆积。 2.7.3 粉尘防爆电气设备外壳及进线装置的完整及密封性能至关重要,粉尘可以吸附于壳 壁、绕组及绝缘零件的表面,影响散热和降低绝缘电阻,增大电路故障,所以设备安装时不 得损伤其密封性能。 2.7.4 许多可燃粉尘受热后能够引燃,故划分了组别和划定了外壳表面最高温度值。 2.7.5 粉尘防爆电气设备安装后,应按产品技术条件的要求做好保护装置的调整和试操作, 发展问题及时处理,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3 爆炸危险环境的电气线路 3.1 一 般 规 定 3.1.1 爆炸危险环境的电气线路的敷设方式和敷设路径,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 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中有明确的规定, 施工应按设计规定进行。 但鉴于工程的具体情况, 对那些既可由设计规定, 亦可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决定的问题, 可采取设计图纸有规定 时按设计施工,若设计无明确规定时,可按本条规定执行的方法。本条的规定是根据现行国 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有关条文的规定而作出的。 3.1.2 本条是为了防止电气线路因外界损伤而破坏绝缘,击穿打火而引起爆炸事故。 3.1.3 本条是为了避免因线路的绝缘不良产生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事故。 3.1.4 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对于不同的爆炸危险区所 采用的电气设备和器材的选型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施工安装时应按设计规定选用相应类型 的连接件。 3.1.5 导线或电缆的连接应可靠。绕接是一种不可靠的连接,往往会由于受外界的影响而 松动,连接处的接触不良,接触电阻增大,引起接头发热;铝芯电缆与设备连接应采用铜? 铝过渡接头。 3.1.6 本规范表 3.1.6 中所列电缆和绝缘导线的最小截面, 是从电缆和导线应满足其机械强 度的角度而规定的最小截面。实际施工中,电缆和导线的截面大小,应根据设计规定进行选 择。 3.1.7 因气体或蒸气爆炸性混合物易随风向扩散,所以为防止架空线路正常运行或事故情 况下产生的电火花、电弧等引起爆炸事故的发生而作此规定。 3.2 爆炸危险环境内的电缆线路 3.2.1 在爆炸危险环境内设置电缆中间接头,是事故的隐患。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 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规定:“在 1 区内电缆线路严禁有中间接头,在 2 区内不应有 中间接头”。但在其条文说明中说明,“若将该接头置于符合相应区域等级的防爆类型的接头 盒中时, 则是符合要求的”。 日本 1985 年版 《最新工厂用电气设备防爆指南》 第三篇第 3.3.4 条(6)款规定:“电缆与电缆之间的连接,最好极力避免,但是不得已进行连接时可采用隔爆 型或增安型防爆结构的连接箱来连接电缆”。原苏联的《电气装置安装规范》1985 年版第 7.3.111 条规定:“在任何级别的爆炸危险区内,禁止装设电缆盒和分线盒,无冒火花危险的 电路例外”。根据以上所述,要求施工人员必须做到周密的安排,按电缆的长度,把电缆的 中间接头安排在爆炸危险区域之外, 并应将敷设好的电缆切实加以保护, 杜绝产生中间接头 的可能性。 3.2.2 电缆线路穿过不同危险区域或界面时,为了防止爆炸性混合物沿管路及其与建筑物 的空隙流动和火花的传播而引起爆炸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隔离密封措施。 3.2.3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进行修订,是为了防止 电气设备及接线盒内部产生爆炸时,由引入口的空隙而引起外部爆炸。 3.2.4 根据引入装置的现状及工矿企业运行经验,使用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挠性连接管及 其附件即可满足要求。 只要进线电缆、 挠性软管和防爆电动机接线盒之间的配合符合防爆要 求即可。 所采用的挠性连接管类型应适合所使用的环境特征如防腐蚀、 防潮湿和环境温度对 挠性管的特殊要求。 3.2.5 为了使电缆与金属密封环之间的密封可靠,不致因电缆表面有脏物而影响密封效果。 3.2.6 本条是为了防止管内积水结冰或将水压入引入装置而损坏电缆和引入装置的绝缘。 3.3 爆炸危险环境内的钢管配线 3.3.1 以往采用黑铁管进行刷漆处理的施工方法,由于在施工现场受条件限制,处理很难 达到完善,致使管壁锈蚀而影响管壁强度。为了提高钢管防腐能力和使用寿命,明确规定爆 炸危险环境的钢管配线,应采用镀锌焊接钢管。 3.3.2 为了确保钢管与钢管、钢管与电气设备、钢管与钢管附件之间的连接牢固,密封性 能及电气性能可靠,特提出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只要钢管采用螺纹连接,按本条各项规定 认真执行,都符合本条规定的要求,在连接处可不焊接金属跨接线。因为钢管都采用镀锌钢 管,焊跨接线不免要损坏钢管的镀锌层,破坏了钢管的防腐性能。 3.3.3 电气管路采用倒扣连接时,其外露的丝扣必然过长,不但破坏了管壁的防腐性能, 而且降低了管壁的强度。 3.3.4 根据国家现行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的配线和电气设备的安装通用图》附录二中隔离 密封技术要求的规定编号。 隔离密封的目的是使爆炸性混合物或火焰隔离切断, 以防止通过 管路扩散到其它部分,提高管路的防爆效果。 3.3.5 根据国家现行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的配线和电气设备的安装通用图》附录二中隔离 密封操作方法要求修订。 