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东欢坨煤矿煤层赋存CO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朱令起 王月红 郭立稳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4月14日



    2.3 元素分析

      煤的元素分析对煤层吸附CO也存在很大的关系。煤的元素分析主要是测定煤中的CHONS的发含量,从实验数据可见,在东欢坨煤矿的2198工作面和2184工作面的煤样的C/H比较接近,但其O2含量有较大程度的差异。CO含量较高的2184煤层中O2含量明显高于2198煤层的O2含量,说明此煤层的氧化能力较强,可能和煤中的C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

      对东欢坨煤矿各煤层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见,煤层对CO的吸附量先随着C/H的增加而降低,然后随着C/H的增加而增加。

      为了定量的表示出元素分析中C/H与吸附量之间的关系,利用VB程序和QM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图4为由拟合方程计算出的计算值和试验值的比较结果。

    2.4 煤岩实验结果分析

     煤岩显微组分对吸附量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该实验测定了煤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和煤中的镜质组、惰质组、壳质组矿物质含量。

      式中Y――吸附量,mL/m

    X――C/H,无量纲;

    R――镜质组最大反射率,%

     通过对东欢坨煤矿各煤层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显然煤矿中发现的CO含量较高的8煤层中的惰质组含量较其它煤样的含量都高,一般认为惰质组具有最大的孔隙比例。它们大都属于中阶变质程度的煤,而煤样中惰质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引起了煤层中CO吸附量的不同。而东坨矿惰质组的孔隙率较高,对CO的吸附能力较强。

    3 结论

     煤层对CO的吸附量随着固定碳百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挥发分百分含量的减少而降低,随着灰分百分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吸附量受固定碳百分含量、挥发分百分含量影响较大,受灰分百分含量影响较小。

     煤层对CO的吸附量先随着C/H的增加而降低,然后随着C/H的增加而增加。

     煤矿中发现的CO含量较高的8煤层中的惰质组含量较其它煤样的含量都高,一般认为惰质组具有最大的孔隙比例。煤样中惰质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引起了煤层中CO吸附量的不同。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