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谈如何有效提升煤矿职工安全意识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11月05日

  安全意识属意识的一种,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安全生产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是人们在从事生产活动中对安全现实的认识。人的安全意识具有能动性质,它对生产活动、进行安全操作有调节作用;反过来,生产活动也影响着人的安全意识的形成。纵观千百次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少量无法预料的自然灾害外,更多的事故则是因为人的违章行为导致的。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丰富多彩,煤矿职工受各种新思维、新观念、新矛盾、新问题的冲击,往往处在忧虑、迷茫、波动的不稳定状态,给安全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创新煤矿职工安全思想教育方式,提高其安全意识,更大程度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显得越来越有必要。那么怎样才能行之有效的提升煤矿职工的安全意识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严把四道“关口”

  首先要把好新工人入矿关,要在新工人录用前对招收对象进行年龄、学历、体检、文化摸底考试,最后进行录用答辩,凡达不到入矿标准的一律不准录用,既解决了职工综合素质低的问题,又体现了招收员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其次是要对被录用新员工进行严格的脱产培训,授课方式分专业、专题上课,由矿安监处出题考试,考试不及格一律退回。再就是把好进区队关,新工人进入区队时要对其进行面试和岗位应知应会考试,考试合格者留用,不合格者退回人力资源部。最后是师徒合同关,新工人必须签订师徒合同,在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工作满规定期限经考试合格后方可独立工作,未签合同者一律不准下井,对师傅的资格审查由安监处负责。通过严把四道“关口”提高新工人素质。        

  二、狠抓教育培训

  (一)煤矿由于井下条件复杂、恶劣,不可意料的安全隐患时有发生,这就要求从事井下工作的职工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较高的安全操作技能。提升职工素质,教育培训是关键,培训不能“一锅煮”,要结合职工实际采取分层次、分工种、分级别的业务知识培训。分层次即要注意职工的文化程度和技术知识掌握程度,将职工的文化程度和技术程度分为好、中、差三类,根据人员类别讲解的内容和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对好的一类职工要多讲理论,差的一类要多讲操作,且要结合实物进行讲解。分工种培训即指对各工种进行分别培训,培训要有专业特色,即使一个工种也要考虑是初次培训还是复训,做到培训了就能用得上。分级别培训指根据职工的技术水平进行培训,如:技工、技师、中级技工、高级技工等,对这些人的培训也不能混合培训,要有层次、有针对性、有重点、有实效性。

  (二)采取系列措施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营造安全氛围。要抓住重大活动日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在职工群众中形成一种大安全观,让安全意识在每一个职工群众思想中根深蒂固。区队和班组要利用班前会、学习会、安全分析会等会议宣传安全意识,讲清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安全与家庭幸福的关系,让职工感觉到安全是光荣的,违章是可耻的,这样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心就会更强。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