因隔离密封装置不能在施工现场做不传爆性能试验, 只有按照制造 厂产品技术规定的要求进行施工,以达到隔离密封的效果。 3.3.6 为了避免在这些地方钢管直接连接时可能承受过大的额外应力和连接困难,规定应 采用挠性管连接。爆炸危险环境内的钢管配线需采用挠性连接管的地方,为满足防爆要求, 应采用防爆型挠性连接管。 3.3.7 挠性连接管的类型应与危险环境区域相适应, 材质应与使用的环境条件(防腐、 防潮、 高温)相适应,以达到其防爆要求。 3.3.8 本条是为防止电气设备或接线盒内在事故情况下产生的电气火花或高温,在其内部 发生爆炸时,由多余的线孔引起钢管内部爆炸。 3.4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及其关联电气设备的线路 3.4.1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线路中的本质安全电路、关联电路,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对防 止与其它电路发生混触,防止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等,都作了认真、细致的考虑,所以配线 工程中的钢管和电缆或导线的型号规格、线路的走向及标高等,都要按设计施工;当本质安 全型电气设备对其外部连接线的长度有规定时, 尚应符合产品的规定。 主要是为防止由于配 线工程施工不当而破坏了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及其电气线路的防爆性能。 3.4.2 本条的 3.4.2.1~3.4.2.3 主要是为了避免本质安全电路之间、本质安全电路与关联电 路之间、 本质安全电路与其它电路之间发生混触而破坏本质安全电气设备和本质安全电路的 防爆性能。 3.4.2.4 为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流动或火花传递而引起爆炸事故的发生,需按规定进行 隔离密封。 3.4.2.5 为引起施工人员和生产维护人员注意,防止任意改变线路或将线路接错,需用 颜色标明,以区别于其它电路。 3.4.2.6 根据本质安全电路的特殊要求,为了避免因屏蔽层中出现电流而影响本质安全 电路的安全,屏蔽层只允许一点接地,应特别注意。 3.4.2.7 原规范规定“本质安全电路的保护管不应用镀锌钢管”,这种规定是依据当时的本 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路点燃参数曲线中,有不适用于含镉、锌、镁、铝的点燃参数曲线。 现在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产品及修订后的产品国家标准都已取消了上述不适用于含镉、 锌、镁、铝的点燃参数曲线,故原规范的这一规定已无必要,而从保护管的防腐要求考虑, 应采用镀锌钢管。 3.4.3 用本质安全电路配线连接危险环境的电气设备(多数为本质安全型)和非危险环境的 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或关联电气设备)时,在非危险环境中就存在着本质安全电路和关联电 路,而这两种电路都是低电压、小电流,如不按危险环境的规定进行施工,同样能破坏本质 安全型电气设备及本质安全电路的防爆性能。 4 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 4.1 电气设备的安装 4.1.1 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根据火灾危险区域等级及 使用条件选择不同类型的电气设备都作了明确规定, 施工时应检查所使用的电气设备是否符 合设计规定。 4.1.2 电气开关、正常运行时有火花或外壳表面温度较高的电气设备,应远离可燃物质, 主要是考虑到电气设备的表面高温、 电弧及线路接触不良或断线引起的火花, 将引燃周围的 可燃物质,造成火灾事故。有的单位反映曾因电气设备事故造成木制箱子着火引起火灾,故 规定装有电气设备的箱、盒等应采用金属制品。 4.1.3 电热器在使用时产生高温,容易引燃可燃物质,为避免造成火灾事故而作出此规定。 4.1.4 移动式和携带式照明灯具,如果没有金属网保护,容易碰破玻璃罩而引起火灾事故。 4.1.5 主要考虑防止从上面落下物体时,引起短路或接地等事故。 4.2 电 气 线 路 4.2.1~4.2.6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第 4.3.8 条的有 关规定,施工安装时应认真遵照执行。 4.2.7、4.2.8 主要是为了防止可燃物质或灰尘等其它有害物质侵入电气设备和接线盒内。 4.2.9 为防止架空线路在事故情况下由于电火花或电弧的产生而引起火灾事故的发生。 5 接 地 5.1 保 护 接 地 5.1.1~5.1.4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的有关规定进行 修订,按不同危险区域及其不同的电气设备,对其接地线或接零线的设置,加以区别对待。 特别注意, 在爆炸危险环境内的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 无论是否安装在已接地的金属结 构上都应接地。 5.1.5~5.1.8 参照国家现行标准《防爆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编写,主要是为了保证爆炸 危险环境内电气设备接地的安全可靠。 5.1.9 为了防止因紧固不良产生火花或高温而引起爆炸事故的发生。 5.2 防静电接地 5.2.1 在爆炸危险环境内,条文中所述的设备及管道易产生和集聚静电,当设计中有防静 电接地要求时,必须按设计规定进行可靠接地,以防止产生静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事故发生。 5.2.2 本条是为了防止高电位引入爆炸危险环境所产生的电气火花引起爆炸事故的发生而 制定的。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