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铁路中间小站安全管理现状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1月20日

  3、创建中间小站的安全环境
  
  3.1、提高班组人员素质
  
  近年来,有关团队工作绩效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为确保班组人员能够形成有效互控,并能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对自然班组人员的安排应充分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职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及各自的自控能力、业务素质,充分考虑各种安全影响因素’。车站管理人员要在上级安全专职人员的指导下,根据岗位实际、人员状况妥善安排班组人员,要尽量兼顾到年龄、个性、爱好、工龄、互控能力等影响因素,发现问题要及时沟通、调整。做到班组人员的性格互补、能力互补,形成团结保安全的良好班组氛围。由于班组直接参与运输生产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强化班组的自控能力。要紧密结合创建安全自控型班组活动,以班组团结协作和职责互补为基础,促使班组内职工严格落实作业自控、互控和他控,努力规范职工的作业行为。
  
  3.2、发挥激励机制作用
  
  部分铁路中间小站地处偏僻地区、条件艰苦,部分职工可能会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影响到岗位作业安全。为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完善对中间小站职工的激励机制尤为重要。上级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种激励手段,鼓励中间小站人员自觉遵守作业标准、加强业务学习,真正担负起安全生产责任。
  
  3.3、为职工创造健康的休闲方式
  
  部分铁路中间小站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娱乐设施落后,造成职工文化生活单调,甚至产生一些不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直接影响到当班时的安全生产。为保证当班人员精力充沛、情绪稳定,无论从安全心理学,还是从行为科学的角度,都必须对职工在站休方式进行积极干预和引导,车务段中心站应充分利重视站人员在站的休班生活,联合工会、团委等部门筹集资金,积极完善各种文化体育设施,提倡积极、健康的休闲方式,减少职工的枯燥感。同时,可充分利用在站休班时间大力推动职工进行各种有益的学习,力争打造“学习型班组”,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以适应铁路的快速发展和设备更新。
  
  4、结束语
  
  目前铁路中间小站的安全管理模式存在着管理滞后、缺乏连续性等弊端,不能形成有效的反馈和控制回路,削弱了铁路运输安全基础。要积极改变现状,安全决策者必须从大局出发,迅速调整现有中间小站的安全管理模式,同时推进人本管理,打造中间小站良好的安全环境。安全是一个系统概念,需要众多层面的考虑和保证,尤其对安全关键环节的控制更为重要。铁路中间小站的安全管理只有做到因地制宜、超前防范,消除对安全生产的各种不良影响因素,才能实现安全的有序可控。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